课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92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课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docx

《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docx

课题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说:

“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

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

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

孔子云: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当今社会的发展,时代信息和internet的完善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一系列问题: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

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

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从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4)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

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

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

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

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5)缺乏学习内驱力。

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

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

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有3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有可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

”根据多元认知理论学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学生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带着自主的发展理念去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和“学会学习”的理论包含这样一个学习概念:

即有了“学习学习”才有可能“学会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包括对个体自身的学习监控,又包含对学习策略的制定与创设,还包括对学习心理的调整与优化。

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概念界定)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研究其形成原因(即影响因素)对策与方法,找出理论依据,并实际操作(即运用于实践)同时予以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根据学校实际现状,学生情况,重点研究以下三种习惯:

1、学习兴趣的培养

2、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3、学习策略的培养

五、研究内容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学习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培养自主

小学生年龄还小,还不知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分阶段进行辅导。

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已显露出来。

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提出预习内容。

2、课堂教学,体现自主。

课堂教学,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体验和探究,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课后作业,巩固自主。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应用,因此,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完成。

课后作业应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其次,作业要分层布置,富有弹性。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才会在课外延伸,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终生。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休,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休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

把“反思”变成课堂上学生的活动。

即:

让学生做个人学习计划,人生理想,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行为,完成自己的计划。

一节课精力完全集中是很困难的,这就要训练学生有选择的,定向使用注意力。

如根据重点和难点和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确定自己精力高度集中的时段。

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就要集中精力听讲。

六、研究方法及研究途径

1、研究方法上采用:

a、调查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

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b、文献研究法。

收集、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借鉴先进经验。

c、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d、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个别案例,有助于积累经验的积累,以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经验总结,为理论总结奠定基础。

e、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2、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家庭学习为辅,三管齐下,互为补充。

从低年级抓起,体现一个“早”字;从点滴抓起,凸显一个“小”字;从点到面、从单项到系列、从局部到整体,强调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目标明确,分层实施,指导学生知道每个阶段重点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具体要求怎样做;示范诱导,从严训练,检查纠偏,持之以恒;同伴协助,共同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一套可以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

现提出一些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修改。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抓早、抓实、抓过程。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短期看是一个隐性的因素,容易为大家所忽视。

从习惯的形成规律看,要抓得早,要坚持不懈地抓,让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这样去做: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家里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

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催化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

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教师对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要提出要求:

①明确要求,严格实施。

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要交待得详细明确,操作性强,让孩子清楚明确,决不能含糊,使孩子看得见摸得着。

一旦提出,就应该严格施行,毫不退让,决不轻易改变,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为止。

②持之以恒,不怕反复。

据专家研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6个月,有的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所以,对每个习惯的饿培养,家长都应该坚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家长应不怕反复,持之以恒。

③防微杜渐,及时矫正。

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家长既要把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又要使孩子救失长善。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点滴的小事而形成的。

2-12岁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朽木不可雕也”“养其习于童蒙”等古训,也正是这个道理。

“好习惯可以终身让人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让人一生偿还不了它的债务。

”让我们共同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八、课题研究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确定研究成员、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检测方法,进行课题设计

2、实施阶段:

(2014年4月—2014年12月)

⑴前期测试制订问卷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进行分析,综合教师订各年段课题内容及研究方案。

⑵制订评价标准,进行操作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并在操作过程中修正与完善实验方案。

⑶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成果,得出课题结论撰写实验报告,结题。

九、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健全研究制度,是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我校制定相关制度,如:

《专题学习制度》、《例会制度》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制度保障。

(二).人员保障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较合理,校长亲自挂帅,教师全员参与,全校没有和课题研究无关的教师,教师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

(三).活动保障

活动是研究教育形象,探索教育规律,实施教育策略的主阵地。

我校课题研究活动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专题。

为课题研究提供活动保障。

(四).经费保障

我校经费倾斜教育一线,课题研究经费更处优先保障地位,由学校全额支付,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十、课题预期成果

因我校处于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在教学中遇到而未重视的问题和只从某一方面进行表面化研究的问题可以全面化、系统化、理论化加以研究,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层次出发,从初级到高级,分层递进,培养学生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11、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组长:

岳中玉——主持课题全面工作。

副组长:

蔡永陆——负责组织协调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组员:

林育如——负责设计、组织实践活动,负责实验跟踪,整理典型案例。

刘萍萍——负责实验方案的起草,撰写活动总结等。

姜晖——负责资料的综合、审定等。

十二、课题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