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92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docx

感恩教育第一单元备课

《品德与社会》学科模块教学策划与实践

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学生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数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以家庭生活为范畴,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开始,了解情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责任。

同时体会和睦家庭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

学校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可有时候往往会熟视无睹。

学校优越的环境、各类工作人员的付出,好像与他们无关。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会提高认识,珍惜生活,学习感恩生活。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单元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爱我的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庭观,特别注意儿童的感恩培养。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等。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如《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三、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5.采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模块一:

 爱的 教育之《我的家》  年级  三年级

课  题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爱我的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家庭生活为范畴,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是儿童认识社会的起点。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开始,了解情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责任。

同时体会和睦家庭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

德育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了解一些家庭的构成方式,并通过调查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3、知道自己家有哪些亲戚,会正确称呼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并通过绘制家庭树来了解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流程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

板书课题:

1、我爱我的家

二、学习新课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1)让学生认真看课本第2页插图,想一想图上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生答:

都在准备回家

(2)问:

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用一句话说。

生答

(3)想一想:

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生答

(4)学生动手画画自己的家,然后介绍家的位置,家里的样子,以及在家里的生活情况。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家给我们带来温暖安全,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在这里出生,长大。

2、我的一家人

(1)教师介绍自己的一家人。

(2)学生分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家庭。

(3)展示家庭照片。

交流:

①你长得像谁?

为什么?

②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小结:

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平凡普通的家。

全家人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病了,大家都着急、担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不管怎么样,全家人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

三、课后调查

1、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想家。

2、完成课后“我的家庭小调查”

第二课时

导入:

师:

同学们,我这儿有我们班上王梓琳同学一天生活中的三张照片。

【出示三张照片】你知道这三张照片分别在哪儿拍的?

生1:

第一张是在学校拍的,第二张在家里拍的。

生2:

第三张是在她家附近的社区活动室里拍的。

这三张照片反映了王梓琳同学生活中的三个场所,即家庭、学校、社区。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和王梓琳一样,在家庭、学校、社区里生活、学习。

我们本周学习的《品德与社会》课的第一单元,将要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生活进行学习和研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课题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请同学们看王梓琳同学家庭生活中的三张照片,从照片中你们感觉到王梓琳同学的家怎么样?

生1:

是一个温暖的家。

生2:

是一个甜蜜的家。

生3:

是一个幸福的家

师:

前几天,请你们向爸爸、妈妈进行了调查,请爸爸、妈妈说一说他们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想家?

生1:

爸爸有一次到海南出差,夜深人静了,还睡不着觉,就特别想家,想躺在我家软软的大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生2:

妈妈生病住院了,望着白色的天花板,眼泪悄然滑落……那时她特别想家。

生3:

爸爸在工作中遇到了烦心事,就很想家,想回家向妈妈倾诉心中的烦恼;想和我玩,以便忘记不愉快。

3、师:

你们自己也有特别想家的时候吗?

你为什么想家?

生1:

我在学校受到同学欺负时,就特别想家,想扑进妈妈的怀里,得到安慰。

生2:

我考试考得了好成绩时,就特别想家,想把这喜讯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与我分享快乐。

生3:

我在外玩晚了,肚子咕咕叫时,就特别想家,想回到家吃妈妈做的美味佳肴。

师:

小结:

家可以给我们温暖,给我们亲情,给我们安全感,给我们快乐,家的感觉真好!

师:

刚才,我们聊了那么久的家,你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在哪儿吗?

请你用彩笔画画自己的家,或者将家里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瞧瞧。

(学生用彩笔画自己的家,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家)

生:

我的家住在建设街,我们家三室一厅,这是我的小天地,我的小房间里有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衣柜,墙上有一幅我喜欢的画。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都要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看书、作业。

师: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让自己眷念着的家!

我们所居住的家位于祖国西部的重庆,而我们的祖国非常大!

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地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家居。

我们大家都去搜集了资料,你们先看一看老师搜集的水上人家的图片。

(师展示图片)

师:

他们的家为什么在船上呢?

生:

他们是以捕鱼为生的,所以就把家安在了渔船上,渔船就是他们的家。

师:

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你们都搜集了哪些?

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进行交流。

生1:

美丽的边陲名城西双版纳,生活了许多傣族人。

他们身着紧身上衣,长筒裙,喜欢敲象脚鼓,跳孔雀舞起来。

他们的村寨依山傍水,远远望去一座座竹楼,精巧别致,风格独特,竹楼在绿色环保下更显优美恬静。

竹楼是傣族人的家。

生2:

蒙古族男女喜欢穿长袍。

他们平时以牛羊肉、青稞炒面和奶制品为主要食物。

他们住居大都是圆形的蒙古包。

这种蒙古包是由桦木制成的可以折摺的支架和木制的圆形围架穿连而成,四周及顶端裹以白羊毛毡。

蒙古包冬暖夏凉,易于搬迁,是蒙古族牧民理想的家。

6、师: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家,还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家居。

千千万万的小家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只有爱自己的小家,才能爱社会这个大家庭!

我爱我的家人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它是一支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想一想,给歌曲取个什么名字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爱我的家人》。

3

  二、介绍家人,回味亲情。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都有哪些人,请同学们拿出全家福或者与家人的合影。

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大家。

(先向同桌介绍,然后上台介绍。

  2、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你们觉得他们爱你吗?

  生:

……

  3、他们是怎么爱你的?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

  4、同学们,家人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它或许是一句轻轻的叮咛,或许是一碗热腾腾的饭,或许是一个鼓励的微笑……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不需要大声地去喧传,但它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

我们在享受着家人关爱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用我们的行动去爱家人呢?

  三、联系生活,回报亲情。

  1、说说平时,你为家人做了什么?

2、播放《姥姥的唠叨》,

我的姥姥已经六、七十岁了。

她相貌平平,个子矮矮的,嘴唇有点厚,而且这厚嘴唇,每天还不分白天黑夜的唠叨呢!

有一天是星期五,下午放学早了许多。

我走出校门一看是姥姥来接我,立刻知道了今天得在唾沫中过了。

回到家我开始写作业,可是速度太慢了,20分钟还没写两行字。

这时“唾沫机”开过来了。

姥姥一看我写的作业,脸上立刻晴转多云。

又开始吐唾沫了:

‘‘你啊!

你做作业那么慢?

如果做作业慢考试就考不好,考试考不好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大学。

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的将来就一事无成……’’还没等姥姥唠叨完,我就淹死在唾沫中了。

惨啊!

晚上我吃晚饭时喜欢泡饭吃,可我还没有拿到汤勺的时候“唾沫机”又开始了工作了:

“怎么可以泡饭?

泡饭对身体不好,身体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的将来就一事无成……”可想而知我又淹死在唾沫中了。

    我吃完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时“唾沫机”又过来了。

她一把夺下我的坐垫,又开始吐唾沫了:

“你看,你看坐垫这么脏,要洗,洗要用水,洗太多了,,,,,,”。

我讨厌姥姥这样整天唠唠叨叨的,真烦人!

说说男孩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此处应用道德两难法。

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说对不对,姥姥的唠叨是为什么?

男孩这样说旁人会如何评价?

在学生的辩论中提升道德素养。

教育学生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

  第二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姥姥的唠叨》,大家都知道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

我们与父母之间不可能总是风和是丽,有时不但阴云密布,甚至会电闪雷鸣。

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品,想想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学生上台表演。

  师:

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么做?

  师扮演记者采访表演者。

  师小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父母在教育我们时候用的方式不一定妥当,但他们是爱我们的。

你们能理解吗?

只要我们主动与他们沟通,多一份理解,你们之间就一定会相处得更好。

  4、书上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关爱家人的?

(指导看书)

  5、引导学生说说伟人孝敬父母故事。

  6、播放《帮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家人爱我们,我们也爱家人,爱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的?

师适时小结:

(爱是一句贴心话,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爱是理解的微笑。

)爱还是什么?

2、爱让家充满了欢笑,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幸福。

你还想把爱送给身边的哪些人呢?

3、这是一张爱心卡,你最想送给谁,就在上面对他(她)写几句心理话,还要说说你要怎么关爱他(她)。

  播放音乐,学生填写爱心卡。

  交流。

1、师小结,欣赏歌曲。

爱是一股涓涓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爱是一缕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溶化。

爱的力量多么神奇,多么伟大,就让爱住进你家、我爱,住进学校,住进社会这个大家庭吧!

 

活动主题

我的小调查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父母或爷爷奶奶童年时的生活状况。

了解家庭历史,增强对家庭的亲近感;通过长辈小时候生活的调查,拉近学生与长辈间的距离;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历史研究的方法。

 

活动流程

 

1、根据课本上的访问提纲,设计一份调查表

2、按照调查表的内容,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询问,并把调查内容写下来。

3、找一找家长小时候的照片,或用过的实物,探寻这些物品中的故事

4、学生将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展示照片和实物。

5、交流调查后的感想。

谈一谈,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资料积累

附后

效果反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知道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同学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教学中,把家人的爱和优势与家庭成员商量作为重点。

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把家人的爱和家庭民主会议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让学生观察、理解。

让学生找出问题并理解。

教育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感知到了社会进步会给家庭带来变化。

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家有哪些历史,加强了学生对于家庭的了解。

效果反馈

本课主要采用了让学生赞花园式的学校、谈一谈自己学校一流的教学设施、谈快乐的学校生活、谈来自学校的爱、布置和指导调查采访学校工作人员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的感情。

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学校的感情,了解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苦,并懂得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