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93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6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docx

高中物理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力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一——直线运动

知识梳理

直线运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相关知识和方法将逐步渗透到运动和力、匀变速曲线运动、机械能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之中。

本专题主要围绕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物理量、图线等),掌握匀变速直线规律、特点及相关公式,并学会将直线运动知识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在描述某物体运动时,被选作假定不动的物体。

同一运动,相对不同的参考系得到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2)质点:

在研究物体某一方面问题时,若不需考虑物体的体积大小和形状,即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过程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则我们可将该物体处理为质点。

(3)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针对某一状态(或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某一点对应的值。

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某一状态(或位置)对应,时间指两个时刻问的间隔长短,它对应时间轴上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4)位移和路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它是矢量。

位移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5)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该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平均速度是描述某段过程中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它的大小等于这段过程的位移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其方向沿位移方向。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等于物体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即

2.直线运动形式及规律

(I)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若在任何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总相等,则选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也可描述为:

物体在运动中,若其瞬时速度保持不变,则该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可简称为匀速运动。

基本公式:

s=vt。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中,若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改变量总相等,则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导结论

(a)做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在任何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总是一恒量,即

Δs=s2-s1=s3-s2=s4-s3=…=aT2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命题预测

本专题内容属于基础部分,在高考中将会出现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运动图像的识别与转换。

(2)运用图线进行科学处理的探究能力。

(3)从内容的融合上,将运动学规律渗透到动力学、匀变速曲线运动、机械能及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中进行考查;从命题方向上,将会把运动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考查。

例题精析

题型一准确辨析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例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加速度的定义是:

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一致的。

只要加速度不为零,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速度变化得多不表示加速度大,所以A错、B对;若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则物体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所以C错;加速度大小变化与速度大小变化间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大小变化并不意味着速度大小一定变化,也许只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所以D错。

【答案】B

【点评】对于加速度,我们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是描述速度大小的物理量,所以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加速度实质是由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加速度由

速度的变化与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度量,说明加速度不是仅仅由速度的变化决定的。

(3)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但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其实质是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题型二明确运动学公式(基本公式及推导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公式时应认知对应的运动形式是否在条件上与之相符

【例2】在纽约举行的世界杯游泳比赛中,我国女蛙王罗雪娟在50m蛙泳比赛中,以30″68的成绩获得金牌。

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终点的速度为4.0m/s,则她在50m的运动中平均速度约为()

A.2.0m/sB.1.63m/sC.4.0m/sD.1.70m/s

【解析】从题意来看,运动员在50m的运动过程中历时3″68,故平均速度为:

【答案】B

【点评】从题意可看出,运动员出发的初速度为零、冲刺终点速度为4.0m/s,有些学生会运用v=(v0+vt)/2求得结果为2m/s;该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作的运动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不能运用推导式v=(v0+vt)/2来解。

在解答物理题时要先分析所研究的运动形式,在被确认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应用公式解答。

培养严谨的分析习惯、逐步克服乱套物理公式的毛病尤为必要。

题型三正确识别运动图线,并准确理解其物理意义

【例3】如图l—l所示是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某同学根据图线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①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②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向正方向运动;③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④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以上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D.只有①

【解析】物体

运动方向即为速度方向,从图上可知物体在2s前速度为负值,即物体向负方向运动;2s后速度为正值,即物体向正方向运动。

故①是错误,②是正确的。

物体的位置要通过分析位移来确定,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中对应图线所包围的面积的代数和。

由图可知物体在2s时有最大的负位移;虽然2s后(在4s前)运动方向改为正方向,但它的位置仍在位置坐标值负值处(4s末物体回到原点)故③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

【答案】C

【点评】

(1)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各点纵坐标值实际是表示速度的代数值,它的正、负值分别表示速度方向沿正方向、负方向,所以要分析运动方向是否发生改变就直接去了解其纵坐标值是正值还是负值。

(2)物体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从图线斜率的正、负值来体现。

在整个4s中,图线斜率不变,说明物体加速度一直不变。

(3)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从图线和坐标轴包围的面积来体现,但该“包围面”在横轴之上表示正方向位移,“包围面”在横轴之下表示负方向位移。

摸拟操练

1.若物体做减速运动,则意味着:

①速度变化量方向一定取负值,其意义为速度的变化率减少;②速度变化量方向可能取负值、也可能取正值,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③加速度的方向取负值,表示加速度在逐渐减小;④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物体的:

①位移大小可能小于4m;②位移大小可能大于10m;③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4m/s2;④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m/s2。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从20m高的楼房的阳台上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①1s;②2s;③3s;④(2+

)s,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③④D,以上都对

4.汽车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是()(g取10m/s2)

A,30mB.40mC,10mD.0m

5.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通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车尾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v2,则火车的中点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

6.如图1-2所示为打点计时器记录一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纸带一部分,D1是任选的第一点,D11和D21是第11点和第21点,若小车加速度是10cm/s2,则该计时器的打点频率是()

A,l0HzB.20HzC.30HzD.40Hz

7,某同学身高1.8m,在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他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1.8m高度的横杆。

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m/s2)

A,2m/sB.4m/sC.6m/sD.8m/s

8.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若忽略空气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己知测量值无法间接计算这栋楼的高度H的是()(重力加速度g已知)

A.石子落地时的速度

B.石子下落的时间

C,石子最初1s内下落的位移

D,石子最后1s内下落的位移

9,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l-3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A.点oB.点aC.点bD.点c

l0.如图l-4所示,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图,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以甲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有下列说法:

①甲开始运动时,乙在它前面;②甲、乙是从同地点开始运动的;③甲在途中停止运动,最后甲还是追上了乙;④甲追上乙时甲运动时间比乙少。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①④B.①③④C.只有①③D.②④

 

答案点拨

1.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

物体减速,只能说明它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本身可能沿负方向,也可能沿正方向)

2.C(关键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

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s后速度可能为10m/s,也可能为-10m/s)

3.C(与抛出点相距15m有上方和下方的两个位置,因而对应有三种不同时间)

4.B(计算汽车从刹车到静止所用的时间:

to=v0/a=4s,汽车刹车6s内的位移也就是4s内的位移,即汽车在6s前就已经停了。

故6s内的位移s=v02/2a=40m)

5.D(可以从另一角度等效地分析:

火车不动,路标从火车头向火车尾匀加速运动,已知路标经过车头和车尾时的速度,求路标经过火车中间时的速度为多大?

设火车全长为2l,中点速度为vⅠ,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由这两式可求得D选项正确)

6.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且等于aT2。

由此可得△s=aT2=a(10×1/f)2,所以频率为f=(100a/△s)1/2=10Hz)

7.B(将跳高看作竖直上抛运动,他达到最高处时重心升高约0.9m,因而初速度为v0=

=4m/s)

8.C(H=v2/2g,已知v可求H;H=1/2gt2,已知t可求H;无论物体从多高位置下落,最初1s内的位移为1/2g;若已知最后1秒内的位移为h,则

,可求出H)

9.D(速度-时间图线上点的纵坐标值的正、负值表示其运动方向.由图线可知,在点c之前的各点纵坐标都是正,说明火箭一直向上运动的)

l0.B(位移一时间图线中各点纵坐标值表示质点相对原点的位移值。

另外,甲在运动途中有一段停止)

高中物理力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二——力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知识梳理

对力的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和开端。

在本专题中,我们将在分析三种基本力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并结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熟练地分析力。

1.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其共性和个性。

(1)力的共性

所有的力都离不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即每个力都对应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所有的力都具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因此,所有的力都可以运用力的有向线段法、取定正方向后的代数表示法等方式来表示。

(2)力的个性

不同的力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之受到的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对使之形变的(与之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不同情景中的力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如同样是摩擦力,它有时与受力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称之为阻力;它有时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我们称之为动力。

(3)弹力的分析

弹力的产生条件: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

发生形变的绳(或橡皮条)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或橡皮条)指向恢复形变方向,相互接触体间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接触处的公切面而指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弹力大小:

弹力大小可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来分析之。

若要分析弹簧弹力,则除运用运动和力间关系之外还可利用胡克定律分析之。

(4)摩擦力的分析

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公式Ff=μN求解之,除此之外还可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来分析之。

2.力的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

两个力的合力有唯一的结果。

若仅从理论上处理某一个力的两个分力有无数组,但是根据合力产生的效果来分解只有唯一的两个分力。

(2)在两个分力一定、方向可变的情况下,合力范围为: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1)平衡状态

物体所处的保持不变的状态为平衡状态。

如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保持静止状态。

(2)平衡条件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受力须满足的条件,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3)运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分析时,先要选定分析对象.选取对象有隔离法和整体法。

命题预测

从知识方面运用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从对力的处理方式上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从分析对象的选择角度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从命题背景方面选取与摩擦力、弹簧弹力有关的且与实际情景相结合。

因此,综合考查知识、方法运用能力的应用问题是目前考查比较集中的内容和方向。

例题精析

题型一从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因素的角度分析摩擦力

【例1】如图2-1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图2-1中箭头方向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之后()

A.m将静止在传送带上

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m下滑的速度变小

D.m的下滑速度不变

【解析】传送带突然启动,只是改变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速度大小,而相对速度大小的改变并不影响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同时接触面处压力大小不变,故摩擦力大小不变。

与此同时,物块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不变,故滑动摩擦力方向也不变。

因此,在传送带突然启动时物块受到合力仍为零,它仍作匀速下滑。

【答案】D

【点评】部分同学分析该问题时,没有依据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分析,而是“凭空想象”认为传送带启动后摩擦力增大。

题型二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角度,运用力的平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例2】如图2—2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的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时受到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①2个;②3个;③4个;④5个。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虽然档板MN与斜面体接触,但不一定对斜面体产生弹力。

若挡板没有对斜面体产生弹力,则对斜面体也就不会产生摩擦力,此情况下斜面体只受到弹簧的支持力和重力。

若档板对斜面体产生弹力,则对斜面体也就会产生摩擦力,此情况下除受到以上两个力外,斜面体还受到弹簧的支持力、重力.故斜面体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到4个力的作用。

【答案】C

题型三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处理合力和分力间关系

【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结点O悬挂一重物,如图2—3所示。

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解析】方法一:

运用力的分解法。

OC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将此力F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如图2—4所示的两个分力F1和F2,它们分别等于OA、OB的拉力,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三段绳中OA的拉力最大。

故逐渐增加重物的质量时,最先断的是OA。

 

方法二:

运用力的合成法。

作结点O的受力图,设绳OA、OB的拉力分别为FA、FB,它们的合力为F,由于结点O质量不计,所以它受到的力F与OA张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2-5所示。

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图可知:

OA绳中张力最大,若逐渐增加重物重力,则OA中张力先达到最大拉力,故最先断的绳是OA。

【答案】A

【点评】力的分解法和合成法是对力从两个角度来思考的处理方法,这两种方法是对力进行处理的重要方法。

运用时可将图解法和数学计算结合在一起分析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题型四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选择对象分析受力

【例4】如图2-6所示。

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轻杆连接后斜放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

现将A球向上移动小段距离,两球再次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地面对B球的支持力N及轻杆对A的作用力F变化情况是()

A.N不变,F变大

B.N不变,F变小

C.N变大,F变大

D.N变大,F变小

【解析】将两球与轻杆看成一个整体,它们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地面对B球的支持力作用,所以支持力N不变。

隔离A球,其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

随着A球上升,杆对A球作用力与竖直方向夹角θ减小,但A球在竖直方向有:

Fcosθ-mg=0,故轻杆对A的作用力变小。

【答案】B

摸拟操练

1.用大小为100N的握力握住一个重为40N的瓶子,瓶子竖直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手掌与瓶子间动摩擦因数,μ=0.5。

则:

①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N;②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③当握力进一步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成正比增大;④当握力减小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减小。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2.“街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在风力F、线的拉力T以及重力G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在蓝天上。

图2—7是某同学关于风筝此时在空中的受力分析的四种可能性,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3、如图2—8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在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天花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①Fsinθ;②Fcosθ;③μ(Fsinθ-mg);④μ(mg-Fsinθ)。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如图2-9所示,这是斧头劈木柴的剖面图。

图中BC边为斧头背,AB、AC为斧头的刃面,要使斧头更容易劈开木柴,则应该()

A.BC边短一些,AB边更短一些

B.BC边长一些,AB边更短一些

C.BC边短一些,AB边长一些

D.AB边长一些,BC边更长一些

5.如图2-10所示,某同学做引体向上时处于图示位置静止,两手臂间的夹角为60°。

已知该同学体重为60kg,则该同学手臂的拉力约为()

A.30NB.200

NC.300

ND.600N

6.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随两力之间夹角变化的关系如图

2-l1所示,现有以下说法:

①这两个分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30N;②这两个分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10N;③结合图像可计算两个分力的大小值;④结合图像只能计算这两个分力的大小范围,无法确定其具体值。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D.只有①④

7.一直电线杆上有小松鼠,设松鼠沿杆运动速度为v,运动位移为s,它受到的合外力为F,现用图线表示与该松鼠的有关情况,如图2—12所示。

在以下所表示的情况中,松鼠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D.①②③④

8.如图2-13所示,物块P在沿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体Q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P仍静止,则水平面对斜面体Q:

①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②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③无摩擦力;④支持力小于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④C.只有③D.③④

9.如图2—14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力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的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的拉力一定不变

10.如图2-15所示,C是水平地面。

A、B是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方形物块,F是作用于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A、B间的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①μ1=0,μ2=0;②μ1=0,μ2≠0

③μ1≠0,μ2=0;④μ1≠0,μ2≠0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②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答案点拨

1.C(瓶子静止时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增大握力时摩擦力仍等于重力.当减小握力时,瓶子可能先仍受到静摩擦力、后受到滑动摩擦力。

2.A(风对风筝的作用力F应垂直风筝平面向上,故B、D错误;又风筝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三力必围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故C错A对。

3.B(将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解。

4.C(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将其分解,作出分力F1、F2的矢量图,如右图,F一定时,θ越小,F1、F2就越大。

5.B(人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两臂拉力。

可以将两个拉力合成,求拉力的合力,该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也可以按重力产生的效果采用分解法。

6.A(从图像可得出当两个分力夹角为0时合力最大,且最大值为30N;当两个分力夹角为时合力最小,且最小值为10N;因而根据力的合成能得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7.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有匀速直线运动和保持静止两种情况.图线①和③表示松鼠匀速滑行,图线②表示松鼠停在电线杆上,而图线④表示松鼠沿电线杆匀变速滑行,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8.A(运用整体法分析其受力情况,再将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

9.D(除运用隔离法以P为对象得知轻绳拉力大小不变外,更关键的是要从绳对它的拉力大小与它受到的下滑力大小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出发,分析物块Q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不确定情景)

10.C(运动时A、B间没有摩擦力,而B一定受到地面摩擦力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和电磁学系统复习之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

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1.几种常见运动形式中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1)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反过来,若物体处于匀速运动或保持静止时,其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

(2)当物体运动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共线时,物体作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则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若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