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96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连云港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选修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写作、附加题四部分组成。

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姓名、考试号填写清楚。

3.请您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7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二年级排球对抗赛决赛结束前的三分钟,二十班的5号队员过网击球,裁判员却熟视无睹,结果二十班锁定胜局。

B.汉川大地震已过去半年,对于那些逝去的灵魂,我们只有长歌当哭,用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刻苦的学习来告慰他们。

C.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就业形式应不拘一格,特别是在不少企业出现困难、吸纳就业能力随之下降的形势下,民众自主创业,尤显可贵。

D.小明和小刚由于没有守时被取消了参赛资格,看着场上热烈的气氛,他俩你看我,我看你,形影相吊。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奥巴马的经济顾问班子正在制订酝酿一项为期两年、总额可能达l万亿美元的经济复兴计划,希望这项计划能在化解当前经济危机的同时,挽救或创造至少250万个就业岗位。

B.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少数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现象,给中方相关利益方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也对我国的双边经贸往来和地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C.我们班虽然只留五个同学,但在卫生检查组到来之前,已经把教室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

D.当学校宣布文学社成立并交给我们校报编辑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以形容的。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微笑匾乏,似乎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城市表情”。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已成了许多人社交的准则。

有感于此,某中学的学生设计了一项有创意的“采集微笑”的活动。

他们计划走上街头,主动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一旦路人以微笑回应,他们就拍下这微笑的瞬间。

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5.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为该报道写一段新闻点评。

(5分)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

而最近,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

因为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

另外,目前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以为言言:

怨言B.管仲囚焉囚:

囚禁

C.吾尝三战三走走:

战败逃D.故论卑而易行易:

容易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政治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③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④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⑤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站,齐人不以为侈

⑥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年轻时经常和鲍叔交往,他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毫无怨言,因为鲍叔知道管仲贤能。

B.管仲在齐国执政后,能与百姓同好恶,能处理好事情的轻重缓急,终于使齐国富庶而军事力量强大。

C.管仲懂得给予是为了取得的道理,并以此来治理国家,所以他能够把齐国治理好。

D.管仲获得的财富可以与诸侯相比,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而作者却认为他是奢侈的。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9分)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分)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3分)

(3)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3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诗的前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主要运用哪种手法来抒发的?

(4分)

(2)诗的颈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只是朱颜改。

——(李煌《虞美人》)

(5)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嗅》)

(6)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7)空里流霜不觉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

雪,误落都市

雷抒雁

①一推开窗,呀,漫天皆白,落雪了。

难怪黎明窗上亮得早。

②都市温暖、情懒的梦,正慢慢从雪下醒来。

猜想,上班的人知道窗外的雪情,便会急促地穿衣、匆匆地洗漱、简单地进餐。

期间,少不了相互的提醒,烦躁的埋怨。

自行车是不能骑了。

公交车上车的拥挤艰难,行车的堵塞缓慢,以往的许多雪天记忆都成恐怖画面,一一重现于眼前。

③较起雨来,雪更能勾起人的诗情。

一种恬适、宁静、纯净、明朗的情感,一瞬间就随那雪浮动起来。

站在窗前,望着远远近近的屋脊,白生生覆盖着棉被一样,先前那些黑黑白白、沟沟洼洼的差异,都被一只神奇的手,一夜间抹平了。

道边,光秃秃、黑黝黝的杨树也变得年轻丰满了.枝条上厚厚地堆着雪,也很像卷上了一层棉花。

那样子,难免让人想到时尚的中年女士,多用了一些填充皱纹的粉底,多涂了一些增白皮肤的霜剂。

白了,也嫩了。

道路上也白了,是并不很实的白,时时裸露出一些遮掩不住的黑湿。

④雪给我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无论是小时,在乡村,行走在落雪的旷野;还是读书,背诵那些落满白雪的诗词。

从冬天的第一片雪落下,我的心就会像孩子一样欢跃,因为落雪意味着寒假的到来。

堆雪人、打雪仗,场院里扫一块空地,支起筛子捉麻雀,还有热炕、炉火,烤得焦黄香脆的馒头、热乎乎一碗稀饭,都因为雪而显得温馨。

及至读了些诗书,雪天就给我铺展开了浪漫的想像,总想披着大衣在雪地里走走,体味一下雪片落在嘴唇上的感觉;更想约一二朋友,找一野亭,温一壶酒,慢慢品味悠闲与清静给人精神的滋养。

许多古典诗人就是这样生活着。

⑤可是,站在高楼上,站在被楼影塞满的窗户前,突然会觉得这些想法既陈旧又奢侈。

觉得自己像个潦倒的文人,或落魄的贵族,对往昔繁华生活充满怀恋。

⑥这是都市!

是高楼囚禁了思绪、车流撞碎了思绪的都市!

城里人永远没有“瑞雪兆丰年”的期望。

这一场雪,延误了多少人的准时上班,弄不好,扣了奖金也是可能的。

那便不是“丰年”,倒像“歉年”。

看不到雪景给谁诗意。

痴呆呆地站在马路牙子上看雪景?

过往的人,会以奇异的目光看你:

有病?

出租车会不时用刺耳的鸣笛声逼你让路。

⑦早班的高潮一过,路就不像路了。

那些白的雪,即刻都成了肮脏的、黑色的烂泥。

其实,不是泥,没有泥粘稠和干净。

这是被车轮碾来挤去,成了糊状的黑粥,等待着融雪剂慢慢将它化开,成肮脏的水流入下水道。

这样的日子,雪后大约得持续两天。

两天,先前洁白的雪,将被人们的怨言染黑、消灭。

⑧可怜的雪,误落在都市。

你该落到田野去,给冬麦盖上厚厚一层被子,让小麦来年更多的分集和抽穗。

在俄罗斯的苏兹答里,就有一个叫做“被子节”的节日感恩雪的踢予。

原本,雪就属于农民的期待。

如果落在山上,就到那个叫亚布力的地方去。

滑雪的人会为你欢呼,滑雪场的老板想你想得失眠,像一个性急的情人。

⑨只是,千万不要落在那些为生活、为生存奔忙的都市人的路上。

他们闲适的思绪,已被忙乱的脚步踩碎,已经难以有一个小小的空间,容纳你呈现出的奇妙诗意。

生活的牢骚会玷污你洁白的袍子。

⑩人们说:

“肮脏的雪!

”是的,都市的雪是黑的,落满了尘土、煤灰、纸屑以及一些只有都市才有的垃圾。

谁都知道,这一切并不是随雪一齐落下的,雪原本只是白的。

可是,没人细想这些,受埋怨的只有雪。

你这误落都市的雪!

(选自《经典美文》2008年7B期,有删节)

12.文题为“雪,误落都市”,作者为何称为“误落”?

请简要说明原因。

(6分)

 

13.文章第四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4.文章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从手法和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5分)

 

15.作者在文中反复说“雪,误落都市”,那么作者真的认为雪不该落在都市吗?

对此,你有何看法?

(6分)

 

第二部分选考内容(15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不得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15分)

网络文学审美价值的缺失

有人认为,当前网络文学总体水平不高,其症结主要在于它依托数字化媒体优势,以大众狂欢的“新民间话语”形式,远离了文学应有的人文审美特性,并因此导致了“网络文化快餐”的“非艺术性”和“非审美性”。

也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作品点击率很高,但是没有文学灵魂,没有艺术感,缺乏思想深度。

眼下的网上作品较之于传统文学在质量和水准上存在较大的落差确是不争的事实。

文学是一个价值的复合体,比如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娱乐价值等等。

审美价值在文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文学活动的特性在于文学总是探索并表现人类的各种生命活动,并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可感的形式记载着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及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学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如果说网‘络文学有什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思想深度的欠缺,缺乏沉甸甸的分量。

但是,直观性和浮泛性又恰恰是网络文学的特点,甚至是其内在规定性。

这种内在规定性是由读屏这种阅读方式决定的,阅读方式的浮躁性决定了网络作品的浮躁性,在这种互动之中,那种纯正而典雅的审美心态很难建立起来。

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文学,网络文学不受文学规范和传统形式的束缚,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更灵活、更富于刺激性和挑战性,具有很强的娱乐消闲功能。

“网络文学的基本表现:

通俗化、速食化,不过分讲究文句的修饰,不太考虑表达方法。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

语句构成简单、情节曲折动人和贴近网络生活本身。

网络的浏览行为注定了网络文学的主流是一种速食文化。

《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也认为,网络改变了对文学基本形态的理解,扩展了文学视野,但他同时指出,网络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思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有的甚至比传统文学还陈腐。

应当承认,网络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样迸发着历史的沉重和正义激情的优秀之作。

但从整体看,其本质上的娱乐特性大于文学特性和社会特性,它的认识价值和信息价值远超过了艺术价值和流传价值。

网络文学的局限性是有目共睹的。

当前,浮躁、肤浅的作风在文学等艺术中并不罕见,如热衷“文化快餐”、追求感官刺激、缩短回报周期、幻想一夜成名等急功近利行为充斤文学、影视等艺术。

从网络文学现状看,网络文学里的许多东西属于精神宣泄型文字,可谓自由的言说,以放欲、自恋、哗众取宠为主体写作特征,很少有宏大的主题和结构,失缺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整体精神的挖掘。

而这些必然会给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

怎样将网络的文字演睁为真正的文学,需要真正爱好文学的写手们在努力的同时,不要忘记文学所蕴涵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丰富网络文学的内涵。

只有如此,未来的网络文学才会有价值可言。

网络写手与网络文学一样,还需要长久的锤炼。

(节选自《文艺争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传统文学就质量和水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胜于眼下的网上作品,但网上作品也同样受到欢迎,有很多读者。

B.文学是一个价值的复合体,比如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娱乐价值等等。

审美价值在网络文学中处于核心地位。

C.网络文学只在形式上比传统的纸质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富于刺激性和挑战性,具有很强的娱乐消闲功能。

D.网络文学作品的局限性是有目共睹的,但因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样也能迸发着历史的沉重和正义激情。

17.较之传统的文学,网络文学有哪些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

(6分)

18.根据文意,简要说明如何才能将网络的文字演绎成为真正的文学,使未来的网络文学有价值?

(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15分)

中西方文化渴望交流

——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教授专访

“中西方文化虽有很大差异,但存在许多共同点,这使得中西方的思想得以互相解释,互相批评,中西方文化渴望交流。

”值此中德建交30周年之际,著名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教授近日在其任教的波恩大学接受了笔者专访。

莫芝宜佳教授早年学习古希腊文及英美文学等,而后因研究课题中涉及到一些有关中国的内容而对汉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最终潜心攻研汉学。

1988年,莫教授将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译成德语并出版发行,受到了德国民众的欢迎。

1992年,她以《〈管锥编〉与杜甫新解》为题完成教授论文,被钱钟书先生评价为“也许是西方第一个‘发现’《管锥编》而写出一系列文章的人”。

对于莫教授的文章,钱先生曾评价说:

“她对中国近代文学有广泛而亲切的认识,善于运用汉语写出活泼明净的散文,中国人看了都会惊叹说,‘但愿我能用外语写出这样灵活的散文’。

莫教授介绍说,她与汉学的接触是在70年代时从《孔子》、《孟子》等典籍开始的,“那时由于历史原因,我感觉中国很‘神秘”,。

但当她后来听到钱钟书先生一次“完全没有讲稿却用英文脱口而就”的演讲后,她发现汉学中另有洞天。

正是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让她意识到:

“两种文化虽不一样,但应该可以交流。

莫教授告诉笔者,汉学在德国的蓬勃发展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

如她任教的波恩大学东方语言系,早于1887年普鲁士时期就在柏林设立,后虽几经变迁却一直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德国已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了汉学相关专业,越来越多的德国学生开始学习汉学。

同时,到德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也不断增多,在她执教的系里中国学生人数已超过了德国学生。

在她看来,这更造就了中西方文化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

“当然,在中德经济、科技等领域交流不断密切的今天,学生选择专业会有就业上的考虑”,莫教授解释说。

但她认同文化交流是其它领域交流“先锋”的看法,并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双方能够不断相互借鉴。

“大家都说德国人很呆板,而中国人的思想那么活跃,中国的发展那么快,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汉学在西方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全面了解。

莫教授认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文化。

”如同她曾在其论文中借用“井底之蛙”的寓言来形容说:

“我们可以把自己设想为青蛙,把陌生的东方设想为大鳖。

这并不是说中国文化就一定优于我们,而是说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已并借此跳出井底。

莫教授与汉学接触的近30年恰恰是中德建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交流合作日趋密切与频繁的30年。

莫教授表示,她只是对中西方文学有所研究,但“中西方文学的巨大差异及后来的相互影响使我们看到了共同的语言文化,这促成了中西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我衷心祝愿今后中西方在各领域内的交流更加密切、频繁。

16.下列关于莫教授对“中西方文化渴望交流”的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文化虽有很大差异,但存在许多共同点,这使得中西方的思想得以互相解释、互相交流,在莫教授执教的系里中国学生和德国学生交流越来越频繁。

B.西方应不断向东方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变成“井底之蛙”,才能弥补与东方文化的差距,才能发展自己的文化。

C.莫教授认同中西文化交流是经济、科技等领域交流的“先锋”,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够使得双方不断相互借鉴。

D.中西方文学相互影响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文化,从而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在各种领域内更加密切的交流。

17.综观全文,概括莫芝宜佳教授对汉学在德国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6分)

18.根据文章内容,说明汉学在德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第三部分写作(70分)

七、写作(70分)

19.人行走在地上,却总是渴望飞翔。

飞翔是一种超越,带来心灵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锢自我,窒灭了飞翔的渴望。

你是否想飞?

你想飞翔在什么样的国度?

飞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

请以“渴望飞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第四部分附加题(40分)

八、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

20.用斜线(/)给下列划线句子断句,(6分)

齐景公谓子贡曰:

“子谁师?

”曰:

“臣师仲尼。

”公曰:

“仲尼贤乎?

”对曰:

“贤。

”公曰:

“其贤何若?

”对曰:

“不知也。

”公曰:

“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

”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髯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匆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甚奚若。

21.请说说子贡是如何表明自己的观点的。

(4分)

 

九、名著阅读(15分)

22.《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100字以内)(5分)

23,《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自然的搏斗是胜利还是失败?

为什么?

请简述理由。

(5分)

24.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论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A.“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间题。

”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它表现了哈姆雷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斗争。

B.经常出人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两家人:

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德·蓬风一家。

这两家人都到葛朗台家,是因为看上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C.堂·吉诃德坚信骑士道,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

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炯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E.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十、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一26题。

(15分)

现今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多表达为“能力第一”,似乎社会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有效的考察人才能力的体系,而现实情冰似乎并没有这么乐观。

事实上,北大清华永远是用人单位的第一选择,"211工程”院校等重点大学是许多用人单位心照不宣的标准。

大四英语系的小代同学说:

“现在投简历大多是‘网投’,有许多单位都会以大学为关键词进行自动筛选,对于其期望大学以外的学生直接排除,根本不会看简历。

即便进入了面试环节,考官对名校的学生还是更为青睐。

”经济危机加重的不景气的就业市场谁都不能改变,毕业生们犹如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挣扎沉浮。

然而我们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英语专业的小刘同学没有将祛码压在自己的专业上。

他自小就喜欢摄影,高中时就一个人背着照相机四处闯荡,获得过多项摄影大奖。

毕业时他参加了新华社的面试,以这一技之长鹤立鸡群,顺利被录取。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能,从而得到最好的发展。

现在提到找工作,大家都说实习实践很重要,可其真正的分量在哪里呢?

几个月的实习经验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大学生在实习中是否的确锻炼了能力。

现在单位在决定人才去留时大多更看重学生在本单位实习期间的表现,相比简历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实习经历,他们看在眼里的学生最真实的表现更有说服力。

多数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并未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做过规划。

事实上各大学都有就业指导的相关部门,给学生们提供平台和指导。

但是,很少人提早主动关心就业信息,只有部分人了解这一部门,参与过相关指导活动的更在少数。

毕业生们显然对就业的严酷性深有体会,大家都希望通过不同方式规避就业压力。

许多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考研。

很多忙碌在“海投”,“海笔”,“海面”中的“面霸”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

一位曾经立志于“非牛外企不进”的大四学生在经历了几次求职失利后感慨道“还是先找家差不多企业的干着吧,以后再努力……”

25.从材料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

(6分)

26.结合材料,说说大学毕业生应如何应对就业压力?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