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阅读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96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六上阅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阅读教案.docx

《六上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阅读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阅读教案.docx

六上阅读教案

1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阅读阵地,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

2、了解报纸的版面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和剪贴本的使用,积累素材,实践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报纸的来源(鼓励学生家庭订阅、班级订阅)

2、剪贴本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反馈和有评比)

3、有意义阅读内容的筛选,学会有选择性的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

1、多种类型的报纸;2、剪贴本;3、多媒体课件;4、另附文章两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谈话:

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始好吗?

今天老师做了一回俞伯牙,给你们送上这首《高山流水》,只是不知在同学们中时否有钟子期呢?

大家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看样子我今天找到知音了。

是的,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想象,愉悦人们的心情,给人以美的熏陶。

其实不仅仅是音乐,大家看,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

2、报纸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们。

确实,读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出示课题“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看报这个话题。

(二)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

1、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看样子大家知道报纸的种类还不少,其实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名称的报纸。

教师课件演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们国内发行的报纸大约有2100多种。

正如大家介绍的,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的报纸。

这么多报纸,我们都能把它们拿来读一读吗?

一方面,可能经济上不允许;另一方面,书报本是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么多的报纸。

因此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报纸种选择适合我们的报纸来进行阅读。

3、那你们平时都读些什么报纸?

为什么选择它呢?

(1)儿童类报纸(内容针对性强,但周期长,内容偏少)

(2)生活类报纸(内容丰富,方便购买,但不相关的内容偏多)

(3)其他报纸(于自己相关的内容较少)……

(三)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报纸内容加以阅读

1、同样的道理,有时一份报纸的容量也是相当大的,如果要细细地将它看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课件演示(下面我们以南京读者数最多的金陵晚报为例)一份报纸中有这么多的内容,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都会读哪些内容呢?

2、学生讨论(选择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细致的阅读)

3、出示: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需要精读的?

哪些是没价值的,不感兴趣的,只需要略读的呢?

4、学生讨论:

(1)看头版重点内容提要中的标题,直接选择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2)逐页翻看,留意每一页中的标题,寻找有价值感兴趣的就细细的读。

(3)直接翻至自己常看的固定版块,进行精读,其它的翻一翻。

…………

5、其实要想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

出示《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6、学生自读短文后交流体会。

谈一谈读报过程中的快乐事。

(四)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剪贴本

1、看样子大家都很会读报,不过常言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报纸中这样大量的信息,我们是不是读过就算了?

2、从上个月开始,老师就布置大家开展读报活动,并让大家准备了读报剪贴本。

不知大家完成的怎么样了?

3、学生交流、展示、介绍。

(1)报纸的选择(选择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

(2)内容的选择(为什么剪贴这些内容)

(3)从中得到的收获

4、看样子他们都从读报剪报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收获,那其他同学还有一些什么收获呢?

5、在大家的谈论中,我感受到了大家读报和剪报的快乐与收获。

在这儿老师想考考大家。

老南京、子弹头列车时刻表、室内养花的学问

为了也能从读报剪报中得到快乐,获得成长,所以我也和大家一起做起了剪贴本。

刚才那些问题的答案全在这里面。

6、请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剪贴本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总结

1、到这里,这次活动即将结束,虽然今天我们谈论的是读报剪报的话题,但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巧思、勤动手,一定会收获学习语文的更大乐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有心人,在读书中获得快乐,在读书中获得成长。

下面有几个话题给大家,不是对大家是否有些启发?

(1)推荐几个网址:

(2)在阅读公共报刊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你怎么办?

(3)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你能不能利用你手中收集的材料和参考所读报纸的版式,出一份小报,来共同庆祝六一?

2、最后,在优美的音乐中,老师以这几句名言和大家共勉。

 

2推荐一本好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

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

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随机板贴]

3、过渡:

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板贴:

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

6、小结。

[板贴:

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

真高兴!

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几句名言,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走近鲁迅

1、对于鲁迅,你有哪些了解?

出示课后作家卡片。

2、课后的作家卡片中对鲁迅有这样一句评价:

“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

”这其实就是鲁迅先生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示鲁迅纪念馆大厅的图片)

3、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

”出示鲁迅作品集:

(3部小说集《呐喊》(共14篇)、《彷徨》(共11篇)、《故事新编》(共8篇)。

3部散文集《野草》(共23篇)、《朝花夕拾》(共10篇)、《两地书》

16部杂文集。

另外还有《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等古文学专著。

鲁迅先生选入中学的课文有17篇之多,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三篇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学阶段和鲁迅相关的课文有《早》、《少年闺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等。

(三)走进《朝花夕拾》。

1、题解。

朝:

早晨。

夕:

傍晚。

早晨开的花,到了傍晚早已凋零,却此时才把它捡起。

在这儿,鲁迅用这一个题目的意思就是到了晚年回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题《旧事重提》,发表于《莽原》杂志上。

2、这本书,目前有好几个版本,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版),三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

介绍一下封面的相关信息。

3、《朝花夕拾》的内容。

共10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等。

另有鲁迅自己写的《小引》和《后记》,修改版还增加了《导读》和《知识链接》。

理解“小引”“后记”。

序、前言:

序和前言统称“序言”,是置于正文彰的独立文章。

序亦称“叙”;前言亦称“引言”、“前记”、“绪言”、“写在前面”等。

跋、后记:

跋是放在书末的说明性文字,它的内容、要素与通常所说的“后记”、“附记”相似。

跋是相对于序而言的,而后记、附记则是相对于前言、引言、前记、绪言等而言的。

序与前言一般说明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撰体例和读者对象,而跋与后记则或补充序与前言之不足,或对稿件完成后的新情况加以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他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致以谢意等。

4、重点交流本书中趣味性比较浓的段落。

《朝花夕拾》主要写的是鲁迅的童年生活,所以有许多文章都很有趣。

泛读,浏览。

交流。

重点读三到五段。

(书中趣味性比较浓的段落有:

第2页,猫和狗成仇的故事;第5页,老虎拜猫为师的故事;第7页,墨猴的故事;第17页,对《山海经》的描写;第31页对“赛会”的描写;第36页对“寒会”的描写;第37页对“无常”的描写;第40-42页对于看戏的描写;第47页对百草园的描写、“美女蛇”的故事、第48页对捕鸟的描写、第50页对“三味书屋”后院的描写等等。

4、怎样看注释

“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文白相杂、典故多。

这样的文章怎么看?

(1)先看注释,再看文章。

(2)边读文章,边看注释。

(3)先读文章,再看注释。

5、寻找与《早》这篇课文相对应的段落。

(1)第3小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第7小节,《父亲的病》。

(四)讨论制订读书计划。

1、讨论制订读书计划。

(1)每天一篇。

或者

(2)每天7页。

2、讨论读书卡片的内容。

(1)新词

(2)喜欢的句子(3)不懂的词语或句子(4)读后的感想

3、讨论奖励和惩罚措施。

4《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课前准备:

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1、师: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

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午间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

1、师:

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

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

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人物身份

阿龙纳斯船长

康塞尔鱼叉手之王

尼德•兰教授的仆人

尼摩教授

2、师:

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5、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6、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三)、阅读总结

教师围绕这堂课中涌现出来的用心读书和发言积极的同学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进行。

(四)、拓展训练

1、继续制作“读书笔记卡”或“名著欣赏记录卡”。

2、读完这部小说后,简要的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作者所走过的路线。

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

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的性格分别是什么?

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

请你写在“名著欣赏记录卡上”

 

5《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检查半学期来,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情况。

2、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

2、师述:

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你心中,爱到底是什么?

3、生自由畅谈心中对爱的理解

4、问:

是什么让你懂得了爱?

(导出《爱的教育》)

5、简介相关内容

二、走进人物

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是写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

(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4)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

(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6)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

3、指名试做

4、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

交流

5、指导: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师,因为她﹍﹍

6、交流:

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

为什么?

三、印象最深的故事

1、过渡:

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情节交流

3、引导:

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四、感人的片段

1、过渡:

这一个个故事打动了我们,多少次,我们边读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老师把读的过程中最感动的片段划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几处感人的片段。

3、指名读。

4、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打动你的地方划下来?

5、交流

五、小结

1、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2、以“教会我”的句式说一句话。

3、小结:

《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音乐:

《爱的奉献》)

4、作业:

给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

 

6《梁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梁祝》,体会作品的内涵。

2.引导学生读其余三大民间故事,共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民间故事。

说说看,你们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在这么多的民间故事,有四个堪称民间故事中的经典,知道是哪四大民间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个故事《梁祝》。

板书课题。

知道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读这个故事。

二、指导阅读

(一)记住故事情节

1.学生自由读.2.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3.交流

A.乔装求学想想:

祝英台为何要女扮男装去求学?

B.草桥结拜过渡:

就在祝英台去书院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学生读。

这就是“草桥结拜”

C.同窗共读两人就读于杭州的万松书院。

他们是怎样的呢?

学生读相关内容。

出示“到了杭州,二人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山伯读书成癖,是个典型的书呆子,一直没察觉英台本是女儿身。

同窗三年,二人已是情同手足,情义深深。

当时,梁山伯只念兄弟之谊,没有其它感受,而英台自知是女儿身,早已浮想联翩。

引导学生讨论:

梁山伯是个什么样的书生?

英台呢?

祝英台浮想联翩,想的是什么?

可梁山伯有没有感受到?

D.十八相送

过渡:

就在两人同窗共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读“十八相送”的内容

小结:

祝英台的十八次暗示,可忠厚老实的山伯始终没有察觉英台是女儿身。

师母告之真情,山伯是怎么做的?

E.楼台相会

学生读。

说说此时故事发生了什么转折?

对于父亲把自己嫁给自己根本就不爱的马文才的英台,祝英台表现得怎样?

而山伯呢?

F.相思成疾

此时的山伯已经病入膏肓。

欣赏黄梅戏《山伯描药》

要想救活山伯得十味草药,可能取全十味草药吗?

莫说十味,就是一味,也是不可能的。

山伯终于死了。

祝英台怎样呢?

G.祭奠化蝶

出示:

“英台叫船家靠岸,上得岸来。

双膝跪在墓碑前,泪如泉涌,哭诉衷肠。

直哭得天旋地转,大雨倾盆,雷闪交加,好不悲切。

哭着哭着,忽听骤然一声巨响,如天崩地裂,只见山伯坟墓开裂,一分两半。

英台见了,哭喊一声:

“梁兄,英台来了!

”纵身跳进了裂口。

坟墓随之合闭。

瞬息,雨过天晴,恢复了平静,风和日丽,一道彩虹挂在天边。

但见山伯墓前有一对彩蝶上下翻飞、翩翩起舞。

船家仔细看来,一只蝴蝶的花纹分明便是英台的罗裙,便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周围人等也惊诧万分。

学生读。

说说看,你觉得哪些地方感人?

学生齐读。

人世间两人不能在一起,死后化做蝴蝶,这样的结局真是太凄美了。

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啊!

音乐声起《梁祝》

三、走进人物内心

思考:

从故事中,你认为:

1。

祝英台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2.梁山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书生?

学生交流。

小结:

祝英台求学心切,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至死不渝。

山伯忠厚老实,情深义重。

四、探讨故事背后

过渡:

读民间故事不仅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还要我们一起来探讨故事的背后。

1.马文才与梁山伯相比,你认为谁出色?

2.祝英台的父母为何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不学无术之人?

3.如果是今天,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吗?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老百姓创作这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意图吗?

五、引导学习其余三大民间故事

1.学生自由选择读。

2.交流

(1)故事情节

(2)抓住精彩片段:

A.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B.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

她哭哇,哭哇。

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

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

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

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

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

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

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

盂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C.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

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

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三个故事。

牛郎织女:

仙凡有别,岂能相恋?

银河相隔,唯有七夕桥上解相思

孟姜女:

两情依依,感天动地。

望夫石上,泪尽滔滔江水也无悔!

白蛇传:

人妖殊途,焉能共处?

几经周折,终得人间真情!

(4)1.找出A:

梁山伯、牛郎、范喜良、许仙B:

祝英台、织女、孟姜女、白素贞C:

祝父、王母、秦始皇、法海三组人物的共同点2.虽然故事结局不同,但反映了劳动人民怎样的内心世界或追求?

小结:

梁山伯、牛郎、范喜良、许仙憨厚老实,反抗意识不强;祝英台、织女、孟姜女、白素贞敢爱敢恨、坚贞不屈;祝父、王母、秦始皇、法海是清规戒律的代表,是灾难的化身。

(5)小结:

祝父的父母之命,酿成了梁祝的凄美;

王母的天规森严,换来了七夕的相聚;

始皇的残暴无道,促成了千古的绝唱;

法海的铁石心肠,缔造了生活的真谛。

六、回到整体,总结全文

民间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

 

7小故事,大智慧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学习专题阅读的角度,渗透读书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

①相关课件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

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小时候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它们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是我们童年时的精神伙伴,也是整个人类精神史上的奇葩。

小故事里,蕴涵着大智慧。

  《伊索寓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

一节课不可能读那么多内容。

那就让我们通过故事里的明星,来管窥全豹吧!

  一、作品反映出来的智慧

  

(一)篇章解读

  《狐狸和为王的猴子》

  A、大声自由读,把握内容。

  这是谁忽悠谁?

怎么忽悠成功的?

(利用人性弱点,贪婪和轻率。

  B、默读圈划,感悟寓意。

  这则故事影射了什么样的现实?

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板书:

认识现实

  C、想象诵读,体验情感

  《酸葡萄》:

  A、“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话忽悠谁?

干吗要忽悠自己?

(安慰自己,虚荣,嫉妒)

  B、这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

练习朗读、点评。

揣测狐狸的心理。

  C、这则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一人性弱点。

太有普遍意义了。

  板书:

认识人性

  《狗、公鸡和狐狸》

  A.这回为啥要忽悠?

(狐狸也要吃饭呀,为了生存)

  B.忽悠成功了吗?

失败的原因?

(公鸡临危不乱,沉着,巧妙,轻易。

  C.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都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让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智慧,避免上当。

  板书:

总结经验

  D.这篇是以对话形式写的。

指名分角色读,评议。

男女生分角色读。

  2、课堂小结:

三个故事中都有狐狸的语言描写。

语气一样吗?

  同样都是骗:

有骗人,有骗己,有被骗,都是借助狐狸的语言来实施骗,却从中反映出多种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