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03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docx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2010-2012)

 

西洋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一月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2010-2012)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省委、省政府关于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大变化”的目标任务,以及平舆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结合西洋店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2008年为参照基数,制订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2012年。

  1规划背景 

西洋店镇位于平舆县境南部,北与万金店乡、辛店乡相邻,东与新蔡县余店乡接壤,南与正阳县相连,西与汝南县交界。

乡政府驻西洋店集,距县城13公里。

1938年为汝南县西洋店联保处,1949年1O月,为中共汝南县十四区(高楼),1951年1O月为平舆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西洋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洋店乡。

辖西洋店、吴湾、高台、赵庙、潘营、西洋潭、尹湾、王寺台、耿庄、后岗、彭庄、聂寨、毛陈、小尹、秦王、谭赵、赵寨、贾营、马楼19个村民委员会,172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17288户,73428人,其中回族1203人,占总人口的1.6%。

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23456.33亩,低洼易涝地点75%。

地势北高南低,汝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乡境西、南部约8.6公里,朱港、张竹园港、郭滩港由北向南流入汝河。

蛟停湖蓄洪区(西半部)位于乡境南部,面积8.7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洋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1.1规划前的发展状况

  1.1.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镇形成了粮油、畜牧、蔬菜、花生四大产业板块。

优质花生面积7万亩,玉米面积7万亩;生猪年出栏9.7万头,家禽年出笼130万羽,培育“150”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33户,万羽家禽养殖大户7户;精养渔池面积260万亩。

四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1.1.2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药材、包装三大工业支柱产业。

  1.1.3财政税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0年底,财政收入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3%。

农民人均纯收入5701元,比上年增长18%。

  1.1.4生态环境及村镇建设取得进展。

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全镇拟建沼气池1600口。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0.3%。

  1.1.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改善。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配套,部分排灌渠和剅闸泵站得到了整治,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20137人,至2008年已完成11800人,占58%。

农村电网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全镇共修建通村水泥路120公里,农电覆盖率达到100%。

推行“以机代牛”,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均达到60%以上。

  1.1.6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中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进入乙级甲等行列,所有村建有卫生室。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

乡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镇级乡风文明中心户30户。

有线电视覆盖城镇,逐步向农村延伸,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

  1.1.7农村改革成效明显。

认真落实税费改革政策,广大农户充分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完成;大力推行能繁母猪、水稻等“三农”政策性保险,农业生产规避灾害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

  1.2新农村建设利弊因素分析

  西洋店被确定为全省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除政策扶持外,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农业种养水平较高,基础产业初具规模,城镇商贸活跃繁荣,农民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生态观念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增加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日益增强。

这些积极因素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全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紧贴汝河东岸,聂寨、王寺台、詹庄等村处于泄洪区道内,水灾频发,水患突出,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城镇、村庄建设滞后,农村面貌没有得到很好改变;农村路网建设有待完善,组级道路晴通雨阻;农村电网建设还有待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不高;镇村两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的存在,也给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了较大困难。

  2主要内容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村镇建设为重点,做大花生、药材两大产业,突出村镇开发、农田水利、村级财源三大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2基本原则

  2.2.1生产发展、农业增收。

将生产发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科学布局、效益优先”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形成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2.2.2政府引导、农民主体。

科学制定好规划,落实好政策,把握好方向,引导、调动、保护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2.2.3因地制宜、求真务实。

在充分摸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意愿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

从农民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做起,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

  2.2.4以人为本、生态文明。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减少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尊重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发展目标

  2010年制定规划并启动实施,2011年初见成效,到2012年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把西洋店建成“豫南名镇”。

  2.3.1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到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油菜总产1.6万吨,蔬菜总产16万吨,水产品总产1.2万吨,家禽出笼160万羽,牲猪出栏14万头。

  2.3.2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到2012年,10万亩农田稳产高产,排涝泵站全部达到排涝设计能力;新硬化村组公路100公里;解决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可靠率达到98%;沼气池建设总量达到5600口。

  2.3.3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巩固农村普九成果,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群众精神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到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全镇所有村建成规范化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通信网络通村率达到100%;村村建成中心文体活动场所;培育新型农民达到3000人。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以上。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建成省级福星工程示范院,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0%。

  2.3.4财政税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到2012年,规模企业发展到30家,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亿元。

财政收入达到1200万元,比2008年增长160%;其中工矿企业税收达到700万元,比2008年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比2008年增长75%。

  2.3.5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9%,楼房占农村住房的比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50%的农户达到清洁家庭标准。

  2.3.6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12年,1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村支部达到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

全镇各村(社区)组织活动阵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财务、村务、党务公开率达到100%,社会和谐稳定,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2.4指标体系

表1:

西洋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指标内容

单位

2008年

实现

2010年

预计

2011年

预计

2012年

预计

生产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

  亿元

27.5

30

30

33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4.5

20

22

24.5

  农业总产值

  亿元

6.2

7.5

8

8.5

  财政收入

  万元

462

800

1000

1200

  固定资产总投资

  亿元

1.3

4

5

6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701

8000

9000

10000

  年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

  个

0

10

19

19

  指标内容

单位

2008年

实现

2010年

预计

2011年

预计

2012年

预计

生活宽裕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42

38

33

30

  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

1.5

2

4

6

  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

80

90

100

1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5

97

98.5

100

  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

98

99

99

100

  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

%

60

85

95

100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中心户

30

120

160

200

  培育新型农民

873

1500

2500

3000

  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

%

100

100

100

100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接收点

1

10

16

19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

70

80

90

95

  宽带网络入户率

%

10

12

17

28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

0.70

0.66

0.60

0.55

  “十星级”屋场

20

120

160

200

  农家书屋

8

20

35

50

  当阳市文明村

3

8

12

12

  宜昌市文明村

1

2

2

4

  文明乡镇

/

/

/

1

村容整洁

  通组道路硬化率

%

20

35

50

65

  村庄主次干道硬化率

%

20

25

30

45

  安全饮水建设人口

4200

4900

待“十二五”计划

  污水处理率

%

25

50

55

60

  垃圾处理率

%

35

50

55

60

  农村卫生厕所比重

%

40

50

55

60

  户用沼气池总量

1600

3600

4600

5600

  森林覆盖率

%

10.3

14

14

15.9

管理民主

  “五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比例

%

15

60

80

100

  村务公开比重

%

95

100

100

100

  财务公开比重

%

95

100

100

100

  民主选举“两委”比重

%

100

100

100

100

  开展“一事一议”比重

%

0

50

60

80

  3建设任务

  3.1加大产业发展力度,确保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3.1.1大力发展粮油、畜牧、水产、蔬菜四大优势产业。

着力建设7.5万亩优质水稻、7万亩油菜高效优质基地,统一主导品种,工厂化育秧覆盖率达到40%以上,耕种、植保、收割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积极申报粮油、玉米等绿色食品产品及产地认证,统一市场品牌,争创三峡优质粮油第一镇。

继续加强生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力度,实施畜牧业振兴工程,依靠市场引导,科技支撑,全面提升“150”标准化猪场的生产能力,年生猪出栏14万头以上,发展6个畜禽养殖专业村。

实施渔池标准化改造,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提升水产品质量,建设高效渔业模式示范基地2000亩以上。

继续加大蔬菜产业建设的力度,与大专院校联姻,与龙头企业联合,实施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以汝河沿岸村为重点,发展花生种植5000亩。

  3.1.2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着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

到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工矿企业税收实现700万元。

  3.1.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农业,切实抓好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突出西洋店优质花生、玉米大镇的优势,引导加工企业实施联合经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力争80%以上的农户与企业实行订单生产。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统一运用“楚田”商标,打造“楚田”绿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二是围绕食品加工企业,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村企结合,挖掘高榜旱地的生产潜力,发展薯类基地1万亩。

三是依托正大集团,推广肉鸡“小龙”合作模式,发展肉鸡产业,建成15个10万羽肉鸡养殖场,鸡舍总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专业鸡场年出笼达到100万羽以上。

四是规范建设漳东、绿健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个,并网络农户80%以上。

蔬菜高效模式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到2012年,上述产业体系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3.1.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抓住市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强劲态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5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到50%以上。

全镇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0%。

  3.2强化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2.1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2010年实施土地开发建设,项目规模16000亩。

逐年申报实施各级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3.2.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和小农水项目,改造低产田,并对骨干沟渠进行疏挖衬砌。

到2012年,中小型灌溉渠系全面硬化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得到改善。

  3.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网络村镇、连通村口”的原则,实施通村公路建设和完善工程。

改造村级公路危桥10座,每年硬化村组道路30公里,配套交通安全设施。

到2012年,村组主要道路硬化总量达到220公里以上。

  3.2.4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工程建设。

以“一建三改”为重点,强化生态和居住环境整治工作,在19个村全面推广普及户用沼气,每年建成使用达到1000口以上,60%的建成户达到“一建三改”要求,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明显提高。

  3.2.5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按照“改、延、提”等改水模式,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

2010年,通过水厂管网延伸,解决全镇饮水安全问题。

  3.2.6加强电力设施改造。

适应农民用电消费升级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推动电力设施改造升级。

改造输电线路和变电台区。

到2012年,农村台区更换变压器320台,增容1300千伏安。

农民人年均用电量达到2KW,户均用电容量配置达到4KW以上,全镇工农业生产用电及农民消费用电质量明显改善。

  3.2.7加强通信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建设。

对全镇开展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服务用户3000户以上。

完成19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3.3加强村镇建设,美化人居环境

  3.3.1合理规划镇区布局。

镇域村镇结构由中心城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构成。

西洋店镇区为中心城镇。

到2012年,人口规模达到16800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60公顷。

镇区规划结构分为“三区”,即居民区、商贸区、工业新区,主要道路系统形成“五纵六横”格局。

  3.3.2加速镇东工业新区建设。

依据镇区规划,采用多种途径,整合资源,聚集资金,实施环镇东路基础设施建设,为镇东工业园区建设夯实基础。

到2012年,镇东工业新区主轴环镇东路建成并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壮大龙头企业、企业技改扩规等途径,引进培植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落户,打造镇域工业经济的支撑产业。

  3.3.3实施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

全面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镇卫生管理。

在镇区新建公共厕所6座,垃圾中转站2个,配套垃圾桶和垃圾箱,购置清运车2辆,设置垃圾处理场1个,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各种污染源进行达标排放管理,重点控制水体污染物的排放。

到2012年,在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1个,配套相应的设施,使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3.3.4实施绿化工程。

街道景点绿化与镇郊农田种植区绿化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互映衬的镇区园林景观。

充分利用镇域自然风貌与条件,有机结合村镇公共绿化,形成汝河堤绿化长廊以及省道吴黄公路沿岸农田林网。

在城镇中心区建设文化广场,扮靓西洋店中心镇,全面塑造繁华、宜居、文明的小城镇形象。

到2012年,中心镇绿地面积达到25.47公顷,人均11.85m2,占总用地面积的10.68%。

  3.3.5提升城镇形象。

完善中心镇功能,实施镇区亮化工程。

运用经营城镇理念,实施城镇房地产梯次开发,新建2个现代居民新区。

按方格模式规划城镇道路系统,合理布局镇区道路,形成各条道路相互联系方便,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

规范城区各类线缆,在主次交通干道和道路交叉口一律采用地下埋线,各支路采用架空设置;街道两侧整治广告牌,设置景观灯。

  3.3.6村庄规划布局。

按照“适度集中、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进城镇居住,加快城镇化进程。

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并结合远期发展规划进行布局,维护现有行政村格局不变,对规模小、分布零散、面貌较差的自然村引导农民逐步搬迁,重点配套建设各行政村中心居民点必要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使村庄整体人居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全面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3.3.7整治村容村貌。

按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发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改善村容村貌,对居民点的村庄采取保留与更新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整治建设,形成整治建设示范区。

依托土地开发项目,实施迁村腾地。

  3.3.8改善村庄环境。

积极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

以中心村为重点,实施公共活动场所绿化、美化,公共活动场所绿化、美化率达到90%;实施农民住宅绿化、美化,在房前屋后和庭院中新栽风景树和果树等,居民点绿化率达到4%以上。

对村级道路、排灌干渠绿化,可绿化地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

开展农田林网建设,按照300-500亩面积建设防控林网,防控率达到80%以上。

创建生态示范村。

加强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每村建设一个便民超市。

按照“三规一提”(规范杂物堆放、规范杆线设置、规范垃圾管理,提升村庄整体形象)目标,规范杂物堆放,改善村庄环境。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坟地集中管理,按照每个自然组建垃圾收集点的标准,设置垃圾收集点130个;按照“户集组收、集中处理”的原则,各组各村配齐卫生保洁员和清运工具,实施定点专人清运,集中处理垃圾。

坟地每村一处,集中设置。

  3.4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3.4.1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优化校点布局,改造学校校舍,改善办公条件,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及巩固率达到100%。

  3.4.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

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所有村级卫生室建设达标。

健全卫生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完成镇内卫生网点信息平台建设。

  3.4.3建设农村公共文化阵地。

逐步改善农村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运动。

完成西洋店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19个。

村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逐步配套19个村的体育健身设施。

新建村级农家书屋50间。

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2年实现全覆盖。

  3.4.4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按照“老有所养”、“难有所帮”的要求,严格落实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等政策,切实解决受灾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众基本生活。

加大福利院建设投入,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确保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4.5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通过实施各种奖励政策,引导人们少生优生,切实转变生育观念。

  3.5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3.5.1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村的自治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5.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实行创建工作动态管理,提高基层组织宣传、教育、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配强村级领导班子。

  3.5.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继续深化“一户三化”活动,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持。

  4保障措施

  4.1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上下配合、合力推进的联动机制。

由书记、镇长牵头成立相应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全镇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督促、协调和落实工作。

重点抓好村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健全组织机构,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4.2明确工作职责。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切实把目标搞清晰,把责任搞落实。

对涉及民生的各项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地方传统风俗习惯,集思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