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05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docx

海外华人史学家最终定稿

分类号 学 号M080029

UDC    密 级

学位论文

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

——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的探讨

许曾会

 

指导教师姓名:

周一平教授,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学位授予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2011 年 05 月

中文摘要

20世纪40至60年代,有许多从中国大陆及港台留学美国的人在学成之后没有返回祖国,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定居加入美国国籍,其中不乏一些历史学家,如杨联升、何炳棣、黄仁宇、吴天威、刘子健、唐德刚、徐中约、刘广京、沈已尧、余英时、许倬云、张光直、林毓生、汪荣祖、黄宗智等。

二战后他们陆续在美国的史学界崭露头角,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学术开始影响大陆,而其中又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三位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的影响力最大。

以往学界对他们虽有研究,但多为零碎的、不系统的,自然难以了解他们作为整体的全貌特征。

本文把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作为群体,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中心进行研究并探讨他们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关系。

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大陆史学产生影响的背景。

简要回溯了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历程,然后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群体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后产生影响,一方面是历史机遇,包括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史学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的优势,如“两栖人”的身份、弥补大陆学者“生吞活剥,食洋不化”的缺陷、充当中西史学交流的桥梁与媒介。

第二部分主要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探讨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的影响及对他们局限性的思考。

首先,从大陆对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作品的引进、出版、畅销及大陆学者对他们的热烈研究等方面来反映出他们在大陆的深远影响;其次,从促进大陆历史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史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大陆史学通俗化发展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大陆史学发展的贡献。

1、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论、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等历史理论给大陆史学研究带来的新理念、新视野;2、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在从事史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史学方法,如心态史学、口述史学等方法,促进大陆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3、促进大陆通俗史学的发展,如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亦历史亦演义”的形式对历史写作的冲击之大柳诒征是不言而喻的,史学的通俗化由此开始。

又如唐德刚的历史写作不拘一格、生动活泼,被人称为“唐派散文”,深受一般读者喜爱。

最后,对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的局限性做一些思考。

第三部分阐述从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身上引发关于如何让大陆史学更好发展的思考。

如史学队伍中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给史学工作者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重视学术规范,史学发展要立足本土,又要有世界眼光等等。

中国史学必将在与国外史学相互取长补短、取长去短的互动过程中发展。

如何取长补短、取长去短,这需要总结。

关键词:

美籍华人史学家对中国大陆史学影响

 

Abstract

From1940sto1960s,manypeoplewhostudiedintheU.Sfromchinamainland,HongKongandTaiwandidnotreturnwhentheyfinishedtheirstudies.TheychosetostayandworkintheUnitedStatesandthenbecameU.S.citizens.Amongthesepeople,thereweresomehistorians,suchasYangLian-sheng,HeBing-di,HuangRen-yu,WuTawnier,LiuZi-jian,TangDe-gang,YuYing-shi,XuZhuo-yun,ZhangGuang-zhi,ZhangHao,LinYu-sheng,WangRong-zu,andHuangZong-zhi.AftertheSecondWorldWar,TheygraduallyemergedintheWesternhistorians.Duetothereformandopeningup,these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hadbeguntoaffecttheacademicoftheChinamainland.HuangRen-yu,TangDe-gangandYuYing-shiarethemostfamoushistorians.Althoughpreviousstudiesmentionedtheiracademics,theyweremostlyfragmentedandnotsystematic.Soitisdifficulttounderstandtheircharacteristicsasawhole.Thisthesiswillstudy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asawholethatwenttoAmericafrom1940sto1960s,bycenteredHuangRen-yu,TangDe-gangandYuYing-shi.Besides,thethesiswillalsofurtherdiscusstherelationbetweenthesehistoriansandthedevelopment0fthemainland'shistoriography.

Thethesisconsistsofthreeparts:

Thefirstpartbrieflydiscussesthebackgroundof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ofthisperiodhaveprofoundlyinfluencedthemainland'shistoriographyafterreformandopeningup.Firstly,tracesthedevelopmentofChinesehistoriographyinModernChina.Andthenanalyzesthereasonsintwoaspects.Oneishistoricalopportunity,includingthemainland'sreformandopeninguppolicy,diversificationofhistoriography;theotherhand,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0fthisperiodhavetheirownadvantages,suchasthespecialpeoplewhohavedoublebackgrounds,tomakeupsomeofdrawbacksofscholarsinmainland,andtoactasacommunicationalbridgebetweenChineseandWestern.

Thesecondpartmainlyanalyzesthese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specificimpactonthemainland'shistoriographyandtheirdefects.Firstofall,themainlandintroduced,publishedandsoldwellhistorians’books.Moreover,mainlandscholarspassionatelystudiedthesehistoriansandtheirbooks.Secondly,theypromotedthediversifieddevelopment0fhistoricaltheoryandhistoriography'smethods.Also,theypromotedthePopularizationofthehistoriography.1,“Macro-History”ofHuangRen-yu,and“HistoryoftheThreeGorges”ofTangDe-gangand“Innerways”ofYuYing-shiallprovidednewperspectivestostudyChinesehistory;2,The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ofthisperiodinhistorystudiesfrequentlyusedwesternmethods,suchaspsychologyhistory,oralhistoryandothermethodstopromotethecontinent'sdiversityofhistoricalresearchmethods.3,ThehistorianspromotedthePopularizationofthehistoriography.Forexample,historicalnarrativeofHuangRen-yufirstlyletreadersfindhistoricalbookscanbewritteninamoreinterestingform.Thirdly,Imakeatrytothinkofthelimitationsof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forexampletheynegativeMarxisthistoriographyonthemainlandoverall.

ThethirdpartImakeatrytothinkabouthowtomakebetterdevelopmentonthemainland'shistoriographyfromtheseChinese-Americanhistorians,suchastogivemorefreedomtoresearchers,tocultivateanintegratedteamofprofessionalsandtostudybasedonChinesetraditionalandinternationalhistoriographyandsoon.

Chinesehistoriographywillmustgetfurtherandbroaddevelopmentbycommunicationwithinternational's.Themainlandscholarsneedtosumup,inheritanddevelophowtolearnbetterfromwesternhistoriography,howtobettergettheexcavationofthespritsoftheourtraditionalhistoriography,howtomakecontributestopromoteournationalcultureandfosterthenationalspiritandhowtomakeChinesehistoriographynotonlyhaveChinesecharacteristicsbutalsobelongtotheworld.

Keywords:

Chinese-Americanhistorianmainlandhistoriographyinfluence

 

目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绪论1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1、国内研究状况2

2、国外研究状况3

三、关于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3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4

第一章中国史学的发展与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的自身优势5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史学5

二、改革开放与史学发展的历史机遇5

三、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的自身优势6

1、中西方文化的多元素养——“两栖人”身份7

2、弥补大陆学者“生吞活剥,食洋不化”的缺陷8

3、中西史学交流的桥梁与媒介9

第二章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的影响11

一、中国大陆对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著作的引进、介绍与研究11

1、著作的引进与出版11

2、著作的介绍与研究13

二、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贡献14

1、促进历史理论多元化14

2、促进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23

3、促进大陆通俗史学的发展27

三、对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局限性的一点思考31

第三章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给中国大陆史学发展带来的思考33

一、人才培养与学术自由33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33

2、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33

二、立足本土,世界眼光35

1、重新认识本土与放宽视野35

2、中外史学互动发展之趋势36

附录:

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出生年月(地)、留美时间等统计37

参考文献38

致谢42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中国近代的留学史,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游学,从19世纪后期开始,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史的序幕。

此后又有派往欧洲、日本等地的留学生,这种情况持续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本阶段的留学生多是学而不留,他们大都怀着爱国热情在国外学习先进知识后便回国致力于中国的改造。

第二阶段,学生在国外既学且留,亦学亦留。

这个阶段大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

1950年到1965年,因中国大陆政局变化,出国留学人数大大减少且主要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但港台地区依然有不少人赴欧美留学。

“文革”期间出国留学一度中断,直到1972年中国大陆恢复向国外派遣出国留学人员。

随着改革开放,新一轮的留学潮开始兴起。

大量的留学生对沟通中西文化、建设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世纪以前,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主要通过外国传教士进行。

随着20世纪初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渐渐增多,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留学生的努力而达到的。

留美学人是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代前的留美生学成之后回到祖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引领中国相关学科的发展,比如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创立者竺可桢,中国政治学的先驱者张慰慈,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再如人们熟知的詹天佑、陶行知、梁思成、林徽因、林语堂、闻一多、冰心等等,无不在当时的社会产生过影响。

自然,历史学领域也有这样的人物。

从清末尤其在1901年“庚款奖学金”设立之后,中国青年便络绎不绝地赴美留学。

民国时期在史学界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有重大影响力的很多都是留美返国的学者,如胡适、冯友兰、蒋廷黻、陈寅恪、吴宓、梁思永等,这一点已经有学者专门论述(李春雷《传承与更新--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0世纪40至60年代从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赴美的一些学者(50、60年代主要从台湾赴美),由于战乱、时局变化或其他等种种原因,在学成之后选择继续留在美国从事教研工作,定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如杨联陞、何炳棣、吴天威、刘广京、徐中约、黄仁宇、刘子健、吴天威、唐德刚、余英时、许倬云、沈已尧、张光直、林毓生、张灏、汪荣祖、黄宗智等,这些赴美学者由先前“落叶归根”变成“落叶生根”,他们是较早的一批美籍华人史学家。

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由于长期在国外求学、工作,必然受到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同时他们又熟悉中国的历史典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基于这样的中西学双重背景,他们在进行中国历史研究的时候,比起国内学者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新的理论和方法。

但他们也不会过于依赖西方文明的价值观,不会生搬硬套地运用西方学术界提倡的理论,而是往往采用“局内人”的视角。

改革开放后,他们的作品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版、流行。

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治史方法给大陆史学带来了震撼和灵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们是大陆史学在转折时期迎来新变化的重要引导者之一。

长远看来,这一群体也应该会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中的一些人已经去世,尚健在的也都过了古稀之龄,且成就大都基本注定,所以时至今日,可以也有必要进行这一群体研究。

笔者试图对这一时期的美籍华人史学家做一整体研究,目的是在史学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提醒人们记住这样一群史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对他们,后来学者应该是心存尊敬和感激的,同时应从他们身上寻找出治学的经验与教训;其次,研究这一时期的美籍华人史学家群体以及他们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中西史学交流的重要性并推动中西史学交流的步伐;再次探讨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大陆中国史学的影响,有助于对国内的史学发展情况做一史学史的梳理。

此外,研究这样的一个受过西学影响的群体,通过阐发他们的史学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西学渊源背景,也将有利于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以及海外中国学发展的一些情况;最后,本文以这样的学术群体为研究对象,又有利于进一步思考中国大陆史学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中西史学交流过程中中国史学走向、创新、内在驱动力及史学人才培养等问题,从探讨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外目前尚没有专门研究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这一群体及他们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影响的论文和著作出现,但在中国留学史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领域已有一些涉及或类似的研究:

中国留学生史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对于留学生史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人民出版社,1987年),安宇、周棉主编《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第一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周棉主编《中国留学生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周棉主编《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等。

有的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研究中心,如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中国留学教育研究中心。

其中关于留学美国的研究也有不少,李喜所、刘集林等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2009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学科现代转型丛书”,包括《留美生与中国经济学》、《留美生与中国教育学》、《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留美生与中国历史学》。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领域,如侯且岸在《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里“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局限”一节里,提到美国研究中国的学家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有自身难以超越的障碍,如语言的障碍、感情上的距离、政治上的偏见,而华裔学者却能克服这一障碍。

他们与本土的美国学者不同,他们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是文化上的“两栖人”,可以预见他们将在今后美国的中国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朱政惠在《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史林》2006年第4期)一文中,提到了美国中国学研究华人学者的作用。

作者认为来自中国的历史学家或者华人历史学家,在美国对中国史学的研究过程中,始终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这是国内搞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必须注意到的一个历史现象,并且提到了华人学者在美国中国学研究方面的种种成就。

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海外中国学的启示,即一定要注意培养两栖型人才。

所谓两栖型,一是知识结构的两栖,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知识和学术功底,又对西方的理论思想体系了解和把握。

还有,就是既要有中国生活和学术的经历,又要有海外求学、语言和工作资历。

实际上,能够在东西方学术界游刃有余、两边都接受的学者,也主要是这些人。

他们对东方史学和西方学术都比较了解,两边人脉也比较清楚,又有语言优势。

因此要重视这方面专门人才的交流、引进和培养。

中国当代新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面临这些新问题和新选择。

200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海外中国学史研究丛书”,吴原元的《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49——1972》对华裔学者在美国中国学的研究和影响方面做了阐述。

作者以萧公权、何炳棣、张仲礼、瞿同祖四人为例,探讨了华裔学者中国史研究的特色,其内容包括史料翔实宏富、史料取舍严谨、注重社会科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局内人视角探寻中国社会真像。

此外,作者还分析了这几位华裔学者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廓清了美国本土学者对中国历史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为美国学者打开了一扇透视传统中国社会的窗户。

此外,李春雷《传承与更新——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此著作即上面提到的《留美生与中国历史学》),从探讨现代历史学创立、发展过程以及留美学人群体的核心作用的主题学术意识出发,全面清理了民国时期史学变迁的曲折历程和基本风貌,对于留美生群体之于民国史学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同时对有影响的留美史学家也进行了评析,将留美生群体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这些研究都对本文立意有重要启发。

2、国外研究状况

由美国圣约翰大学美籍华人知名学者李又宁主编《华族留美历史:

150年的学习与成就》(纽约天外出版社,1999年)。

该书共收录论文25篇,历史跨度大、涉及面广、资料丰富翔实,论证充分有力,是近年来海内外研究中国学生留美问题的又一力作。

这些论文的作者大多有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亲身经历,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视野、新见解,极大地丰富了华侨华人研究的新领域,开创了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新境界。

2001年美国马塞诸塞州州立大学美籍华人史学者叶维丽出版英文著作:

SeekingModernityinChina'sName:

ChineseStudentsinTheUnitedStates,1900-1927(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Press,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