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07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docx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

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

(好。

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

(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

(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

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

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

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

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

如:

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

司机、上司、司马光。

假:

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

缸,部首:

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

水缸、大缸、米缸。

慌:

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

慌张、慌忙、心慌。

使:

按照偏旁笔画来教。

劲:

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

砸,猜字谜: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

组词:

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

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

(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

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

(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

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蹦、施、肥、除、运、饿、挑、担、疑、惑”;并认识“足字旁”。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运、送、挑、担”四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让学生知道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有收获。

4、启发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蹦、施、肥、除、运、饿、挑、担、疑、惑”;并认识“足字旁”。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运、送、挑、担”四个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2、启发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知道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有收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邀请了一对好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看,它们是谁?

(出示媒体:

小白兔和小灰兔手拉手走过来的动画情景)

2、揭示课题:

22小白兔和小灰兔(读课题)

3、提问:

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

说明:

“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

课开始出示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设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多媒体整个故事的动画)边看动画边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听懂故事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说说大意,教师可以提示。

3、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标上小节号。

4、指名分节读,纠错并正音。

5、提问:

读了课文后,你喜欢谁?

为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

说明: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边听边记的习惯,能说出故事的大概意思,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感受内容。

(以下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一)如第三节

1、小组学习:

(1)四人合作分句读第三节

(2)学习生字“蹦、施肥、除”

(3)找一找描写小白兔种菜的句子,用“——”划出,并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抽四人小组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找出小白兔种菜的句子,看看动画(小白兔种菜的过程),做做动作读一读。

(3)看着动画试着背一背。

说明:

一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小组中学习既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又能培养团体意识,合作能力。

小组学习时要有组长负责,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临时指定或轮流做;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3—4分钟;组内学习生字注重字音准确,识记字形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或学着说一说;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时,教师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

找句子,看动画,做动作背一背,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熟悉种菜的过程,体验种菜的辛苦,感悟到小白兔的勤劳。

3、提问:

小白兔在辛勤地种菜,小灰兔在干什么呢?

出示多媒体(小灰兔躺在床上吃菜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师生配合读第四节,学习生字“运、饿”。

(二)如第二节

1、提问:

小白兔为什么不要白菜,要菜子?

2、齐读第一、二节。

(三)如第五节

1、自由读第五节,用“——”划出小白兔的话,用“~~~~”划出小灰兔的话,同桌对读。

2、出示句子:

小灰兔疑惑地问:

“小白兔,你的菜是从哪儿来的?

小白兔自豪地说:

“自己种的。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1)学习生字“挑、担、疑、惑”。

(2)用“疑惑”“自豪”来说一句话体会含义,指导读出语气。

(3)各种形式练读。

4、分角色朗读。

5、拓展练习:

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么想,怎么做?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讲读,紧紧抓住“三个不同”来教学:

1、小白兔和小灰兔从老山羊那儿要的东西不同。

2、它们回家后的表现不同。

3、它们的结果不同。

在对比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

如:

小白兔的种菜的动作“翻土、浇水、施肥、捉虫、除草”,小灰兔的“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的含义。

四、复习巩固

1、小灰兔种白菜游戏。

(读生字)

2、小灰兔收白菜游戏。

(读词语)

3、指导写字“运、送、挑、担”。

说明:

以上两个游戏是顺着拓展说话练习安排的,为了给小灰兔一次“改错的机会”,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第一个游戏是把各个生字写在每棵菜上,学生读对了,菜就会长高一截;第二个游戏是把各个词语写在菜叶上,学生读对了,菜就会跳进箩筐里。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

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激发学生想像力。

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

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投影片两幅。

2.写有本课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3.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故事,题目是《明明上学》。

板书课题:

明明上学。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这件事看出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课文讲的是明明听从同学们的提醒,放弃了捉自己喜爱的蛐蛐,按时到校上课的事。

看出明明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哪幅图的?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打出幻灯片)

2.指读课文。

四、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第一自然段。

1.自己学文。

提示:

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

第三句:

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

从“—……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蛐蛐也很有经验。

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好蛐蛐。

这是他停下来捉蛐蛐的原因。

2.指导朗读。

早上,明明去上学。

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

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忽然”要读出迅速而出乎意料的语气,后半句要读出肯定而喜悦的语气。

“一听,就知道”要读得稍快稍重,用肯定语气。

两个“一”是读四声“yì”,“走着走着”“着”读轻音“zhe”。

第二自然段

1.看图。

提示:

从图上看出明明在干什么?

明明的动作神态怎样?

(明明在捉蛐蛐,他很紧张很仔细。

2.学文。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讲明明捉蛐蛐的动作?

(板书:

扒、捂、追、找)

(2)这些词语说明明明对这支蛐蛐是什么态度?

(非常喜欢。

(3)理解“仔细”的含义。

课文里哪些词语是讲明明仔细找蛐蛐的?

(细心、扒来扒去。

3.看图。

按板书词语复述这一自然内容。

4.小结:

这段讲明明怎样捉蛐蛐。

5.指导朗读

“明明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一看,好大的一只蛐蛐。

他用手一捂,蛐蛐一跳,又钻进旁边的草丛里。

明明追上去,扒开草仔细找,扒来扒去,怎么也找不着。

”第一句要读出明明的心情,第二句要读出他紧张而又仔细地捉蛐蛐的动作和神态。

第三句要读出惋惜的心情。

“一看”“一跳”的“一”读yí;“一只”“一捂”的“一”读yì;“走、钻、草、丛、仔、怎”读闰舌音,“追、找”读翘舌音。

“找不着”的“着”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zháo。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看图复述课文第一、二段内容。

二、朗读课文前两段。

三、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图2,第三、四自然段。

1.看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哪一个是小明?

2.学课文。

(l)课文是怎样讲小文帮助明明的?

(朗读小文喊明明的句子,应读出急切、提醒的语气。

)(板书:

喊)

(2)明明听到小文喊他上学时,他是怎样做的?

明明是怎样的孩子?

3..小结:

小文提醒明明赶快上学,他们一同向学校跑去。

第五自然段。

(l)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明明迟到了吗?

课文是怎样讲的?

(板书:

刚、就)

(3)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板书:

笑)这时明明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他好像在说:

①小文,今天我没有迟到,多亏你提醒我,应该感谢你的帮助。

②如果不是你喊我,那我就迟到了。

太感谢你了。

3.小结:

明明按时到校上课,没有迟到,心里很愉快。

(四)指导朗读。

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前一句要读得稍快,读出紧张的气氛。

后一句稍慢,表明事情的结果。

明明在小文的帮助下,按时到校,心情很愉快。

五、总结提问。

l.小明上学路上捉蛐蛐对吗?

为什么?

(讨论后交流。

2.你们喜欢小文和明明吗?

为什么?

(小文提醒同学要按时到校上课,明明放弃自己喜爱的蛐蛐,及时赶到学校上课。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复述课文。

三、练习写字。

分析记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l.脱词脱音节认该生字卡片。

扒、找、迟、啦、刚、教、室、课

2.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室:

上半部是宝盖地,要盖住下面的“至”(“到”字的左半部分),上下要紧凑,不要写得太长。

“啦、教”要写紧凑些,“找”右边的笔顺是:

四、课内练习。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扌___________宀_____________

讠___________辶_____________

3.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5.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例:

明明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1)我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爸爸就。

(2)刚,就。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打开书。

二新授

1、读全文,回忆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

()用()把两只()的羊引开了。

(学生读课文)

过渡:

这两只羊当时是怎样相斗的呢?

2、讲读3、4自然段

读一读第二个问题。

(学生读题后画一画)

出示投影,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问:

当时两只羊斗得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么意思?

硬拉的后果是什么呢?

过渡:

看到这种情况,华佗想,我得想个办法,华佗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

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华佗怎样做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问:

你觉得华佗怎么样啊?

(聪明)

从你画的句子中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华佗很聪明?

过渡:

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看图)蔡医生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问:

把“立刻”换一个词,但是意思不变。

(马上、立即、立马)

马上、立即、立马都是立刻的近义词。

3、练习造句

你能用立刻说一句话吗?

看看老师给你的句式,请你想一想。

(什么情况下)(谁)立刻(干什么)(2—3个学生说一说)

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4、课外拓展

我国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xú)文长。

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有一次,老师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智力。

他让学生拿着两只装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水面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底弄湿,看看谁有办法做到。

一个学生不假(jiǎ)思索(suǒ)地拎(līn)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

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全湿透(tòu)了。

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

徐文长想了想,说:

“老师,让我来试试。

”只见他把盛(chéng)满水的两只木桶,慢慢地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用手牵(qiān)着桶上的绳子,轻轻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也没有沾(zhān)湿。

大家一致(zhì)赞叹:

徐文长真聪明。

1、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测试学生的智力?

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2、“思索”就是()。

“不假思索”就是想也不想。

3、徐文长是用什么办法走过竹桥的?

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请你给短文加个题目。

板书设计:

聪明的华佗

立刻

马上

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立即

相斗不硬拉、青草引立马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通过朗读、讨论、填空等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2、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

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

1、出示(带拼音):

着急淋湿蹦着跳着急忙心疼哗哗哗嘭嘭嘭蹬蹬蹬

2、出示象声词连线题。

3、检查课文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天下大雨、奶奶很着急)

2、出示:

京京带着伞,不要紧。

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了。

(指导读出奶奶奶奶着急的心情。

)出示:

小玲——淋湿?

京京——不会淋湿?

四、学习课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测对不对呢?

让我们自由读一读。

(第2——4段)

2、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

(小玲没有淋湿)奶奶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

小玲——淋湿?

——没淋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奶奶的奇怪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朗读课文时,我们就要走进故事里面去,他们着急,我们也着急,他们开心,我们也笑眯眯的,这样读课文多有趣呀!

6、口头填空:

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板书:

小梅

五、学习课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自由读(5——7段)。

2、填空: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板书:

京京

3、句式练习:

出示:

小玲没带伞,()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带了伞的京京,把伞借给了(),自己却(),奶奶夸()是个好孩子。

(齐读两句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奶奶为什么夸京京是个好孩子?

4、分角色朗读。

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5、出示第7段,及彩图,理解“一边…….一边…..”,请两位学生表演,感悟两个动作同时做,练习说话。

六、小结:

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

赞扬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个好孩子吗?

我帮妈妈()

我帮爸爸()

我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