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31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伯阳双语学校九年级上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B】(2分)

   A.绮丽/畸形qǐlì   奖券/试卷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随声附和/心平气和

   B.粗犷/空旷   埋伏/埋怨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狼藉/国籍   懦弱/妇孺   咄咄逼人/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D.干涸/禁锢    急躁/燥热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脉络清晰/脉脉含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2分)

A.松弛候车室前仆后继贪赃枉法

B.概叹亲和力一愁莫展各行其是

C.寒喧必需品凭心而论不屑置辩

D.重叠挖墙角唉声叹气悬梁刺骨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4分)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51家文化单位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河南省图书馆和河南大学图书馆位列其中。

为此,国务院要求相关各部门加快工作力度,让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造福后代。

①下面三个句子是从文段中空格处摘录出来的,请给它们排出合理的顺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正确的顺序是:

B、A、C(只填字母即可)(2分)

A、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B、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

C、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分)

修改意见:

把“加快”改为“加大”

4.古诗文默写。

(共8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韩愈《马说》中以反问和推测的语气,使作者的愤郁之情达到极致并深化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思念是饱含着无私、凝聚着真诚的一种挂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的思念中折射的情浓郁坚定,生死不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的思念中透射出美好的憧憬与展望。

5.名著阅读。

(4分)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

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2分)

示例一:

译成《鲁滨逊漂流记》更合适。

因为鲁滨逊一生都在四处闯荡,漂泊不定。

他热衷冒险,三番五次出海闯天下。

多次遭遇海难,被海盗俘虏,多次遭受野人和野兽的袭击,【情节】流落荒岛近28年。

“漂流”更符合其四处闯荡的生活经历。

示例二:

译成《鲁滨逊历险记》更合适。

因为鲁滨逊一生多次遭遇险境,多次遭遇海难,被海盗俘虏,多次遭受野人和野兽的袭击,【情节】他从不放弃希望,用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使自己一次又一次从险境中挣脱。

(若答“他一生中有近28年被困荒岛,没有四处漂流”,能结合情节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阐述观点,结合情节分析)

读经典,学语文,首先在于读。

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

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2分)

一调:

孙悟空受骗借来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

二调:

孙悟空骗来芭蕉扇,却又被牛魔王骗回去。

三调:

孙悟空在神、佛的帮助下拿到了芭蕉扇,扑灭了火焰山的火。

6.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

(共8分)

【材料一】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

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

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宇,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

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

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

(4分)

共同特点:

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

造型独特,突出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

(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

意思对即可。

共4分)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

(4分)

 示例:

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

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

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

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6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

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

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

“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

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

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

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

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

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

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

“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

”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

“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

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

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

“孩子,我想看着你:

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

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

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

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

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有删改)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共4分)

时间:

某一天   地点:

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

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

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

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经果:

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意思对即可。

一处2分。

共4分)

    

8.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

 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意思对即可。

逗号前后各1分。

共2分)

9.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4分)

   原因:

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或:

被我母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作用:

从侧面突出我的母亲的高大形象

(意思对即可。

每问2分,共4分)

10.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

   捐献眼角膜 

11.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①爱孩子:

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 

②坚强: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③豁达:

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④追求完美:

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

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特点1分,具体事例1分。

答出两点即可。

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l2一l6题。

(共l2分)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

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

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

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

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

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

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

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

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

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

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

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

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

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

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

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

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

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2.请用文章的论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2分) 

示例:

人生不可放弃努力

不可放弃努力【或:

不可轻言放弃努力】

13.文章②、④段所举的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

为什么?

(2分)

不能删去,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强调“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更具说服力。

 

14.说说文章⑧⑨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2分)

内容:

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结构:

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意近即可)

15.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D】(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分)

首先提出论点“不可放弃努力”,然后列举“鲮鱼不吃鲦鱼”和“罗杰·班尼斯特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

(10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

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

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帮帮你】

黔敖:

春秋时齐国的一个富翁。

蒙袂辑屦:

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

贸贸然:

昏昏沉沉的样子。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加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B.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D.道行道之人弗受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的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19.(乙)文所讲述的“嗟来之食”的故事与(甲)中的“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这句话的意思相近;(乙)文中的饿者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原因可用(甲)文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或:

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句话来解释。

(2分)

20.(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或: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分)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2.杜甫的这首诗和他的另一首诗《春望》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2分)

不同点:

这首诗表达的是官军收复失地后的惊喜万分、归心似箭的感情,

而《春望》表达的是战乱时感伤国事、思家念亲的感情。

相同点:

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四、作文(5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

①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界中,花草的馨香沁人心脾。

生活中,有些“馨香”是岁月无法冲淡的,比如温馨的亲情,比如浓厚的友情,比如美好的记忆……这一缕缕馨香,会让人久久地绕在心间,暖在心头。

请以“缕缕馨香暖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这类题目,要发散思维,芳香可以指物体发出的真香,也可以指人的良好行为品质,他人对我的关爱等

缕缕馨香暖我心

成长中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崎岖而漫长。

但一路因为有你留下的芬芳,我便不再孤寂和烦闷。

深黑色的夜幕缀满繁星,我抬头仰望,懒懒地打着哈欠。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作业,无奈地叹了口气。

猛地一吸,一股清新的茶香味沁人心脾,睡意顿时全消。

我明白,这是你为我预备的。

你总是想得十分周到。

看着这已有些年岁的茶杯,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喝茶是我养成的一个习惯,每天都会来上一杯,你知道我有这喜好,怕我面对这么多作业会想睡觉,特意买了各种茶叶。

为了泡出好茶,你特地去请教别人。

你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学这个可花了不少工夫。

白天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已是疲惫不堪,可晚上你还得去朋友家学习泡茶,而且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家。

那天晚上,你照例很迟还没回家,我有些担心,就在客厅里等。

你轻轻推开门,悄悄走进来,大概是不想吵到我休息才这么悄无声息吧。

你看见了我,先是一愣,接着立马将左手背了过去,笑着说:

“我还以为你休息了呢,已经晚了,快去睡吧。

”我疑惑地看着你,总觉得你背着的左手里有一些不愿让我知道的秘密。

我走了上去,非要掰过你的手,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

你反复地挣脱,死活也不让我瞧。

无奈之下,我只好假装去睡,然后又悄悄回来。

我看见你正将缠在左手的纱布慢慢拆下,似乎是不小心弄疼了,嘴里还轻轻呻吟着。

看到这番情景,我明白你手中藏着的秘密了。

猛地冲过去,一把抓起你的手,我发现你的左手被烫得通红。

突然间,我的鼻子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为你,也为我。

你见此情景,微微地笑了笑,说:

“没事,上点药就好。

“以后别去了。

”我一边轻轻为你上药,一边说。

“没关系的,以后我会小心点。

”我知道,我终是拗不过你的。

往事历历如昨。

端起那杯香茗,品一口,只觉满口余香。

妈妈,那一缕充满了你爱的芳香的茶,就这么落入了心头,萦绕着,永远不散。

 

缕缕馨香暖我心

天色昏暗,一切灰蒙蒙的,压着我的心灵。

突然,一束亮光冲破黑暗,放出万丈光芒,亦照亮我的心房,传来的是一缕缕馨香。

师生之情

白晃晃的试卷发下来,鲜红的数字86如沉重的沙锤闯入我的眼帘,敲打着我脆弱的心灵。

脑袋“嗡”的一炸,身体如掉进了万丈深渊软弱无力,世界瞬间青面天昏地暗。

望望其他同学,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更令我愁眉苦脸。

老师看出了我的困窘,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

“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何况乎你!

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现在及时改正错误,不要灰心。

加油,你会考好的。

”我伫立凝望老师的眼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豁然开朗,顿生信心。

同学之谊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一手托着下巴,冥思苦想。

“试卷上的难题,你懂么?

”同桌拍拍我的肩头,关切地问道。

我指指桌面上的试卷,摇头叹息道:

“老师分析了半堂课,我连个名堂也没摸透。

喏,一半还没做完呢!

”同桌探过头来,微笑着答道:

“我可有所领会了,不知道是否符合题意。

”说着她拿起笔,耐心地讲解给我听,整洁而清晰的小楷一行行排列下来。

说毕,我悄然大悟,拍手称快。

再看看她,豆大的汗珠滑过脸颊,湿透了衣领。

她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地擦擦汗,问道:

“你会了么?

”我笑着点点头,心中的忧郁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父母之爱

回到家,已是繁星点点,月光洒落人间。

我抽出作业本,快马加鞭写完剩余的作业。

不知不觉,肚子咕咕叫个不停,汗流浃背,晕头转向,书面的字迹模模糊糊。

妈妈手捧一杯热牛奶说:

“快趁热吃了。

”我想到妈妈这么晚了,还要为我操心,鼻子一酸。

只听妈妈说:

“早点休息,别太累了,明天还要早起呢!

”听了这话,顿时暖意融融,传入缕缕馨香。

心底的那缕缕馨香,充满着爱的味道,很温暖,很柔和……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要求:

①根据材料主旨,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