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37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 揭秘阅卷原则 教你满分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六揭秘阅卷原则教你满分答案

1.“踩点给分”原则

在该原则指导下,评卷老师在阅卷时有把“问答题”变成“填空题”的意味,学生只要把主干知识答出来,得分就在平均分之上。

因此答卷时要去繁从简,突出主要考点,组织答案时面要宽、点要全、话要精。

即答题思路要正确,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要答非所问;分析问题要多角度展开,不要在一个点上啰嗦个没完;语言要精练,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胡编乱造,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以提高得分率。

2.“白纸黑字”原则

即凡是试卷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

只有凭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及所提供的信息评分,才能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

3.“见字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设问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设问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者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

虽然此法可能让部分人占了便宜,但并不会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4.“易于辨别 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

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必须十分清晰。

即字迹要清晰,不能过分潦草,难以辨认。

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学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

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也没有用签字笔重新圈定,导致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所以考生在答任何试卷时,必须首先保证字迹工整,易于辨认。

5.“不许越线”原则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线时,有些可能能找回分数,但风险太大。

所以每道题都要答在各自的答题空内,不许越线作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6.“多种答案”原则

在一些开放性试题中,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合理的均得分;有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规范要求1 严格审题,多途径获取信息

审题是答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或过于兴奋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进而造成信息获取不全而失分。

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审题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按照“审图文材料→审设问→审不同设问间联系→调运知识→知识迁移”的步骤获取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为答题提供帮助。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分)

评分细则

评卷规则

(1)标准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其他答案:

河流含沙量大或河流携带泥沙多或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或河口三角洲面积大或泥沙堆积、沉积(2分);冬春季河流水量小或处于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量小,湖岸出露面积大(2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低),使表土疏松(或土质疏松)(2分)。

错误答案:

只答“泥沙多”(0分);“西风从中亚、西亚携带沙尘堆积”(0分);只答“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量小”(0分);“土质疏松”“过度开垦”(0分)。

—————————————————————

(2)标准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2分),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1分)。

(说明:

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满分5分)

其他答案:

冬春季干旱或土地干燥(2分);沙源东部为河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2分);大风天数多(2分);湖面摩擦力小(2分)。

(最多得5分)

错误答案:

只答“降水少”或“植被破坏”或“西北风”或“山地摩擦力小”(0分)。

—————————————————————

(3)标准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其他答案:

铁轨上沙粒沉积(2分);对铁路损害大(2分),对列车产生危害或影响正常行驶(2分);造成交通事故(1分)。

错误答案:

风化侵蚀路基(0分);对列车产生影响(0分);影响列车速度、方向(0分)。

————————————————————

(4)标准答案: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其他答案:

设立阻沙屏障(2分);(生物措施)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或单答提高植被覆盖率(2分);增加绿化面积(2分)。

答“工程措施”“阻沙措施”“固沙措施”“生物措施”只得2分。

错误答案:

设立护栏(0分);防护网(带)(0分);防河大坝(堤)

(0分);增加绿化面积(0分);只答“植树造林”(0分)。

规则1 图文结合,提取有效信息

如材料中涉及的冬春季的风向、风力、频率,图中错那湖东北部山脉的走向(形成狭管效应),加上设问中“沙源”等,会使答案水到渠成。

规则2 捕捉有效信息,确定答题方向

“就地起沙”说明沙源不是外来的,其来源于当地的河流等自然环境,也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

规则3 抓住地理事象联系,挖掘隐性信息

如第(3)题要抓住风沙与铁路、列车的联系,从风沙掩埋和对其相关设备的侵蚀两方面回答风沙的危害。

规则4 根据关键词明确设问方向

如第

(1)题,由关键词“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明确地点;“冬春季”明确时间;“沙源”明确考查对象等。

规则5 设问关键词可采用“化整为零”法,多角度分析

如第

(2)题的关键词是“上述沙源冬春季”可分解为上述沙源+冬春季。

规则6 学会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第(3)题可调运所学西北地区荒漠化相关知识整合答题思路。

规则7 抓住题眼,突破答题的切入点

如第(4)题,题眼为针对“风沙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思考。

1.(2017·4月广东韶关文综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斑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食物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

它们生活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有洄游的繁殖习性,每年2月底3月初不远千里来到辽东湾繁殖,产仔在浮冰上。

据调查,辽东湾地区每年来此栖息和繁殖的斑海豹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为此建立了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1)分析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

(2)分析斑海豹每年2月底3月初到辽东湾产仔的原因。

(3)概括近年来斑海豹数量下降的原因。

答案 

(1)纬度较高,冬季获得光热少,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

(2)2月底3月初辽东湾进入融冰期形成大量浮冰,为斑海豹产仔提供了场所;辽东湾沿岸有多条河流汇入,饵料充足,(淡水鱼和咸水鱼等)鱼类资源丰富,为斑海豹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3)过度猎捕,使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过度捕捞鱼类资源,使其食物来源减少;辽东湾沿岸经济活动污染河流和海域,使栖息和繁殖环境恶化;沿海滩涂面积急剧减少。

解析 第

(1)题,受纬度位置、气候、海水性质及海湾形状影响,辽东湾冬季海水温度低,容易结冰。

(2)题,根据斑海豹生长习性,结合辽东湾水域特点分析原因。

第(3)题,近年来斑海豹数量减少和人类过度捕猎、环境恶化及滩涂面积减少等原因有关。

2.(2017·广东深圳三校联考一)“盐地碱蓬”染红了半个中国。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地碱蓬,一年生草本,夏秋季节呈火红色,有很强的抗盐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

盐地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增加土壤肥力,是盐碱地的“拯救者”。

在滨海地区,盐地碱蓬会组成大面积红色群落,又被称为“红地毯之王”。

(1)结合图文资料,简述盐地碱蓬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与乙地相比,说出甲地所处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以及甲地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原因。

(3)说出在滨海地区保护和开发盐地碱蓬的意义。

答案 

(1)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均温较低;地形排水不畅;多盐碱荒地;植被较少;生态环境脆弱。

(2)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有凌汛。

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大水漫灌)。

(3)可降低污染,改良土壤,修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发展旅游业。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盐地碱蓬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是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为非季风区,全年降水少,蒸发量大;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地形相对周边地区较为低洼,排水不畅;易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多盐碱荒地;水资源缺乏,植被较少;生态环境脆弱。

(2)题,甲地为黄河上游流经宁夏平原这一河段,地形平坦,流速较慢,农业发达,农作物植被状况较好,河流含沙量较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所以河流结冰期较长,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存在凌汛现象。

甲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区,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第(3)题,由题干材料可知盐地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从而降低污染,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修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还具有观赏价值,可作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规范要求2 夯实基础,理清答题思路

纵观近几年全国和各省区高考题,无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的少、写的少,最终导致“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结果。

这就要求要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落实,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典型规律和内容的作答要点和思路。

(2015·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6分)

(2)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分)

评分细则

评卷规则

(1)标准答案:

气候特点:

(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分)需要防范的问题:

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3分)(答对1项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3分。

其他答案:

气候特点:

纬度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气温高降水多。

(3分)需要防范的问题:

防止晒伤;气温高,容易中暑;动植物种类非常多,有些动植物有毒,防止吃到有毒的食物和被毒虫叮咬,动植物遗体易腐烂,防止有毒的气体等。

(3分)

(答对1项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3分。

错误答案: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0分)需要防范的问题:

旱涝灾害、缺氧、冻伤。

(0分)

—————————————————————

(2)标准答案:

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4分)(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

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其他答案:

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机车制造业、电子通信制造业、建筑材料、管线制造业等。

(4分)

(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

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错误答案:

钢铁厂、机械厂、机车厂、建筑材料厂、管线制造厂等。

(0分)

规则1 自然地理,按“理”得高分

如第

(1)题,要准确描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必须在明确尼日利亚地理位置的基础上,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判断其气候类型的前提下描述气候特点。

规则2 准确运用描述特征的地理术语组织答案

如第

(1)题,运用“全年高温多雨”描述尼日利亚气候特征,既全面准确、又精炼省时。

规则3 科学进行知识迁移,全面回答问题不失分

如第

(1)题,回答修建铁路时需要“防范的问题”时,可以结合在野外生存将面临的问题,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回答,特别是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动植物种类繁多,需要防范高温、有毒食物、毒虫叮咬和尸体腐烂产生的有毒气体等。

规则4 严格审题,不要答非所问,否则不得分

例如第

(2)题,设问是“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要求回答的是产业名称,而不是工厂的名称,所以不能出现“××厂”的答题方式。

1.(2017·广东佛山文综质检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卡杜国家公园保护区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如下图)。

这里环境独特,沿海低地为海潮区。

阿纳姆高原分布在西部和南部,主要由古老的沉积岩构成,上层为坚硬的石英砂岩,下层为较软的岩层,在高原的边缘地区多陡峭崖壁。

中部的平原区多为低洼地,湖泊沼泽广布。

独特的环境特征使之成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卡卡杜国家公园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水量(mm)

400

340

310

90

27

0

0

0

13

68

140

220

 

(1)描述卡卡杜国家公园所在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阿纳姆高原边缘陡峭崖壁的形成原因。

(3)解释卡卡杜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变化特征: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降水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4月(夏季为雨季)。

形成原因:

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由于西北风来自低纬洋面,气流暖湿,导致夏季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南风影响,气流来自陆地,导致冬季干旱少雨。

(2)高原边缘上层为坚硬的石英砂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下层为较软的岩石,受风化、侵蚀破坏程度大(容易被侵蚀破坏);下层岩石无法支撑上层坚硬的石英砂岩,导致上层岩石断落垮塌,形成陡峭的崖壁。

(3)该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区域内沼泽等湿地广布,为旱季储蓄水源,使动物能安全度过旱季;地形地貌类型多样,生存环境多样。

解析 第

(1)题,结合卡卡杜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分析其降水的变化特征及成因。

(2)题,根据阿纳姆高原边缘不同层次岩石性质及其抗外力作用强度的差异进行说明。

第(3)题,结合卡卡杜国家公园地理位置,从地形、气候和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2.(2017·贵州适应考试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到温哥华岛(如下图)环岛旅游的游客,发现该岛东侧海岸城镇较多,其中维多利亚是该区域最古老的城市;岛屿西侧海岸有许多高大的乔木,为著名的温带雨林(相对于热带雨林,气候更加温和,冬暖夏凉),并有许多峡湾和峭壁,建有大量的省立或国家公园。

据导游介绍,该岛东西两侧每年都有大量的鲑鱼洄游,给该岛带来了丰富的渔获量,鲑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

(1)推测温哥华岛的地势特征并简述理由。

(2)分析温哥华岛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原因。

(3)分析温哥华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原因。

(4)近年来,温哥华岛的旅游业有取代传统渔业的趋势。

你认为是否会取代?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中部以山脉为主;河流从东西两侧流入海洋。

(2)位于50°N附近,夏季凉爽;地处西风带,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受暖流影响大,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等。

(3)岛屿东部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较为充足;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气温较高;靠近本土(大陆),可便捷地获取生产生活物资补给;东部开发历史更久,交通较为便利等。

(4)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出游意愿增强;岛上旅游资源丰富;相对于内陆地区,该岛景观独特且冬季气温更高,冬季亦可旅游;相对于传统渔业,旅游业收益更高等。

解析 第

(1)题,结合温哥华岛河流流向推测其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

(2)题,结合温哥华岛所在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及洋流影响分析温带雨林发育的有利条件。

第(3)题,从气候条件、开发历史及与大陆联系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原因。

第(4)题,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岛屿上旅游资源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温哥华岛的旅游业有取代传统渔业的趋势。

规范要求3 运用答题模板,规范术语与卷面

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系统,注意总结答题模板与答题思路,如回答地形特征类问题,可从“地形类型与起伏状态”等方面作答;同时还应注意术语的运用,如在描述地形时,可将“地形平坦、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等结合具体区域地形特点运用到描述该区域地形特点之中去。

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由于术语积累较少且忽视术语的运用及训练,导致在答题过程中地理术语运用不恰当或错用术语而失分。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

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6分)

评分细则

评卷规则

(1)标准答案:

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其他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2分);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欧洲、非洲)市场或市场广阔(2分);交通运输便利(2分);原料丰富或资源丰富或原料、能源丰富(2分);能源充足或油气多(2分);工业基础好,资金充足(2分);政府政策的支持(2分)。

(以上七点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满分8分)

错误答案:

地处热带(0分);土地丰富(0分);水源丰富(0分);科技发达(0分);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0分)。

—————————————————————————————

(2)标准答案:

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其他答案:

地处沙漠(或荒漠),风沙大;高温干燥(高温干旱);淡水资源短缺;施工条件差。

(说明:

任答一点得3分,不重复给分)

远离大城市;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

(说明:

任答一点得3分,不重复给分)

开发历史较短;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经济欠发达。

(说明:

任答一点得2分,不重复给分)

错误答案:

地处内陆,海陆交通不便(0分);地质条件差(0分);寒冷干燥(0分);土地租金高(0分)。

————————————————————————————

(3)标准答案:

赞同:

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

反对:

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

其他答案:

赞同:

甲地人口密度小;人少地多;城市规模小;城镇数量少(说明:

任答一点得3分,不重复给分)。

乙地经济发达,会造成海洋污染(任答一点得3分,不重复给分)。

反对:

甲地淡水资源少;自然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化严重(任答一点得3分,不重复给分)。

乙地环境保护设施到位;科技发达,污水处理及时(任答一点得3分,不重复给分)。

错误答案:

只答“赞同”或“反对”(0分);甲排放污染物少(0分);甲植被覆盖率高(0分);甲深居内陆(0分);乙排放污染物少(0分);乙濒临海洋(0分);乙降水多,容污能力强(0分)。

规则1 运用答题模板,全面组织答案

如第

(1)题,可运用工业区位答题模板,从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原料和燃料、土地、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政策、科技、交通、市场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规则2 运用答题模板,要结合区域特征

如第

(2)题,甲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以干旱为主,沙漠广布,其高温、干旱、水资源缺乏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工业城的建设;距离大城市远,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经济落后也制约着工业城的建设。

规则3 语言规范,准确使用地理术语

如第

(1)题答案中的“地理位置优越”回答“地处热带”则不得分。

规范4 书写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

如第

(2)题,答案“高温干燥”答为“高温干躁”“地处偏远地区”答成“地处遍远”等均不得分。

1.(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总人口约14.6万,人口密度为12.2人/平方千米。

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条件优良,种植的水稻品质极好,被誉为“西藏的江南”。

下图为我国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说明墨脱水稻品质极优的自然条件。

(3)分析墨脱被誉为“西藏的江南”的气候原因。

答案 

(1)高寒地区,地形闭塞,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2)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作物生长期长;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优良。

(3)纬度较低,位于河谷,海拔较低,冬季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年均温较高;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沿峡谷深入,湿润多雨。

解析 第

(1)题,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形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2)题,从墨脱地区农作物生长期、病虫害和农药使用量、气候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对气温影响,及南亚季风对降水影响进行分析。

2.(2017·安徽蚌埠教学质检文综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严重短缺,成品油依赖进口。

2010年7月我国和尼日利亚签署协议,在该国最大城市拉各斯(位置见下图)投资80亿美元兴建大型炼油厂。

此外,我国还有许多企业参与尼日利亚农业、矿业、电力、铁路等行业建设。

(1)分析拉各斯建设大型炼油厂的优势条件。

(2)分析中尼两国石油资源合作开发前景广阔的原因。

(3)说明我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1)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原料充足;拉各斯距离石油产区近,铁路和海运便利;拉各斯是全国最大城市,工业基础较好,人口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