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39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0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docx

临港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

1.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16-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1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竹胶合板模板》(JG/T156-2004)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设计施工操作规程(试行)》(QJ/STEC002-2010)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32个盖梁,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采用C40;本工程盖梁共分2种标准型号

1-1盖梁参数表

盖梁编号

尺寸(m)横桥向×顺桥向×高

砼方量(m3)

PM2-PM6

17.75*1.7*1.2

34.6

PM7-PM8

17.75*1.7*1.2(1.25)

35.4

PM9

17.75*1.7*1.2

34.6

PM13-PM14

17.75*1.7*1.2(1.25)

35.4

PM15-PM19

17.75*1.7*1.2

34.6

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1模板支架的布置方案简介

两个盖梁尺寸为1700X1200、1700X1250每个盖梁中间存在4根立柱,立柱处可以承受部分压力。

模板、支架的受力计算均按1250mm盖梁进行布设。

靠近牛腿位置采取系数保障措施,缩小钢管间距。

模板支架采用钢管支架φ48×3.0钢管满堂搭设,上铺小梁和底模,支架均下设槽钢垫板,垫板下铺设150mm现浇砼的垫层上。

模板形式用18mm厚竹胶合板、100×100mm方木、φ48×3.0钢管牵杠。

3.2楼板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

本工程盖梁底模采用915×1830×18竹胶合板,横向铺设。

主梁即利用支架顶层横向水平杆;小梁采用100×100的方木侧放。

横向垂直剪刀撑每隔4排支架立杆设置1道,纵向垂直剪刀撑每隔4排支架立杆设置1道,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根据规范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000m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因此在顶板支模时,需考虑起拱。

表3.2-1:

盖梁模板及支架设计

部位

(mm)

底模材料

(mm)

小梁间距

(mm)

水平杆纵向

(mm)

水平杆横向

(mm)

步距

(mm)

备注

盖梁

1250

18

100

600

600

1200

满足

采用盖梁侧模包底模,楼板模压梁侧模法施工。

盖梁侧模及底模采用竹胶合板,模板支设应保证接缝密闭,防止漏浆影响外观质量。

盖梁侧模采用100×100木方做水平内楞,间距200mm,沿梁长度方向设2φ48钢管做竖向外楞@600,梁中央和梁底模下口各设φ14@600拉杆一道,抵抗梁的砼侧压力。

梁侧向加斜向钢管撑,以确保梁模稳定,间距600mm。

梁底模铺在50×100木方上,间距100mm。

当现浇混凝土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000m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3模板及支架受力计算

本工程梁尺寸为:

1700×1250mm。

3.3.1底模荷载计算

(1)计算参数:

La=0.6mLb=0.6mh=1.2mH=4.6mHB=1.25m

Gm=0.0333kN/mG1k1=0.2kN/m2Qk=4kN/m2(取施工综合荷载)

=25kN/m3

=1.0

(2)荷载计算:

G1k2=

=1.25kN/m2

G1k=G1k1+G1k2=0.2+1.25=1.45kN/m2

G2k=

HB=25×1.3=32.5kN/m2

gk=G1k1+G2k=0.2+32.5=32.7kN/m2

p1=

=44.84kN/m2

p=

=46.34kN/m2

3.3.218mm竹胶合板底模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均布荷载三等跨连续板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取b=0.6mL=0.3mW=bh2/6=600×182/6=32.4×103mm3A=bh=10800mm2

E=1×104N/mm2I=bh3/12=600×183/12=48.6×104mm4

=35N/mm2[τ]=1.4N/mm2[υ]=L/250=300/250=1.5mm

(4)正应力强度计算:

q=P1B=44.84N/mm

M=qL2/10=44.84×3002/10=403560N-mm

σ=M/W=463560/54000

=7.47N/mm2<

=35N/mm2(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5)剪应力强度计算:

V=0.6qL=0.6×44.84×300=8071.2N

τmax=3V/(2A)=3×8071.2/(2×10800)

=1.12N/mm2≤[τ]=1.4N/mm2(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6)挠度计算:

q1=gkB=32.7kN/m

υ=0.677q1L4/(100EI)=0.677×32.7×1004/(100×10000×486000)

=0.37mm<[υ]=1.2mm(满足刚度要求)

3.3.3100×100方木小梁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均布荷载三等跨连续梁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B=0.1mL=0.6mW=bh2/6=100×1002/6=166666.7mm3A=bh=10000mm2

E=9000N/mm2I=bh3/12=100×1003/12=8.33×106mm4

=13N/mm2[τ]=1.4N/mm2[υ]=L/400=600/400=1.5mm

(4)正应力强度计算:

q=P1B=44.84×0.1=4.484N/mm

M=qL2/10=4.484×6002/10=161424N-mm

σ=M/W=161424/83333

=1.94N/mm2<

=35N/mm2(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5)剪应力强度计算:

V=0.6qL=0.6×4.484×600=1614.2N

τmax=3V/(2A)=3×1614.2/(2×10000)

=0.24N/mm2≤[τ]=1.4N/mm2(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6)挠度计算:

q1=gkB=32.7×0.1=3.27N/mm

υ=0.677q1L4/(100EI)=0.677×3.27×6004/(100×9000×8333333)

=0.04mm<[υ]=1.5mm(满足刚度要求)

3.3.4φ48×3.0钢管主梁(横向)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均布荷载三等跨连续梁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B=0.60mL=0.60mW=4.49×103mm3

E=2.06×105N/mm2I=10.78×104mm4

=205N/mm2[υ]=L/400=600/400=1.5mm

(4)正应力强度计算:

q=p1B=44.84×0.5=22.42kN/m=22.42N/mm

M=qL2/10=22.42×6002/10=807120N-mm

σ=M/W=807120/4490

=180N/mm2≤

=205N/mm2(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5)挠度计算:

q1=gkB=32.7×0.5=16.35N/mm

υ=0.677q1L4/(100EI)=0.677×16.35×6004/(100×2.06×105×107800)

=0.65mm<[υ]=1.5mm(满足刚度要求)

3.3.5φ48×3.0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1)计算形式:

受压稳定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La=0.6mLb=0.6mh=1.2ma=0.124mp=45.57kN/m2

i=16mmA=424mm2

=205N/mm2W=4.49×103mm3

(4)稳定性验算:

盖梁支架安装敞开式模板支架取值,

取值将模板支架视为桁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8.3.1第33项、37(b)项规定计算。

根据37(b)项,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值1.09,上海市50年基本风压取值0.55KN/m2,钢管直径取值0.048m;查表得单品桁架体型系数为1.2;

取值0.33,n取值4。

=1.77

组合风荷载时:

=

=21.5KN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KN/m2

KN/m

k取值1.155;μ1取值1.5;

L0=kμ1(h+2a)=1.155X1.5X(1500+2×124)=2509mm

λ=L0/i=2509/16=157≤[λ]=250(满足长细比要求)

验算时,k取值1;λ=164查表可得

=0.262

校核稳定性

=11.25×103/(0.262×424)+0.15×106/4490

=134.68N/mm2<

=205N/mm2(立杆受压满足稳定条件)

3.3.6模板支架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1)基本情况:

承台立柱完成后,施工范围内回填素土,回填承台以上800mm(见立面图),并采用挖机平整场地,人工夯实,确保地基平实,四周开设排水沟,避免地基土浸泡在水中,影响其承载力。

然后浇筑150mm厚C20钢筋混凝土。

钢筋网采用Φ14@150mm。

立面图

(2)计算参数:

La=0.5mLb=0.5mN=1.5mKc=0.124m

gk=120KN/m2p=45.57kN/m2

(3)承载力计算:

p=

=120KN/m2

=

p=45.57kN/m2

=1×120KN/m2=120KN/m2

因为p<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3.7盖梁模板侧压力计算

(1)基本状况:

盖梁尺寸Za×Zb×H=1700mm×33800mm×1250mm。

浇筑梁混凝土时用一辆泵车浇筑,采用内部振捣器。

混凝土浇筑方量控制在每小时30立方米左右。

混凝土入模温度20℃,坍落度120mm,无外加剂。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γc=25kN/m3T=30℃β1=1β2=1.15γ0=1.0Qk=4kN/m2

(4)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F=0.22γct0β1β2V1/2

F=γcH

t0=200/(T+15)=200/(20+15)=4.4

V=每小时浇筑混凝土方量/梁总平面积=30/(33.8×1.7)=0.52m/h

F=0.22×25×4.4×1×1.15×0.521/2=20.07kN/m2

F=25×1.3=32.5kN/m2

取二式中的较小值F=20.07kN/m2

(5)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设计值计算:

Fs=γ0(1.2F+1.4Qk)=1.0×(1.2×20.07+1.4×4)=29.68kN/m2

3.3.818mm厚竹胶合板面板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均布荷载三等跨连续板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取b=1mL=0.2mW=bh2/6=1000×182/6=54×103mm3A=bh=18000mm2

E=1×104N/mm2I=bh3/12=1000×183/12=48.6×104mm4

=35N/mm2[τ]=1.4N/mm2[υ]=L/250=200/250=0.8mm

(4)正应力强度计算:

q=FsB=29.68N/mm

M=qL2/10=29.68×2002/10=118729N-mm

σ=M/W=118729/54000

=2.20N/mm2<

=35N/mm2(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5)剪应力强度计算:

V=0.6qL=0.6×29.68×200=3561.6N

τmax=3V/(2A)=3×3561.6/(2×18000)

=0.30N/mm2≤[τ]=1.4N/mm2(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6)挠度计算:

q1=FB=20.07×1=20.07kN/m=20.07N/mm

υ=0.677q1L4/(100EI)=0.677×20.07×2004/(100×10000×486000)

=0.04mm<[υ]=0.8mm(满足刚度要求)

3.3.9100×50方木内楞(水平)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均布荷载三等跨连续梁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B=0.2mL=0.6mW=bh2/6=100×502/6=41700mm3A=bh=5000mm2

E=9000N/mm2I=bh3/12=100×503/12=1041700mm4

=13N/mm2[τ]=1.4N/mm2[υ]=L/500=600/500=1.2mm

(4)正应力强度计算:

q=FsB=29.68×0.2=5.94kN/m=5.94N/mm

M=qL2/10=5.94×6002/10=213840N-mm

σ=M/W=213840/41700

=5.13N/mm2<

=13N/mm2(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5)剪应力强度计算:

V=0.6qL=0.6×5.94×600=2138.4N

τmax=3V/(2A)=3×2138.4/(2×5000)

=0.64N/mm2≤[τ]=1.4N/mm2(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6)挠度计算:

q1=FB=20.07×0.2=4.01N/mm

υ=0.677q1L4/(100EI)=0.677×4.01×6004/(100×10000×1041700)

=0.34mm<[υ]=1.2mm(满足刚度要求)

3.3.102φ48×3.0钢管外楞(竖向)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单点集中荷载二等跨连续梁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B=0.6mL=0.35mW=2×4.49×103=8980mm3

E=2.06×105N/mm2I=2×10.78×104=215600mm4

=205N/mm2[υ]=L/500=350/500=0.7mm或≤3mm

(4)正应力强度计算:

P=FsBL=29.68×0.6×0.35=6.23kN

M=0.175PL=0.175×6.23×103×350=381759N-mm

σ=M/W=381759/8980

=42.51N/mm2<

=205N/mm2(满足抗弯强度要求)

(5)挠度计算:

P1=FBL=20.07×0.6×0.35=4.21kN

υ=0.911P1L3/(100EI)=0.911×4.21×1000×3503/(100×2.06×105×215600)

=0.04mm<[υ]=0.9mm(满足刚度要求)

3.3.11M14对拉螺栓受力计算

(1)计算形式:

受拉

(2)计算简图:

(3)计算参数:

螺栓水平间距a=0.6m竖向间距b=0.35mFs=29.68kN/m2

M14对拉螺栓轴力强度设计值

=17.8kN

(4)受力计算:

N=Fsab=29.68×0.6×0.35

=6.23kN<

=17.8kN(满足强度要求)

3.4模板及支架安装搭设施工

3.4.1梁模板支架安装

(1)梁模板支架安装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选择配料→搭设钢管承重支架→支架验收→安放小梁→铺模板→校正标高→模板缝处理→质量检查。

(2)施工要点:

a、搭设钢管承重支架前,若新近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需在立杆底部垫设钢垫板。

b、安装底模板应拉线找直,按规范要求起拱,防止梁、板下垂。

c、梁侧模板中部应加穿对拉螺杆加固。

d、严格按照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注意杆件的搭设顺序,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并确保节点联接达到要求。

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斜撑杆、剪刀撑与结构拉结或采用临时支撑,避免承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偏斜和倾倒,确保承重支架搭设过程的安全。

钢管排架上部水平钢管的布置方向应与模板方木的搁置方向垂直,并控制好水平标高。

e、为防止横杆对立杆产生偏心弯矩影响,在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将立杆对称相间布置。

f、模板铺设完毕须对模板拼缝进行处理,以防漏浆。

g、支架搭设前认真检查钢管质量,调直和调整长度以便于施工,搭好的支架应加强纵横向连接,确保强度和稳定性。

h、严格控制模板面的标高和平整度,底模中部按规定起拱,清理干净模板内的垃圾,并涂刷脱模剂,然后再模板上面绑扎钢筋。

3.4.2支架搭设安装

(1)支架搭设操作要求

a.严格按照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注意杆件的搭设顺序,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并确保节点联接达到要求。

b.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斜撑杆、剪刀撑与结构拉结或采用临时支撑,避免承重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偏斜和倾倒,确保承重支架搭设过程的安全。

c.变形的不合格的构配件(有裂纹、尺寸不合适、扣接不紧等)不能使用。

d.未完成的承重支架,在每日收工时,一定要确保架子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e.加强承重支架搭设过程中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f.承重支架搭设完毕后由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质量主管组成的检查组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才能使用。

g、为防止横杆对立杆产生偏心弯矩影响,在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将立杆对称相间布置。

(2)扣件安装操作要求

a.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b.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c.装螺栓时将根部放正和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要求扭力矩控制在40~50N·m为宜,最大不得超过65N·m。

d.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小于100mm。

e.在主节点处固定水平杆、剪刀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3)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搭设操作要求

a.栏杆和挡脚板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b.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设置为200mm。

c.中栏杆应居中或均匀设置。

(4)脚手板铺设操作要求

a.脚手板可采用木板制作。

b.脚手板应铺满、铺平、铺稳,脚手板两端应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不得有探头板。

c.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d.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3.5模板及支架拆除施工

(1)模板支架拆除工艺流程:

墙柱侧模板→梁侧模板→楼板模板→梁底模板→剪刀撑→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立杆→材料堆放整齐

(2)模板拆除:

①拆除模板前,通知总监并取得签字同意。

②拆模的顺序和方法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掷,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a.模板的拆除保证不引起混凝土的损坏,在混凝土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前不得拆模。

b.侧模需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条件下方可拆除。

c.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需使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到25℃以下时方可拆模。

否则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d.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

e.拆除墙体模板和梁模板时须先松动对拉螺栓,让模板脱离墙体,在把模板拆除搬走。

f.拆模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且不得随意抛掷,以确保模板安全及混凝土完整性。

(3)模板支架拆除操作

1)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支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作业计划一般包括:

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安排等。

2)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3)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4)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5)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6)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7)拆架时严禁碰撞支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8)在拆架时,如中途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9)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

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10)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

11)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12)如遇大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支架的拆除,严禁夜间拆除。

4.施工资源配置

4.1劳动力计划

本工程安排三班制作业,在开工日基本进场投入施工。

本工程施工劳动力需求量见下表:

表4.1-1: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翻样

2人

2

钢筋工

10人

3

木工

10人

4

架子工

8人

5

混凝土工

15人

6

各类机操工、起重工和驾驶员

10人

7

测量工

2人

8

试验工

2人

9

电工

2人

10

电焊工

6人

11

机修工

3人

12

普通工、辅助工

15人

总计:

85人

4.2设备调配计划

表4.2-1:

主体结构施工主要设备材料表

编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用途

1

定型钢模板

3015型(包括附件)

m2

按需

盖梁施工

2

木模板

15mm竹胶合板

m2

按需

3

支架

Φ48×3.0钢管

m

按需

4

方木

二四方木

m

按需

5

扣件

扣件

按需

6

螺栓

对拉螺栓、调节螺栓

按需

7

插入式振动器

通用产品

8

8

平板式振动器

通用产品

2

 

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管理网络

结构施工队质量负责人

图5.1-1:

模板支架施工质量管理网络

5.2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注重工程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1)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施工的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工地主管、班组长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