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45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docx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答案详细解析

2008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做答;

2.认真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l46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4分)

1.(2008,全国卷)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题,但根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厚度,这是因为()

A.分生区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B.根冠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D.根冠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解析:

根细胞有丝分裂发生在分生区,随后进行分化,且植物的根细胞几乎不存在无丝分裂

2.(2008,全国卷)以下有关凯氏带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凯氏带是仅在根的内皮层细胞中存在的结构。

B.凯氏带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

C.凯氏带是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具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的结构。

D.如果将内皮层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凯氏带处的质膜不会与细胞壁分离。

解析:

内皮层不仅存在于根中,如松针。

沉水植物(如眼子菜)茎或一些地下茎中有凯氏带加厚

3.(2008,全国卷)水稻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

A.气孔数目B.表皮细胞形状C.泡状细胞的有无D.角质层的厚度解析:

了解各种植物叶形态的区别,水稻叶卷曲主要为上表皮泡状细胞的作用

4.(2008,全国卷)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大孢子发育为胚囊需要经过()

A.1次减数分裂和2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B.减数分裂形成4核。

C.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D.2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

解析:

被子植物生殖细胞产生的基本过程中,只有大小孢子母细胞—大小孢子过程为减数分裂,其余过程均为有丝分裂

5.(2008,全国卷)有一个充分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其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则细胞体积()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解析:

充分水保和的细胞水势为0,放入任意浓度的溶液中,溶液的水势均小于0,所以水由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流动

6.(2008,全国卷)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B.蒸腾拉力

C.根压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解析:

植物体吸水的两种主要方式为蒸腾拉力和根压,落叶树的叶片在早春尚未展开,其蒸腾作用很弱,所以主要的溪水方式为根压。

7.(2008,全国卷)洪涝灾害发生时,农作物根系往往因下列哪种原因而受损、发黑甚至坏死,进而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

A.病原菌感染B.饥饿C.过度吸水D.无氧呼吸及发酵

解析:

涝灾使根长期处于无氧环境中,发酵作用产生的大量酒精对植物产生生理胁迫

8.(2008,全国卷)光合产物蔗糖形成的部位是在()

A.叶绿体基粒B.叶绿体间质C.细胞质D.类囊体

解析:

光合作用中PGAld的终产物淀粉在叶绿体中合成,而蔗糖则在细胞质中合成

9.(2008,全国卷)植物呼吸速率最高的器官是()

A.叶片B.8根C.茎D.花

解析:

花为植物的生殖器官,在花旗中花为代谢库,所以其呼吸作用在花期中侧重于生殖器官

10.(2008,全国卷)除了光周期、温度和营养3个因素外,控制植物开花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A.光合磷酸化的反应速率B.有机物在体内的运输速率

C.植物的年龄D.土壤溶液的酸碱度

解析:

植物的年龄影响植物的发育过程,许多多年生的植物在未达到成熟年龄时不会由侧重营养生长转向侧重生殖生长

11.(2008,全国卷)对于植物间断暗期最有效的光是()

A.红光B.远红光C.蓝紫光D.绿光

解析:

影响植物光周期的色素是光敏色素,其中红光能光敏色素pr型向Pfr型转变,其作用对中断暗期最为有效,而远红光使Pfr转为Pr,作用相反,其余两种色光对光周期作用不大。

12.(2008,全国卷)用环割处理证明,光周期诱导产生的开花刺激物质向茎生长点运输的主要途径是()

A.木质部B.细胞间隙C.韧皮部D.薄壁细胞

解析:

完全为记忆性内容,可理解为有机物只能通过韧皮部运输

13.(2008,全国卷)与植物器官脱落关系最为密切的酶是()

A.蛋白酶和肽酶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淀粉酶和转化酶D.IAA氧化酶和ATP酶

解析:

离层的产生原因为植物细胞间的分离,细胞壁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为果胶和纤维素。

14.(2008,全国卷)低温来临时,越冬作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D.随条件变化

解析:

冷、冻害来临时,植物体内的谷aa,可溶性糖,脱落酸等物质增加,提高渗透压,以抵抗低温脱水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15.(2008,全国卷)蔷薇科里有四个亚科:

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李亚科,梨亚科。

其共同的特征是:

()

A.心皮合生、杯状花托;B.雄蕊多个、心皮多个;

C.杯状花托、雄蕊多个;D.心皮多个、心皮离生。

解析:

蔷薇科的四亚科间区别及其特征应为植物分类学重点记忆内容,可参考有关教材

16.(2008,全国卷)一般侧根的发生的部位有一定规律,下列哪种类型的根在侧根发生时对着初生木质部:

()

A.二原型、三原型B.三原型、四原型C.二原型、四原型D.四原型、多原型。

解析:

二原型,侧根发生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三、四原型,侧根发生对着初生木质部,

多元型侧根发生对着初生韧皮部

二原型根三原型根多原型根

17.(2008,全国卷)豆目(豆科)分为含羞草科(亚科),苏木科(亚科),蝶形花科(亚科),其花瓣排列方式为()

A.镊合状,下降式复瓦状,上升式复瓦状B.镊合状,上升式复瓦状,下降式复瓦状

C.上升式复瓦状,镊合状,下降式复瓦状D.辐射对称,假蝶形花冠,蝶形花冠解析:

豆科三亚科也为重点记忆内容,上升覆瓦状排列对应假蝶形花冠,下降覆瓦状排列对应碟形花冠,按照花图式记忆

18.(2008,全国卷)下列蕨类植物中,植物体的地上茎具明显的节与节间之分的是:

()

A.石松B.水韭C.芒萁D.问荆

解析:

四个选项中的蕨类植物,分别属于石松亚门,水韭亚门,真蕨亚门,木贼亚门,其中只有木贼亚门具有节和节间的分化,应熟悉蕨类各亚门间特征

19.(2008,全国卷)对于脊椎动物形态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侧线器官是水生鱼类所特有的B.内鼻孔出现于鱼类

C.跗间关节始见于爬行动物D.槽生齿是哺乳类特有的

解析:

此题有争议,内鼻孔在肺鱼中已经出现,答案应不唯一,侧线在两栖类中依然存在,而高等爬行类出现槽生齿。

爬行类四肢骨比两栖类更为坚强,后肢的踵关节不在胫部与足部间而在两列跗骨间,形成跗间关节。

侧线器官是高度特化的皮肤感觉器,为鱼类和水生两栖动物所特有。

脊椎动物的牙齿根椐其着生部位可分3种类型:

端生齿:

着生在颌骨的端面,是最原始的类型。

侧生齿:

着生在颌骨的边缘内侧,如蜥蜴和蛇。

槽生齿:

着生在颌骨上的齿槽内,最为牢固。

鳄目:

半水生,种类较少,如扬子鳄。

特征:

●体型蜥蜴型●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具横膈、槽生齿●泄殖腔纵裂

20.(2008,全国卷)通过消化道小肠吸收的营养,输送到肝脏的血管是:

()

A.肝静脉B.肝动脉C.肝门静脉D.肾门静脉

解析:

门静脉将血液输送质感中进行解毒,正确。

肝静脉和肝动脉不输送经过小肠的血液,而是给肝供给养料和氧气,D显然错误,其在哺乳类中已退化。

21.(2008,全国卷)哪组动物不可以都在淡水湖泊中生存:

()

A.水螅纲动物、鞭毛纲动物、头索动物、双壳纲动物

B.甲壳动物、纤毛纲动物、蛭纲动物、两栖动物

C.腹足纲动物、寡毛纲动物、蛛形纲动物、海绵动物

D.线虫动物、轮虫动物、肉足虫纲动物、涡虫纲动物

解析:

头索动物为全部生活在海洋中的类型,其余选项中的动物均有在淡昌鱼生活在沙难海岸生态系统内

22.(2008,全国卷)羊膜动物的脑神经有()

A.10对B.11对C.12对D.13对

解析:

羊膜动物中除少数爬行动物(如蛇、蜥蜴)为11对脑神经外,其余均为12对脑神经

23.(2008,全国卷)高等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A.脊髓、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B.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C.脑、脊神经、交感神经D.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解析:

记忆性内容,中枢神经系统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及其传出神经纤维所演化的交感、副交感神经

24.(2008,全国卷)鸟类的特化特征为()

A.多具有龙骨突、具气囊与肺相通B.体温高而恒定、无皮肤腺

C.具气囊与肺相通、无皮肤腺D.多具有龙骨突、体温高而恒定

解析:

特化特征指鸟类特有而其他种类没有的特征,哺乳类的体温高而恒定,爬行类大多无皮脂腺。

25.(2008,全国卷)哺乳动物中肠的基本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

A.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B.浆膜、粘膜下层、肌肉层、粘膜层

C.肌肉层、粘膜层、粘膜下层、浆膜D.浆膜、肌肉层、粘膜下层、粘膜层解析:

此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应了解各部分构成情况

26.(2008,全国卷)昆虫纲与其它节肢动物类群共同的特征是()

A.发育过程有变态B.气管呼吸C.有三对步足D.适宜陆生

解析:

此题作废,原要求选出不同特征一组,应选C

27.(2008,全国卷)鸟类呼吸时新鲜空气通过肺部的方向是()

A.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

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B.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头方到尾方穿

过肺

C.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尾方到头方穿

过肺

D.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

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不通过肺

解析:

前年竞赛原题,鸟类具有独特的双重呼

吸,在呼气和稀奇时均有前后气囊的参与,气流通

过的方向为口——前气囊(位于身体后部)——肺

及各级支气管——后气囊(位于身体前部)——口,

所以答案为D,若还不明白可参照《普通动物学》(刘凌云)上的图解

28.(2008,全国卷,29)排卵后,卵泡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下面哪一项?

()

A.血体→黄体→白体。

B.黄体→血体→白体。

C.黄体→白体→血体。

D.血体→白体→黄体。

解析:

排卵后,卵泡在浸浴在血液中生成血体,随后转化为黄体,分泌激素,若在一定时间后未能受孕,则黄体退化,转变为血体

水中生活的种类。

①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为血体

②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达最高峰

③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萎缩后,月经来潮

④黄体萎缩完成其退化的全过程约为2~3周,细胞变性,组织纤维化称为白体

29.(2008,全国卷,28)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的什么变化?

()

A.肌小节的长度不变。

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不变。

C.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D.明带和暗带缩短。

解析:

根据肌丝滑动模型,粗细肌丝在肌肉收

缩过程中相对滑动,从而使重叠部分增加,独立部

分减少,但肌丝本身长度不变,因此H与明带缩短,

暗带长度不变

30.(2008,全国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以下哪一类婴JL?

()

A.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B.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C.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

D.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

解析:

正常条件下Rh-母亲的血液中没有Rh凝集素,但在其生育第一个Rh+胎儿时会由于分娩时母子血液接触而产生凝集素,在生育第二个Rh+胎儿时,凝集素易进入胎儿血液而导致新生儿溶血

31.(2008,全国卷)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增加机体抗伤害刺激的能力。

B.可引起体内脂肪的重新分布。

C.增加体内肝糖原储备。

D.不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

解析:

糖皮质激素具有应急反应功能,在临床上可用于抗炎、抗过敏药物,在糖代谢方面,会引起脂肪的重新排布,发生向心性肥胖,增加糖原生成,并有微弱的类似醛固酮的水盐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激素也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并抑制蛋白质合成。

氢化可的松有抗胰岛素的作用,它可以增加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葡萄糖,使糖的生成增多,同时又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使糖的消耗减少。

氢化可的松可使肾脏潴钠作用增加,使得血钠增高,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尿钾排出增多。

并可降低肾脏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还可增加胃酸的产生。

32.(2008,全国卷)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水肿,主要由于()

A.血浆晶体渗透压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过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

解析: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Pr.分解速率>Pr.合成速率(即负氮平衡),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使有效滤过压增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加,引起水中

33.(2008,全国卷)C0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呼出气。

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

C.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肺泡气。

D.呼出气、肺泡气、肺动脉、组织液。

解析:

CO2由分压高的位置向分压低的位置被动扩散,人体内的扩散路径为细胞——组织液——血液——肺泡——呼出气体

34.(2008,全国卷)影响组织分化和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哪一种?

()

A.生长激素。

B.性激素。

C.肾上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为诱导机体变态和促进其发育成熟,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作用效果和影响程度均不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为应激激素,与应激反应有关,与发育关系不大

35.(2008,全国卷)下列关于胃机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壁细胞向胃腔内分泌盐酸。

B.可分泌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C.约70%的淀粉在胃中被分解。

D.可吸收酒精。

解析:

胃的分泌机制,壁细胞分泌出HCl,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细胞分泌HCO3盐和粘液,其中胃蛋白酶原刚分泌时无活性,必须由盐酸激活。

淀粉在口腔中驻留时间很短,且胃上部的PH值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酒精作为有机溶剂,很容易通过胃直接吸收

36.(2008,全国卷)下面关于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NA.+既有主动重吸收,又有被动重吸收。

B.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

C.葡萄糖、氨基酸等几乎被全部重吸收。

D.某些药物分子可被分泌到管腔中。

解析:

37.(2008,全国卷)以下不属于鸟类的求偶行为的是()

A.行为炫耀B.释放性信息素C.改造环境D.呜叫或发出其他声响解析:

据现有研究尚未发现鸟类有释放性外激素的机制,而剩余选项中的孔雀开屏、营巢、求偶鸣叫等均为典型的繁殖行为

38.(2008,全国卷)大熊猫是食肉目动物中罕见的素食者,其食物组成的99%以上是竹子。

在秦岭地区大量分布的可食竹种有两种:

较低海拔的巴山木竹和较高海拔的松花竹。

每年的夏末,部分大熊猫个体会从较高海拔的松花竹林下迁到巴山木竹林中开始它们的洞穴生活,它们洞穴生活的意义在于()

A.冬眠B.产仔和育幼C.躲避敌害D.便于取食

解析:

Panda的繁殖季节为夏末秋初,其迁至高海拔地区的洞穴生活,有利于为繁殖期的Panda提供隐蔽场所,从而增加繁殖成功率

39.(2008,全国卷)黑纹石斑鱼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即所有个体都具有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

它们总是在日落前2小时内结对产卵。

产卵分多次进行,在每次产卵时,每条鱼交替充当雄鱼和雌鱼。

即A鱼先排部分卵由B.鱼来受精,然后B.鱼再排部分卵,由A鱼来受精,如此反复多次。

在生殖期间这种交互排卵受精的现象属于哪类利他行为()

A.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B.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C.相互回报式的利他行为D.亲缘选择式的利他行为

解析:

利他行为主要分三种,包括亲缘利他,互惠利他,完全利他,根据题目叙述,可以判断为互惠利他中与题干描述最为接近的C

40.(2008,全国卷)以下哪些行为不属于动物的防御对策()

A.蜥蜴的断尾B.竹节虫的拟态C.涡虫释放杆状体D.黄鼠的报警呜叫解析:

涡虫释放杆状体目的是吸引食物,属于捕食对策,剩余的三个选项,均为面对天地时的防御对策

41.(2008,全国卷)对某种雀类的研究发现,在越冬地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饥饿和被捕食。

因此,这种雀把活动时间分配给3种行为:

监视捕食者,取食和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种内战斗。

结群的大小会影响上述3类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优种群的大小会变大。

A.日平均温度增加B.生境中的隐蔽场所增加

C.增加捕食风险D.食物供应量增加

解析:

C选项发生时,环境中的选择压力增大,自然选择会加速淘汰对环境适应不利的对策种群,只有最优种群的数量,会随着竞争的减少而增加

42.(2008,全国卷)半乳糖血症是人类的一种隐性遗传病,可以通过限制食物中乳糖和葡萄糖的浓度加以治疗。

小苏和她的丈夫都是半乳糖血症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如果小苏已经孕有异卵双胞胎,她们都是女孩且都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A.1/8B.1/16C.1/32D.1/64

解析:

P(均为女孩)=0.5*0.5=0.25

P(均患病)=(0.5*0.5)^2=1/16

P=1/16*1/4=1/64

43.(2008,全国卷)(接上题)如果小苏怀的是同卵双胞胎,她们都是女孩且都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A.1/8B.1/16C.1/32D.1/64

解析:

P(女孩)=1/2

P(患病)=1/2*1/2=1/4

P=1/2*1/4=1/8

44.(2008,全国卷)(接上题)在不考虑双胞胎的情形下,夫妇两个如果有4个孩子,他们都正常的概率是:

()

A.19%B.25%C.32%D.75%

解析:

P=(3/4)^4=32%

45.(2008,全国卷)(接上题)4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患病的概率是:

()

A.25%B.68%C.75%D.81%

解析:

P=1-32%=68%

46.(2008,全国卷)一位喜欢钓鱼的学生,一次从湖中钓到一条无鳞的草鱼,她想确定一下这种特殊的表型是否有遗传基础,于是做了一系列实验。

她首先应该做的是:

()

A.培养大量的野生型鱼B.确定野生型鱼有鳞表型能够真实遗传

C.培养大量无鳞鱼,研究表型特征D.用无鳞鱼和有鳞鱼杂交

47.(2008,全国卷)(接上题)当她将无鳞鱼和纯和体野生型鱼杂交,Fl代有两种表型,有鳞鱼占50%,另50%的鱼在两侧各有一列鳞片,由此可知:

()

A.决定鳞片这一性状的基因肯定不只一个B.决定鳞片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只有一个

C.有鳞片是显性性状D.有鳞片是隐性性状

48.(2008,全国卷)(接上题)这位学生又将单列鳞片的鱼进行互交,后代出现4种表型:

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鳞片不规则覆盖于一部分表皮上),它们的比例是6:

3:

2:

1。

这样,决定鳞片表型的基因有:

()

A.1个B.2个C.3个D.无法确定

49.(2008,全国卷)(接上题)她也将Fl代具有野生型表型的鱼进行互交,后代中野生型与散鳞鱼的比例为3:

1,那么决定这种相对性状的基因有:

()

A.1个B.2个C.3个D.无法确定

50.(2008,全国卷)上题中每个基因拥有的等位基因数目为:

()

A.1个B.2个C.3个D.无法确定

46-50解析:

遗传实验的基础便是要确定表型可以真实遗传,而并非是其他因素造成才可进行遗传学分析。

由47、48进行遗传学分析,可知四种表型分别为单列(AB)野生(Ab)无鳞(aB)散鳞(ab)其中BB纯和时致死,由此可知47、48答案。

49F1代野生型为AAbb*aaBb=Aabb,互交后产生3:

1的奋力比说明只与基因A有关系,因此选A。

50題答案综合上述判断后显然可知

51.(2008,全国卷)D.uC.he衄emusC.ulA.rD.ystrophy(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

如果一位女士的哥哥患有此病,那么她第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

A.OB.l2.5%C.25%D.50%

解析:

由题意可知,她的哥哥为先症者,其余人均不为隐性纯合体,P(她带有a)=1/2P(患病)=1/2*1/2=1/4

52.(2008,全国卷)(接上题)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有D.MD.,那么她第二个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

A.OB.l2.5%C.25%D.50%

解析:

因为第一个患有DMP,则该女士的基因型为XAXaP(第二个患病)=1/2

53.(2008,全国卷)(接上题)没有D.MD.病史的家族中出现一位患病男士(先证者),如果该男士和他的表妹结婚,他们两个的母亲是亲姐妹。

那么,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A.OB.l|4C.1/8D.1/16

解析:

男士母亲为XAXa,女士母亲为(1/2)XAXa

P=1/2*1/2*1/2*1/2=1/16

54.(2008,全国卷)真实遗传的弗吉尼亚烟草中,三个显性等位基因分别决定烟草叶子的形态(M)、颜色(C.)和大小(S)。

卡罗来那烟草三这三个基因座上都是隐性纯和的。

三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在中央,MC.的图距为6mu,C.S图距为17mu。

两种烟草杂交的Fl代再与卡罗来那烟草回交,回交产生的子代中,三种性状都和卡罗来那烟草相同的占:

()

A.50%B.39%C.27%D.25%

解析:

F1代基因型为MCS/mcs,根据重组互换定律,回交后的基因型为mcs/mcs的比例应为1/2(1-6%-17%-2*6%*17%)=39%

55.(2008,全国卷)(接上题)回交产生的予代中,三种性状都和弗吉尼亚烟草相同的占:

()

A.50%B.39%C.27%D.25%

解析:

计算方法与上題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后代亲组合的两种数目一致

56.(2008,全国卷)(接上题)回交产生的子代中,叶子形态与大小与弗吉尼亚烟草相同,而叶子颜色与卡罗来那烟草相同的所占比例为:

()

A.8%B.3%C.l%D.0.5%

解析:

要求的类型为McS/mcs,因此1/2(6%*17%)=0.5%,即一半的双交换类型

57.(2008,全国卷)广义的进化是指基因频率的改变。

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A.A.为2000,A.A.为6000。

他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繁衍。

开始时,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

A.0.2B.0.3C.0.4D.0.5

解析:

应用Hardy-Weinmberg定律,可知其频率为:

(2000*2+2000)/(2000*2+2000*2+6000*2)=0.3

58.(2008,全国卷)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

A.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解析:

原核细胞基因组比真核生物小,但并不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原核生物的DNA为双连环状,并非单链的DNA分子,C选项为原核细胞的特征,属于记忆性内容,在细胞生物中,既存在DNA,也存在RNA

59.(2008,全国卷)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最小生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