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892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

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作业人员在隧道施工时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塌方冒顶、爆炸、大量涌水突泥、机械运输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工程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的金鸡关1#隧道、金鸡关2#隧道、青岗山隧道、贺家山隧道施工发生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见(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第四条。

五、危险性分析、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及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及隧道风险分析、应急救援方法

(一)危险性分析

1、主要危害:

1)火灾爆炸事故;

2)隧洞坍塌、冒顶事故;

3)机械伤害事故。

2、主要危害的原因分析:

1)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未遵守火工产品管理制度;‚操作方法不符合操作规程;ƒ炸药、雷管等火工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过期;④运输方式不符合规定;⑤盲炮处理方法不正确。

2)隧洞坍塌、冒顶原因分析:

隧道洞身工程地质差;‚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诸如软弱围岩、浅埋地层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注浆、超前支护预处理;ƒ开挖爆破效果差,导致围岩应力集中,出现滑塌现象;④没有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机械、运输伤害原因分析:

运输计划制定不当;‚隧道运输最小行车限界不能满足,或临时设施、支撑侵入限界;ƒ安全标志设置不当,或有缺陷;④进出洞人员不遵守有关安全规定;⑤运输线路不按规定设置和养护;⑥车辆装载不合理,如超载、偏载、捆扎不牢,人货混装;⑦车辆运行时发生碰撞等事故。

(二)预防措施

1、爆破事故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火工产品各种管理制度;炸药库房要按照国家要求建造,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爆炸物品储存要进行严格管理,退库的数量与帐目相符合,库存实物与帐目相符,做到按性质分库存放,不超量。

(3)库房内严格烟火管制的规定,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库区,严禁火种带入库房。

 

(4)库房内外,设置防盗装置。

(5)库区内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库区内严禁从事器材加工。

 

(6)过期失效的爆破器材严禁擅自处理,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爆炸物品的收发要严格检查手续和证件,按批准的数量发放,并且做到帐目日清月结。

 

(8)爆炸品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运输。

(9)从事爆破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爆破安全员的监督下从事爆破作业。

 

(10)爆炸影响区域设置警戒范围和安全标志。

(11)爆破作业要严格遵守打眼、装药、联线、警戒、放炮通风操作规程。

(12)发现盲炮,必须及时处理,盲炮处理后要检查和清理未爆雷管等残余器材,以免混入石料中。

 

(13)注意炮窝、残药,哑雷管的安全处理方法。

2、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加强现场焊接钢筋时产生的钢筋火花,防止飞溅到防水层,禁止携带打火机进洞等。

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隧道施工应做好预防火灾工作:

1应事先规划并设置作业面人员的逃生路线;

2逐级进行交底和组织演练;

3组建项目部消防队20~30人,消防队应定期组织演练。

3、隧道坍塌、冒顶预防措施:

(1)必须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2)严格控制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

(3)加强监控量测,发现收敛值、拱顶沉降值异常,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

(4)针对围岩级别合理选择开挖方式、支护衬砌方法,采取探一段、挖一段、支一段、衬一段。

(5)针对隧道地质较破碎地段,采取预加固的措施,来增强围岩的整体性。

(6)根据围岩情况,适时调整相应爆破参数。

(7)隧道施工时应在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预先设置逃生管道。

逃生管道设置

位置如下图所示,管道采用φ600~φ800mm的承插钢管,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

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

逃生管道布置示意图

4、车辆运输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合理制定运输计划,运输线路布置合理。

(2)安全标志要合理设置,布置在醒目及事故易发生的地方。

(3)进出隧道的人员要遵守相关规定。

(4)运输线路或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

并设专人进行维修和养护。

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废渣和杂物应随时清除。

(5)车辆装载要合理,严禁超载、偏载、人货混装,货物要捆扎牢固。

(6)严禁使用国家强制报废的车辆从事运输作业,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运输过程中保持低速行驶。

(三)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2、团结合作,相互照顾;动作迅捷,方法正确的原则。

(四)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1)立即切断洞内所有施工及照明线路。

2)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确定人员伤亡情况。

3)立即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并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4)派专人封锁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5)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立即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

6)非救护队人员不得进洞抢救,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可进入事故区进行侦察,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

7)救助受困人员至安全地带,撤离施工设备。

8)对受伤人员及时处治,防止伤势恶化。

9)应立即与当地医疗单位联系,将受伤人员就近转送到医院治疗。

2、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隧道火灾是指在施工期间因防水板等材料物资、电气及设备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隧道火灾抢险救援关键应做好防止遇险人员窒息,逃生通道规划及维护等

工作。

隧道火灾救援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急报警并启动洞内消防器材尝试灭火,控制烟雾的蔓延。

(2)洞内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并组织有序疏散。

(3)项目现场救援队结合地方消防队实施救援。

隧道火灾的施救流程如下图所示。

隧道火灾施救流程图

施工期间,为防备隧道火灾,洞内开挖、支护等作业面应按单班人员数量

配备自救呼吸器,湿毛巾等。

洞内消防器材应参照以下规定设置:

1洞内防水板和衬砌等作业面、配电柜等处均配置2台以上的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2洞内供水干管每50m预留一处消防水龙头,并配备消防水管和水枪。

火灾发生时,现场作业人员应按以下程序自救和互救:

1按逃生路线有序撤离;

2火势较小时,有组织地尝试灭火;

3火势较大和产生浓烟、有毒气体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如佩戴自救呼吸器

等,并发出求救信号,与洞外取得联系;

4清理火场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势扩大或造成次生灾害。

根据不同的起火原因,采取相应的灭火施救措施:

1防水板等塑胶材料起火,采取直流水冲击的方法灭火。

灭火水枪阵地应设

在上风和侧风方向。

进入烟区的扑救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2电气设备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采用灭火器和直流水枪灭火。

有油的电

气设备如变压器起火时,可用干燥的砂土盖住火焰,使火熄灭。

3机械设备燃烧,采用灭火器灭火。

4乙炔管路燃烧,采用干燥的砂土盖住火焰,使火熄灭。

5灭火期间,应注意观察洞内风流,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危及灭火人

员安全。

隧道火灾救援设备物资按下表配置。

3、隧洞坍塌、冒顶事故应急措施

1)立即撤出作业面,到安全地带后立刻通知应急救援小组。

2)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要求明确塌方位置和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在实施救援过程,充分利用通讯设施加强洞内联络,及时掌握洞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救援速度和并向洞内通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救出洞内被困人员。

4)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各种应急的防护用品。

设专人观察山体、洞内情况,一有响动,立即撤离至安全地段。

应先救就近、埋入土石层浅的受害者。

如果有伤员应最先救护伤员,运至安全地段进行现场简单包扎处理。

5)在使用锹、镐、机械掘土(石)抢救时,要少进尺、逐层清理,以免刮撞到下面的人员,现场要专人观察和分析人员所在位置,进行先抢救,防止时间的拖延造成人员死亡。

6)事故稳定后,封闭塌体面,对塌方露出的新岩面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止岩体风化和继续塌落。

7)必要时对塌方体实施注浆固结或设置混凝土封堵墙,以待下一步能更好的施工掘进。

8)设置临时钢支撑,稳定塌方空腔。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流程图

4、机械、运输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隧道内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事故抢救,利用各种工具、设备将伤员救出,并保护事故现场。

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伤势严重应立即转送至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

必要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救援预案。

(五)隧道风险分析

概述

本标段隧道共4座,总长3.726km,占线路总长的14.38%,隧道主要分布在DK128+795~DK136+165地段,最长隧道为金鸡关2#隧道,最短的隧道为金鸡关1#号隧道。

本标隧道工程特性见表1所示,全线隧道围岩情况统计表见表2所示。

隧道工程特性表表1

序号

隧道名称

全长(m)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中心里程

1

青岗山隧道

890

DK128+795

DK129+685

DK129+240

2

贺家山隧道

617

DK130+530

DK131+147

DK130+838.5

3

金鸡关1#隧道

480

DK133+720

DK134+200

D3K133+960

4

金鸡关2#隧道

1739

DK134+426

DK136+165

D3K135+295.5

全线围岩情况统计表表表2

隧道名称

里程

长度(m)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青岗山隧道

DK128+795-DK128+845

50

5

DK128+845-DK128+900

55

5

DK128+900-DK129+050

150

5

DK129+050-DK129+470

420

10

DK129+470-DK129+655

185

5

DK129+655-DK129+685

30

5

贺家山隧道

DK130+530-DK130+545

15

5

DK130+545-DK130+630

85

5

DK130+630-DK131+030

400

10

DK131+030-DK131+147

117

5

金鸡关1#隧道

D3K133+720-D3K133+740

20

5

D3K133+740-D3K133+820

80

5

D3K133+820-D3K134+000

180

10

D3K134+000-D3K134+185

185

5

D3K134+185-D3K134+200

15

5

金鸡关2#隧道

D3K134+426-D3K134+465

39

5

D3K134+465-D3K134+720

255

5

D3K134+720-D3K135+840

1120

10

D3K135+840-D3K136+100

260

5

D3K136+100-D3K136+130

30

5

D3K136+130-D3K136+165

35

5

隧洞风险情况概述

根据全线隧洞穿越的地形及地质条件,结合现有统计数据及现行规范、规定,本标段隧道风险分部情况如下:

(1)洞口风险

洞口失稳:

本线隧道绝大部分处于砂泥岩地层中,岩质较软,洞口段缓坡平坦处多覆有松软土,且个别洞口存在砂卵石,成岩作用差,属易滑地层,易造成洞口失稳风险。

(2)洞身风险

塌方:

全线隧道整体埋深较浅,有多段沟槽浅埋,沟中覆薄土,围岩为泥岩夹泥质砂岩,质软,具弱膨胀性,岩层产状平缓,隧道开挖易产生洞顶及洞壁掉块、坍塌甚至坍顶等危害。

隧道坍塌是本线隧道普遍存在的风险。

风险辨识一览表表3:

风险辨识一览表表3

序号

隧道名称

中心里程

隧道长度

(m)

洞口

风险等级

洞身风险等级

洞口失稳

塌方(明洞边坡塌滑)

高度

中度

高度

中度

1

青岗山

DK129+232.5

890

2

贺家山

DK130+845

617

3

金鸡关一号

D3K133+960

480

4

金鸡关二号

D3K135+296

1739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隧道风险采取了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1)洞口风险控制措施

1)洞口失稳处理措施

①隧道洞口充分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优先考虑接长明洞,防止洞口施工及运营期间边仰坡坍滑,以确保施工安全。

②根据洞口不良地质情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洞口基础换填、洞口段预加固桩、加强洞口超前预支护等措施,以改善进洞条件,确保洞口安全。

③洞口边仰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骨架护坡、锚网喷、锚杆框架梁护坡等坡面防护措施。

④要求做好洞口截水天沟防排水设施。

2)危岩落石处理措施

针对危岩落石的特点,根据隧道洞口地形地质条件,优先接长明洞,并对危石进行清除,局部危岩落石采用浆砌片石嵌补支顶、设置主动防护网等措施,并在坡面平缓地段设置被动防护网等措施,以降低危岩落石风险。

(2)洞身塌方风险控制措施

该类风险普遍存在于本线隧道施工中,主要结合隧道围岩级别、埋深、地表既有建筑物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受岩性、地层走向、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破碎程度、地质构造等的影响很大。

本次施工采用的风险处理措施如下:

1)施工方法的选择

IV级围岩:

台阶法开挖,必要时加临时横撑;仰拱超前,拱墙一次衬砌。

V级围岩一般采用三台阶法加临时横撑或仰拱,洞口浅埋、偏压段、洞身断层破碎带段及浅埋段地表存在构筑物地段可采用CRD法施工。

2)初期支护加强

隧道进出口段、位于松散堆积体、地表已建构筑物地段及水环境敏感地带、隧道埋深较浅地段等,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预注浆、中管棚、大管棚等进行超前预支护,全环或拱墙格栅钢架等加强支护。

3)监控量测

结合本线的特点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等有关要求对浅埋段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对洞身段各级围岩段开展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监控量测,根据监测结果,优化调整支护措施参数,指导设计及施工。

4)超前地质预报

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及《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特别是进出口及洞身浅埋段、洞身岩体破碎地段。

对超前预测预报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相应优化调整措施、工法及特殊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六)应急救援方法

结合我项目四条隧道的特点,综合考虑采用顶管救援法实施救援

1、顶进管道类型采用承插钢管,如图所示:

承插钢管示意图

2、管道可采用直径φ800mm×10mm钢管,管节长度采用1m。

3、为方便千斤顶和顶进管的连接,需专门加工顶进头,顶进头一端插入承插管,另一端和千斤顶连接(如下图)。

因顶进过程中容易发生偏位,还需设置一套能安装顶进头的导向架。

如图所示:

顶进头和顶进后背示意图

导向架示意图(本图尺寸以厘米计)

4、顶进后背座采用埋设密排300型工字钢作立拄,采用200型工字钢作斜向

支撑。

立拄和斜向支撑均应设置反力基础,基础型式、深度应根据计算推力、地

质条件等确定。

5、千斤顶可采用200t,行程不小于50cm,并采用固定架进行固定。

6、顶进时,应先安设导向架,按顶进方向固定好导向架,将顶进管放入导向架内,再将顶进头放入导向架和顶管连接。

为了使顶力均匀分布,顶进头和千斤顶采用枕木作垫块。

顶进采用逐节顶进,人工出土的方式进行,每顶进50cm后,千斤顶卸压退回,出碴人员立即将管内的泥土挖出,同时顶进头增加50cm的顶进垫块,如此反复进行。

7、救援设备及工具可按下表配置。

顶管救援法设备及工具配置表

设备名称

性能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快速钻机

钻孔深度≥150m;平均每小时钻进速度≥10m/h

1

钻杆、钻头2套

千斤顶

200t

6

顶进设备

1

无线对讲机

5

电焊机

3

气割

2

挖掘机

1

装载机

1

自卸汽车

1

全站仪

1

水准仪

1

地质罗盘

1

红外笔

1

透明水管

M

100

风镐

2

电钻

2

桃形镐

10

耙长50cm

十字镐

10

耙长50cm

军用铁锹

10

渣筐

50

顶管救援法物资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地质钢管

Φ100

m

100

钻机专用

无缝钢管

m

200

加固使用

原木

Φ100

40

长4m

木楔

800

工作灯

10

白炽灯泡

10

多用插座

10

承插管

Φ800

m

80

顶管救援发人员配置表

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隧道、地质工程师

5

测量工程师

2

测量工

4

机械工程师

2

钻机司机

4

机械技师

20

钻机4人,顶管16

普工

184

出渣160人,钻机24人

电工

4

电焊工

12

三班制

氧焊、气割

24

六班制

指挥协调

24

六班制

六、组织体系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成雅段工程项目经理部的隧道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成雅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事故应急救援领导、指挥工作,下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长:

杜耀斌

副组长:

付章军游关军王铁山周小松魏凯波何涛

组员:

杨中坤杨杰王海东文佩丽尹丽娟高宏宾

任伟彰杜芳军王宁刘璇张大勇尹勇

张军李洛川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由安全质量部负责人杨中坤兼任。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研究确定本项目应对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重大决策;

(2)审定本项目的隧道突发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

(3)负责应对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指挥和部署;

(4)负责协调项目部与当地政府、部队及救援机构的应急救援行动等;

(5)负责隧道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审核审批;

(6)当隧道突发事故发生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业主、公司有关部门;超出公司、业主处置能力和权限时,依程序请求地方政府支援。

在地方政府救援力量到达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履行现场抢险救援指挥职责,防止事态扩大。

地方政府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接受地方政府现场指挥部的领导。

2、主要人员职责

组长: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保证应急救援体系所需的组织、人员、资金、材料及救援机械设备等的资源配备,使用正确的应急救援方法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

副组长:

协助组长领导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救援体系分管范围内的工作负责。

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依次)代行职权。

办公室负责人: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适时修订、修改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并做好记录。

副组长不在时由办公室负责人代行职权。

3、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1)执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决定,统一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本项目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组织制定和修订事故总体救援预案,检查、督促专项预案或专项措施的完善、落实和演习工作;

(3)发生特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提供信息、预案、建议和指挥场所等。

(二)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有多个小组组成,分别为

通讯联络组组长:

尹丽娟技术支持组组长:

杨杰

抢险救援组组长:

文佩丽医疗救护组组长:

王宁

物资保障组组长:

王海东善后处理组组长:

高宏宾

事故调查组组长:

杨中坤

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成员由所在部门的其他成员组成。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其职责分别为:

1、通讯联络组职责

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2、技术保障组职责

负责应急处理时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修补实施的应急方案和措施中存在的缺陷,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提供技术方案,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技术工作,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人身伤亡事故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3、抢险救援组职责

1)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抢险救援行动,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

2)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并确保救援行动的安全;

3)当外部救援力量实施救援时,配合其行动。

4、医疗救护组职责

1)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5、物资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6、善后处理组职责

1)负责对死难、受伤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

2)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