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898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会计信息失真.docx

论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管理学院

论会计信息失真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就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如在文中涉及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本人签名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摘要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者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优劣必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质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

不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经常管理部门,或者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等有关各方,都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并作为相应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

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屡禁不止,不仅直接侵害国家利益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紊乱,而且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

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也多种多样,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损害了社会。

因此,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力求使会计信息走向真实的轨道。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决策社会问题成因对策

目录

1.引言1

1.1会计信息的作用1

1.2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及表现形式1

1.2.1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1

1.2.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2

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4

2.1对各方的危害4

2.1.1对国家的危害4

2.1.2对企业的危害5

2.1.3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危害5

2.2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5

2.3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6

2.4搅混资本市场,进而扰乱市场经济6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6

3.1外在原因6

3.1.1法规不健全6

3.1.2会计理论不完善7

3.1.3外部监督乏力7

3.2内在原因7

3.2.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会计人员失职7

3.2.2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7

3.2.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8

3.2.4企业体制问题8

3.2.5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9

4.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10

4.1背景材料10

4.2违纪事实11

4.3违纪动机和原因11

4.4教训和启示11

5.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13

5.1加强执法力度13

5.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13

5.3健全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4

5.4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15

5.5重视企业绩效的形成过程15

6.结论16

7.参考文献18

8.致谢18

论会计信息失真

1.引言

1.1会计信息的作用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存在和变动的有序形式。

会计信息是指在特定的会计主体的财务报告、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

会计信息能够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统和更有条理性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的信息。

因此,会计信息所揭示的各种信息,无论对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企事业各单位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会计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依据

管理不能通过各企业上报的会计信息,能够了解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检查、监督各企业在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充分发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调控作用。

同时,汇总各地区、各部门的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国家制定和修订经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会计信息为企业的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潜在债权人提供了依据

他们根据企业所出具的会计信息,了解有关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让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会计信息也是企事业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做出决定的依据

他们通过会计信息可以了解本企业在这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和成果,了解财务、成本各项指标的完成状况和计划经费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

然后分析、考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方法,以次来提高经济效益。

从上可知,会计信息对于各个部门,各个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将影响着整个部门、整个企业,更严重将会影响国家。

所以,对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保证实事求是,具有客观真实性,一旦出现失真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2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1.2.1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

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

一般说来,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它是无法避免的。

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就是通常人们比较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1.2.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

1.会计基础和会计程序紊乱

突出表现为:

会计人员不足或者根本不设会计人员;不建账或账目记乱;账外设账,违章经营;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财务收支失控;少数会计人员知法犯法,走上经济犯罪道路。

归结起来这样的企业有三个缺乏:

缺乏能够正确进行会计信息“总结”的合适的会计人员;缺乏会会计信息所能形成的正常的、必须的会计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形成正确的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

2.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工作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系统性经济管理工作,每一工作步骤均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否则就会造成虚假的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核算是一个重要的治理环节,会计核算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会计核算,才能编制出有参考价值的会计报表,从而确立经营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把握资金投向,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投资人得到回报。

会计资料是否真实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同时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因此会计核算必须真实。

然而就在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之际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等严重违法乱纪现象,致使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凭证失真。

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是偷粱换柱,无中生有,将不合法收支列人合法项目之中。

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失真。

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例如有些在单位设两套账,把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入资金账户;另一部分入自己单位的“小金库”。

报表也同样是两套,一套欺骗税务部门及主管部门:

另一套以备自己使用。

更有甚者挪用公款,随意支用,致使国家资金不完整,会计资料核算失真。

还有些单位工作人员在报表上所报的数字不是记录经营单位真实的经营状况,而是按领导的要求调整数字,成本的高低取决于领导的旨意。

在往来账户中,例如:

其它应收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就成了调节收入利润的科目。

把实际利润变成人为的调节利润,财务人员为保住自己的饭碗,满足领导意图违心作账。

为了逃避税费,不坚持原则随意变通票据,隐瞒收入,加大支出,把本不该进成本的项目变通后挤入成本,造成单位成本不实,逃避应正常上缴的国家税费。

3.成本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失真是会计核算中现象比较严重的。

有的企业工作人员乱挤成本,不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将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经营性支出如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从而严重违反有关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润减少。

有的企业没有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的成本不实;或者没有划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之间的界限,没有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有关成本项目,使本期成本不实。

还有的由于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不完善使成本失真。

例如:

有的单位以材料发出数为实际耗用数来计算材料成本,而不管发出数与实际耗用数之间有无差异;一些单位低值易耗品摊销制度无固定的方式,一年中有的一次摊销,有的又分次摊销或不摊销,随意性很大,使成本不实等等。

以上可能是有关人员无意识之间造成的,但有许多企业出于利益机制驱动,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

为保证利润计算的准确性,我国财务与会计制度对成本和费用的列支范围和标准都作了严格规定,但他们为了达到少上交利税等目的而无视这些规定,随意调整成本,这对于财会人员来说,属于明知故犯、有意伪造,且伪造者都有一定水平,有其专门的技术方法。

调增成本的方法有:

增加材料费——在期末领用大批材料,通过领料单直接消耗计入成本,而实际上并未消耗,变成了账外材料;增加预提费用——在期末预提有关的应付工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等。

多摊费用——例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的摊销;在工业企业少计在产品,施工企业本来有在产品、在建工程,但是在记账时少反映或不反映,使消耗的成本费用计入了当期成本,使当期成本虚增;应该冲减成本的项目不冲减,使成本相对增大,例如材料盘盈或废次材料回收残值,本应该冲减材料成本,有的单位却挂其他应付款或者干脆不入账,转为“小金库”资金。

调减成本的方法有:

填制虚假的退料单入账,冲减材料费,使成本减少;以后又盘亏,使账物相符;少摊或不摊有关的费用;多计在产品或在建工程,即部分产成品或已完工程所发生的成本,当期不予结转,使当期结转的生产成本相对减少。

4.资产账实不符

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目已经不能真正反应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

其表现有:

一些地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或清产核资,大量资产流失或吞噬,存在账实不符现象,账上有而实际无,或账上无而实际有。

有的企业拒不接受国家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失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计价的伸缩性,使资产计价因人为的偏差面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国家审计署对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二〇〇七九月十五日公告)中发现:

截至2006年底,税务总局报废电子类设备1323.94万元,未作账务处理;用“电子政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费购置的仪器设备价值403万元,未记入固定资产账;所属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未将1999和2001年购买和接受抵债取得的价值46.45万元的两辆汽车记入固定资产账。

总计1773.39万元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5.经营成果失真

个别企业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随意调整和转移收入,乱挤成本,潜亏挂收,造成虚盈实亏。

在收入和收益上作手脚,编造假会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按制度规定办事,该冲减的收入不冲减。

比如,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销货退回应冲减销售收人,但企业不冲减,仍作本期收人处理,结果必然导致利润虚增。

二是明目张胆虚作收人。

故意编造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收入,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领导“业绩”的目的。

如某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虚作销售产品的发票,虚列产品销售收人。

三是一些盈利企业为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设两本账,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

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1对各方的危害

2.1.1对国家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度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可以把国家当做是企业的直接投资者。

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

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紊乱,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空能力变的不可捉摸,也可能导致国家的投资付之东流,以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秩序混乱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所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也可能是经济犯罪的温床。

2.1.2对企业的危害

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它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将各个会计期间形成的会计信息加以比较分析,是企业领导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进而改进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所以,如果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那最大受害者就是企业本身。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一方面它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在市场中定位,制定经济战略,获得和开拓经济空间;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真实的会计信息了解自我,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风险。

失真的会计信息极易使企业对自身的判断出现错误,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长期下去,必将助长企业会计行为的随意性,削弱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给贪污腐化、行政受贿提供温床,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同时也使企业的形象严重受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大量的客户和市场,最终一败涂地。

2.1.3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危害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会计信息为数最多的关心者,这是由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直接与他们的收益有关。

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对他们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贷款决策,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是以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获取相关财务指标,用以衡量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一方面,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诱导投资者将稀缺资源投向风险高、收益少甚至亏损的企业,从而蒙受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它会使投资或贷款不能收回,投资者不能获取目标利润,债权人失去资金利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失去对企业的信心。

投资者不愿继续投资,银行不轻易贷款、投资收缩,企业生产无以为继,最终只有破产倒闭。

而资金闲置、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效益好、资金回报率高的企业进行融资。

2.2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

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舞弊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假账造成企业破产倒闭,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

如证券市场上的“红光实业”“琼民源”“银广夏”到近期的“德隆系崩盘”,会计信息失真成为笼罩证券市场的浓重阴影,挥之不去。

上海财经大学曾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公司的多数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6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公司的个别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两项合计,总计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近段时期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股指不振现象,有机构就认为这是源于信任危机。

德隆系事件像一颗重磅炸弹,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不多的信任又炸得粉碎。

现在投资者对上市企业及中介机构不信任感急剧上升,市场筹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大盘受到拖累也便是必然。

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信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2.3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

某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他所经营的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被淘汰而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

这样一来,会造成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虚假上浮,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出局”;而经营业绩差但经过粉饰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表面业绩很可能会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生存”。

这样,如果“机会收益”远大于“败露成本”时,便出现了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的现象。

2.4搅混资本市场,进而扰乱市场经济

资本市场是对资本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场所,从而对社会资源进行再配置。

不同的资源配置则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效率。

当资本市场有效率时,就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当资本市场是无效率或低效率时,则阻碍社会经济进步。

但若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以假账面对公众时,就会给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带来利益侵害,产生严重的不良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序化,搅混了资本市场,进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外在原因

3.1.1法规不健全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

但必须看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等;《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

二是对现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力。

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3.1.2会计理论不完善

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

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

真实的现在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1.3外部监督乏力

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3.2内在原因

3.2.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会计人员失职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其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目前,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

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

3.2.2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

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理论:

当会计人员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持不同意见时,他说:

“我是负责人,我说了算”;当问题被有关监督部门查出时,他说:

“我是领导,如何记帐我不懂,那是会计的事”;当有关监督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时,他说:

“我是为企业着想,为职工谋福利,本人一个子儿也没有多拿”;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发牢骚:

“上级下达的高指标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

审计监督由于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2.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

好多公司招聘会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进行招聘,譬如公司的现金会计,仓库管理员等这类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上岗的会计人员才能被录用,但是,好多公司就招聘一些根本没有会计知识的人员来工作。

这样一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不高,因为他们没有会计基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别人叫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并且也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被反映出来。

而有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会计人员的报酬,聘请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但他们由于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这样也会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加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他们不能坚持原则、严格执法、不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对于领导做出的虚假指令听从,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3.2.4企业体制问题

企业体制存在问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但是企业体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会使会计信息失真呢。

大家都知道,在一个大的公司,是实行两权分离的政策。

企业股东对企业进行投资,但对企业不进行管理,而是定期拿到分红。

而管理者对企业实行管理。

当这两种权利有矛盾就是出现问题。

例如:

在我国股市中,国有股占了最大比例,但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原因,导致了国有股产权主体的虚设,使的那些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缺乏明确的国有股产权主体的约束。

他们就肆无忌惮,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虚列成本、虚增收入、虚报盈余。

再加上社会公众股东极为分散,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行使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制约。

因此,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是脱离了股东的利益,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并且他们还利用职权来阻挠不合理甚至违法的会计信息对外公布。

就如会计人员,他们既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

但由于受控于企业领导,导致他们地位不高,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这样,他们代表国家利益对公司进行监督就十分困难。

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会计人员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常进退两难,只要不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那他们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弄不好还有失业的可能性。

但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