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11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 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docx

浙江版化学复习方略专题评估检测六苏教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专题评估检测(六)

专题13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现有三组实验:

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2.(2012·衡水模拟)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3.(2011·重庆高考改编)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Cl溶液的配制(容量瓶、温度计、氯化钠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4.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水),加足量CaO,蒸馏

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SO

与SO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6.(易错题)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硝酸钾 硫酸钠 氯化钙 氯化钡

B.硫酸 硫酸铝 氯化钠 氢氧化钠

C.盐酸 硫酸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 硫酸镁 碳酸钠 氢氧化钠

7.(2012·温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丙酮与盐酸的混合液作展开剂,对Fe3+与Cu2+用纸层析法分离时,Fe3+移动较快

B.阿司匹林制备实验中,将粗产品加入饱和NaOH溶液中以除去水杨酸聚合物

C.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D.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8.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酸性KMnO4溶液、E.品红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A.混合气体→A→E→B→C→D→B

B.混合气体→C→D→E→E→A

C.混合气体→A→E→D→E→B→C→B

D.混合气体→B→E→A→D→C

9.(2012·台州模拟)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0.(2012·合肥模拟)下列几种无色液体,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对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进行鉴别的是(  )

①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②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 ③NaAlO2溶液和盐酸 ④Al2(SO4)3溶液和氨水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1.(2012·金华模拟)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及其杂质

检 验

除 杂

A

Cl2(HCl)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饱和食盐水

B

NaHCO3溶液(Na2CO3)

Ca(OH)2溶液

过量CO2

C

CO2(HCl)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饱和Na2CO3溶液

D

NO(NO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12.(2012·杭州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图1装置可制得金属锰,用同样的装置可制得金属铬

B.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C.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D.用一束光照射淀粉溶液会产生一条明显的光路

13.(2011·重庆高考)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是(  )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14.某无色气体可能由O2、CO、CO2、HCl、NH3、NO、Br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少(该装置前后都不与大气直接相连),通过干燥管(内盛放Na2O2)后气体呈红棕色,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一定有NO和O2

B.原气体中一定有NH3、NO、CO2、CO

C.原气体中一定没有CO

D.原气体中一定没有HCl、Br2、O2

15.“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16.(易错题)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NH

、Ba2+、Cl-、CO

、SO

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以下推测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

B.不可能存在Ba2+、Cl-

C.Na+一定存在,且c(Na+)≥0.2mol·L-1

D.Na+、Cl-可能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8分)(2012·嘉兴模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mg·L-1~10000mg·L-1。

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

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

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一)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1)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   性和            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三)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

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

有明显现象;假设②:

无明显现象。

(4)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假设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探究题)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1)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     ;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只含有氯化钠;

假设2:

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都含有。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限选以下试剂:

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酚酞试液、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步骤5:

19.(10分)(探究题)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_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 __________   ;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    (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    (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已知Fe2O3与H2反应会因温度不同而可能有Fe3O4生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H2还原Fe2O3的实验中,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X。

为探究X的组成,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认为黑色粉末X能被磁铁吸附,因此X是铁。

但乙同学不同意他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先将少量黑色粉末X加入装有足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振荡,固体部分溶解,有极少量红色物质析出,过滤;然后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出现红色。

通过现象分析,丙同学得出X的组成是Fe和Fe3O4。

①滴加KSCN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粉末X直接加入盐酸中,再加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则不出现红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的实验方案:

①操作Z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数据,得出2.88g黑色粉末X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21.(12分)(2011·浙江高考)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

反应结束后加水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

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__   ,b     ________   。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_________  。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 ____  (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

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   ______ 。

A.无水乙醇B.饱和氯化钠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

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   ___  。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法分离;碘易溶于CCl4,故用蒸馏法分离;用酒精浸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利用萃取分离物质。

2.【解析】选B。

乙醇可与水互溶,不可以作为萃取剂,A项错;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气体的水溶液肯定为碱性,B项正确;若原溶液中含有SO

,生成BaSO3,再加入盐酸,则与溶液中的NO

结合,相当于HNO3,可以氧化BaSO3生成BaSO4沉淀不溶解,故C项错;加热时,FeCl3会水解,D项错。

3.【解析】选C。

A项不用温度计;B项不能用醋酸铅溶液,它会使蛋白质变性;C项用铂丝蘸取氯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盐酸用于清洗铂丝,C项正确;D项不用蒸发皿和甘油,反应在皂化锅内进行。

4.【解析】选A。

此题考查了物质提纯的知识。

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对;CaO与水反应且放热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误区警示】进行物质的提纯操作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一是不能将要得到的目标产物除掉,二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此题中A选项就是引入了新杂质,不注意容易误选。

5.【解析】选C。

①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②Cl2有毒,应该注意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制得的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则可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③将食醋与蛋壳反应产生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盐;④硫酸钡、亚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⑤不饱和烃可以使溴水褪色。

6.【解析】选B。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如果将硫酸铝滴入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过量,开始无沉淀产生,随着滴入的硫酸铝逐渐增加,后来逐渐有沉淀生成;反之,若将氢氧化钠滴入硫酸铝中,则生成的沉淀逐渐增多,直至最高限量沉淀又逐渐溶解,这样就区别氢氧化钠和硫酸铝两种溶液。

将硫酸和氯化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铝中,可使氢氧化铝溶解的是硫酸,选项B正确,其余各选项均无法鉴别。

【方法技巧】不用试剂检验物质的方法

(1)互滴法:

若待检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并且配比不同可发生不同的反应,现象又不相同,可以用互滴法检验。

如铝盐溶液和强碱溶液等。

(2)特征法:

若被检物质中,有些物质具有明显的物理特征,如颜色,可以将其作为试剂,检验其他物质,被检出的物质又可以作试剂,进一步检出其他物质。

(3)交叉法:

利用被检物质两两之间的反应,若产生不同的现象,也可以检验。

7.【解析】选A。

用丙酮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作展开剂,对Fe3+与Cu2+用纸层析法分离时,Fe3+移动得比Cu2+快,A正确;制备阿司匹林时,不能将粗产品加入饱和NaOH溶液中除去水杨酸聚合物,因为水杨酸能跟NaOH反应,B不正确;瓷坩埚中含SiO2,高温下和NaOH、Na2CO3都能反应,C不正确;中和滴定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经润洗,浓度会变小,消耗体积变大,会使测定结果偏高,D不正确。

8.【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检验各种气体时所用的试剂和现象;

(2)检验气体时要防止干扰。

【解析】选C。

对香烟烟雾中的气体,应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先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最后检验一氧化碳。

9.【解析】选C。

分液适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A错误;酸式滴定管可以盛酸性、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碱性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B错误;C项装置中,当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瓶中,NH3溶于水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则气球胀大,C正确;Na2CO3的稳定性大于NaHCO3,故Na2CO3和NaHCO3的位置应该互换,D错误。

10.【解析】选A。

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对各组中的两种溶液进行鉴别,只要两种溶液相互滴定时现象不同就可以,NaOH溶液滴到AlCl3溶液中先有Al(OH)3沉淀后溶解,反滴时开始无现象,后来出现沉淀Al(OH)3;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正反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盐酸滴到NaAlO2溶液中,先有Al(OH)3沉淀后溶解,NaAlO2溶液滴到盐酸中开始无现象,后来出现沉淀Al(OH)3;Al2(SO4)3溶液和氨水正反滴现象相同。

11.【解析】选D。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是用来检验Cl2的,A错误;Ca(OH)2溶液与Na2CO3和NaHCO3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B错误;CO2与饱和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C错误;NO2具有氧化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且NO2与水反应生成NO,D正确。

12.【解析】选B。

A是铝热反应,可以获取高熔点的金属,A对;B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三种方法之一,但是收集方法错了,空气根本出不来,B错;C对,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对。

13.【解析】选D。

A项用盐酸可鉴别出AgNO3(有白色沉淀)和K2SO3(有气泡产生),用硫酸可鉴别出BaCl2(有白色沉淀),加盐酸和硫酸均无现象的是Mg(NO3)2,A项可以;B项加盐酸同A项,再加NaOH溶液可鉴别出Mg(NO3)2(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是BaCl2溶液,B项可以;C项加氨水可鉴别出AgNO3(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和Mg(NO3)2(有白色沉淀),再用硫酸可鉴别出BaCl2(有白色沉淀)和K2SO3(有气泡产生),C项可以;D项氨水和NaOH溶液可鉴别出AgNO3溶液和Mg(NO3)2溶液,但无法鉴别出BaCl2溶液和K2SO3溶液,故D不能。

14.【解析】选D。

题中给出无色气体,可以排除Br2的存在,通过浓硫酸体积减少,可以得出无色气体中存在NH3,进而排除HCl的存在,又通过Na2O2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可以得出NO、CO2的存在,从而排除O2的存在,所以一定存在的是NH3、NO、CO2,一定不存在的是HCl、Br2、O2,不能确定的是CO。

15.【解析】选C。

“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采取合理安全的工艺合成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①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②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④的做法中,铜丝可以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待反应后处理,也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

而③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

16.【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BaCl2溶液后,产生的沉淀再经盐酸洗涤质量减小,可确定原溶液中含CO

、SO

(2)溶液中电荷要守恒,据此可以判断一些离子的存在。

【解析】选C。

由题干①中可知,收集到气体1.36g一定是氨气,则n(NH

)=0.08mol;由题干②中可知,不溶于盐酸的沉淀4.66g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为0.02mol,另一种沉淀7.88g为碳酸钡,物质的量为0.04mol,原溶液n(CO

)=0.04mol,n(SO

)=0.02mol,不含有Ba2+,从一定含有的离子NH

、CO

、SO

看,负电荷的物质的量大于正电荷的物质的量,故一定含有钠离子,氯离子不确定,若没有氯离子,n(Na+)=0.04mol,当含有Cl-时,不论含多少Cl-,由电荷守恒可知n(Na+)都大于0.04mol,又体积为200mL,故c(Na+)≥

0.2mol·L-1,只有选项C正确。

1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两点:

(1)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性及不稳定性;

(2)铁被腐蚀,如有明显现象,将产生铁锈,但也可能无明显现象。

【解析】NaClO溶液显碱性,因HClO是弱酸,ClO-可以水解。

又因HClO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但HClO不稳定,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光、热等会使其失效。

若有明显现象,铁钉表面出现铁锈,则可说明该消毒液对铁钉有腐蚀作用。

若无明显现象,则不能确定该消毒液对铁钉是否有腐蚀作用。

答案:

(1)碱性

ClO-+H2O

HClO+OH-

(2)氧化 漂白 不稳定(任写两个即可)

(3)CO2等酸性气体、光和热等

(4)铁钉表面出现铁锈(或红褐色固体)

(5)铁钉可能未被腐蚀,也可能被腐蚀但无明显现象

18.【解析】

(1)根据流程图可知,步骤1为溶解过程,所需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步骤3为过滤操作。

(2)由题意可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含有的杂质有三种可能:

可能1:

只含有氯化钠;可能2:

只含有氢氧化钠;可能3: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都含有。

(3)由于三种物质的区别在于阴离子,所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时,应该先除去CO

,然后再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OH-、Cl-,除去时不能引入OH-和Cl-。

①加入过量试剂A的目的是除去CO

,应该选用硝酸钡溶液,不能选用氯化钡溶液。

②检验OH-时可以选用酚酞试液,检验Cl-时可以选用硝酸银溶液,但应该先检验OH-,因为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时OH-会造成干扰。

可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往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①如果酚酞变红,假设2或假设3成立。

②如果酚酞不变红,假设1成立。

步骤5:

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往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①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2成立。

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1或假设3成立;结合步骤4①如果酚酞变红,假设3成立。

答案:

(1)烧杯、玻璃棒 过滤

(2)氢氧化钠 (3)①硝酸钡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往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①如果酚酞变红,假设2或假设3成立。

②如果酚酞不变红,假设1成立。

步骤5:

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往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①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2成立。

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1或假设3成立;结合步骤4①如果酚酞变红,假设3成立。

19.【解析】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

(2)停止加热后催化剂Cr2O3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是一个放热反应。

(3)经过装置2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O、O2、水蒸气,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NH3和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该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

要在装置4中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必须要用一种试剂吸收掉NH3和水蒸气,而浓硫酸正好符合题意。

(4)装置5与上面题目中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该装置要提供NH3和O2,故和装置1相类似,加热时既能提供NH3,同时又能和Na2O2反应产生O2的物质是NH4Cl。

答案:

(1)4NH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