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92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680mm

(2)最大加工直径:

在床面上400mm

在床鞍上210mm

(3)最大加工长度:

1000mm

(4)纵向进给速度:

0.001~4m/min

(5)纵向快速速度:

15m/min

(6)工作台重:

300Kg

(7)工件及夹具的最大重量:

500Kg

(8)摩擦系数为:

0.04

(9)代码制:

ISO

1.2总体方案设计

1.2.1带有齿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图1—1

图1—2

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采用闭环系统,由于是数控机床纵向伺服系统,总体方案,从电动机出来带有齿轮传动,配上滚珠丝杠(采用滚珠丝杠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纵向进给整体刚度)。

1.3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选择脉冲当量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确定脉冲当量,纵向为0.01mm/步,横向为0.005mm/步(半径)。

2.计算切削力

1)纵车外圆

主切削力=0.67=0.67=5360N

按切削力各分力比例:

=1:

0.25:

0.4

=53600.25=1340N

=53600.4=2144N

2)横切端面

主切削力可取纵切力的1/2:

==2680N

此时走刀抗力为,吃刀抗力为。

仍按上述比例粗略计算:

=26800.25=670N

=26800.4=1072N

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1)纵向进给丝杠

(1)计算进给率引力。

导轨为矩形贴塑,有

=K+(++G)=1.11340+0.04(5360+2144+5000)=1974.16N

其中:

、、——切削分力(N);

K——矩形导轨K=1.1;

——贴塑导轨=0.03~0.05;

G——移动部件的重量,G=5000N。

工作台重量:

=mg=30010=3000N

工作及夹具的重量:

=mg=50010=5000N

根据以上估算得总的重量为:

G=+=3000+5000=8000N

丝杠载荷.

导轨摩擦力:

最大进给力:

最大轴向载荷:

电机最大转速

丝杠最大转速(快移)

(2)丝杠导程。

工作台最大速度

(3)计算最大动负载C。

C=

L=

n=

式中:

——最大切削力条件下的进给速度(m/min),可取最大进给速度的1/2~1/3,此处=;

——滚珠丝杠的导程,初选=6mm;

T——使用寿命,对于数控机床取T=15000h;

——运转系数,按一般运转取=1.2~1.5;

L——寿命,以转为1单位。

本设计中:

n=

L=

C=

(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

查阅《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滚珠循环方式采用外循环:

L,预紧方式采用插管式埋入式双螺母预紧:

CMD,滚珠丝杠副规格:

2506,滚珠丝杠副的精度公称直径:

,基本导程:

6mm,

表3—1螺母安装连接尺寸(mm)

螺母安装连接尺寸

D公差

D3

D4

B

D5

D6

h

50

76

63

5.8

10

6

表3—2滚珠丝杠副钢球直径(mm)

基本导程

钢球直径

3~4

表3—3余程值(mm)

余程

24

滚珠丝杠副的型号:

CMD

表3—4CMD型外插管埋入式双螺母垫片预紧滚珠丝杠副

滚珠丝杠副规格

公称直径

丝杠外径

螺纹底径

循环圈数

 

d

圈数×

列数

CMD2506-2.5

CMD2506-3

CMD2506-5

25

3.969

24.5

20.9

2.5×

1

1.5×

2

2 

螺母安装连接尺寸(mm)

L

C

A

M

88

100

124 

32

38

50 

7 

3

额定动负荷

额定静负荷

接触刚度

 /N

12634

14778

22930

28686

34423

57372

755

898

1461 

由于额定动负荷=22930N>

最大动负载C,既滚珠丝杠副规格为:

表3—5负荷滚珠圈数代号

负荷滚珠总圈数

代号

1.5圈

1.5

2圈

2.5圈

2.5

3圈

3.5圈

3.5

4圈

4

4.5圈

4.5

5圈

5

表3—6滚珠丝杠副的精度

机床和机械类型

坐标

精度等级

2.3

7

开环数控系统

数控车床

x

z 

O

O

既选用4级精度。

表3—7精度等级代号

1级精度

2级精度

3级精度

4级精度

5级精度

7级精度

10级精度

既:

CMD—2.5—4

预紧力:

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力不应小于最大轴向载荷的1/3

即应满足条件:

>

即:

符合要求。

(5)传动效率计算:

——丝杠螺旋升角;

——摩擦角,滚珠丝杠副的滚动摩擦系数,其摩擦角约等于。

本设计中:

(6)丝杠螺纹部分长度。

支承跨距距离l应大于,即l=1500mm

(7)临界转速校核

丝杠底径:

支承方式系数:

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66查得(两端固定)

临界转速计算长度:

即:

(8)压杆稳定校核:

两端固定支承,丝杠不受压缩,因而不必校核稳定性。

(9)预拉伸计算。

设温升为,由下式得:

温升引起的轴向位移

——线膨胀系数,

——丝杠温度,一般取3~5

——螺纹有效长度(m)。

温升引起的伸长量:

丝杠全长伸长量:

预拉力:

由拉伸公式

2)轴承选择。

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50采用E型和F型轴端,轴承型号为:

36203

主要尺寸和参数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50查得

表3—8固定E型和F型:

单位(mm)表3—8

滚珠丝杠公称直径

轴端尺寸

d()

2B

17

12

60

36

F型中心孔

平键

垫块锁紧圆螺母

滚动轴承

GB145-79

GB1095-79

JB23-59

型号

规格

预紧力的确定:

轴承的最大轴向载荷为:

由于

即:

主要尺寸和参数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39查得d=25mm,D=62mm,B=17mm;

滚动体:

,Z=18;

预加负荷:

轴承型号为:

7602025TVP。

3)定位精度校核

丝杠在拉压截荷下的最大弹性位移:

=0.00526F

最大进给力F=5000N,

导轨摩擦力,

最大轴向载荷,

丝杠与螺母间的接触变形:

由《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表2.8-35查得CMD256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刚度

所以得:

轴承的接触变形:

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刚度估算《机电一体化设计手册》公式2.8-25得

=

=412N

丝杠系统的总位移:

最大进给力:

导轨摩擦力:

<

0.006mm=6um

最大轴向载荷:

0.006mm,满足要求。

已确定纵向进给脉冲当量为,滚珠丝杠导程,初选电动机步距角,可计算出传动比

可选定齿轮齿数为

即,模数,齿宽。

表4-1传动齿数几何参数

齿数

40

20

分度圆

64

80

48

齿顶圆

68

84

52

44

54

齿根圆

59

75

43

35

45

齿宽

中心距

72

总结

此次课程设计为其三周,时间的充分,这次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

数控机床纵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刚开始感觉很难,因为资料的收集与课题相差甚远,头脑里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后来祁老师给我们导入基本过程,再经过我们一个星期的研究,终于有一点眉目,搞清楚了什么是脉冲当量,什么是滚珠丝杠等等。

经过几个星期资料搜集,包括车床的说明书等等,设计并进入了正式的轨道。

因为我们以前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这次设计中确实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很多东西。

由于知识狭义,因此压力又大了很多,但是只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乐在其中,特别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又温习了一遍,而且把很多门课程都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框架,这样确实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焕然一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为我们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做铺垫。

我们从一开始的只要完成任务的心态到后来的主动去学习,去努力的学习态度,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并且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老师在我们设计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个零部件都要按照标准去查手册。

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胡家杰.机械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精选.机械制造专业,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2]舒志兵.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机械制造专业,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3]杜建铭.机电一体化导论,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4]于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实践.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5]薛惠芳,郑海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

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9.

[6]杨志勤,张子义,郭洪红.机电一体化应用实例集锦.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5.

[7]方建军,田建君,郑青春.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8]汪木兰.数控原理与系统.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9]王宁侠.机械设计.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

[10]裘文言,翟元赏.机械制图.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1]机电一体化系统化手册.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