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31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第4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 人民版.docx

新步步高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第4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教案人民版

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2.纲领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是今天江苏省的省会南京。

南京一带至今留有大量的太平天国的历史遗迹,如天王府、东王府等,复习时注意这些地域特色的内容。

主题一 《天朝田亩制度》VS《资政新篇》

1.区别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建国纲领和治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要求,力图强化小农经济,但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体现,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资政新篇》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两者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向,但是两者最后都没有实行。

根本原因是《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太平天国不具备实施的社会基础。

2.联系

一是《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二是《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讲史料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天朝田亩制度》

导读 史料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方案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性。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银行。

……

兴器皿技艺。

……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

——洪仁玕《资政新篇》

导读 史料反映出《资政新篇》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银行、邮政,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主张。

练史料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探究:

史料以怎样的史学立场认识哪一历史事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答案 史观:

近代化史观、辩证史观。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理由:

任务:

事件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任务;区域:

“先进省份”即长江中下游地区;内容:

既提出近代化思想,又有历史倒退的政策。

以上方面均与太平天国运动史实一致。

主题二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

1.背景:

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

2.起义形式:

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3.革命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4.先进思想:

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

5.对外交往:

太平天国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6.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练史料

史料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一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探究: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史料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专制政权,促使统治阶级内部力量的组合发生新的变化,促使辛亥革命所要打击的直接对象清王朝走上末路。

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经济,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

“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

A.秦日纲B.陈玉成

C.李秀成D.石达开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在1862年时李鸿章勾结洋人与太平军作战,经常失败,符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辉煌战绩,故选C项;秦日纲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处死,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62年”,可排除A项;1862年,陈玉成被俘,不久就义,排除B项;石达开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出走,后来,被敌人杀害,排除D项。

2.(2011·全国新课标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信奉拜上帝教,倡导平等和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尤其是天京变乱后,洪秀全等人逐渐腐化,太平天国运动逐渐由盛而衰,拜上帝教日益失去其意义。

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比较委婉地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待孔教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B、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3.《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缔造者们言行不一,理想中的平等与现实中的森严等级形成鲜明对比,这使那些受压迫的贫民极其失望,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袖的特权思想日益严重。

故选A项。

4.“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

由“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农民渴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故选B。

5.《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

“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

……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

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

故选B项。

考点二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

(1)条件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思维拓展]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不可说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3.历史功绩

[通关秘籍] “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江苏南京是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是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地方,是江苏的骄傲。

主题 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政治:

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2)经济:

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3)法制: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4)思想: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从文明史观看:

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从社会史观看:

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5.从整体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讲史料

史料一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导读 史料反映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的思想,体现了权力制约、责任内阁制的政治特点。

史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式服装,老农询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导读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缺乏群众基础。

练史料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探究: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的?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答案 

(1)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1.(2014·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 B

解析 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

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故排除D项。

日记反映的是某事件的局限性,故排除C项。

材料“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等信息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选B项。

2.(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

据此可知,“鞑子”指满洲贵族,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不正确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当时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反帝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主流,故D项也排除。

3.(2013·天津高考)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A

解析 武昌起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关心中国社会出路,并希望了解世界,从世界的变化中寻找中国的出路。

《临时约法》在1912年3月颁布,虽然有影响,但时间较短,影响不大,排除B;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间不对,排除C;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4.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

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

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答案 D

解析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许多留日学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儒家经典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思想武器。

清政府派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留学日本,旨在影响其他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防止受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进行反清活动。

故D项符合题意。

5.《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

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

除非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否则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

《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

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

A.支持中国革命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D.认清了起义前景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泰晤士报》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中国革命,故排除A、B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起义前景的认识,故排除D项。

考点三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轻巧识记 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二、三、四”

一个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主力。

两个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点成果: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四点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图示图解]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主题 五四运动的特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四大特点

(1)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

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

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2.新民主主义“新”在何处?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讲史料

史料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导读 史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体现了群众性、联合性。

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

练史料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

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

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

1.(2014·四川高考)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组织的反应”的含义。

“组织的反应”指的是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成立的领导中国革命的组织,进而挽救民族危亡。

①属于“技术的反应”、②属于近代中国教育的成就,均可排除。

③④与“组织的反应”的含义相吻合,故选D项。

2.(2013·山东高考)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答案 B

解析 武装革命和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已实现了这两点,故A、C两项错误;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后国共合作领导的革命运动,故D项错误;从材料“五四运动……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可以分析出这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故选B项。

3.(2012·全国新课标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采用俄国式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选C项。

认识到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排除A项;认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排除B项;D项与题干相矛盾。

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

A.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B.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C.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D.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答案 D

解析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A项正确;“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B项正确;“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C项正确。

D项错误,革命性质应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引自《北京学生界宣言》)资料显示不出(  )

A.国难当头,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

B.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侵略中国的虎狼之心

C.中国人民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彻底破灭

D.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爱国政治运动

答案 D

解析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1.《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空想性: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3.《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下,它也没能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战略上的失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5.《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

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6.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政体为议会制共和制,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其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

10.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经济基础仍然是封建小农经济,因此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11.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五四运动的爆发(运动的第一阶段):

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五四运动的高潮(运动的第二阶段):

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热考视角

视角一 追寻主流历史意识——独立富强中国梦

[押题1]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政策筑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