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34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docx

第六章征询心理学学问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

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三、关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v相同:

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解决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1)都是助人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专业助人的关系;

2)都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3)都是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帮助

v不同:

1)操作上的差异:

非标准化与标准化

2)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协助”与“矫治”

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一、思维方式与态度

(一)唯物主义观点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1、心身一体

2、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3、整体性

(三)限制性观点

职责限制、时间限制、感情限制、咨询目标限制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观点

考虑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方向和客观的逻辑,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结局

(五)中立性态度。

“理解”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v丁瓒,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三十年代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

v老一辈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中叶,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

钟友斌:

认识领悟疗法

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

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

研究论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增加。

2)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

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

5)社会认可。

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1)社会需求超过学科发展水平,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应对社会需求

2)从业者素质与业务能力不足

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v精神分析理论

v行为主义理论

v认知心理学理论

v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v人性心理学理论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v创始人: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医生

v《精神分析引论》又称为:

“性学三论”,包括《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

v五个观点:

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结构)、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适应观点。

——阿帕波特

(一)分区观点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

(二)结构观点(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要保持心理正常,必须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心理不正常。

本我id—快乐原则(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部分;受阻抑会产生焦虑)。

自我ego—现实原则(意识的、调节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

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依赖父母影响)

(三)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

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先天的本能。

“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

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

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营养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

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3、恋母期及生殖器期(3~5岁)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

4、潜伏期(5~12岁)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

5、生殖期(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

如果受阻,则可能导致成年以后行为异常、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

(五)适应观点

1、变相宣泄,比如隐性梦。

2、自我防御

焦虑:

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

通俗地说,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

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

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

钟友彬先生提出的“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也叫“钟氏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白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注意,“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

“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

“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所以,它应列入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体系,与认知心理学根本无关。

在这一点上,钟友彬先生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意识化”疗法。

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v巴甫洛夫(IvanPavlov)是行为主义的首创人,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脑机制的“高级神经能量说”,对“试验神经症”、癔症、精神病症状做了解释。

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主张采用条件反射这一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科学地研究主观心理现象,强调一切主观活动都是由客观外界所决定的。

v桑代克,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了著名的“尝试-错误”定律,开创了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量化手段,研究动物行为学习的先河,比巴甫洛夫早三年。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v华生(B.Watson,1878~1958)(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之一。

v1)他认为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确立心理学客观研究对象,应该以研究行为取代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

v2)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v3)他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

R=f(s),情绪、思维都是可以记录的行为;

4)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否认遗传

新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托尔曼)

v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新行为主义代表,他认为:

v1、刺激与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有机体内部因素;

v2、他的公式:

B=f(S、P、H、T、A),其中B为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

v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R=f(S.A)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变量,即“第三变量”。

v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即前一个行为后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化作用”。

v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甚至也参与着人的形成和保持。

v1、“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

人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可能性。

这种学习叫做。

v2、“自行奖赏或批判”。

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评,自我强化。

3、行为自控。

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界左右。

行为主义理论在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v不良行为既然是经环境作用与强化作用而生,也可以经环境改善与消退作用而除。

反之,良好行为亦可通过营造环境和强化作用形成。

v行为治疗:

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沃皮

v行为治疗的一般步骤:

1、“靶行为”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

2、“靶行为”的量化及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检测、调整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

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一行为疗法等。

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都具有如下六个特点:

第一,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第二,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

以是内隐的。

第三,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第四,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

第五,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第六,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

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第三单元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心理学观点不同,后者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是不可探索的“黑箱”。

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是重要的。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v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v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状态。

v认知心理学的价值:

过去建立的知识和认知理解,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的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v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

第四单元存在-人本主义理论

v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思想和人格理论,强调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一个完善的人,每一个人都应主宰自己而不是别人,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

v主要代表:

马斯洛、罗杰斯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v1、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v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v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潜在可能性。

v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v5、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是个人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与儿时是否得到积极关注有关。

自我的协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否则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的状态

人本主义理论具有特色

v1、辅导关系不同

v2、强调对求助者治疗潜能的引导

v3、强调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

v4、强调良好的咨询关系

【治疗技术】

1、 设身处地的理解

v学会关注;

v学会聆听;

v语言交流;

v非语言交流;

v“沉默是金”

2、 坦诚交流(艾根Egan,1975)

v治疗者不把自己固定为某个角色(以人的面目出现)

v一种自发的,对自己的冲动不加控制(自信心)

v不要深思熟虑

v不做防御反应

v不介入他人的评价

3、 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v尊重任何来访者,相信来访者自己能解决问题

v①对问题的关注;

v②来访者是值得我们坦诚相待的;

v③传达设身处地的理解;

v④不断地挖掘来访者的潜能。

第五单元人性主义心理学理论

v人性主义心理学认为:

只有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治等问题。

把握人性,才能走进人类心理世界的殿堂。

人性主义心理学基本观点

(一)人性

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三种属性的辩证统一体。

包括:

1、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的生物属性。

2、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的精神属性。

3、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属性。

(二)人性心理学

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三)心理动力

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

1、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

2、为认识世界,向世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

3、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三种人性的本能,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要(生物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三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类心理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四)个性心理

一般人性在具体人群或具体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是指彼此有差异的个体心理。

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要矛盾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就可以说是健康的。

(五)情绪与健康

人有三种发自人性本能的需求,需求获得满足,产生正向的、有利于健康的情绪,否则,产生负向的、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人性主义心理学运用

v人性主义心理学把心理障碍看作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人性偏离,即人性内部结构的失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协助求助者理顺自身的人性结构,即调整好人的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心理咨询的对象: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发展咨询)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健康咨询)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康复咨询)

【心理正常、异常问题的图示】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5、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

v根据性质分为:

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

v根据规模分为:

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

v根据咨询时程分为:

短程咨询、中程咨询、长期咨询

v根据形式分为:

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

发展咨询(功能)

v提高自我认识,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寻求更好的发展。

v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和谐的身心状态。

v提高潜能,超越自己,寻找登天的感觉。

健康咨询的内容

v1、各种情绪、情感障碍问题

v2、各种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

v3、各种心身疾病以及性功能问题

v4、各种长期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问题

v5、精神康复期求助者的心理指导

v6、对家庭中的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成员,如何进行处理、护理的问题

个体咨询

v优点:

v1、安全、可靠,直接、自然

v2、便于直接观察,深刻理解,整体把握,正确诊断,及时干预,有效反馈

v缺点:

受益者单一,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团体心理咨询的优点

v优点:

团体的影响力指导个人能发挥独特作用;个体在团体中的潜能得到检验和发挥;受益人更多;现实感更强。

v1、团体咨询与治疗影响广泛;

v2、效率高

v3、效果易于巩固;

v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团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

v局限性:

在多数人在场的情况下,求助者容易产生顾虑,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想法,因此只能解决一些共同存在的表层心理问题,深层的问题则还是需要个体咨询

v1、在团体情景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v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v3、有的成员可能受到伤害;

v4、某些个人隐私可能无意中会泄露;

v5、对指导者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高,否则就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v

(一)资料的搜集

v

(二)资料的分析

v(三)综合评估

v(四)诊断

v(五)鉴别诊断

v(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资料的搜集途径

v摄入性会谈与纪录

v观察与纪录

v访谈与纪录

v心理测量、问卷调查

v实验室纪录(生理、心理)

资料的分析

v排序

v筛选

v比较

v分析

综合评估

v将主诉、临床直接、间接获得的资料、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v将主因、诱因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

v确定心理问题的由来、性质、严重程度。

v确定其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鉴别诊断

v症状定性

v症状区分

v确定鉴别诊断的关键症状和特征

v按现行的症状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咨询方案

v求助者的概况

v诊断和鉴别诊断

v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

v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

v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

v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办法

v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办法

v确定预后

v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

v确定本方案允许意外修改的可能范围

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一、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

1、三岁以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在这个年龄阶段上,个体保存的本能是第一本能。

遭受惊吓,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2、儿童的情绪内容多与个体保存本能、安全感和其它生物需要有关。

心理障碍的内容与形式并不十分复杂,但由于儿童表达情感不象成人那样通过丰富的语言宣泄内心压抑,所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

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3、在这个阶段儿童惟成人的意见是从,成人的负性评价,会对孩子的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1、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2、少年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背离基本宗旨。

他们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以后成人的错误对待,特别是教师的错误对待,还有家长一好百好的观念。

3、在叛逆期,他们最需要的是成人和同龄人的理解与友谊,最需要的是父母师长的爱、温暖、关心和呵护。

4、不要过分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和要求孩子。

5、平等交流和沟通,多信任多鼓励,变严格管教为耐心说服。

第二单元青年期心理咨询

1、准备不充分,就登上了社会的舞台

2、超负荷的压力:

升学、就业、恋爱、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

3、早年养成的个性不良,能力不强,认知偏差~~~

4、青年人心理问题的特征:

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中

5、社会需要是变成压力还是动力的问题,是造成青年人心理问题的关键。

6、学习好是社会和家庭需要的焦点,而考试又是反映这一焦点的唯一形式。

他们所以焦虑紧张,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学生没有把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身的需要。

第三单元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1、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

2、中年后期,常在认知方面表现出对躯体健康的自信心不足,因此造成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加上原有的人格特点,往往表现为疑病倾向。

第四单元: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1、老年是人生中全方位的失落阶段,因此老年人喜欢回首往事,不喜欢展望未来。

2、曾经幸福的,情绪多平稳。

曾经坎坷的,情绪多惆怅。

3、心理需要多数比较现实

4、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单调

5、孤独感是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节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

1、爱情是同时满足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

这三种需求源于人类的三种基本属性,即源于人性。

换个角度说,所有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的“爱”,才可以定义为“真正的爱情”,否则便是残缺的、畸形的爱情。

2、我们说明爱情问题时,有时侧重于性满足,为“性爱”。

有时侧重于心理上的满足,为“情爱”。

有时侧重于依附体验,为“恋爱”。

3、爱情:

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相互给予并彼此理解和接纳的过程。

4、“爱情”二字,无论“爱”还是“情”,都是对人类的非理性体验的描述。

其原因在于,爱情本身不遵守理性的逻辑。

第二单元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

一、在婚姻中,除了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和道德规范之外,还加进了法律责任、经济关系、家族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

二、锁定三个要点:

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

三、婚恋问题咨询的一般原则:

1、必须遵守与婚恋有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是与求助者之间的谈话内容,应当是法学和伦理学之外的心理学知识。

2、对恋爱问题,必须依据爱情的定义去判断爱情的质量,而后才能进行疏导。

3、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用理性来警示他们。

4、是否利人利己,是鉴别真假爱情的试金石。

5、人类两性间的爱情行为,同时追求性、情、道德满足的“复合动机”是正确的。

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因素

1、结婚动机

2、恋爱过度情绪化

3、角色适应

4、心理相容问题

第三单元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

一、家庭:

个体合情、合理、合法地满足三种基本需求(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

二、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1、判断“破裂家庭”或“死亡婚姻”,一定要慎重。

2、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3、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的想法。

4、不替求助者选择。

5、绝对保密。

6、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共同咨询。

三、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一、亲子关系的本质

1、自然的血缘关系

2、人伦道德关系

3、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

亲情、道德和法理浑然一体的关系。

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本条件

1、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2、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

3、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对方,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有正确认识。

第六节性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人类性科学概述

一、人类性科学概述的外延和内涵:

(一)、人类性科学外延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性科学涉及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性心理五个方面

(二)、人类性科学的内涵(三维度:

生物、心理、社会)

1、性的生物因素:

性器官及人体其他系统协同活动的有序过程,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特别是激素的分泌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人类性活动的基础;

2、性心理因素:

是指人类性活动涉及个体的动机、态度、情绪、人格以及行为的综合体现,人类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心理因素;

3、性的社会因素:

是指家庭、宗教、人际关系、文化道德与法律等都会塑造、调整和影响人类性活动

二、人类性特征

v1、普遍性:

性是一个自然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都有;这些都是性的反映;人类每一个个体都是性交的产物

v2、功能多样性:

生殖繁衍的需要;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维持心理平衡和健康;性以外的其他目的和手段

v3、选择性、排他性

v4、责任性:

对性对象和性行为的结果负责

v5、文化-社会制约性

三、性道德与性态度

(一)、性道德:

(1)涵义:

对性行为作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以控制调节性行为。

(2)功能:

控制功能(软-社会舆论),调节功能(引导-人性化、文明化)。

 性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男女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

(3)特点:

 多样性:

1、多方面的差异2、反性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