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93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堂乐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堂乐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堂乐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堂乐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堂乐歌教案.docx

《学堂乐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堂乐歌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堂乐歌教案.docx

《学堂乐歌》---包丽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02日 点击数:

 187次 字体:

小 大 

授课年级:

高中二年级

授课教师:

包丽霞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入手,引出《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这三首学堂乐歌,通过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

这三首歌从曲式结构、主题思想来看并不难,通过赏析让学生知道学堂乐歌主要是采用“拿来主义”创作而成。

了解沈心工、李叔同为学堂乐歌作出的贡献。

让学生学以致用,采用“拿来主义”即兴创作歌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聆听《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送别》,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做到听与唱的完美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拿来主义”为自己喜欢的曲调重新填词,尝试自己创作歌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

难点:

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教学准备:

   内容、视频音乐搜集、图书、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例说明同学们喜欢的校园歌曲

【设计思路:

通过校园歌曲的摄入,引起学生对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趣,感受一下那个时代校园歌曲的魅力所在】

二、讲授新课

学堂乐歌:

清末民初,兴办新学,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

在新学堂中开设“乐歌”课,这些音乐大多采用欧美及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编成新的歌曲,他们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

后来,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设计思路:

让学生知道中国在什么时期、什么状况下,产生了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由来。

(一)、赏析歌曲《体操—兵操》思考、回答如下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几段体?

(号召儿童来做兵队操,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一段体。

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

诞生于1903年的上海。

2、试着学唱一下歌曲,关注旋律、节奏、歌词有什么特点?

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

3、唱一下歌曲,请找出这首学堂乐歌的主题乐思。

5  5   6  6 |5  5    3 |

【设计思路: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歌曲的分析、学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学堂乐歌之父

沈心工(1870-1947):

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人。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01年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师。

后赴日本短期考察。

1902年11月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

1903年回国任教。

在日本时即开始写乐歌。

创编《心工唱歌集》。

代表作品:

《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革命必先革人心》《竹马》《铁匠》《雁字》《卖布》《赛船》等。

【设计思路:

介绍人物及其作品,让学生知道沈心工就是学堂乐歌之父,为中国的近代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赏析歌曲《黄河》引导学生欣赏且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情感。

2、歌曲为几段体?

  两段体

3、学唱歌曲、听下面两条旋律,判断《黄河》中运用哪一条旋律?

1111│22 21 2─│55 56 5 33│34 3─│

1111│2.22.12─│5.556 53.3│3.43─│

这首歌曲是第一首国人自己谱曲填词的学堂乐歌。

4、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旋律?

  加重语气,突出歌曲情绪。

【设计思路:

通过对比考查学生的听变能力、节奏感,知道音乐语言对歌曲的情绪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知道《黄河》是第一首国人自己谱曲填词的学堂乐歌。

(三)、聆听《送别》这首曲子,该曲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词而成。

引出曲作者李叔同。

 现代唐伯虎---李叔同(1880-1942)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905年出版《国学唱歌集》。

1906年出版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1912年任浙江省立师范学校音乐、图画课教师。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

代表作:

《春游》、《祖国歌》《西湖》、《春景》、《送别》《忆儿时》、《早秋》等。

【设计思路:

让学生知道大家熟悉的《送别》是采用“拿来主义”填词而成,近距离的认识李叔同。

】 

(四)、赏析歌曲《祖国歌》教师介绍学堂乐歌另外一种常见形式即“现曲填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结合谱例欣赏《老六板》和《祖国歌》,(展示课件谱例),对比这两首曲子记谱上有何不同?

一个2/4拍,一个4/4。

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

两者旋律相似。

2、学唱歌曲旋律、对比《老六板》与《祖国歌》有何异同点?

歌曲表达了什么精神?

根据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

 歌词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欢呼。

【设计思路:

同样是“拿来主义”,但《祖国歌》是作者根据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民间曲掉老八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

这一内容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三、拓展与研究

学生露一手:

让学生根据杜牧的《旅宿》这一诗词,采用“拿来主义”或自己创作旋律。

老师露一手:

用月亮之上的旋律填词而成。

【设计思路:

让学生采用“拿来主义”即兴创作歌曲,既考验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团队合作精神,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校园歌曲为线索,引出学堂乐歌,通过《祖国歌》《体操兵操》《黄河》这三首歌曲的欣赏、学唱,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

沈心工、李叔同两位作曲家为学堂乐歌作出的杰出贡献及带来的深远影响。

学堂乐歌的特点“拿来主义”;更可喜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拿来主义”进行即兴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