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40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x

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表二

第四章节(或)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寺滩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任课教师

总课时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目

增强学生数感,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1、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20以内数的认识为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100以内数的认识为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教学中要为学生建立数感提供丰富资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

2、以“大众化的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为指导思想,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3、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设计一定的学生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体现从了解数到规范有方法数数的学习进程。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

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再有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3、数位的意义。

4、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章节教学目标检测试题

表三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

数学

课题:

数数数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环节二

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环节三

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环节四

总结

1、创设情境:

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谈话:

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

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

 

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

一共是多少?

(2)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

它是怎样组成的?

(3)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一百里面有()个时,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

2、接着数:

九十四、九十五、()、()、()、()、()。

()、()、()、()、八十一、八十二、()。

3、练习七第2题:

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

帮小动物回家。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那些收获?

 

5

 

20

 

10

 

5

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小结:

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巡视指导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小结:

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引导

 

教师总结

 

学生思考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

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

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学生试着说出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一、口答

(1)1个十和8个一是(),9个十是()。

(2)2个十和5个一是(),7个一是()。

(3)8个一和9个十是(),10个十是()。

二、在○里填“﹤”“﹥”或“=”。

50个一○5个十8个十○8个一30个一○4个十

5个十○9个一60个一○10个十7个一○1个十

表三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

数学

课题:

读数写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数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复习

 

环节二

学习读数、写数

 

环节三

练习

环节四

小结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

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

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

边拨边叙述:

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

提问:

“2在哪个数位上?

4在哪个数位上?

 

2、教学例5

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

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

6在哪个数位上?

它表示什么?

7呢?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

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

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

“这9颗珠表示多少?

”“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

”“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怎样读写?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35页做一做1、2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

 

25

 

5

 

5

 

教师引导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

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

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

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教师引导归纳

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教师引导归纳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

 

学生在计数器拨出数

学生在数位板上摆出数字,并说出数字在什么数位上

 

学生试写并轻声读一读

学生回答

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并回答

 

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学生回答

读数写数

2

4

例6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一、按要求填数。

个位是2的数个位是0的数个位是5的数

二、想一想,写出每个数的四个相邻数。

----------60-----------

----------35----------

---------49-----------

表三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

数学

课题: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复习

 

环节二

自主探索

 

环节三

练习

 

环节四

小结

1、数数:

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

三十六四十八五十二七十五

1、数的顺序

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

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

“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

”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1、39页做一做

2、39页的思考题

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

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5

 

25

 

5

 

5

 

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归纳

1、学生数数

 

2、学生独立写数,并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

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学生用颜色涂数

同位讨论

 

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

哪个数小?

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

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学生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28>2639<4532>30

一、填一填。

(1)23在数(   )和(  )的中间。

(2)40前面的4个数分别是(        )。

(3)个位是2的两位数有(          )。

(4)80后面的5个数是(         )。

(5)同39相邻的数是(          )。

表三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

数学

课题:

比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环节二

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环节三

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环节四

练习

环节五

小结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4378764540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

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40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5

 

8

 

15

 

8

 

4

 

教师指导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小结:

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想一想:

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教师引导

 

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猜,师生共同数出10根

学生猜后,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学生讨论,汇报:

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用语言来描述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比多少

35○43多一些多得多

78○76少一些少得多

45○40

一、想一想,接着往后写数。

(1)14,15,16,,,20.

(2)22,24,26,,,,34.

(3)40,50,60,,,,100.

二、猜一猜。

小华看了42页小英看的比小华多得多。

小英看了

83页

45页

表三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

数学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复习

 

环节二

探索新知

 

环节三

练习

环节四

小结

 

1、根据小棒写数

2、在()里填上“>”、“<”或“=”。

78()7333()4150()80

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

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

先给30瓶,再给2瓶。

完成做一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5

 

引出课题

 

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

”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能正确写数

学生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学生列出算式:

30+2=

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

学生列出算式:

32-2=

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自由发言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32-2=2+30=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6=40+()39=30+()84=80+()68=60+()

60=61-()43=40+()20=25-()90=99-()

二、在里填上“﹥”“﹤”或“=”。

70+9○7990+3○9476-6○7848-8○41

40+4○4580+6○86

表三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

数学

课题: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

实践活动课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复习

 

环节二

学生活动

 

1、回忆一下:

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板书课题

1、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明明也要给大家提问题: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1)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

 

指名学生回答,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并指名回答,最后教师讲解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得出结果:

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个位上的数表示:

几个一

十位上的数表示:

几个十

百位上的数表示:

几个百

个位上的两颗珠子表示两个一,十位上的两颗珠子表示两个十

同位试着互相摆一摆

小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