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45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docx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

高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配套题

一、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判断及其对比

例1.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导致经济、教育、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3)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例2.读下面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在______年前后达到最低值,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

(2)在1990年前和2030年后,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50%,试分析它们形成的不同原因。

(3)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4)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抓住“人口机会窗口”的良好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2010 40% 

(2)1990年前主要是14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较多;2030年后主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较多 (3)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4)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等。

其他例题:

《创新设计》第4,5页例题第六页6题

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0年1月9日讯 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称,2010年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22.7亿人次,比2009年同期增长7.5%。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看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

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答案

(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区。

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

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 上海 北京 资源开发、边境贸易发展 (4)D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例题.读以下漫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此图反映了__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

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

它们与环境人口容量又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1)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适度的人口,一旦超过,资源和人口平衡就会被打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资源 呈正相关 科技水平,呈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例题:

《创新》第13页例题第14页6题

二、城市问题

1、城市功能区分布

例.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____。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

 

(3)F、G所示的两区域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区域。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地,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偏南风

(2)靠近铁路和公路,运输方便;靠近河流,用水方便;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减少污染。

(3)G (4)A 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

2、城市化问题

例1.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线。

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加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生物多样性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③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④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5)ABD

例2.(2010·长沙一中高一期末)下图是某发达国家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在城市形成________阶段,由于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开始出现城市功能分区。

(2)阶段Ⅱ商业用地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

阶段Ⅲ商业用地出现的新变化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厂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

(4)阶段Ⅲ中住宅区出现了分化,分析判断图中甲为____住宅区,乙为_____住宅区。

答案

(1)Ⅱ 集聚

(2)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在交通干线相交处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3)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保护城市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4)低级 高级

例3.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

____________。

(2)图

甲中E—F所反

映的现象为________,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指出图乙中a属于________国家,b属于________国家。

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

【答案】 

(1)城市化 城

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发达 发展中 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低。

三、农业问题

1、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部分农业的发展措施

18.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由于受传统农业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仍表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读图回答问题。

(11分)

(1)图中B、F处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G处的经济作物生产属于_____农业。

(3分)

(2)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的________草原是大牧场牧牛业,它是世界出口_______最多的地方,其产品能远销欧洲,主要得益于________的发明。

该地区牧牛业的发展对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有何启示?

(6分)

(3)A处农业生产的突出特色是形成了______模式,它属于_____农业。

(2分)

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

(2)H潘帕斯牛肉海上冷冻船培育良种牛,种植牧草,开辟水源,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3)基塘生产混合

2、农业(花卉、蔬菜、乳蓄、粮食、林果)区位选择

例1读左面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

_,D为________。

简述布局②的理由。

(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___

_。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② ③ ④ ① 蔬菜等副食品,城市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E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蔬

菜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力充足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

圆表示(粮食作物)种植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优势是。

(4分)

(2)乙图是该地区的某工业城市周围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图,请判断下面关于B、C、D三个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分)

B地拟建设成乳农业生产基地

C地拟建设成以蔬菜业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D地拟建设成经济作物种植区

分析:

(1)玉米地处松嫩平原、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分布有大面积的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B合理B地靠近公路,乳制品运输方便快捷,且离城市较近。

C不合理C地位于河流的下游,大量污水汇入河流,不易作灌溉用水;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C地种蔬菜会受到烟尘、有害气体的污染。

D合理D地距城市较远,地价较低,耕地广,便于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四、工业问题

1、工业区位选择

例题1.下图所示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力发电厂建在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印染厂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服装厂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副食品基地应建在城市的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绿化带布局在城区的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

(2)D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靠近铁路和煤田,便于原料运输

(3)B位于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区造成污染

(4)A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和广阔市场

(5)东北无大气污染,土地多,便于灌溉,既接近城区,也接近农业区,又便于运输(6)西南与重工业分隔,在铁路与

城区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

例2.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厂宜选址于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在居民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E在城区河流的上

游(3)A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D靠近高等院校(5)C在污染型企业和居民区之间

例3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示意图,若考虑在①~⑤处兴建钢铁厂、制糖厂、电镀厂、服装厂和水电站,试指出最合适的地点和理由。

(1)①处建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建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处建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处建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⑤处建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电站位于峡谷处,建设工程量小,又便于水库存蓄水,且有一定的落差

(2)制糖厂接近甘蔗产区,水源洁净

(3)服装厂位于城区,劳动力丰富,且接近消费市场

(4)钢铁厂靠近铁路,交通方便,有利于铁矿石的运进,且地处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我国西南常年盛行东北、西南对吹风向)垂直的郊外

(5)电镀厂电镀厂水污染严重,只能建

在城镇河流的下游

2、鲁尔区相关知识

例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图甲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图,图乙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工业。

(4)试分析图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

(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3)钢铁森林

(4)避免煤炭资源枯竭

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例2.读甲、乙两工业基地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

(2)两工业基地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是:

甲工业基地________,乙工业基地__________。

(3)乙工业基地当前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你认为今后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重新振兴?

答案:

(1)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路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④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2)有发达的内河航运 有石油、铁矿石等资源,海运便利

(3)①调整工业结构②发展第三产业③调整工业布局④优化环境;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相关知识

例1.读“意大利工业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

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半岛,②________海。

(2)图中A、B、C三地,代表新工业区的是_________,该地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以_______经济为主。

(3)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规模是以__________型企业为主,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_______。

(4)意大利新工业区资本的集中程度__________,工业大多分布在_________,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5)该工业区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

(1)亚平宁地中海

(2)B 

农业(3)中小 工业小区(4)低 小城镇

(5)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方式,可以在我国乡镇企业中推广,因为我国农村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要注意①建立完整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②在独立经营的基础上,密切协作③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④提高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等

4、美国硅谷相关知识

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的班加罗尔以计算机软件业闻名遐迩,产品远销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国家,号称亚洲“硅谷”。

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外资政策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驻软件技术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这里的技术力量雄厚,每年输出上万名软件人才。

通过先进的地面卫星站可随时与世界各地交流信息。

此外,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当地政府法规严明,社会治安和劳资关系良好,居民热情好客,一流信息技术专家云集,研究氛围宽松。

(1)班加罗尔的主要工业属于(2分)()

A.原料导向型工业B.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技术导向型工业

(2)结合材料分析班加罗尔崛起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

(3)班加罗尔与美国“硅谷”相比主要有何优势和劣势?

(4分)

答案:

(1)D

(2)政府政策的支持;雄厚的技术力量;信息通达性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良好的社会环境;交通便利。

(3)优势:

地价便宜、科技人员工资较低。

劣势:

基础设施较落后。

五、交通问题

1、交通方式的选择《创新》5.1例1

2、交通线的区位分析

例题:

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08年10月13日,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的交通“大动脉”——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工程在广西桂林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建设总工期为6年。

(1)贵广快速铁路建成前,乘坐火车由广州到贵阳要经过的铁路线有______、________。

(2)决定贵广快速铁路投资修建的因素和最大限制因素分别是         (   )

A.国防需要  降水多        B.民族团结  地形崎岖

C.经济发展  地形起伏      D.能源运输  地震多发

(3)贵广快速铁路的修建对桂林的积极意义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贵广快速铁路建成运营后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京广线 湘黔线

(2)C(3)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4)①加强沿海与内陆联系,带动内陆经济发展;②完善我国铁路网格局,加快交通运输效率;③缓解东西向南北向原有铁路的运输压力;④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六、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例1:

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

(1)该种经济生产方式强调的原则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由于从环境中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_______,造成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

(3)清洁生产相比于传统生产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我国大力推行_______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该种农业在北京留民营村的具体发展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