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968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原名校2017-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

300分)

政治组题编审:

新乡一中陕师大附中沁阳一中

历史组题编审:

孟津一高陕师走附中巩义二中

地理组题编审 开封高中陕师走附中滑县一中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蒙后,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好正确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

24.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之学特别兴盛,宄其原因在于

A.士族势力的发展与鼎盛B.血缘宗族观念的深刻影响

C.国家分裂和政权更替频繁D主流文化丧失导致精神迷茫

25.史史家盂森曾说:

“明一代迷信八股,迷信科举,至亡国时为极盛,余毒所蕴,假清代而尽泄之。

盖满人旁观极清,笼络中国之秀民,莫妙于中其所迷信。

”可见他认为当时科举制

A.完全丧失了其初刨时期的积极意义B受明朝统治者倚重而导致亡国

C.成为清朝统治者笼络汉族文人的工具D.导致明清制度腐朽国势衰微

26.唐宋岁入钱物数量(部分)之比较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宋代

A.百姓赋税负担沉重B.货币经济发达

C.纺织业日趋没落D.海外贸易发达

27.魏源认为,中国、朝鲜、日本、安南等国自古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可以作为一个“儒教”文化圈,与印度之佛教,阿拉伯之伊新兰教,欧罗巴之基督教“离立而四”。

这表明他

A.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B.具有多元文化心态

C.认同“西学中源”说D.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28.有学者认为,海外的留学生以及国内外一些进步的新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宣传和领导的角色;商人和海外华侨大量捐款支持革命进行;在武装起事中,新军士兵和一些以农民和工人为主的反清的会党群众充当了主力。

该学者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颇具群众自发斗争性质B.辛亥革命声势浩大影响国内外

C.多个阶层参与了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必然性

291883年《申报》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这里“变规则”是指

A.冲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B.打破洋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

C.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民用企业D.开启国人创办股份制企业之先例

30.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_大产业从业人员分布结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推动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B.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32.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

这就是巴黎公社历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

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33.马歇尔计划资金使用情况如下图所示。

该图可直接用以论证二战后

A.美苏在欧洲的冷战升级B.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扩张

C.欧共体成立的必然性D.西欧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34.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

“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

”至1946年底,法国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达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

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

这些做法

A.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B.说明西欧国家社会福利高度发达

C.表明国有企业在英法占主导地位D.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5.以下为某个时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简表。

仔细阅读分析该表,判断与表格中①②③对应

的殖民国家依次应是

A.英、美、法B.英、法、美C.西、葡、英D.美、英、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报产生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

它是当时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戈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

南宋《海陵集》中《论禁小报》记载:

“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

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

”小报的内容,“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

南宋的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都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家人,也有进奏院的官吏,由于他们信息来源不同,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分别探听宫廷、中央机关和各级官

署的内部消息。

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

但由于政局动荡,一般下级官吏和

民众很需要这方面的消息,使小报十分走红,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为功”。

因此,朝廷

严禁小报的命令,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摘编自:

XX文库《宋代小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火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

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

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遥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的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

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自1901年至19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

据不完整的统计,1901年为34种,1902年为46种,1903年为53种,1904年为71种,1905年为85种,1906年为113种,1907年为110种,1908年为118种,1909年为116种,1910年为136种,1911年为209种。

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

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

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报的特点。

(1O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

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

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

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

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

(7分)

46.(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

对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未能深入思考的“梁启超之问”,化解“民主专制”或假共和变真共和的关键,陈独秀则寄希望于国民的“自觉”,“觉悟”,以树立真共和的基础。

陈独秀分析了政治觉悟的“三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活动物”,“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础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二步”;“所谓立党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三步”。

——搞编自邓丽兰《清末民初“粱启超之问’的提出及其论争》

(1)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政治觉悟”的理解。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粱启超之问”产生的原因。

(7分)

47.(15分)【20也纪的战争与和平】

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托永久且根深蒂回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

(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A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

(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

因此美国不能通过

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

冲突中去;

(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住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摘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往往从独立战争至2004年》

(1)依据材料概括华盛顿孤立主义的特点。

(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孤立主义形成的背景。

(6分)

48.(15分)I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65年至1877年,在俄英的幕后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派阿古柏侵八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

且俄国又乘乱出兵侵占伊犁,使新疆危机雪上加霜。

对此,权倾朝鲜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

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

左宗棠力争: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

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19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A新疆。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

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

1878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一摘编自网易:

《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

(6分)

(2)依据材料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

(9分)

 

中原名校2017-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统一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答案

24.【答案解析】正确答案A.据材料可知家谱是一种文化遗产,家谱之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之学特别兴盛,正是当时士族势力鼎盛及地位显赫的反映,故A项正确。

中国人的血缘宗族观念长期存在,所以B项不能作为家谱之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兴盛的理由。

国家分裂和政权更替频繁与家谱之学兴盛并无多大关系,故排除C项。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文化思想,因此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并未丧失,只是独尊地位丧失,所以D项表述错误不选。

25.【答案解析】正确答案C.据材料可知,作者抨击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认为它是清代统治者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工具,故正确答案选C项。

A项表述太绝对化,不选。

B项、D项表述夸大科举制的消极作用且与材料主题不符,不选。

26.【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依据表格,对比唐宋岁入钱物数量,不难发现北宋货币税额比重明显比唐代增加,由此可知北宋货币经济发达,故选B项。

岁入钱物总量变化多与人口、土地面积、赋税政策、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相关,故A项表述不准确。

C、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27.【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儒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可以并行发展,故选B项。

其它三项均偏离了材料主题,不选。

28.【答案解析】正确答案C.紧扣材料中留学生、知识分子、商人、海外华侨、新军士兵、农民和工人为主的会党等关键词,不难看出该学者试图说明多个阶层参与了辛亥革命,故选C项。

从材料中的宣传、领导、主力等词,排除A项。

B项表述强调辛亥革命的影响、D表述则强调辛亥革命的成功,均与材料主题明显不符,不选。

29.【答案解析】正确答案D.紧扣材料中的“公司因之云集”,结合所学不难推断这里的“公司”是指股份制公司,“因之云集”是指轮船招商局率先实行股份制,具有示范型、影响大,在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上突破旧制,故选D项。

招商局是政府经办的洋务民用企业,所以A项“冲破”说法不当,不选。

而B、C项评价虽符合招商局但均与材料主题不符,也不选。

30.【答案解析】正确答案C.1953至1956年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54年宪法都体现了这种过渡,前者凸显新民主主义性质而后者主要是社会主义性质,故正确答案选C项。

A项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不是54年宪法内容,不选。

1956年中共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故B项明显错误。

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是1999年,故排除D项。

31.【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观察该图可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下降,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上升较快,尤其是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92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使变点明显,显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选B项。

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源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A项非主导因素,不选。

C项表述无法解释78年---97年之间的变化、不选。

D项强调科技视角、外在因素,不选。

32.【答案解析】正确答案C.材料中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具有民主共和国性质、社会共和国性质,由此可知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是巴黎公社的主要意图,故选C项。

A、B、D项表述均不符合巴黎公社史实,也与材料不符,不选。

33.【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仔细观察该图不难理解马歇尔计划启动资金的流动去向,所以该图可直接论证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便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扩张,故选B项。

该图示不能直接反映美苏冷战的升级,不选A项。

马歇尔计划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西欧国家的联合,但是与B项相比,显然不是最佳答案,故排除C、D项。

34.【答案解析】正确答案D.材料显示二战后,英法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利用国家力量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显然选D项。

B项表述与材料意思明显不符,不选。

材料显示国有企业只涉及一些能源、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等民间不易投资的领域,而非所有企业都国有化,所以它不可能在英法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国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资本家代表的“总资本家”所有制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故排除A、C项。

35.【答案解析】正确答案B.据材料可知,在亚洲占有印度、中国,在非洲侵略埃及,在大洋洲占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应是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同时期侵略越南的显然是法国;同时期率先打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故正确答案选B项。

美国侵略越南是1961---1973年,此时英国的殖民体系基本崩溃,故排除A项。

16世纪是西、葡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且西班牙殖民扩张的重点在美洲、葡萄牙的重点在亚非,故排除C项。

依靠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生存不是美国独立后的外交目标,故排除D项。

40.(25分)

(1)时效性强;内容涉及朝廷机密(或刊载新闻、或时政性材料为主);信息来源渠道多(或信息多由公职人员提供);受到官方查禁;读者范围广泛(或读者多为下级官吏和民众);内容具有一定真实性;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1点2分,任取5点10分。

(2)变化:

外报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或民族报业不是中国报业主流);以民办报刊为主体民族报业逐渐崛起;报刊业发展呈现阶段性明显;报刊业涉及内容广泛;报刊种类多;报刊业发展逐渐遍及全国(或报刊分布范围广);民办报刊逐渐合法化。

(1点2分,任取4点8分。

)原因:

列强经济文化侵略加深;民族工业兴起;政治运动的推动;西学传入;政府政策的调整;有识之士的推动。

(1点2分,3点6分,4点7分。

41.(12分)示例答案一:

信息:

唐代的书院分布范围有限,而清代书院分布遍及全国。

(3分)说明:

从唐代到清代,疆域不断扩大。

(或从经济的发展、边疆开发、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政府政策等任何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3分)示例答案二:

信息:

与唐代相比,清代南方的书院明显增多(或更集中分布于南方)。

(3分)说明:

从唐代到清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或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或南方是经济重心、或南方是文化中心。

)3分)示例答案三:

信息:

唐代台湾没有书院,而清代台湾书院明显增加。

(3分)说明:

清代台湾得以进一步开发。

(或清代台湾经济发展较快、清代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清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分)(以上示例任取两例给分。

只要学生紧扣设问,思路清晰,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5.(15分)

(1)特点:

政府与民间参与(或政府重视、或民间力量是中坚);救济与复兴结合;引起学界关注(或学界积极参与、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各方面。

(或内容广泛)(1点2分,任取4点8分)

(2)评价:

试图探索与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状况。

(4分)但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或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危机。

(3分)

46.(15分)

(1)理解:

陈独秀认为实现真共和的关键在于国民的政治觉悟;(2分)而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需要国民具备参政热情、能够认同民主共和、具有自治、自主意识与能力。

(6分)

(2)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建立真正民主共和政体;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族危机加深;受德国法学教授波伦哈克的影响。

(1点2分,2点4分,3点7分)

47.(15分)

(1)特点:

避免卷入欧洲纷争(或不与欧洲国家结盟);独立处理国家事务(或排除外来干涉);为发展经济争取和平环境。

(1点3分,任取3点9分)

(2)背景:

独立战争胜利;美国建立;欧洲殖民势力的威胁;欧洲政局变化。

(1点2分,任取3点6分)

48.(15分)

(1)态度:

李鸿章认为新疆是荒漠之地,收复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恶化与俄国的关系,主张放弃;左宗棠认为新疆物产富饶,不收复会威胁国家的军事安全,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6分)

(2)原因:

左宗棠策略方针正确;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阿古柏侵略的非正义性;清政府的支持。

(1点2分,3点6分,4点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