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10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docx

高考作文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及名师解读

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在大力强调传统文化的热潮中,这样的考题走进考场乃大势所趋!

  

  全国Ⅱ卷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名师解析】

  

  北京卷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要求:

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

要求:

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二、时代风采

  

  和谐社会有着鲜明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和风采。

高考命题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

  

  全国Ⅰ卷(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从命题角度看,试题任务驱动明确

  

  此次作文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限定了作文的读者群体——“外国青年”,明确了写作任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自然也圈定了写作的内容范围——“你所认识的中国”。

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任务,自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抄袭。

  

  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

  

  试题中所给的“中国关键词”有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长城”“京剧”,有能够反映当前百姓生活的“广场舞”“中华美食”,有与对外交流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带一路”,也有彰显我国国力飞速提升的“高铁”,更有与网络科技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当然也有反映中国发展中所遇问题的“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等。

如此众多的关键词,使试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不容易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

  

  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胸襟、素养

  

  如何将自己的祖国介绍给外国青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反映出考生对国家现状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少对国家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注,缺少青年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只是读死书,死读书,就很难高水平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

这也提醒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以高考为由剥夺孩子们读书看报、了解时事、关注新闻的权利。

  

  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

  

  从写作角度说,要想写好此次作文,需根据试题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有主次有重点地介绍中国,不可面面俱到。

情感态度要积极阳光,切忌做愤青一枚,抓住阴暗面不放。

  

  【李红亚,河北正定中学语文教师,石家庄市骨干教师,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

  

  北京卷

  

  大作文考题二选一:

“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

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

  

  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

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

  

  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三、哲理思辨

  

  以哲理思辨能力为考查点的材料型作文题,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鲜明趋势。

命题的意图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教育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高考命题内容必将关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也成为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

  

  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他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名师解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1:

  

  美丽中国,请你解说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华

  

  2017年广东高考全国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则调查,讲的是来华留学生所关注的12个“中国关键词”。

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

考生要使这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

读者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

材料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考题具有开放性,立意具有多种选择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发挥。

  

  这是一则有多角度可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从中选出三个关键词,并让他们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作文。

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高铁”“京剧”,畅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中国”高铁“的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比如,可以选择“空气污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

共享单车广泛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移动动支付又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技术支持。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作文题,题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作文题引导考生要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关注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与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外交流的自豪感,激发青年一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的使命感。

考生要写好作文,平时“两耳要闻窗外事”,对这些中国关键词的内容要有关心关注,深入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

  

  专家解析2:

  

  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任务驱动

  

  ——评2017新课标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点评名师: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定勇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崔矿山

  

  

(一)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

题目提供12个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这些关键词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鼓励学生让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发展,肯定国家发展中的辉煌业绩,正视前进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这道题目命制得非常好,需要考生综合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让考生针对想说的关键词有话可说,又不局限一点,避免了盲目猜题,值得点赞。

  

  这12个关键词可以大体上分为如下几类:

  

  1.中国先进理念或技术:

一带一路、美丽乡村、高铁、移动支付。

  

  这些关键词可以展现开放包容的中国,展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

  

  2.中华传统魅力象征:

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京剧。

  

  这些关键词可以展示中华传统魅力,展现中国的五千年的特色文化。

  

  3.优缺点共存的现象:

广场舞、共享单车。

  

  这些关键词可以展示中国民众生活和新生事物,属于优缺点共存现象。

广场舞有利于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但也存在扰民噪音问题。

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

要扬长避短,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4.亟待改进的问题:

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这些关键词展示需要改进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治理空气污染、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好环境,我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建议考生选取三个关键词,从正面关注国家发展,肯定国家发展中的辉煌业绩,也可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前进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如,我们可以从对中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长城、京剧等)的介绍开始,带领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昨天和文化魅力;再让他们读懂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当下意义;我们也可以带领他们或共享单车,或坐上高铁,畅游美丽乡村,或者欣赏憨态熊猫,看看大妈广场舞,品尝中华美食,或者享受移动支付,共同探讨食品安全和空气污染的全球性话题。

只有用心来写,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高分作文。

  

  

(二)形式上重视任务驱动,富有新意

  

  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富有新意。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是驱动要求,要求考生必须自选两个或者三个关键词,来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文章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三)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题目不难,但写好不易,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需要紧扣“中国关键词”,紧扣“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精益求精。

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名师解析

  

  一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就想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里提到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考试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这次作文中提到的关键词: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都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外交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和百姓生活中还让人不满意的现象,题目设置的任务也很明确: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而且要有内在联系,呈现你的认识、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个题目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图:

1.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2.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3.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这个题目写作空间很大,为学生在立意与选材上提供更多的自由,但是对学生的认识深度也提出更高要求。

这个题目虽然与考前各地备考作文命题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涉及关键词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平时作文备考也多有涉及因此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此题虽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值得点赞。

(作者为:

湛江二中语文老师)

  

  名师解析:

  

  2017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目解析

  

  肖刚

  

  今年全国1卷的高考作文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首先,这道题目可以看成是“请用三个’中国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材料提供了有限制的12个与中国有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考生也都比较熟悉,有“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新与旧”“正面与负面”等多重关系,同时这些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方面,可以任意进行排列组合,但是需要考生明确所选三个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

这是限制性任务,也是本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此处要求正是新考纲对“思维品质”考查的具体体现。

  

  其次,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有一个隐性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也就是要注意写作的立场和口吻,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表达的融入感。

  

  第三,题目要求“明确文体”,亦即文体必须是议论文、记叙文等中的某一种,务必清晰明确,这与近几年“文体不限”的要求明显不同;。

  

  最后,“选好关键词”“选好角度”也都隐含着“可以自主选择,但是所选内容和角度必须有机统一,逻辑链条必须清晰完整”的要求。

  

  总体来说,本道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生活的国家、社会是否保持足够关注,并能做出清晰描述或判断,题目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时对考生价值观考量的“国家意志”。

审题时需要考生关注的核心点有两个:

一是12个“中国关键词”,二是任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首先要从12个关键词中选出两三个,这考验考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拓展能力。

然后要从自己选出的关键词中,提炼出自己要介绍的主题,然后列出“解说”线索。

  

  下面给出角度示例和写作思路简析:

  

  一带一路+高铁:

  

  高铁中国近年来基础建设的最伟大成就,一带一路将带动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技术、产业走向世界。

考生可从高铁成就、影响,结合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及美好前景。

  

  一带一路+长城/京剧/美食:

  

  一带一路重在民心相交,而人文交流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历史维度:

一带一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交融产生的艺术成就数不胜数,可向外国青年介绍哪些中国名片是中外交流的成果。

现实维度:

一带一路是外国青年了解中国的窗口。

  

  中华美食+食品安全

  

  外国人对中华美食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华美食的派系,制作工艺,推荐《舌尖上的中国》,消除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中华美食+移动支付

  

  移动互联时代颠覆了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带钱就能买东西,现在却变成了现实,这也中国技术发展的结果,考生可从文化交流角度,介绍中华美食派系及当前美食行业的移动支付情况。

  

  高铁+大熊猫

  

  考生可从高铁、大熊猫作为中国的两张名片,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着手,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在高铁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大熊猫作为文化名片促进中外交流的情况。

  

  高铁+移动支付

  

  当前,移动支付已经遍及中国的各个角落,大到企业合作,小到衣食住行。

考生可从,随着“时尚、便捷、安全”的高铁移动支付服务的推行,我们的旅途将会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加的舒心和欢心,高铁移动支付也成为时代的新宠儿等角度来写。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考生可从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考生可从空气污染及食品安全是我国面临的两大挑战出发,向外国青年介绍我国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成果,并且阐明自己面对空气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广场舞+京剧

  

  京剧是国粹,是高雅艺术,拥有广泛受众。

广场舞是近年来中国百姓参与度最广的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

可以向外国青年说明:

中国人娱乐活动的多样化,雅俗共存,都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

  

  广场舞+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仅仅指自然环境,也指人文环境。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

遍布农村各类文化广场的广场舞,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除了广场舞,今日农村还有很多富于创新性的娱乐活动,在为美丽乡村添彩。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在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普及。

这两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项目,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成为城市年轻一族的最爱。

互联网领域,是中国创新创业的集聚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所在。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

  

  共享单车代表的是绿色出行,对减少城市的机动车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人的努力。

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2.2017年全国II卷(甲卷)作文题

  

  (全国甲卷(II)适用范围:

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语数英))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

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