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50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

(一)

总分

100

60

10

16

14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60分)

1、从理想的涵义及其本质来把握,理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目标性B.现实可能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D.超前性和实践性

2、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长远理想B.近期理想

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3、信念作为人们对事物的深信不疑的态度,具有以下特征()

A.稳定性B.执着性C.多样性D.亲和性E.实践性

4、共产主义的主要基本特征有()

A.物质财富,充分涌流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人自由,全面发展D.阶级消亡,国家消亡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A.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B.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C.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D.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6、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抉择的路口,面对的多种选择有()

A.专业与学业B.朋友与爱情

C.工作与职业D.政治追求与生活道路

7、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条件为()

A.理想必须是有现实根据的B.理想必须是合理的

C.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D.要找出正确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8、爱国主义的含义包括()

A.热爱国土山河B.热爱各族人民

C.热爱自己的国家D.热爱自己的职业

9、爱国主义的作用有()

A.凝聚作用B.动力作用C.评价作用D.限制作用

10、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

A.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B.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

C.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A.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B.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

C.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

D.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12、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

A.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形成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

C.营造鼓励和支持冒尖、当领头雁,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

D.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保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E.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13、人格健全的人,其具体表现为()

A.言行一致

B.人生观积极

C.能把自己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

D.把自己的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14、自觉维护国家利益须做到()

A.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B.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C.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D.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第一位

15、国防观念主要包括()

A.国防忧患意识B.国防目标意识

C.国防价值意识D.国防责任意识

E.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

16、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的()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思考

17、把“方便”、“有用”、“实惠”作为待人处世原则的人生目的是()

A.享乐主义人生目的B.悲观主义人生目的

C.实用主义人生目的D.权力至上主义人生目的

18、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与()之间的一种关系。

A.事物的需要B.人的需要

C.人的属性D.事物的属性

19、()、()和()是人生态度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A.认知B.情感C.意志D.行动

20、人生在世,每天所做的事,无非是处理两大关系,它们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神的关系

C.人与历史的关系 D.人与人的关系

21、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的主要特征有()

A.交往需求迫切,但主动性不够

B.交往观念中理想化色彩甚浓,实际交往中功利化倾向较重

C.正式群体交往热情下降,非正式群体交往兴趣增加

D.交往中人人渴望真诚,有人却时时对别人心怀戒备

E.异性交往的愿望强烈,但实际交往却不尽如人意

22、“惟厚可以载物,惟宽可以容人”,属于人际交往中的()

A.真诚守信原则B.尊重平等原则

C.宽容理解原则D.互助友爱原则

23、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地调控情绪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4、“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这表明了爱情的()

A.纯洁严肃性B.平等互爱性C.专一排他性D.强烈持久性

25、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正当利益是()

A.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欲望和需求

B.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C.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靠坑蒙拐骗等获得的个人利益

D.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26、“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这表明,道德品质是()

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27、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道德风尚

C.对外开放程度D.传统文化积淀

28、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和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下列选项中,真正属于爱情的有()

A.单相思、一厢情愿

B.相濡以沫,终身对爱侣承担责任

C.“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D.“三角恋爱”、“多角恋爱”、“婚外情”

E.爱恋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29、现代人的自我修养应重视心理的修养,即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为此,需要()

A.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B.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E.只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看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30、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区别在于()

A.依存的道德体系不同B.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C.实现的手段不同D.行为的后果不同

31、公德评价的方式包括()

A.公众舆论B.遵纪守法C.公共良心D.公众权利义务意识

32、影响公德意识的因素有()

A.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社会生产方式对公德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B.传统习惯与风俗、已有的道德意识对现代公德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C.规范要求与有效的机制对公德意识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D.公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对公德意识具有决定性影响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何时生效实施的()

A.2005年8月1日B.2005年3月1日

C.2006年3月1日D.2006年8月1日

34、治安管理处罚应遵循哪些原则()

A.适当原则B.公开、公正原则

C.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35、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

A.10天B.15天

C.20天D.25天

36、在处罚性质上属于资格罚范畴的是()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3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公民可以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

C.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D.以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不必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38、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

A.意识形式B.特殊形式C.社会秩序D.职业秩序

39、职业道德产生于()

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原始社会

40、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可以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同事之间应为()

A.团结互助B.和睦相处C.相互理解D.避免纠纷

41、新修订的《会计法》是哪年起实施的()

A.1985年1月21日B.1993年12月29日

C.1999年10月31日D.2000年7月1日

42、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不可忽视的条件有()

A.家庭教育B.自身素质C.社会条件D.教育因素

43、我国对一些特殊的职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下列哪些属于此范围之内()

A.公务员法B.律师法C.会计法D.审计法

44、经过不断的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为社会认可的就业模式,它包括()

A.双向选择   B.不包分配  C.竞争上岗   D.择优录用

45、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

A.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

B.国家机关的组成及活动基本原则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4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制和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原则与方略

B.人治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推崇个人权威

C.法治优于人治

D.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E.我们要求实行法治,依法治国,不搞人治

48、法律权利的分类有()

A.道德权利B.公民的权利C.法定权利D.约定权利E.人身权利

49、根据义务内容的不同,分为()

A.积极的义务B.公民的义务C.消极的义务D.一般的义务

50、政治上的安全是指()

A.专政的政权的安全B.生产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C.社会制度的安全D.统治地位的安全

51、()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A.法律思维B.法律心理C.法律理论D.法律意识

52、法律的外在影响力通过()来建立和维护

A.国家性B.义务性C.责任性D.强制性

53、在下列各项中,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A.选举权B.劳动权C.受教育权D.批评建议权

54、《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是()

A.依法服兵役B.参加民兵组织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维护祖国统一

55、超越职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下级行政机关行使了上级行政机关的职权

B.甲部门行政机关行使了乙部门行政机关的职权

C.甲地城行政机关行使了乙地域行政机关的职权

D.内部管理机关行使了外部管理机关的职权

E.行政机关行使了其他国家机关或非国家机关的社会组织的职权

56、某区公安分局与工商局共同对李某做出处罚决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赔偿请求,本案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

A.某区公安分局B.某区工商局C.某市公安局

D.某市工商局E.某区公安分局与工商局的共同上级机关区人民政府

57、申请复议的条件有()

A.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C.属于依法可申请复议的范围

D.相应复议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E.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58、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合同中属于实践性合同的是()。

A.买卖合同B.承揽合同C.保管合同D.运输合同

59、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另一方()

A.只能请求适用定金条款

B.只能请求适用违约金条款

C.可以请求同时适用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

D.可以选择请求适用定金条款或请求适用违约金条款

60、下列担保方式中属于约定担保的是()

A.抵押B.质押C.定金D.留置

二、案例分析(每题5分,共10分)

1、案例一:

张某于1976年7岁时,被刘利钢、朱文秀夫妇收养,改名刘非。

1980年,刘利刚与朱文秀生一子,取名刘冰。

刘利钢、朱文秀对刘非、刘冰都非常疼爱,全家四口互相体贴,关系和睦。

1990年,刘非得知张金宝是自己的生父后,与刘利钢、朱文秀关系疏远。

1994年朱文秀病故,1996年刘利钢因病致残,其收入仅够勉强维持个人生活,无力抚养子女。

此时,张金宝生活困难,刘冰正在读书,刘非经营个体餐馆,收入较多。

张金宝要求刘非赡养,刘冰要求刘非抚养,均遭其拒绝。

问题:

(1)刘非对张金宝有无赡养义务?

为什么?

(2)刘非对刘冰有无抚养义务?

为什么?

2、案例二:

洪某,男,1991年出生。

2002年某日,洪见一女孩(九岁)在塘边放牛,洪强要牵牛,女孩未理,即刻骑上牛背回家。

洪怒用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受惊,发泄不满。

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落水,洪见状颇为得意,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

女孩溺死。

问题:

本案洪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死有无因果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信念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联系。

四、论述题(共14分)(答题要求:

写一篇400字论文,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对每个人当前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尤显重要,请你谈谈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

(一)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BCD2、AB3、ABCDE4、ABCD5、ABCD6、ABCD7、ABCD8、ABC9、ABC10、D11、ABCD12、ABCDE13、ABCD14、ABCD15、ABCDE16、ABC17、C18、BD19、ABC20、AD21、ABCDE22、C23、ABCD24、A25、D26、B27、B28、BE29、ABCD

30、ABCD31、AC32、ABC33、C34、ABCD35、C36、D37、AD38、B39、C40、ABD41、D42、ABCD43、ABCD44、ABCD

45、ABD46、ABCD47、ABCDE48、ACD49、AC50、ACD51、D52、ACD53、BC54、AB55、ABCDE56、AB57、ABCDE58、C

59、D60、ABC

二、案例分析(每题5分,共10分)

1、案例:

张某于1976年7岁时,被刘利钢、朱文秀夫妇收养,改名刘非。

1980年,刘利刚与朱文秀生一子,取名刘冰。

刘利钢、朱文秀对刘非、刘冰都非常疼爱,全家四口互相体贴,关系和睦。

1990年,刘非得知张金宝是自己的生父后,与刘利钢、朱文秀关系疏远。

1994年朱文秀病故,1996年刘利钢因病致残,其收入仅够勉强维持个人生活,无力抚养子女。

此时,张金宝生活困难,刘冰正在读书,刘非经营个体餐馆,收入较多。

张金宝要求刘非赡养,刘冰要求刘非抚养,均遭其拒绝。

问:

(1)刘非对张金宝有无赡养义务?

为什么?

(2)刘非对刘冰有无抚养义务?

为什么?

分析:

(1)刘非对张金宝没有赡养义务。

我国婚姻法规定,养子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2分)

(2)刘非对刘冰有抚养义务。

我国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妹,有抚养的义务。

本案中,刘非与刘冰是养兄弟关系,刘冰未成年,刘非有负担能力,所以刘非对刘冰有抚养义务。

(3分)

2、案例:

洪某,男,1991年出生。

2002年某日,洪见一女孩(九岁)在塘边放牛,洪强要牵牛,女孩未理,即刻骑上牛背回家。

洪怒用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受惊,发泄不满。

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落水,洪见状颇为得意,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

女孩溺死。

问题:

本案洪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死有无因果关系?

分析:

有因果关系。

因为根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

作为某种原因的行为必须具有危害结果的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只是说明该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必要前提。

只是当具有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的某一现象已经合乎规律的引起某一结果的发生时,才能认定某一现象与所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分)洪某赶牛入水,与骑在牛背上的女孩落水,有直接性的必然联系。

洪某赶牛入水,便存在着落水的现实可能性。

当牛入深水的条件一出现,女孩溺死的危害结果便发生了。

所以,洪某的行为与女孩溺死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分)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信念的特征有哪些?

答:

信念作为人们对事物的深信不疑的态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信念的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1分)

第二,信念的执著性。

执著性不只是指信念的稳定性,而且更多地是指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稳定性。

(1分)

第三,信念的多样性。

正像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念也是多样化的。

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信念。

(2分)

第四,信念的亲和性。

信念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信念相同或相近,则意味着人们对事、对物、对人的认识、态度及处理方式等方面有相似性。

(2分)

第五,信念的实践性。

信念同理想一样,一方面具有面向未来、超越现实的品格,另一方面又同人类意识中的其他观念形态一样,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

(2分)

2、简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联系。

答: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联的。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

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决定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4分)

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

世界观研究的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人生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价值,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

怎样生活才有价值?

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

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

(4分)

四、论述题(共14分)

(要求:

每一位考生写一篇400字论文,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对每个人当前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尤显重要,请你谈谈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容展开(4分)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内容展开(4分)

(3)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及学长的人际关系。

内容展开(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