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53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ocx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韩维民

摘要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运用CBE理论指导定单招生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师队伍培养以及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实践CBE理论,不仅关注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之间的零距离联接,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CBE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本教材德育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各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到的今天,出现了许多种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如:

美国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GNVQ模式等。

如何借鉴各种模式并将其应用(本土化)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中,使之适应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是很多关注职业教育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做的还未能尽如人意。

包括海尔、海信等的许多用人单位认为职业教育:

①缺乏现代观念;②现行培养质量标准较低;③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④课程教材包含的知识、技能落后,教育与行业的脱节问题严重。

经过多年的定单招生、定向培养的实践,我们和企业一样,逐渐意识到了上述的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认为从前的定单招生、定向培养模式,单纯地培养学生那些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较少关注如何使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

上述五个方面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最终会影响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的发展。

我们结合从前的教学实践,将CBE理论应用到定单招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今年我们为海尔集团定单培养的首批学生全部进入该集团的A、B两种岗位,无一到C岗。

而一般C岗人员只有极少数,要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才能上到B岗。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非常赞赏。

学校成为了秦皇岛地区海尔员工培训基地,以后凡秦皇岛籍毕业生到海尔工作,按规定必须先来基地培训后才能上岗。

我们学校的发展做为秦皇岛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写进了新华社内参,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出批示,总结秦皇岛市职教工作经验,全国交流。

《河北经济日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河北电视台、秦皇岛电视台、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多次予以专题报道。

由于实践的时间尚短还有不少问题仍在探索之中,因此我们姑且把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称为:

CBE指导下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下面把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服务的。

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做好“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把握办学层次的“中等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工作岗位的“技术性”;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

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现场零距离,尽快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道德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并实践先进的CBE理论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理论源自北美,意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这里所指的能力包括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CBE理论引导着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分析,使能力形成的目标具体化了。

简单地说就是:

学校按照企业的需要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人才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就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

在以往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往往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字眼,而现在都改为了“能”如何如何,教学目标都根据岗位的需要明确确定为一个个的具体的能力点。

2005年我们邀请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留加(拿大)博士邓泽民教授做了专题讲座,随后学校正式拉开了CBE教学改革的序幕,并在学校重点骨干专业——机电专业全面展开。

学校选派机电专业学科带头人深入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的专家以及一线工人就学生培养方案进行商讨。

商讨中我们发现这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职业学校是以自我为主,还是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主?

在学校标准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如何调适?

如果我们把标准定得像原来一样(偏高),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有困难;如果像有些用人单位要求的那样(偏低,能在生产线上做一些简单操作就行),虽然节省学校大量人力物力,学生也好毕业,但是极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最终我们决定综合企业的要求和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将课程设置为三类即:

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提高(选修)课(或称模块课)。

我们还专程到青岛等地,与那里的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

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制定出了包括专业能力图表、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科教学设计(教案)等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

构建培养人才的三大支柱

要切实把来之不易的教学改革成果用好用活,必须要有:

①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②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③贴近学生工作实际的校本教材。

我们始终非常重视这三方面的工作,把它们当作学校培养人才的三大支柱。

构建硬件环境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打基础

投资200万元建设校园网。

已建成网络中心、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7个多功能教室,所用主要设备都是包括方正电脑在内的名优产品。

这些设施一方面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投资100多万元,建设通用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室和PLC实验室。

在这两个实验室里有可供50人同时实验的,目前国内即使各高职院校也尚未普及的电工电子、电力拖动通用实验台以及单片机、微机接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变频器等实验设备。

实验室所开出的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比起那些只经过简单岗位培训的人来说,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先后投资数万元,建设无线电装接工实训室和家用电器(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整机综合实训室。

在这里老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可以反反复复地练。

通过实训,学生掌握了收音机和电脑的组装调试,学会了维修电工的配盘以及电视、冰洗类家电产品的安装和维修。

同学们对学校提供的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式感到非常满意,掌握知识和技能也更快更扎实了。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人才

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参与顾明远教授主持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第一个试点校。

有了课题的带动,我们随之出台了《学习型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从财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推出了年青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工程;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等。

为全员学习创造条件,我们为每位教师置办购书卡,教师在新华书店、百信书城等地持卡签字购书已成一道亮丽风景,这项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

在鼓励教师读书学习的同时,学校加大教师外出培训、交流的支持力度,鼓励学历已达标教师继续深造,学校负责最大限度地解决学费问题。

从2003年开始,有十一人脱产或半脱产进修研究生学历,已有二人获得硕士学位。

机电专业各个科目总计十二人次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有更多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专业培训。

通过“创建学习型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学校的整体形象得到了重新的定位和提升,活动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

开发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校本教材

机电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之后,新的问题摆在了所有参加教学改革工作的教师的面前。

这就是为实现新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因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教材都脱胎于高等教育教材,难度偏大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需要。

没有合适的教材,老师们体会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滋味。

为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各科教师开始了开发校本教材的工作。

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是教学工作不可能停下来等你开发完教材。

因此我们决定先在那些有能力的科目上突破,让老师们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购买图书、杂志、上网浏览等)先编写教案、并将相应的学案与课堂教学同步地印发给学生,再逐步形成讲义,编辑成这些科目(或模块)的校本教材。

为做好这项工作,保证开发的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方案以及奖励制度。

老师们除了参考现行教材外还不断向企业的专业人士以及教材设计专家学习请教,为此学校做出了大量的投入,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

到目前为止,已有物理、英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变频器应用等科目的校本教材完成了初审稿,其它科目正在紧张的编写和审定中。

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始点

学校不是人力的筛选者,也不是最后证照的提供者而是终身学习的起始点。

学校与企业的本质不同在于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企业是生产商品的地方。

这一本质的不同,要求职业学校不仅要努力使学校企业化.实现校园文化的企业化,走进的是学校,看到的是企业,使学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而且要求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学校不再是职业准备所,而是负责帮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所需的核心能力。

因此,职业学校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追求的目标,从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综合素质的养成、企业的亲和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为企业服务,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企业适应性、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课程设置上,如前所述除了设置必修课外,还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选修课、模块课,并实实在在从授课时间上、教学媒体方面给予足够的保证,让学生确实能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自由地选择所喜爱的科目。

为了使教学管理与之配套我门还大胆尝试弹性学制改革,主要内容为推行学分制。

在学分制管理方面,我们以机电专业为试点,适当加大了技能课程的学分。

学生不仅要通过文化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还要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才能取得规定学分。

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技能比赛中获奖,还可以分别获得相应的奖励学分。

这些举措为每一为学生提供了良性发展的环境。

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方面:

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已经有若干同学脱颖而出的时候我们就鼓励他们当小老师,去辅导其他同学(不言而喻有时候小老师更容易和同学们沟通),甚至可以给大家讲课,真正的老师在课前、课上帮他们把关。

这样既让这部分同学得到了锻炼,又激励了其他的同学。

事后证明这种尝试是可取的,他们讲课的时候同学们听的更认真,还不停地找“毛病”结果“师”生都得到满足和锻炼,那些小老师们日后都进入了高级的工作岗位。

在学习更深入之后,学校又开出了兴趣活动小组和电器维修服务部。

师生可以每天都在一起工作,增加相互接触的时间,能更好地相互了解。

老师可以适时、及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加有利于开展学知培训、学生补差与提高等教育活动,同时又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不仅如此,我们严格遵循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教育,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树立理想、提高技能、坚强意志。

学校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广播站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进行技能比赛、体育竞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网页制作比赛。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学校田径运动会等,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广阔空间。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更大的理想前进。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学校还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用业余时间进修大专学历,并引导、嘱咐学生培养自己参加工作后仍然自觉学习的习惯。

始终极端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后劲

当前企业界有一个提法:

一个人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这似乎有些偏激,但却很深刻,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人才观。

我们也有一句话:

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做事做到人人需要你,做人做到人人喜欢你!

“以德立校”是我们的治校方略。

如此明确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

为贯彻落实这一方略,在师德建设上,一是加强师德学习,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开展师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强化师德考核;四是树立师德典型,表彰师德先进。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环境,这是我们大力倡导的观点,班主任工作已被推到了学校工作最为重要的层面。

学校大幅提高班主任待遇,评奖选优着重考虑班主任,为班主任老师常年订阅“德育报”,每人一份。

设立班主任工作新思路奖,从较为紧张的学校经费中拔发班费。

这些举措的出台,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开创性,班主任工作已由过去的被动局面,彻底扭转成人人抢着当,学校择优选配,这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也为培养素质过硬的学生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目前仍然在进行之中,如何让课程设置更贴近企业的需要,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能力,是我们今后改革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青岛市职业教育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10期

海信对一线劳动者的要求和对中等职教的建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记者关月

邓泽民编著《CBE理论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