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65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

(一)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饮食的发展进步,中西饮食比较,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进步。

能力目标:

让学生根据资料尝试再现、推测历史。

情感目标:

感悟先人的智慧,激起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主题。

以27页问题: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吃什么?

穿什么?

住在那里?

他们将怎样生活?

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二)学习主题一:

远古人的生活状况。

1、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远古人是怎样生活的?

比如:

他们是怎样狩猎、怎样采果子、怎样钻木取火的?

根据想像描述出来。

也可表演再现生活状况。

2、学习了解北京人的情况。

最后提问: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

(引导学生回答,教给学生由资料推测、再现历史的能力)。

(三)主题二:

饮食的发展进步

1、提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饮食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以此切入本主题。

然后学习熟食的故事、28页的内容了解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及最初人类的饮食特点,由此理解饮血茹毛的意思。

再学习中华食文化,此部分可让学生先说自己喜欢的某道菜的烹制过程,再想象人类最初是怎样制作出这道菜的。

交流体验先人的聪明。

教师可补充吃中的故事,也可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吃中故事。

(让学生交流、查阅资料)

2、最后学习中西饮食比较。

了解不同饮食的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与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中西饮食的利与弊。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体现理念)

3、活动,话说中西饮食,全班分小组进行,一组说中餐的优点,一方说西餐的优点。

4、让学生将收集的、了解的资料以框架式到出饮食的进步历程。

生食→熟食→简单烹制→精致佳肴。

(这一环节,应改进,可以让学生观看或是教师采用媒体展示,共同使用,加强学生理解)

(四)主题三:

人类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发展情况。

1、先提问:

现在是怎样知道远古人类的生产情况的?

再学习神龙的传说,及29页的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产业情况。

学生要知道祖先在生产实践中把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

我国在七八千年前就种植粟和稻了,两千多年前就会驾牛犁地和耙地。

2、学习30页古人的歌谣,可让学生先分类收集谚语,在班内交流,体验人类的进步史,学习29页小资料,让学生知道我国农业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从而引导学习回答29页的问题。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活动展示:

让学生夸夸人类在农业、种植业上的贡献。

(如编顺口溜:

炎帝炎帝了不起,靠渔业,那不行,创立农耕,势在必行。

先人先人了不起,吃野果,也不行,培育农作物,饲养家畜,势在必行。

先人先人了不起,种粟种稻,你最行。

驾牛犁地、驾牛耙地,也早行。

先人先人了不起,培育作物,你最行,136种呀,世界第一。

)(五)主题四,远古人类的生活、饮食、农业汇报会,让学生回到远古时代汇报人类生产状况,饮食发展,农业发展(可采用描述、故事等形式)感受人类发展的漫长,先人的智慧,激发感情。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认识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心灵得到启迪。

 

第二课 吃穿住话古今

(二)

本课目标:

、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流程:

(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认识照片上的人吗?

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

    服饰)

、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

                                     (板书:

季节气候)

123(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

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

1(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

(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

4师:

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

小结:

也就是从这一点,人们推测出,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龟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

、(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

用什么来缝衣服?

为什么是用的骨针?

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

活动三:

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

1

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

(麻布)

45小结:

这件丝衣2000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49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

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

、(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你看了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之后,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

789二、出示黄道婆的图片。

、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

丝呢?

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

(出示课件教材中的图)这幅图反映了宋代人织布制衣的生活。

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黄道婆的故事。

、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

三、出示唐朝的武士服、百姓服、宰相服、皇帝服

、接下来,请看一看,猜一猜:

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

(武士、百姓的服饰换一下、宰相的服饰换官服、皇帝)(你怎么认为是皇帝穿的?

、同学们,你们看,皇帝穿龙袍,武士穿战袍,宰相穿官服等,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那时候服饰与什么有关?

 (板书:

身份) (如果已经板书,就要强调板书。

)四、出示唐服和服。

、(出示唐服)这是我们唐朝的服饰。

、(出示和服)这是什么服饰?

、同学们感觉日本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

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

五、 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

、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西装。

后来,有人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的民族服装。

、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你知道了什么?

请同桌的议一议。

、小结:

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

1问:

我们再看一组图,这是我们当代人穿的一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

、当代服饰样式繁多,当代服饰又是用什么面料做的呢?

同学们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穿的衣服,还可根据自己平时知道的说一说,现在的服饰用了一些什么面料做的?

(丝绸、棉、麻、化纤、纳米、莱卡、腈纶……)(你还知道哪些面料?

4小结:

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代服饰的繁荣景象,更感受到了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受 繁荣,科学技术的先进。

             吃穿住话古今

服饰   

     经济水平   经济发展 

《吃穿住话古今

(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吃穿住话古今

(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第1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吃”为切入点,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感受民族探究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3、感受远古人类的探究精神,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吃穿住及其它的生活习性,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远古人类的探究精神,体会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探究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设计总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较为遥远,因此课前要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中适时展示,以便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有趣。

以现代生活为切入点,整堂课让学生在对比中探究新知,启迪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感受现代人的幸福。

     师激兴导课:

同学们,你觉得我们现在生活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指名几位学生谈幸福

     师顺势引导:

其实,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处处是幸福,只是平时我们忽略了这种幸福。

     电脑出示课件:

现代人的吃穿住。

     学生观看图象资料。

     师:

我们很幸福,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会更珍惜这种幸福。

因为它的得来融入了我们祖先的艰辛和智慧。

     【设计意图:

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对比中探究新知,启迪思想。

并为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铺垫。

     二、走进远古时代

     1、认识人类的始祖北京人。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北京人的资料。

     2、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

     师: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

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插图发现及自己收集的远古时代的故事,全班交流。

     师:

你认为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得怎样?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交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课件出示: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他们的生活。

创设情景:

你进入远古时代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想象,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远古人类的艰辛。

】   

     4、师总结: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但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才使人类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师:

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只依靠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人类又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发现。

     课件出示:

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3、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

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设计意图:

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原始农业,体会人们的探索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四、拓展深化

     课件出示:

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全班交流。

     ●谈谈你对远古时代人类的了解

     ●对比远古时代和现代生活,你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选择的抒发情感,由历史的学习转入思想的启迪,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梁瑞平

教材内容: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

(一)》第二单元第1课(需两个课时)

教材分析:

《吃穿住话古今

(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

主要从猿人、古人的“吃”切入、联系到火,拓展到农业生产这几个方面。

学情分析:

因为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相对窄一点;但是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他们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了解、探索;为此我想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看书交流,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生活阅历出发,重点不在学生掌握多少,了解多少,而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类的起源以及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

2.从“吃”入手,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

3、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人类进化的过程> 2010-03-03-网页快照

生:

说一说感想

一、人类的起源

师: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人类是进化来的;

达尔文进化论

1、低级生物-----高级生物---猿人---能人----智人……现代人(崇尚科学)

另外:

还有不少人的神话故事

生:

说一说

2、师:

中国古老的传说:

女娲捏泥人(造人)(迷恋传说)

3、外国上帝造人的传说(不崇洋媚外)

问:

你认为以上那个是你的祖先?

学生回答1可说你崇尚科学;回答2可说迷恋传说;回答3的可能没有,可说不崇洋媚外。

二、中国猿人、古人

1、师: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

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远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2、同学读第26页第一段。

3、北京猿人、元谋人、半坡遗址…河姆渡人遗址……。

4、看书交流第26—28页

师: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

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困难和危险

生:

谈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师: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

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问“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饮血茹毛

1、吃生食-----------熟食

火--------认识火----掌握火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进步)

(播放课件:

猿人狩猎图)

2.从吃自然到吃劳动所获;

A养殖学生:

说一说

B种植学生:

说一说

3、播放课件:

古人农耕图

利用劳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社会的又一大飞跃;(进步)

马克斯语: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4、播放炎帝神农氏课件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小结: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值得我们骄傲,同时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拓展思考(实践作业):

‘火’的使用和“养殖、种植”技术的发明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说课稿

梁瑞平

教材分析:

《吃穿住话古今

(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联系到火,拓展到农业生产这几个方面。

学情分析:

学生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看昨天话今天想明天;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有限,因此主要还是渗透,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探索,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生命的起源及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渗透一点进化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食”入手,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

情感目标:

感受现实生活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3、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从播放视频<人类进化的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走进远古时代;通过课件展示学生交流

弄清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渗透达尔文的进化论)

播放课件:

元谋人、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第二部分: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通过以下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从从吃生食到吃熟食,从穴居、洞居到现今;并且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1.自己阅读吃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

(1)说一说,人们运用“火”

(2)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思考:

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书第二十九页)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最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留了“搜集古人进化有关资料”

实践作业,对于培养学生兴趣及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有较大帮助。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宁安镇红城小学杨田

教学目标:

  

(1)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方面的)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

  

(2)尝试运用搜集、推测、整理的方法。

  (3)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

教学设计:

一、课前:

  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歌谣等资料,西餐的特点等。

(如果学生很难找到,教师可事先将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印发给学生。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交流讨论:

(1)如果是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

穿什么?

住在哪里?

(2)假如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

(可带动作演示一下)

  活动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随着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

  活动三: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古人由开始的不会说话到会表达,会交流,流传下来很多谚语或歌谣(有关天气、自然、节气的等),学生展开交流。

(可以简单解释意思)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对远古时代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的过程。

  活动四: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假如让你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你会说哪些?

(让学生列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如:

食品名称、特点、制作方法、饮食习惯、讲究、礼仪、关于食品的故事、传说等)。

  设计意图:

从饮食的角度,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活动五:

世界是个大家庭,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在饮食文化上也存在着差异。

研讨话题:

中西饮食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可以用语言描述或加上动作)

  注:

以上设计教学流程是从古—今(看今天话昨天想明天),从中—西(看中国想世界)。

  课后延伸:

继续了解古今有关穿和住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作准备。

从服饰话古今

本课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活动一:

引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的衣服都穿的好漂亮啊!

我有几个布娃娃,她们也想有漂亮的衣服穿,你们能给她们设计几套漂亮的衣服吗?

那衣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了设计漂亮的衣服,我们先看看图片,了解衣服的起源和发展变化。

(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张图片各是什么季节衣服的?

(冬季和夏季)

   那么服饰与什么有关呢?

 (板书:

季节气候)

(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除了与季节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

1、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根据服饰的样式)

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

          (生:

职业)

活动二 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

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看看当时人们穿些什么?

(出示三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和穿兽皮的远古人。

2、请同学们看这三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

(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还有一张是穿兽皮的)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能猜测到什么呢?

(树叶和兽皮相比,哪种的保暖性好?

(生:

……)

小结:

人们懂得了遮羞,就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

当严寒到来时,他们就用兽皮穿在身上来抵御严寒。

4、(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

用什么来缝衣服?

为什么是用的骨针?

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

小结:

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活动三:

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

一、出示教材上的麻和丝衣图

1、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衣服吗?

(麻)知道它是什么时期的吗?

师:

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来做麻衣了。

3、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

(丝)

4、那同学们知道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吗?

(生……)

小结:

这是2000多年前的丝衣,丝衣的重量只有49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5、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

在古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