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68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交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

本试题共8页,两道大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载“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载“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两则材料中的“民主”

A.前者指最高统治者,后者指人民主权

B.都与近代民主政治没有历史渊源

C.前者影响维新变法,后者影响启蒙运动

D.都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

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

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行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B.实行农商并举,促进经济发展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7.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B.地方封国势力不得不依赖商业势力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D.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8.《左传》记载:

“(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逐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9.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该派别的活动

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

C.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D.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10.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

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

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11.据统计,英国工业增长率,1820年后长期维持在3%以上,但在1880年却下降为2%,1890年更下降为1%;对工业的投资率也由1850年的将近8%,下降为1914年的不到5%;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急剧增加。

下面对英国经济变化分析最准确的是

A.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   B.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

C.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D.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

12.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政策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13.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14.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C.政权更替频繁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5.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16.《布尔什维克》是1927年10月创刊(1932年7月停刊)的,由瞿秋白在国统区主编的第一份秘密机关报。

它宣传的内容可能有①抨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②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④公布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与指示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7.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

D.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18.斯大林说: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农业集体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19.下图是1953年—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C.调整国民经济成效显著D.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

20.《世界史·现代卷》指出: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

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B.工人阶级地位空前提高

C.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2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

“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22.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

“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决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B.削弱联邦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23.“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

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

”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2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

25.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

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

……史学便是史料学。

”他强调的是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小题18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0分,29小题10分,共50分)

26.(18分)

材料一:

“一个平凡的道理常常被人们忽视:

要得到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在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里,首先必须有农业生产的足量剩余。

有了足量的农产品剩余,才有可能养活那一部分不再需要自己衣食的商业和工业人口。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农本经济,和其它地区的封建农本经济一样,从来离不开手工业,后者以不同形式补充农本自足经济的不足:

其一是以纺织为主的农民家内手工业,生产是为了直接消费;其二是封建主在所属庄园设置的磨坊、烘炉、榨坊之类,生产是为了满足庄主的需要,在征收规费的条件下也让农民用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其三是聚集在封建城市的行会手工业,是为了满足上述一、二两项所不能满足的需要。

这三项可以通称之为封建农本经济的手工业附庸,但三者的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却大不一样。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材料三:

“在西方,新出现的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带来了哪些为传统农耕世界所缺少而又相形见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特点。

……近代西方工业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它的历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特定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

”除此之外“18世纪以后,西方工业世界的工商信息网络,遍布全球。

生产和周转越复杂,社会活动的节奏越紧密,时间意识也就越增强。

14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地日益增长,国内和国外贸易的日渐繁密,就导致一种新的社会要求,用简便的、易于查检的方法记载支出和收入,盈利多少,亏损多少,一目了然。

一个工业制造和商品流通逐渐居主导地位的社会,是一个要求计数的社会。

“近代的工业世界是不断机械化,不断追求功效的世界。

”这和“计算盈亏,都属于近代工业世界在孕育中带来的有社会意义的特点,是对工业趋向大生产这一发展前景的一种潜在的推动力。

当以农为本的经济,把依赖的自然人格化了、神话,西方社会也广泛流行这种观点。

但“人们从机械化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到人可以驾驭和改造自然,开始把人格化了的自然,也就是上帝,和物质的自然区别开来,上帝是自然的创造者,继续崇拜;上帝创造的自然却不是上帝,可以驾驭和改造。

——彭小瑜高岱《外国史读本》

(1)材料一表达的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因素是什么?

其与工业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分)

(2)概括材料二阐述的农村(乡村)工业有哪几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者的产品与市场的联系却大不一样”。

(4分)

(3)依据材料三,初生的工业世界为历史带来了哪些不同于以农为本的社会的特点?

这些特点恰好透视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的哪些特点?

(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所讨论的问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2分)

27.(12分)

在20世纪的今天,钟摆开始再度摆向地区自治。

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才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仅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这一瓦解过程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加快了其前进步伐。

政治瓦解表现为帝国统治的终结,文化分化范围则更加宽广,西方文化不再被认为与文明同义,而非西方文化也不再等同于野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材料中“地区自治”和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的内涵,就作者在文中谈及的“地区自治”和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任选一个主题,阐述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28.(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在客观现实面前,北宋中央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变革措施?

(4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6分)

 

29.(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不言而喻:

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4分)

(2)依托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反观美国民主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C

B

D

B

B

D

A

D

C

A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C

A

C

B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小题18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0分,29小题10分,共50分)

26.(18分)

(1)农产品剩余的长期增长。

关系:

农产品剩余的长趋势增长是工业世界诞生的前提。

(2)类型:

家庭手工业;封建庄园手工业;城市行会手工业。

前两类手工业产品与市场联系不大,用于农村人口的直接消费;第三种手工业的产品是进入市场流通的。

(3)①生产节奏紧密、时间感很强;②不断追求,计数的世界;③不断机械化和追求功效的世界;④不法祖,不敬天,改造自然。

中国古代传统农耕特点

①传统农耕不计时日,以季节计,按季节种收。

②知足常乐,储存、挥霍

③劳动工具的技巧性改革

④删掉“国”敬天法祖,顺从自然,崇拜尊重“神”。

(4)知己知彼,取其长;农耕文明的经济因素同样孕育了工业文明的前提要素和胚胎要素;找到符合国情的自己的增长道路,同样可以走工业世界的路。

27.(12分)答案设计提示:

答案设计思路(两个观点回答人选其一)

“地区自治”:

第一,简要说明“地区自治”变化。

15世纪以前世界是隔绝的,处于“区域自治”的状态中,这种传统的自治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机会和能力,走出区域,认识世界。

第二,说明变化。

1500年之后,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从而使全球统一的潮流代替了之前的世界大洲之间隔绝的局面。

第三,说明20世纪再度“地区自治”。

指的是世界经济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的“地区自治”。

时间:

20世纪中期以后。

原因:

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地区保护观念;经济发展中为降低风险和利益最大化的需要等。

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

第一,自1500~1900的四个世纪里,欧洲借助新航路开辟的契机走向世界。

通过扩大海外贸易,建立殖民地,工业革命,垄断经济等,迅速建立了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第二,到20世纪中期土崩瓦解,指的是欧洲在世界范围的统治地位被美国取代。

第三,“一战”后开始变化,涉及到了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迅速发展

第四,“二战”后加快瓦解因素:

美国为中心重新构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等);美国霸主地位。

六、七十年代后,两极格局发展;德国与日本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等等。

第五,当今:

经济区域集团和全球化的总态势;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文化交互发展,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同步而行。

选修部分

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收地方强壮兵力补充朝廷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官执政;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

(4分)

(2)藩镇割据问题的历史教训导致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宋初改革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但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地方兵弱财困;造成无力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也使“靖康之役”溃败,最终成为北宋灭亡的原因。

(6分)

2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0分)

(1)基本思想和观点:

自由、平等、安全是天赋人权;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分)

(2)对中国影响:

从《临时约法》中关于“国家主权”属国民,“人民一律平等”和法律制定、其法律权行使、分权制衡等精神,可见,美国的民主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文件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确立了法律规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