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69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docx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总复习资料

 

 

 

2015年9月

 

《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_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6、刺猬、蛾、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蜜蜂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_芍药花_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昙花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

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

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二、选择题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

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

A一年B一个月C一周

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

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A早晨B中午C傍晚

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

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

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

A上午B下午C夜晚

三、问答题:

1、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

(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2、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

答: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

(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的高度。

四、画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就可以了)

2、你在观察月相时纪录了哪些内容?

答:

除了画月相外,还要纪录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到的月亮所在的方位,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观察的心情和感受等。

(还有些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实验题

1、设计试验证明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答:

实验名称:

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

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

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

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

实验名称:

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

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2、凸面镜使人看起来变,凹面镜则使人看起来变。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4、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6、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8、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二、判断题。

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

6、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

三、选择题:

1、牛顿通过

(1)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①三棱镜②凹透镜③凸透镜④平面镜

2、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

(2)正确。

①铅笔向上折②铅笔向下折③铅笔变细了④铅笔变长了

3、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B)

A.白光B.绿光C.红光

4、有关光的行进说法正确的是(C)

A、S形B、曲线C、直线

5、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C)

A、孔越大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无关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C、E)

A、日光灯B、荧光棒C、阳光D、蜡烛E、萤火虫

四、问答题:

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

为什么?

答:

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

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

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五、画图题。

1.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本题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解释。

人眼

 

2.怎样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

请画出原理图。

本题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解释。

 

身后,包括自己的后脑勺都能看到的潜望镜设计示意图。

六、实验题:

1、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

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

(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

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2、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

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导线、电池、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正极和负极。

正极用 + 表示,负极用-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导体  、绝缘体 两大类。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

5、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   ,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 ,用N  表示。

6、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  相斥   ,异极相吸    。

7、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  ,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

8、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者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9、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0、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磁针。

二、判断

1、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时,灯泡才亮。

(√ )

2、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 √  )

3、磁铁在水中也能吸铁。

(√ )

4、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  )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 )

6、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  ×)

7、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 )

8、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   )

9、电话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有电磁铁。

(√    )

三、选择

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C  )。

A、用大灯泡   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

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C  )。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B   )。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4、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B)吸的铁钉多,(A)吸的少。

A、中间  B、两端

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C )

A、增大电流  B、增加铁钉   C、增加线圈

6、从电池中得到的电一般是(B )从发电机中发出的电一般是(A)。

A、比较强大的  B、比较微弱的

四、填表

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⑤陶瓷⑥人体⑦玻璃⑧潮湿的木头⑨干布⑩塑料尺

导体①③④⑥⑧

绝缘体②⑤⑦⑨⑩

五、五、问答

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请举4例)

答:

磁性黑板、软盘、磁带、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等。

2、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

(至少写出3条)

答:

(1)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2)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3)不要用湿毛巾抹电器(4)不要把多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3、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异同?

答:

相同点:

都有南北极,都可用来指示方向;

不同点:

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

4、有两根铁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不许用任何东西,你能辨认出哪根铁棒有磁性吗?

答:

因为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而磁铁的正中几乎没有磁性。

所以用其中一根铁棒的一端去接近另一根铁棒的正中,即可判断出结果。

5、你应该怎样节约用电?

答:

不随便使用电器及灯具,用后要及时把电器、灯具关闭。

六、科学实验

1、问题: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

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

线圈匝数

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2、实验名称:

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第四、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60—100次。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5、解释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做出的说明。

6、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7、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还要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二、判断

1、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很大。

(√)

2、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

3、心脏不停地跳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

(√)

4、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动脉。

(×)

5、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

6、图形也是一种模型。

(√)

7、对霉烂苹果成因的正确解释是有微生物在苹果内繁殖。

(√)

三、选择

1、属于呼吸器官的是(D)

A、胃B、肠C、嘴D、肺

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3、下面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AB),属于解释的是(C)

A、苹果表皮渗出了水B、闻起来有异味C、苹果表面细菌在繁殖

四、连线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的光先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简答

1、为什么我们要呼吸?

答:

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这就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所以,我们要进行呼吸。

2、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答:

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3、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至少写出4条)

答: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3)扫地前洒水(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5)不要吸烟。

4、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答:

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六、实验

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guǐ]】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

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1(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2(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3、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4、(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15、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1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1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1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19、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第三单元《电和磁》

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7、常见的导体有:

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

8、常见的绝缘体有:

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

(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

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

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的性质有:

(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

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

(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

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

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

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

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

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

(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

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

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

27、电磁铁的应用有:

(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

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

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0、测肺活量的方法:

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

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

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

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