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73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4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docx

m13米跨径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书

穆棱河跨河大桥

工程设计

业:

道路与桥梁

程:

《桥梁工程》

号:

XX

学生姓名:

XX

指导教师:

XX

完成期限:

2015-11-22—

2010-12-

—、基本设计资料

1.跨度和桥面宽度

(1)标准跨径:

13m(墩中心距)。

(2)计算跨径:

12.6m。

(3)主梁全长:

12.96m。

(4)桥面宽度(桥面净空):

净-11+2x1.1m

2.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

公路一II级,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按照单侧6kN/m计算,人群荷载为3kN/ffl20

环境标准:

I类环境。

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3.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简支T形梁及横梁采用C50混凝土;桥面铺装上层采用0.03m沥青混凝土,下层为厚0.06〜0.13m的C30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按23kN/m3计,混凝土重度按25kN/m3计。

(2)刚材:

采用R235钢筋、HRB335钢筋。

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如图8-1所示,全桥共由5片T形梁组成,单片T形梁高为1.4m,宽1.8m;桥上横坡为双向2%,坡度由C30混凝土桥面铺装控制;设有五根横梁。

5[时质啊临止卜I女水前1■土

桥梁横断面图1:

100

\\

1

£

616_

*

312%

桥梁主要纵断面图1:

100

(五)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简称“桥规”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62-2004),简称“公预规”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六)参考资料

(1)结构设计原理:

叶见曙,人民交通出版社

(2)桥梁工程:

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桥梁设计手册《梁桥》(上、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4)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混凝土简支梁(板)桥》(第三版)易建国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5)《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设计》闫志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主梁的计算

1、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G-M法)

承重机构的宽跨比为:

B/L=12/12.6=0.95

(1)主梁的抗弯及抗扭惯矩lx和ITX

1)求主梁截面的重心位置(图2)

翼缘板厚按平均厚度计算,其平均板厚度为:

h1=1/2(10+16)=13cm

(220-18)131310018100

22

=24.19cm

2)抗弯惯性矩Ix为:

24.19)

131321310(

IX=[(220-18)13(220-18)13(24.19)1810018100(

122122

=3557834.01cm4=355.7810-m4

对于T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T形抗扭惯矩近似等于各个矩形截面的抗扭惯矩之和,即:

ITX=

送eg3

式中:

Ci—为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查附表1);

附表-1bi、ti——为相应各矩形的宽度与厚度

t/b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

c

0.14

0.15

0.17

0.18

0.20

0.22

0.25

0.27

0.29

0.31

1/3

1

5

1

9

9

9

0

0

1

2

查表可知b1/t仁0.11/1.60=0.069,c1=1/3t2/b2=0.18心.3-0.11)=0.151,c2=0.301

故ITX=1.6X0.113/3+0.301X1.19X0.183=0.71X10-3=2.80X10-3m4

单位抗弯及抗扭惯矩:

JX=lx/b=6.628X10-2/160=4.142X10-4m4/cm

JTX=ITx/b=2.280X10-3/160=3.15X10-5m4/cm

Gl"lTi

i

12E'at2Ii

t

分块名称

b1/t1

ti/CM

ti/CM

Ci

ITx1

翼缘板

220

13

0.06

0.3333

0.0016109721

腹板

87

18

0.21

0.2911

0.001476984

刀-

0.00308787「

(2)计算抗扭修正系数B:

计算得:

=0.99

(3)按修正的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影响线竖坐标值

ij

n

:

aie

5

2ai

i4

5

Za:

式中,n=5,7=48.4m2

ij表示单位荷载p=1作用于J号梁轴上时,i号梁轴上所受的作用。

计算所有的

梁号

nii

ni2

ni3

%

nij

1

0.600

0.400

0.200

0.000

-0.200

2

0.400

0.300

0.200

0.100

r0.000「

3

0.200

0.200

0.200

0.200

0.200

(4)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绘制横向分布影响线图(见图)然后求横向分布系数。

根据最不利荷载位置分别进行布载。

布载时,汽车荷载距人行道边缘距离不小于0.5m,人群荷载取为3kN/m2,栏杆及人行道板每延米重取为6.0kN/m,人行道板重以横向分布系数的方式分配到各主梁上。

 

ES—

§0—

 

各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汽车荷载:

=0.682

=2x(0.564+0.4+0.282+0.118)

1

2汽=2x

(0.382+0.3+0.241+0.159)

=0.514

 

1

3汽=2x(0.2+0.2+0.2+0.2)=0.4

人群荷载:

nnn

1人=0.6414,2人=0.4329.,3人=0.4

人行道板:

1板=0.6449-0.2449=0.4

n

2板=0.4327-0.0347=0.4

3板=0.4

2.梁端剪力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图式见图4汽车荷载:

1汽=10.818=0.409

2

2汽=丄1.00=0.50

2

3汽=2

(0.591+0.581)=0.591

人群荷载:

1人=1.3295,2人=-0.3295,3人=0

2、内力计算

1.恒载内力

(1)恒载:

假定桥面构造各部分重量平均分配给各主梁承担

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恒载计算

件构件简图及尺寸(cm)

单元构件体积及算式(m3)重每延米重量

1.61.00-21.01(1.00

=0.4192

0.10+0.16

225

0.18+0.16

0.8021.015-:

-12.5

2

=0.043

0.18+0.16

0.801.015-:

-12.5

2

=0.022

25

10.48

1.075

0.55

混凝土垫层(取平均厚9.5cm)

0.0952.20=0.209

23

沥青混凝土:

0.03x2.20=0.066

1.518

5.434

杠杆一及人行一道

人行道部分人行道板横向分布系数分摊至各梁的板重为:

人行道重力按人行道板横向分布系数分配至各梁的板重为:

由于横向分布系数均相同,=0.4,贝S板=0.4x6kN/m。

各梁的永久荷载汇总结果。

各梁的永久荷载值(单位:

kN/m)表4

梁号

主梁

横梁

栏杆及人行道

铺装层

合计

1(5)

10.48

0.55

2.4

6.952

20.382

2(4)

10.48

1.075

2.4

6.952

20.907

3

10.48

1.26

2.4

6.952

20.907

(2)永久作用效应计算影响线面积计算表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表表6

梁号

M/2(kN?

m)

M1/4(kN?

m)

Q0(kN)

q

30

q30

q

30

q30

q

30

q30

1(5)

20.382

19.845

404.48

20.382

14.884

303.367

20.38

6.3

128.41

2(4)

20.907

19.845

414.90

20.907

14.884

311.18

20.907

6.3

131.714

3

20.907

19.845

414.90

20.907

14.884

311.18

20.907

6.3

131.714

2.可变作用效应

me=G/g

(1)公路U级荷载冲击系数

式中I结构的计算跨径(m

E—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N/m2)_

Ic—结构跨中截面的截面惯矩(m4)

me结构跨中处的单位长度质量(kg/m)

G结构跨中处延米结构重力(N/m)

2

g重力加速度,g=9.81(m/s)

E=3.45104106Pa

已知Ic=6.627510~m4G=0.4626103N/m

1.5Hz込f=4.5Hz三14Hz

1」=10.176Inf-0.0157=1.3875

(2)2)公路-H级均布荷载qk、集中荷载Pk及其影响线面积计算(见表8-7):

公路-H级车道荷载按照公路-I级车道荷载的0.75倍采用,均布荷载标准值qk和集中荷载标准值Pk为

qk=10.5x0.75kN/m=7.875kN/m

计算弯矩时,Pk二360_1;0(19.5-5)1800.75kN=178.5kN

计算剪力时,Pk=178.5x1.2kN=214.2kN

按最不利方式布载可计算车道荷载影响线面积,计算过程见表

8-5。

其中V12的影响线面积取半跨布载方式为最不利,

1I11

o19.5二2.438

2228

公路-U级车道最大影响线纵标n及影响线面积①o表(p单位kN/m)表7

公路-U级车道荷载及其影响线面积计算表

项目

顶点位置

qk/kN.m

Pk/kN

®0

Mi2

l/2处

7.875

157.8

19.845

Mi

.4

l/4处

7.875

157.8

14.884

Vo

支点处

7.875

189.36

6.3

l/2处

7.875

189.36

1.575

可变作用(人群)(每延米)q人

人群荷载(每延米)P人:

P人=30.75=3kN/m

(3)可变作用弯矩效应(见表)

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qkW°P

(3)活载弯矩计算

公路U级荷载产生的弯矩(kN?

M表8

内力

m

(1)

1+卩

(2)

只⑶

qk(4)

纵标n

(5)

©0(6)

内力值

(1)X

(2)X{(3)

X(5)+(4)X(6)}

M/2

0.682

l/4

19.845

618.25

1

M/4

0.682

3l/16

14.884

463.76

2

M/2

M/4

0.514

1.3875

7.875

157.8

l/4

19.845

465.95

0.514

3l/16

14.884

349.52

M/2

0.409

l/4

19.845

326.61

3

M/4

0.409

3l/16

14.884

272.00

人群产生的弯矩(单位:

kN?

m表9

梁号

内力

m

(1)

P

(2)

30(3)

内力值

(1)x

(2)汉(3)

M/2

0.6414

19.845

40.305

1

M/4

0.64147

14.884

30.229

M/2

0.4329

19.845

26.136

2

M/4

0.4329

3

14.884

19.602

M/2

0.2

19.845

11.907

3

M/4

0.2

14.884

8.930

永久作用设计值与可变作用设计值的分项系数为;

永久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汽车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人群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基本组合公式为

mn

oQd=o(二:

G&ik*Q1SQik*二VjEjk)

ij=2

式中r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本例取为1.0;

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冲击力、离

心力)的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人群荷载的组合系数取为

0.8。

弯矩基本组合计算表(单位:

kN?

m表10

梁号

内力

永久荷载

人群何载

汽车何载

弯矩基本组合值

1

M/2

404.48

40.305

618.25

1396.0676

M/4

303.367

30.229

463.76

1047.4823

2

M/2

414.80

26.136

465.95

1179.4823

M/4

311.18

19.602

349.52

884.698

3

M/2

414.90

11.907

326.61

844.006

M/4

311.18

8.930

272.00

826.4536

((4)可变作用的剪力效应计算:

在可变作用剪力效应计算时,

应计如横向分布系数n沿桥跨方向变化的影响。

通常按如下方法处

理,先按跨中的n由等代荷载计算跨中剪力效应;再用支点剪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n并考虑支点至1/4为直线变化来计算支点剪力效应。

1)跨中截面剪力Vi/2的计算:

V=(1」)(qkWoRyQ

表11

公路-U级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Q1/2(单位:

kN)

梁号

内力

m

(1)

Pk(3)

qk⑷

纵标n

(5)

30(6)

1+卩

(7)

内力

值:

(1)X(7)

汉[(3)(5)

+(4)(6)]

1

Vl/2

0.682

7.875

1/2

101.33

2

Vl/2

0..514

189.36

7.875

1/2

76.369

1.575

1.3875

3

Vl/2

0.409

7.875

1/2

59.431

人群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单位:

kN)表11

梁号

内力

(1)

P

(2)

30⑶

内力值

(1)

(2)汇(3)

1

Vl/2

0.6414

4.9516

2

V/2

0.4329

3

1.575

3.2108

3

V/2

0.2

1.4628

2)支点处截面剪力V。

的计算

支点剪力效应横向分布系数的取值为:

1支点处为按杠杆原理法求的n'

21/4~31/4段为跨中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no

3支点到|/4及31/4到另一支点段n和n'之间按照直线规律变化,

如图8-5、图8-6所示。

梁端剪力效应计算:

汽车荷载作用横向分布系数取值如图8-5所示,计算结果及过程如下

1号梁:

nn

oSud二o(•GiSsik・QjSQik八壮「,QjSsjk)

i1j-2

2号梁:

126

Vo2={189.361.00.57.875[

2

111261126

0.514(0.514—0.5)0.50.5(0.514—0.5)]}=116.4906kN

124124

3号梁:

126111261126

Vo34189.361.00.5917.875[0.4(0.591—0.4)0.50.5(0.591—0.4)]}=133.7009KN

2124124

人群荷载作用及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方向取值见图8-6,计算结

果及过程如下:

1号梁:

12.6112.61112.61

Vo1人=[0.6773(1.386—0.677)30.5(1.386—0.677)3]=16.1454KN

22412412

2号梁:

3151261

Vo2人=(0.43930.75+0.43930.5+3.150.43930.16667)=6.0499KN

3号梁:

1.2612.61112.61

Vo3人=(0.43-0.50.43-0.50.435.67KN

2412412

 

 

剪力效应基本组合(见表13)

基本组合公式为

nn

OSu^=o(二y^ik■QjElk■「c二:

QjSGjk)

i4j=2

公路U级作用下如图

表8-13

梁号

内力

永久荷载

人群

汽车(由标准荷载乘以冲击系数)

基本组合值

1

V

128.41

16.15

135.54

361.94

V

0

4.9516

101.33

147.41

2

V

131.714

6.05

161.63

391.12

V

0

3.2108

76.3690

110.52

3

V

131.714

5.67

185.51

424.12

V

0

1.4628

59.4311

84.84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设计、配筋与验算

1.配置主梁受力钢筋

由弯矩基本组合计算表可以看出,1号梁Md值最大,考虑到设计施工方便,并留下一定的安全储备,故按1号梁计算弯矩进行配筋。

设钢筋净保护层为3cm,钢筋重心至底边距离为a=14cm,则主梁有效高度为ho=h-a=(100-14)cm=86cm。

已知1号梁跨中弯矩Md=1396.0676KN-m,下面判别主梁为第一

hh'f

hf—

类T形截面或第二类T行截面:

若满足roMd

式中,r。

为桥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0;fcd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本例为C40混凝土,做G=22.4MPa;d为T形截面受压区翼缘有效宽度,去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计算跨径的1/3:

l/3=1950cm/3=650cm

(1)计算跨径的1/3:

l/3=1260/3=650

⑵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

d=220cm

(3)bf

I

此处,b为梁腹板宽度,其值为101cm,hf为承托长度,其值为101cm,hf为受压区翼缘悬出板的平均厚度,其值为13cm。

由于

hh/bh=6/101=1/16.8<1/3,故bh=3hh=18cmh为承托根部厚度,其值为6cm

所以取bf=101cm。

判别式左端为

r°M=1.0x1396.0676KN-m=1396.07KNm

I

''hf

fcdbfhf(h。

2

bfx(ho)

2

I

ASfsd二fcdbfx

fcdbfX

 

判别式右端为

=22.4x103x101x0.13x(0.86-0.13/2)

=2338.191KN/m

因此,受压区位于翼缘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应按宽度为bf的矩形截面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设混凝土截面受压区高度为x,则利用下式计算:

即1.0X1396.07=22.4x103x1.01x(0.86-x/2)

整理的x2=1.72x-0.12

解得x=0.075v0.13m

根据式:

Asfsd*fcdbfX

fcdb'fX22.41.010.075

280

=6.0610-3m2=60.6cm2

 

选用4根直径为36mn和6根直径为25mrr的HRB335钢筋,则

As二(40.69+29.44)=70.13cm2>60.6cm2

、‘asiyi

钢筋布置如图所示。

钢筋重心位置as为:

=234.434.9127.434.917.74.9112.910.18cm=16.59

hO二h-as=(100-16.59)cm=83.41cm

查表可知,Eb=0.56,故x=0.075m

则截面受压区高度符合规范要求。

配筋率p为p二As/(bfh0)=70.13x100%/(101x83.41)=0.834%>0.2%

故配筋率p满足规范要求。

2.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按截面实际配筋面积计算截面受压区高度x为

x=fsdA/fcdbf=280x70.13/22.4x101cm=8.679cm

截面抗弯极限状态承载力为

Md=fcdbfx(h0-x/2)

3

=22.4x10x1.8x0.08679x(1.2243-0.08679/2)kN•m=4132kN•m>1396.07kN•m

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由表13可知,支点剪力以3号梁为最大,考虑安全因素,一律采用3号梁剪力值进行剪力计算。

跨中剪力效应以1号梁为最大,一律以1号梁剪力值进行计算。

Vdo=424.12kN

Vd1/2=147.41kN

假定最下排2根钢筋没有弯起而通过支点,则有:

A=4.8cm,ho二h-a=(100-4.8)cm=95.2cm

根据式

0.51x10-'fcu’kbho=0.51X10-3x50x220X952kN=755.29kN>

YoVd=1.Ox424.12kN

故端部抗剪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若满足条件丫oVd<0.5x10-3:

2ftdbho,可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

仅按构造要求设置钢筋。

Y0Vd=1.0x424.12kN

0.5x10-3a2ftdbh0=0.5x10-3x1.0x1.83x220x952kN=191.64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