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80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7-2018学年辽宁省阜新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

A.纬度分布从南向北增大

B.经度分布,从0º经线向东向西增大到90º

C.纬度分布在北半球向北增大,在南半球向南增大

D.经度分布在东半球向东增大,西半球向西增大

2、关于分界线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温带和寒带分界线为66º23′N,66º23′SB.中高纬度分界线为60ºN,60ºS

C.南北半球分界线为0ºD.东西半球分界线为0º,180º

3、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品,形成这种饮食习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B.气候C.土壤D.地形

4、世界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5、从荷兰鹿特丹港运输一批货物走最短航线到印度,应选择的航线是( )

A.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B.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

C.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

D.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台湾海峡→印度洋

6、下列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没有运河或海峡的是( )

A.南极洲和大洋洲B.南美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非洲D.欧洲和非洲

7、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下列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

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消亡边界常形成( )

A.裂谷B.海洋C.褶皱山脉D.盆地

9、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认为岩石圈被不同的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可能形成山脉

D.六大板块均由陆壳和洋壳两部分组成

10、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A.AB.BC.CD.D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C.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13、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5、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16、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港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海港、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贫乏

17、日本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9、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第20-22。

20、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

③10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2、关于右图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村在b村的西南方

B.c、d两条小河画得都正确

C.e处用水方便,宜建造纸厂

D.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不应走直线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特征相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24、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降水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受丁地盛行风影响,印度海盐生产进入旺季

D.丙、丁都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25、读右图,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6、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D.新加坡(103°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读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面27-28题。

27、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B.稻米

C.玉米D.天然橡胶

28.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

29、关于马六甲海峡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B.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C.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D.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30、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原因为( )

A.农业发达,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B.对外开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D.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出口初级产品,发展对外贸易

31、近年来,日本在中国的海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的区域优势表现在( )

A.劳动力与土地成本较低,潜在市场广阔

B.石油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

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地域组合优良

D.正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时机

读印度示意图,回答32-33题。

32、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 B.棉花C.黄麻  D.水稻

33、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B.b工业区

C.c工业区D.d工业区

34、中亚地区被称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 )A.哈萨克斯坦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D.土库曼斯坦35、中亚居民中,多数人信奉( )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二、综合题(共30分)

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2)下图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6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37、读下面图形完成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②                         ③                       ④                          

(3)离南极洲最近的洲是              ,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地理答案

 

1—5,CDBDB

6—10,ACCDA

11—15,BBCDA

16—20,DBACC

21—25,CDDAB

26—30,DBDCC

31—35,ADCBD

36、【答案】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2分)

(1)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4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4分)

(2)【答案】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

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他合理办法得2分,论述正确、完整得4分。

37、

(1)亚洲

北美洲

非洲

(2)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南美洲太平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