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10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9 大小:10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9页
亲,该文档总共1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八册全册教案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主备人:

2011年2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

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

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

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五、方法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

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

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五、课时安排:

5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学情分析:

有前面的学习基础,估计学生根据主体图提问题和列算式都不是问题,可能个别学生会列分步计算,要引导学生慢慢的适应列综合算式,另外,对于书写也要严格要求。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和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

图中人们在干什么?

“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

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

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

你是怎么解答的?

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

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尝试自学,总结出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尝试自学,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挂图

问:

图里有哪些信息?

什么是半价?

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完成“做一做”

第1题: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

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

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有括号于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

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

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

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例5、例6、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

教学目标: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关于0的运算。

2.观察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关于0的运算。

3.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

(1)、

(2)题

学生独立解答

问: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说明: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

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2、完成“做一做”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3、总结有关0的运算

问: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

能不能找到商?

有没有含义?

说明:

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

2、练习二第5题:

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练习二第6题:

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7-17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问: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出示四道混合运算,学生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二、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4、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6、练习二12、1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7、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有关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直尺、量角器。

学具准备:

直尺、量角器。

课前准备:

搜集“定向运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汇报搜集的资料

指名学生汇报搜集的“定向运动”的资料。

得出: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

教师:

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二、教学例1

1、出示:

主题图

教师:

你们会看这幅定向运动图吗?

(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1号点的具体位置。

问:

要想知道1号点的具体位置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明确:

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明确条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确定1号点具体位置的具体方法。

(学生在小组探索的时候,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1号点所在的位置不是正好的东北方向,而是往东偏北的方向上,还要量出偏了多少度,最后两处相距多少米。

2、“做一做”,出示:

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根据图示填写并汇报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是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在地图上用怎样的办法比较准确的确定某城市的方向。

2、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看图,尝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同位交换,互相量一量,看谁填写得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练习三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

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2题目要求,并出示主体图,以要求

(1)为例让学生说说教学楼在什么位置。

2、教师:

同学们已经能正确的看图例了,那么教学楼距离校门多少米呢?

学生回答。

问:

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左下角的图例所示一厘米代表50米,从校门到教学楼有三段,,也就是距离150米。

3、教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画出图书馆和体育馆的所在位置。

学生小组探讨,标出具体位置所在。

展示汇报绘制的方法。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距离多少米是怎么画的。

4、教师小结画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并明确指出:

在一幅图中图例应该是统一的,用同一个图例。

(二)巩固练习

1、 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 练习三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位交换,互相检查,然后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

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

)(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

)(小芳)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刻本22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

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

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

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

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三、开放题:

公园游览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四、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采取的措施: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