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469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整饬

蹊跷/骁勇

煊赫/烜赫一时

B.觊觎/瑜伽

逡巡/狷介

忝列/暴殄天物

C.悲怆/创伤

咽喉/哽咽

谥号/溢于言表

D.奴隶/驽钝

噱头/遽然

楷模/装模作样

2.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春风骀荡,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真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出外踏青

B.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C.朝鲜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5日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提议无条件地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会谈,开诚布公地讨论寻找消除误解和不信任的途径

D.《赵氏孤儿》讲述了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陷害正直的赵氏,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赵氏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圳地铁2号线近日开通,新车厢内车门的两侧上方,分别设置了黄色的紧急对讲器和红色的紧急解锁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以通过这两个装置与运营管理部门取得非常便捷的

B.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观,但也存在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的新目标

C.现代公民,需要培养的是适应和利用当代规则进行利益博弈的素质,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当代社会情况是否一致,教育部门提倡学国学,但是学生能否配合,专家认为不容乐观

D.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无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俗语也叫俗话、常言等,是汉语语汇中广泛流传于大众中的一种定型语句

,而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汉语语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语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常常会带来一语惊四座的效果,

,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也十分常见

,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文章或谈吐更为丰富和生动

学习和掌握俗语

它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口语性

准确恰当地运用俗语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A.

B.

C.

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5~10题

答友人求序文书

(清)唐绍祖

辱惠书,重赐大集,复蒙崇奖过当,欲仆序而行之足下高才壮年,负盛名于时人之所以推奉足下,与足下之所以自待者,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

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幸何可言!

幸何可言!

然仆尝有言,吾之有文,而欲得工于文者序之,非特相引重而已,吾文有瑜焉不可掩,吾文有瑕焉不可护,吾有其从入之处,甘苦曲折得力之所由,不可不知三者缺其一,皆不足以序而非甚工于文,则必不能洞首尾,抉要害,旁推交通,以尽其说尝譬之人身垢痒待搔,而欲使异体者言之,其能无左右相错迕乎?

又或有人亲见己身所患之处,而此人方病风拘挛,其能运其十指之力,使之快然而无憾乎?

今足下视仆,其于文工耶?

不工耶?

足下误缘浮誉,深信推引,当不以为不工矣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仆何敢当!

然仆重违足下意,便欲竭其驽钝,以万一相为发明,日夜取大集读之,而独茫然不得其端绪,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而其所从入者何如,何者为其所得力,仆殆如异体人不得指说就令吾文诚工,亦不当在作序之列,而况不免于病风拘挛之苦此所以临纸涩缩,而不敢措意者也

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凡其朋友故旧出处离合之际,莫不各有赠送之作观其驰骤往复,似不难恣意自快而究竟归于质实,绝无增饰情事,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故久而不可磨灭于序文也,抑又可知后之君子,其欲人之序之,与俨然执笔而为之序者,岂复有讲于此者哉!

仆文章鄙野,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以足下工于文,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故又以硁硁之意为足下献

(选自吴曾祺编《历代名人书札〈二〉》西苑出版社出版)

【注释】硁硁(knkn):

形容浅薄固执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必不能洞首尾

洞:

洞开

B.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

见:

表示被动

C.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

造:

D.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

高:

高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

观其驰骤往复

B.旁推交通,以尽其说

以足下工于文

C.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

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

D.以足下工于文

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

7.黎锦熙先生认为古文底(的)图解,是指示研究古文文法和练习言文互译底一个总方法……实在是很科学的古文研究法下列框式图解是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或短语的内部层次关系的理解,每个框中解释短语结构关系的词语都省略了关系或短语二字其中图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高度赞扬友人年轻有为,名气大,接着说友人请我作序,感到非常荣幸

B.文中特别强调替他人作序的基本条件,就是作序人必须擅长写作,要对作品公正客观地评价

C.用异体者搔痒、病风拘挛这两句话,再次申说我不能替友人作序的理由

D.结尾段全从正面着笔,强调序文的真实性,再次表明不能作序的理由,并且宽慰友人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6分)

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

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

(2)用/给下面的文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4分)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

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

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苏轼《记游松风亭》)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绝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释】可人:

知己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

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事来写?

(4分)

(2)宋诗重理趣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2)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3)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8226;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张伟

8月13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

事实上,只要对这名学者的生平略作了解,我们便不会感到讶异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

批评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

在乔姆斯基看来,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

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回到大洋彼岸那个强权政府上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想,乔姆斯基的中国之行,是促进这种思考的恰当时机

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

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

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2010年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

因为他认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E.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能否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乔姆斯基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但并不意味着人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C.一个卓越的批评者,可以帮助政府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D.批评者也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正视自己的批评这一问题

14.文章说乔姆斯基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请问其魅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15.为什么说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秋江上的浪漫

李国文

凡文人,无不具有一点浪漫气质

浪漫,成就文人,越浪漫,越有可能造就真正的文人所以,不浪漫,当不成文人,至少当不成真文人,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中国的大文人,必先有大浪漫,才有大文学,如唐之顶尖文人之一李白,如宋之顶尖文人之一苏轼,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范

中国的小文人,并不因为其小,便收缩规模,只能小浪小漫事实并非如此,成就有高低,名声有大小,但在浪漫面前,人人有份,一律平等大文人可以大大落落、大张声势的浪漫,小文人照样也可以大锣大鼓、大显身手的浪漫

南宋诗人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就是这样一位在文学史上说不上是顶尖的,但在同时代的侪辈中,却是铮铮佼佼的一流文人他不但有非凡的文学成就,而且更有绮丽的浪漫故事

你无论如何想不到,就这位极文学、极浪漫的张孝祥,元曲大家关汉卿《萱草堂玉簪记》,写的就是他;明代,

戏,/SP,AN&g,,

t;曲家高濂《玉簪记》,写的也是他;而明代无名氏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和明人《燕居笔记》中的《张于湖宿女贞观》,都曾以他的浪漫形象为作品题材如此多的作品,聚焦在他身上,仅此一点,便可想知,在张孝祥那个时代,此人不但是一个丰华出众的文章高手,更是一个风流蕴藉的多情才子否则,他怎么可能成为元、明、清三代戏曲、杂剧、话本的舞台上,一个屡被演绎的浪漫人物呢?

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白先勇先生还要将这出《玉簪记》,改编成现代版昆曲,将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在北京南新仓的皇家粮仓里献演呢!

秋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秋江之上,曾经演绎过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道姑,为了爱情,打破世俗禁忌,一路追赶她的心上人而去,她在一叶小舟上,与艄公对唱的戏,那急切中的忧虑,那憧憬中的疑惧,是《秋江》最感人之处改编自明代传奇《玉簪记·追别》的这出折子戏,虽然,诗人张孝祥没有出场,但实际上能感觉到他的存在所以,不但文学史留住了张孝祥,连戏曲舞台也留住了这位于湖居士最为浪漫的一个插曲,莫过于张孝祥授临江令,到该地的女贞观去探望他的姑母的时候,曾经向那时还在庵里修行的陈妙嫦示爱过

这就是浪漫透顶的张孝祥的行止了,他没想到在尼观里,竟有这等堪称绝色佳人,遂留宿寺观这就是高濂《玉簪记》的故事蓝本,他所依据的乃是前辈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绝非凭空而来而从清人雷琳的笔记《渔矶漫钞》所述,证实宋代女贞观陈妙嫦尼,年二十余,姿色出,诗文俊正,工音律确有其事,确有其人,并非向壁虚构本来,这位才子,拜见了姑妈以后,就打算告辞的但这位明眸皓齿,美艳动人的道姑,却让他不忍离去,他执意要留下不走,他姑妈撵他也不走,这就是诗人毫无顾忌的浪漫了

据清人冯金伯的《古今女史》,这爱情故事更有惊人的戏剧性结局

宋女贞观陈妙嫦尼,年二十余,姿色出,诗文俊雅,工音律张于湖授临江令,宿女真观,见妙嫦,以词调之,妙嫦亦以词拒于湖后与于湖故人潘法成私情甚洽潘密告于湖,(于湖)以计断为夫妇,即俗传《玉簪记》是也张孝祥抛开自己,法外施仁,玉成这场婚姻你会不由得赞叹,在这个世界上,成人之美,也许是一种最高尚的品行了

所以,文学史证明了这一点,浪漫,乃文人的天性唯其浪漫,才有文学什么叫浪漫?

浪漫就是感情的全部释放,就是个性的充分张扬,就是天资的完全展现,就是内分泌饱和到临界程度,就是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之中那些循规蹈矩,只知道等因奉此的,那些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那些点头哈腰,唯信奉本本主义的,那些头脑冬烘的……基本上进入木乃伊境界的文人,既别指望他们浪漫,也就更别指望他们文学

浪漫和文学,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一面有多大面值,那一面也会有多大面值这就是说,浪漫有多少,文学也该有多少

一点也不浪漫的文人,最好去当锱铢必较、涓滴归公的会计员;或者,去当颗粒归仓、一尘不染的管库员中国文学史上常常发生的误会,就是将会计员和管库员,弄来当作家和诗人;而把作家和诗人,送去做会计员和管库员凡各得其所的朝代,文人相对活跃,文学遂有可能繁荣;反之,各不得其所的朝代,文人活得很没趣,文学也就发达不起来,于是,只有凋敝

也许,文学史的兴衰,与文人的浪漫,存在着这种辩证关系

(选自2010年8月21日《北京青年报》)

16.文章说中国的大文人,必先有大浪漫,才有大文学,又说唯其浪漫,才有文学,请结合文本谈谈成就文学所需要的浪漫应该具有一些什么特质(4分)

17.在文末说也许,文学史的兴衰,与文人的浪漫,存在着这种辩证关系请概述这种辩证关系所包含的内容(5分)

18.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很多特点,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作简要点评(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杜尚:

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像杜尚那样活得如此精彩,如此自由杜尚一出,整个西方艺术史被重新改写学习杜尚,能使我们的生存意义霍然改容

杜尚是法国人,1887年7月28日出生于法国的薄兰韦勒他的家庭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杜尚在这样的家里,被熏陶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

在服兵役之前,,杜尚曾在巴黎,

待过一阵,进朱丽亚艺术学院学习过十来个月在学校他几乎是一个很糟糕的学生等他看出来像他这样的人在学院里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时,就离开了杜尚天生有一种性情,喜欢无功利地循任自己的天性,不肯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的这种处世风格便得愈加明显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解释他在早期的这种行为已经是他反艺术的开始了他自己说:

人们可以这么去认为,但是对我来说我根本没有什么意识的考虑,我应该这么做或应该那么做,我只是做我认为有趣的事罢了

杜尚离开军队到巴黎的时间是1906年,那时候正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开始出现、发展,乃至竞争的年头在一开始创作的时候,他也吸收了一些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比如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1909年他第一次参加巴黎每年一次的现代艺术家独立展览,送去了两幅画,居然还卖掉了一幅,使得他也成为潮流中的人那时杜尚还年轻,新鲜好奇,不免学学这个,试试那个他把这个时期称为自己学游泳的时期,而且他还学得不坏从他1906年19岁从军队里退役到1912年画出《下楼的裸女》只有短短的六年,在这个时候,他对艺术的掌握程度无论是赖以生存,还是赖以成名都没有问题但杜尚把这一切都放弃了,因为他不看重这些,他也不愿意重复自己——这是他保持了一生的重要原则他的思想引导他走到另一个方面去了:

他感兴趣的是精神的探索,他要透过事物的表面价值,趋近更为真实的核心——艺术到底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对这样一种活动投入如此大的、赋予如此大的重要性?

杜尚一生都没有介入过任何团体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对任何流派和组织都失去了兴趣1916年在欧洲出现的达达运动十分接近他的行为主张,而且也一直把他视为精神领袖,杜尚也没有介入他们的活动杜尚这个做法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粹的自由,自由对杜尚来说重于一切!

但这不是给自己放纵行为护短的借口,而是心灵的完全自由获得这种自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反而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

这需要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无懈可击地把握自己,不受诱惑,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

1915年杜尚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到美国,那时他28岁在他到美国之前,他已经是个名人了,美国把他视为欧洲重要的现代艺术家1915年到1923年这段时间,杜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纽约杜尚很喜欢美国,对这个从不肯守规矩、活得如行云流水般自如舒展的人来说,美国是一个没有传统重负,让人轻装上路的地方杜尚最具革命性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美国完成的

杜尚在1923年回到巴黎,在法国一直待到1942年1942年,当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了欧洲时,杜尚又回到美国,此后,他基本上一直在美国,在1954年入了美国国籍从1942年到1958年这段时间里,美国艺术界正热中于创造自己的新风格——抽象表现主义,这和杜尚提倡的变非艺术为艺术的路子大相径庭,他们没有去注意杜尚杜尚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绝不抛头露面,他的住处甚至不装

杜尚喜欢单身的生活,因为这最能保持他生活的自由他在67岁的时候与一位离婚的女子结了婚他解释说,因为他和他的新婚夫人都到了垂垂老矣的年龄,不会有能力再有孩子,他才放心地结婚这次婚姻一直维持到他81岁谢世,很是美满

1968年10月1日,杜尚夫妇邀请了一些朋友在他们巴黎郊区的一个简单清爽的公寓里共进晚餐和杜尚所有的日子一样,这是一个轻松、融洽的夜晚,杜尚妙语连珠,朋友们流连忘返在客人离去不久,杜尚上床之前,他的心脏平静地停止了跳动他的朋友这么描述说: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美丽、高贵、安详,只不过比他活着的时候略为苍白一点点,一抹微笑留在他的嘴唇上

在满世界焦灼进取的状态中,杜尚独自向我们呈现了一种轻松幽默的自由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选自李鹏编著《一生应当结识的25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19.通读全文,说一说是哪些因素使杜尚活得如此精彩(4分)

20.谈谈你对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这句话的理解(5分)

21.文章说,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

你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思想流派也追求这种超越?

其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怎样描述这种超越境界的?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根据以下材料,为悼念史铁生写一副挽联不需要拟横批(6分)

据新华社专电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23.关于什么是诗,柏拉图说得很神秘,他认为诗是依诗神的驱遣,是神力所赐但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则说得很简单:

月亮出来了——这不是诗,月亮来了——这才是诗你是怎样理解痖弦的这句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