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147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城市与环境强化练

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B.bC.cD.d

2.在该区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b处绿洲面积最大,且有河流、铁路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最易形成城镇。

第2题,该地区水源匮乏,是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

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他将选择在(  )

A.①B.②C.③D.④

4.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可把医院与卫生所看作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其中卫生所级别较低,服务范围小,因此数目多。

第4题,②地因距其他卫生所较远,且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自己有效的服务范围。

读漫画“城市‘墨鱼’来了”,完成5~6题。

5.下列情况容易加剧漫画中问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下列措施中,可以解决漫画中描述的问题的是(  )

①发展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 ②广种花草树木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④鼓励购买私家车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漫画所示的问题是交通污染,它主要是交通工具大量使用和交通拥堵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的;图片①②③④依次反映了立交桥、交通拥堵、地铁、高架桥。

立交桥有利于减少交通拥堵;地铁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动力为电力,不仅提高了出行速度,还没有尾气排放;高架桥属于城市中的直通式道路,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速度。

第6题,购买私家车会加大交通压力,不利于交通问题的解决。

(2016·浙江温州期中)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日本在1950~1970年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 ②我国自1995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 ③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 ④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知,日本的城市化起步最早,但目前速度较慢,1970年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我国城市化起步晚,但目前速度较快。

第8题,“城市病”实质是城市环境问题。

其形成原因是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如果城市发展注重生态建设,且有较高素质的人群,能够避免“城市病”。

某城市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出该市的“热岛效应”现象如下图所示。

据图完成9~10题。

9.若图甲的纵坐标代表××区与××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

A.建筑物面积B.二氧化碳排放量

C.工业化程度D.街道数量

10.同学们在研究中发现:

不同季节、时段××区与××区的温差有所不同(如图乙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区与××区的温差(  )

A.冬季大于夏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大

D.冬季小于夏季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大量人为热的释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增大的原因,在所给选项中,D项街道数量与人为热的释放没有必然联系。

第10题,从图中看出××区与××区温度差冬季大于夏季,夜晚大于午后,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8时前后最大。

(2016·浙江××市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

B.甲—交通拥堵;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

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

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12.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

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

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区迁移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

第12题,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

城市化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区迁移。

13.下图为“广东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判断,郁××县县城布局的特点是(  )

A.邻近边境口岸B.在交通枢纽处

C.位于河流交汇处D.位于高速公路交会处

答案 B

解析 图中显示郁××县没有边境口岸,特别是县城附近没有边境口岸,A错;图示县城邻近铁路、高速公路,位于河流沿岸,处于交通枢纽位置,B对;县城所在地只是河流转弯处,不是河流交汇处,C错;县城附近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经过,不是高速公路交会处,D错。

14.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A项错误;自然条件对城市化的影响较小,B项错误;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之一,C项错误;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D项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略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16.若甲处为新开发楼盘,则下列广告词中,能反映其自然环境优美的是(  )

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绝版水岸名邸,依山傍水

答案 15.D 16.D

解析 第15题,②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①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且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③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

选项D正确。

第16题,“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视野开阔,俯瞰全城”描述的都不是自然环境,所以A、B、C都错;甲处位于两河道之间,依山傍水,选项D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不同地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8.上题所述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高级居住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城市主干道与外环道路的交会处

答案 17.C 18.D

解析 第17题,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有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

所以总的趋势是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地价下降,但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价会出现一个次高值,所以在市中心外丙地地价最高,其应该是交通便捷的地方。

第18题,城市主干道与外环道路的交会处是交通便捷的位置。

(2016·浙江绍兴模拟)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A、B、C分别代表(  )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C.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D.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20.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有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稠密

C.距市中心近D.地势平坦

答案 19.C 20.A

解析 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在市中心比重最高,且距市中心越远比重越低,因此A为商业区;C在市中心和××区之间比重最高,方便居民购物和上下班,因此C为居住区;B在市中心比重最低,且距市中心越远比重越高,因此B为工业区。

第20题,M处不在市中心,但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反映该处地租较高,故判断该处可能有交通干线经过。

21.“鬼城”原指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现指一些城市以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新区,这些城市新区因房屋空置率过高,鲜有人居住,夜晚漆黑一片,故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下表为“我国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及其增长变化表”。

近几年我国江浙地区出现“鬼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1978年

城镇化

率(%)

2000年

城镇化率(%)

2013年

城镇化率(%)

2000年比1978年

增长(%)

2013年比2000年

增长(%)

全国

17.9

36.2

53.7

102.2

48.3

江苏

13.7

41.5

64.1

202.9

54.5

浙江

14.5

48.7

64.0

235.9

31.4

A.资源枯竭并被废弃

B.城镇化发展速度变慢,房地产过度开发

C.城镇化水平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

D.大量××区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江苏、浙江城镇化率从1978年到2013年都在增加,但城镇化率2013年比2000年增长相对于2000年比1978年增长有明显下降。

这表示2000~2013年江浙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变慢,但房地产过度开发,故出现××区房屋空置率高、鲜有人住的现象,形成“鬼城”。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图反映出(  )

A.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B.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3.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产生“热岛效应” 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22.A 23.B

解析 第22题,读图可知亚洲、非洲的城市化速度较快,A正确;城市化速度较快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B错误;尽管亚洲、非洲的城市化速度快,但是其城市化水平低,C错误;图中信息只能显示欧洲、北美洲的城市化水平高与城市化速度慢,没有显示两者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错误。

第23题,城市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错误,故选B。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城市化的速度始终快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5.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个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变化将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24.C 25.C

解析 第24题,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但是城市化速度却在1890~1950年间明显慢于美国,A错误;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因此也是英国率先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误;1970年后,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而美国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发展趋缓,C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非城市人口数量,D错误。

第25题,读图可知,2000~2030年,中国城市化推进很快,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

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城市土地资源将面临巨大压力,土地价格会普遍上涨。

26.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聚落发展的主流。

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__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____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________产业向________产业转移,城市____________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______,水平______。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A B

(2)第一 第二、三 用地规模

(3)晚 低

(4)逆城市化

解析 

(1)根据城市化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判断,A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B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

27.(2016·浙江富阳质检)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

请列举上××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列举两项吗?

(3)乙图气候资料,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等。

(3)热岛 雨岛 ①城市人口、工业、交通的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②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

28.图1为“我国华北某城市示意图”,图中①代表居住区,②代表商业区,③代表工业区,④代表文化区。

图2为“甲、乙沿线居住人口密度分布状况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影响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判断图2中地租水平最高的地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近年来,房地产逐渐向该城市东北的乙地周围发展,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铁矿等资源丰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等。

(2)C地段。

C地段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以商业活动为主,常住人口密度较小。

(3)乙地背靠山地,地势高;位于流经××区河流的上游,环境优美;位于文化区,人文环境好;交通便利等。

解析 第

(1)题,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等)。

图示地区海拔小于200米,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2)题,由图可判断,②位于市中心,是商业区,地价最高,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度较小。

商业区大致位于甲、乙沿线的中点处,是C地段,以商业活动为主,流动人口多,所以常住人口密度较小;而B、D地段人口密度大,应该是在商业区外围的居住区。

第(3)题,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乙地背靠山地,地势高;位于流经××区的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位于文化区,人文环境好;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因此适合人们居住。

29.(2016·浙江××区联考)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下图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3)从水运条件上看,A、B、C、D、E五个城市中最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4)我国北方许多城市也分布于河流沿岸,其原因是否与图中A、B、C、D、E完全相同?

答案 

(1)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等河流)供水充足。

(3)E。

 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港口吞吐量最大,有利于城市发展。

(4)不完全相同。

我国北方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是利用河流的供水功能,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而南方城市沿河建城主要是利用河流的运输功能。

解析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信息:

①河流对城市区位的重要作用;②A、B、C、D、E城市的位置;③通商口岸必须依赖于便利交通。

据图可知A为武汉,处在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来自三个方向的客货流的集散地。

E为上海,处于长江的入海口,有河海联运的优势。

结合A、B、C、D、E五城市在图中的位置从地形、气候、水文、工农业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