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47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docx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灾害与防治汇总

高考地理试题——专题1自然灾害与防治

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2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

 

2.[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9分)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

 

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6.[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7.【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8.(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

 

(2分)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

 

9.(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10.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为什么?

(4分)

 

(2)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

 

1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12.【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

图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1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

“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1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1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1、(013高考题新课标1)

【答案】

原因:

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危害,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原因:

结合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江南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可推出该居民点易遭受洪灾的原因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由于该居民点地处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所以要避免洪灾影响只能迁往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要不迁走只能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2、(2013高考题福建卷)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试题立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引导考生关注热点,热爱家乡,学以致用。

【解题思路】

⑴可从影响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

原因可结合图中相关信息,P地三面环山向北侧敞开,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在P大量堆积,造成严重冷冻灾害。

⑵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方面答题。

3、(2013高考题新课标2)

【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3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

(3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分)

【命题立意】以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条件(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命题意图以能力立意为主,命题者通过此题的立意旨在体现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农业生产,关注粮食问题。

试题难度:

中等。

解题关键:

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农业生产的特性。

【解题思路】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是各地农业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东北地区纬度高,无霜期短,只有一年一熟。

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导致春播推迟,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7-10天,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

在当年霜冻之前可能不能成熟或成熟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4、(2013高考题山东卷自选)

【答案】(l)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及其危害,以及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利用我国某区域图考查了泥石流发生条件的对比,以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泥石流的危害。

较易。

【解题思路】第(l)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太行山脉,对比图中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坡(谷)上,坡度较陡,同时又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题,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通过该山谷的除河流外,还有铁路线。

丙处发生泥石流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5、(2014新课标I卷)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2分)山高、坡陡、谷深。

(2分)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3分)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6、(2014·新课标II卷)

 

7、(2014·福建卷)

8、(2014·山东卷)

9、(2014海南卷)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3分)

10、(2014上海卷)

【答案】:

月份:

7、8、9月。

原因:

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判断:

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

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11、(2015•新课标全国2)【答案】(10分)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分)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考点定位】本题组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抽样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自然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的涝灾的现象”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某市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洪水来源,二是洪水排泄不畅,洪水来源主要受降雨、冰雪融水、干支流汇水等影响,洪水排水不畅原因有河道少、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等。

12、(2015•福建卷)【答案】

(1)(9分)

季节: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

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

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示风暴潮时间分布分析,风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秋季节,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所以从风力分析,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从外因分析,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顶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

(2)从监测分析,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从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从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水文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名师点睛】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为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

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具体方式:

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13、(2015•山东卷)【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

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

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

次生灾害如水灾严重。

所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考点定位】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读材料,不难判断是地震。

根据材料数据,判断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时间是晚上,居民多在家中,伤亡大。

根据灾害的群发性特点,可以推理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是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14、(2015•新课标全国1)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

(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2分)

【解析】试题分析:

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考点:

洪涝灾害。

【名师点睛】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15、(2015•海南卷地理)

【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3分)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3分)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2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

(2分)

【解析】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小题是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的常见问题,仍然从区域入手,以区域地理事件(自然灾害)为切入点,考查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图中滑坡和村庄的相对位置关系、山体坡度等,文字材料中“贫穷村落”、“土坯房”、“一场暴雨”、“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等分别隐含了影响滑坡灾情的地形、降水、人口分布、房屋抗灾能力、自救意识和救援能力等信息,准确提取上述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