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161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doc

2015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各位同学:

  

你们好!

作为留守儿童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

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大家来一起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  

2.情绪适中(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

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  

5.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

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  

6.社会适应良好(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二、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因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我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有些同学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3.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

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

多数同学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

三、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一)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1.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

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2.挫折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

正确认识挫折。

生活中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

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

挫折感在心理上表现比较明显有以下几种,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

使我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

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

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

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

我们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1、多与他人交流

2、多参加集体活动

3、多帮助他人

4、学会适时赞美他人

(三)自信心的培养

故事1: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

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

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

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

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故事2: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

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

“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

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

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

“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

”拿破仑从容答道:

“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

现在你至少懂得:

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你从故事中明白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只要你相信自己,并将其付诸行动,你就会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

“不可能”,“我不会”。

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再说此类话。

你可以暗示说:

“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

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

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

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2.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3.积极的自我暗示。

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4.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

  

5.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让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

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

因为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当流星划过,我们都许下自己美丽的愿望:

我能行!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