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 人物描写一组.docx
《22课 人物描写一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课 人物描写一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2课人物描写一组
芦草沟镇中心学校上册小学语文教案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马伟燕
课题
22人物描写一组
主备人所在学校
西宁庄小学
备课组长
马伟燕
教学流程
批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这三个人物鲜活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句子加以品析,从中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性美的光辉,鄙弃那些丑恶的东西。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
通过课文中重点句子的体会揣摩,领悟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
学法:
想象、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备课时间:
2018.5.15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悟情感(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1、课前,老师想先做个小调查:
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吗?
回忆一下,剧中人物都是怎样称呼“张嘎”的?
(小嘎子、嘎小子、嘎子哥……)
2、师板书课题后,谁来读读课题?
胖墩儿是个儿化音,你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题。
学生齐读。
3、学贵有疑,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随机解答
4、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能有条理的来说说课主要写了什么吗?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深入研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先来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通过预习,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一组都是儿化音,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2)你读的很准确。
再来看这一组,你又有什么发现?
(这组词语大部分是在写人的什么?
)
(3)你的眼睛真敏锐,发现这里边的动词最多,看来作者就是抓住这样一些动作来描写这场摔跤比赛的。
你能把这些动词读准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大家读的真不错,课文里有一个词“走马灯”老师觉得很有意思,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也能帮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真有办法。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设计意图:
刺激学生思维,打开学生交流的阀门】
1、同学们说得很好。
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小嘎子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标划出有关的句子,也可以做简单的批注。
2、你画出了哪些句子?
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3、出示句子一: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明确:
他会利用自身优点,手疾眼快,这是他的长处,相对胖墩儿而言,嘎子的短处是什么?
嘎子知道扬长避短,所以“从不----,自然不----,而选择----”的比赛方式。
教学中抓住“一向”“从不”“自然”来体会嘎子的霸道、以强欺弱。
这里,抓住文字去组织。
(1)从摔跤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读出了一个(富有心计)的嘎子?
(2)读出他的(聪明)来!
(你读)读出他的( 机灵)来!
(你再读)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
4、出示句子二: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1)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2)你真会发现,关注到了句子的表达方法。
谁来说说,从“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这处比喻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想象一下,去掉“猴儿似的”后,和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指两生读
(4)去掉后我们就感受不到嘎子的机灵和敏捷了。
同学们,请你走进嘎子的内心,仔细琢磨,大胆想像,在嘎子蹦的过程中,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指三生。
(5)谁愿意跟老师合作读读这句话?
5、出示句子三: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1)这句话很有意思,“走马灯似的转”,怎么转呀?
谁能把刚才的理解变成动作给大家表演一下?
(两个人面对面,你转,我也转,就是“走马灯似的转”)
(2)好一个“转”字,一转二转三转,他们可不是空转,人在转,心也在(转)。
此时你就是小嘎子,你的心里会转些什么?
你呢?
此时,你们都是小嘎子,你会在心里转些什么?
6、让我们再次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摔跤比赛吧。
学生完成动词填空
四、走进胖墩儿,感悟形象
1、同学们,要是换在平日里,小嘎子也许早就获得胜利了,可今天的对手是谁啊?
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
2、文中哪里写到胖墩是个厉害的对手。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体会胖墩儿的特点吗?
交流板书:
忠厚、老实、沉稳
五、发挥想象,探究情节【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感知人物形象】
1、小嘎子输了,现在就你的了解,小嘎子会善罢甘休吗?
那你猜一猜接下来他会对胖墩说什么呢?
2、小嘎子当时到底怎么说的呢?
我们来看看原著吧!
谁来读读?
屏幕出示:
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一句话:
“慢着!
”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
——还有两盘呢!
”“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
好,三盘就三盘!
”
3、配乐写:
同学们,你们猜中了。
第二次摔跤开始了,拿出练习纸,接着把你想象到的第二次摔跤的过程写下来。
提示:
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写,这样会更具体更生动。
4、谁愿意给大家分享第二次摔跤比赛?
(1)你抓住了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
(2)你抓住了语言神态,使人物栩栩如生。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必做)
2、写一个小片段,突出人物的特点。
(选做)
七、板书设计
22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嘎子胖墩儿
聪明机灵 老实 动作
富于心计 沉稳 语言
争强好胜 憨厚 心理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解题辨字
理解“监生”,强调“监”读音和写法。
2、介绍《儒林外史》和作者吴敬梓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所用的是清朝时期的白话文,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读起来比较拗口,所以一定要多读,看清每一个字,读准每一个词。
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检查
①检查词语认读,并理解词语,以上词语相当于现在的哪些词?
郎中 已后 登时 记念
哥子 侄子 穿梭 挑掉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揩揩眼泪 两茎灯草
②检查朗读。
刚才我们理解了不懂的词,那么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哪一句话最难读?
还有没有感觉难读的句子?
(指多名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纠正评价)
以句子接力读的方式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揣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人物形象。
】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句子, 理解“两个手指”: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①能成为经典的文字一定是大有嚼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文字,我来读读这句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病人?
②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的病情吗?
生自由汇报。
③会读书的同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严监生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④临死前的严监生病入膏肓了,无药可救了,奄奄一息了,多么难受,多么可怜!
把这种感受送进这句话,一起读——
2、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读一读。
①出示句子“三次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摇了摇头。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又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又摇了摇头。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了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他还是摇了摇头。
每次摇头他都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从这三个句子,我么没发现,原来严监生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摇头。
能不能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
③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感受吴敬梓精湛的语言表达功力。
(细致的动作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心情,以及情绪的变化过程。
让形象更生动具体,人物特点更鲜明。
)
④途径:
根据动作猜测心理活动,串联心理活动过程,感受形象特点。
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3、小结:
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在临死之前,因牵挂点着的两根灯草而迟迟咽不下气,通过亲属三次猜错和刻画逼真的动作描写,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吝啬鬼。
四、品读课文,感受“讽刺”手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写人的方法。
)
1、同学们,读到这儿,回过去想想,我们就是从严监生伸出的两个手指头和赵氏的揭秘这些文字读懂他的吝啬的。
(出示改编版的文本)这样改好不好?
2、如果这样写,就不是语言大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你觉得差了些什么?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理解感受以下两点:
(1)严监生的动作与心理表现,与众人猜测形成的强烈对比,使人物吝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三次猜错的情节铺设,符合古典文学表述特点,也使情节显得曲折、生动,可读性强。
我发现,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有一些很有趣的“三” :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水浒传》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宋江三打祝家庄”
《三国演义》 “诸葛亮三气周瑜”、 “刘玄德三顾草庐”
小结:
这三次猜测,使情节显得曲折、生动,既体现了作者的讽刺手法,又表现了中国人写文章读文章的心理。
五、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1、介绍《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2、拓展阅读推荐。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必做)
2、课外阅读写人的文章或书籍。
(选做)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吝啬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让我们走进《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认识一位新的人物形象——王熙凤。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红楼梦》。
这篇文章出自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
二、学习课文【设计意图:
体会侧面描写对写人的作用】
1、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3、思考下列问题
(1)从王熙凤的容貌、服饰中,你能看到什么?
(2)贾母怎样戏谑王熙凤,说明什么?
(3)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4)王熙凤为林黛玉流眼泪,该如何看待?
4、生小组交流思考问题,全班合作交流。
预设一:
学生谈“漂亮的王熙凤”。
(1)出示容貌和服饰的句子,自由读。
(2)这一大段写了王熙凤的容貌,这样的容貌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就是美丽娇俏、狡猾刁钻的王熙凤。
教师范读,
(4)她穿着什么?
(学生完成填空)这服饰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啊,如此奢华的装扮,从中你有品出了点什么?
(5)体会刁钻与虚伪。
预设二:
谈到语言。
读读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1)(第一处)学生谈实在夸奖林黛玉。
师:
如果夸奖,我们可以直接夸林黛玉(教师举例),而王熙凤这样说,有什么用意呢?
引导体会王熙凤的“邀宠取幸”“八面玲珑”。
(2)(第二处)如果学生谈的不到位,可直接学习王熙凤动作,“听其言,观其行”。
预设三:
(第三处“妹妹几岁了”)采取顺学而导的方式。
师:
你看王熙凤对林黛玉多么热情啊,问年龄,问学习,问心情,面面俱到,再细细读,你有没有与平常的问话有所不同啊?
用一个词来形容她?
读读第二句,你又发现了什么?
(炫耀权势)
预设四:
谁还找到了动作的句子。
生说教师梳理出示。
从这些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见风使舵)
小结:
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位 的王熙凤,这样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叫正面描写。
师:
文中还写了林黛玉,找到了吗?
出示,生读体会。
这黛玉所想,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答)通过写黛玉所想,却刻画了王熙凤的张狂与放纵,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谁还能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生找。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体会,王熙凤受到了贾母的宠爱。
三、揭示刻画人物方法,体会名著魅力(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写人的方法)
作者正是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了这样性格鲜明的王熙凤。
红楼梦中有人这样评价王熙凤(大屏幕出示贾琏的小厮评价王熙凤的语言),这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是一篇鸿篇巨著,每一个章节都是如此精彩,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红楼梦》,去体味名著魅力。
四.作业:
1.完成练习册各题。
(必做)
2.写一篇描写人物形象的小练笔。
(选做)
板书设计:
人物写人方法
王熙凤正面描写:
语言、动作、外貌
侧面描写:
张狂、放纵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