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25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docx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授课教师张勤

教案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用歌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而崇高的形象。

重点难点:

能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我爱米兰》,生会唱的跟着哼唱,边听边摇动身体。

听后说说歌里说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首歌是歌颂老师的,能唱几句吗?

3、老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其中的几句。

我就唱到这,行吗?

二、导入新课师: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从入学开始,哪位老师为你做了件什么事,让你感动呢?

你想在今天的课上对这位老师说点什么呢?

(师放伴奏音乐两段,轻轻的)

1.、师生交流

2、师:

有一群学生,在教师节的时候用歌声送了他们的老师一份特别的礼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唱了些什么?

3、完整初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4、师:

老师的爱是深情的爱,是无私的爱,老师为了同学们,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新的一代,那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你们想不想用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呢

三、学新歌

1、仔细倾听旋律,边听边随旋律摇动身体。

师:

老师对同学们的爱真是无微不至,老师知道,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那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一遍,一边敲击节奏,一边感受歌曲的韵律、节奏、内容,注意歌曲中说了些什么。

生听后说出自己听到的。

(看歌词,学生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师: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样表达这首歌曲的?

用什么样的声音?

什么样的速度?

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范唱)

3.朗诵歌词。

师:

这首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那么你们能用这种感情朗诵一下歌词吗?

(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段,副歌部分全班齐读)

师:

你们说得真好啊,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完整地读一下歌词,把对老师的爱释放出来。

4、配乐读歌词。

师:

谁能尝试伴着音乐朗读第一段歌词。

师:

谁能有感情地伴着音乐读第二段歌词。

(“啊”部分齐读)

师:

当我们谈起老师,总是那样令人激动,是吗?

那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其实在我们身边,就不乏那样优秀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起分享,你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师:

你们想对老师说什么?

师:

我们一齐说:

老师,我爱你!

师:

就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到歌词中,朗读第三段歌词,一齐释放对老师的爱。

5、师范唱,生无声跟唱。

师:

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我能感受到,在座的第一位都能感受到。

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感受对老师的爱。

请同学们听音乐,跟着老师唱。

老师有个要求,把你们的声音关掉,能做到吗?

6、哼旋律用“LU”。

声音稍稍放出来。

(师提示:

听前奏,轻轻地,并跟着哼)提示正确发音,正确坐姿,再次用“LU”哼唱。

用“LA”音来唱。

微笑,闭上眼睛,用“LA”音来唱。

7、唱词。

伴着音乐,加上歌词唱。

A听了这首歌曲,你最喜欢哪一段?

哪段让你最感动?

B师范唱生觉得感动的那段,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

A一段唱下来,你觉得自己哪里唱错了?

哪里和音乐没合上?

B你觉得哪个地方有些困难?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难点解决)

8、师:

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

(稍弱、稍慢的情绪)

9、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二段,引导学生用感激的心情演唱注意:

唱“轻轻”时音量要弱些;唱“呕心”时音量要强些。

师:

同学们,听到你们对老师的赞美,老师很感动,这是你们对老师工作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将这份对这些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通过你们最感人的歌声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

10、师:

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接下来我们决定举行一个小小音乐会来歌颂我们的老师,分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11、难点突破。

师指出学生唱错的地方。

范唱,学生边听边敲节奏,跟唱,反复唱师:

别小看这个啊,它饱含着多少深情啊,再来一遍,口形不变。

12、完整唱,送给可敬可爱的老师。

四、情境渲染,感情升华。

师讲述汶川地震中的英雄老师,说感想,深情演唱。

五、本课小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了什么呢?

这节课不仅收获了一首歌,更收获了爱。

爱是人世间最重要的东西。

同学们让我们拉起手来,牵着手,释放爱,爱老师,爱同学,爱家人,让我们再次演唱这首歌,把爱延续下去。

(唱歌曲啊后一句,下课。

)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

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

4、理解歌词意思,能联系歌词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产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教学难点:

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歌声飞扬激情引领(组织铺垫)

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

2、引导: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

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

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

1、师:

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

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

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2、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

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欣赏歌曲,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2、配乐读歌词,再现草原

(1)、师配乐读歌词。

提问:

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儿?

(相机板书:

景色美生活美)

(2)、草原的景色美,生活也美,相信同学们读得会更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歌词,边读边画出歌词中平翘舌音。

前后鼻韵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四)、图文并茂,置身草原。

1、师:

一篇歌曲的题目往往是这首歌的题眼,从这首个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草原景色美丽),我们就用一双双发现的眼睛看看这美丽的景色。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绿草彩蝶碧水骏马牛羊毡包

2、过渡:

这些优美的词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大屏幕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谈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什么?

小组内交流。

(学生:

想到了大草原上风儿把绿草吹动,好像一层层麦浪,蝴蝶展翅飞舞,彩云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聆听鸟儿的叫声,好像置身于仙境。

3、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看来,草原除了美丽,更给我们梦一般的美景,让我们感觉到草原不仅美丽,更富有神奇的色彩。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草原)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心中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并且老师把它们绘制成一幅幅画面,你们想看么?

(师:

风吹绿草好似麦浪,彩蝶纷飞花争艳,一湾碧水映斜阳,水清草美育牛羊,绿色的海洋泛波浪,春光万里美如画,遍地花朵迎朝阳,百鸟齐唱草原美,彩云朵朵染碧天)

多美呀!

1975年作者火华来到锡林郭勒草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草原,一下车,就被眼前景色惊呆了,蓝天白云下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

夕阳西下,一顶顶蒙古包上空炊烟袅袅,火炉上奶香阵阵,草地上歌声嘹亮,怎能不让作者浮想联翩呢!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激动心情吗?

你能带着这种情感在歌唱吗?

回顾全曲,你有什么地方要与大家说说吗?

(五)、学唱歌曲并表演

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

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

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

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朋友们去草原游览一下吧!

(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

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

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

分组编创。

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

巩固歌曲。

(六)、畅游草原

1、师:

“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

”美丽的家谁不爱,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更爱自己的家,他们自己当了家作了主,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使家乡更加多彩。

想当年是凄苦的马头琴声伴随他们四处漂泊,地主、王爷逼死他们的亲人,夺去他们的牛羊,苦难和泪水让他们流浪,鲜血染红了绿草地。

复仇的决心令他们催动骏马奔向红旗飘扬的地方,是毛主席,我们的党给了他们雄鹰的翅膀,让他们拔起刀枪消灭恶狼,让草原再现蓝天绿草,牧民们看是幸福的明天,他们要让苦难的草原变成欢笑的海洋。

所以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美景。

 出示现在的草原的风光和现代化的设施)

2、师:

仔细看,这就是你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草原张开了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在座的老师们也想去游览观光,想请你们这些草原的小主人做导游,你打算介绍自己的家乡的哪一方面?

(草原知识拓展,可以介绍风景、特产、还有食物等,也可以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

3、请出勇敢而又热情的小导游,带我们共同畅游美丽的草原

五、不忘草原,诗歌拓展

这一趟草原之旅,老师不仅欣赏到了草原的风光美,还看到了草原的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师:

出示关于草原描写的诗句,草原儿女爱自己的家,用诗歌的形式向人们传颂着草原的美,(大屏幕出示,师生共赏)。

相信我们的家乡明城,也会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课下我们这些小诗人用笔把我们的家乡描绘出来,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七)、编创与活动

1、蒙古族朋友们说:

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

听!

(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

(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

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

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

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

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

三声部同时读出。

(八)、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

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

(播放《挤奶舞》录象)

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

并且模仿挤奶动作。

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

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

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

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

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九)、拓展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

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

(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

(十)、总结

1、送一首诗蒙古族朋友们:

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

(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

(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蒙古族音乐欣赏

上传:

龙惠智    更新时间:

2012-5-99:

12:

05

      这节课是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草原中,针对蒙古族音乐的简单介绍,目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蒙古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让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使他们成为保护和发展民族音乐的中坚力量。

鉴于生活在美丽吉安的中学生对千里之外的边疆蒙古族及其音乐了解甚少,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所以本课选择了蒙古族音乐中最普遍同时也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部分作为主要教授内容,即:

器乐讲授了马头琴、声乐讲授蒙古长调和短调。

一、导入

教师用西洋管乐器萨克斯吹奏蒙古族民歌《牧歌》,让学生听辨这是具有哪个民族特点的音乐;然后播放由马头琴演奏的乐曲《牧歌》让学生分辨。

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分辨出马头琴演奏的《牧歌》更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性,蒙古音乐元素更加鲜明,说明蒙古族音乐具有典型独特的特点,是其他民族乐器无法诠释的。

通过这样的手段,引起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二、马头琴

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等来认识马头琴。

接着播放一段用windowsmoviemaker制作的配有草原美丽风景的马头琴曲《母亲》,并伴着这首乐曲为学生讲述一个凄美的关于马头琴来历的传说,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中,从而更好的感受马头琴那柔和、浑厚、深沉的动人音色。

三、民歌

1、长调民歌

文字介绍长调民歌的概念和来历,让学生有初步认识。

接着播放长调民歌《牧歌》,让学生谈感受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长调民歌的特点。

(这里的《牧歌》是经过剪辑后配入影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不分散注意力)

2、短调民歌

文字介绍短调民歌的概念和来历,让学生有初步认识。

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短调民歌《吉祥三宝》让学生对比长调民歌特点自己总结短调民歌的特点。

3、民歌分辨

教师分别演唱长调和短调民歌,让学生分辨。

经过以上的欣赏,学生基本能够准确的分辨出

4、学唱民歌

这个环节很难,尤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了更贴近蒙古民歌的特点,我决定让学生用蒙语学习演唱《吉祥三宝》。

由于这首歌学生很熟悉,所以旋律不是最大的问题,难点在于语言上。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利用网络技术,从网上下载到一个动画版本的《吉祥三宝》,这个版本将蒙语发音用汉字标注出来,这就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然后用windowsmoviemaker将动画字幕做成图片,逐字逐句教授,等学生基本读熟练后,我用cooleditpro2.1将该片做成mtv,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来跟着mtv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练习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仅掌握了这首民歌,更对蒙古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呼麦

介绍并播放一段呼麦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知道这门蒙古族神奇的艺术即可

五、总结

以一首蒙古族民歌《鸿雁》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因为这首民歌中运用到了以上所学的马头琴、长调、短调和呼麦,在起到总结巩固作用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几种艺术形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出现在整个蒙古族音乐体系中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初步了解了蒙古族音乐的几种典型的脍炙人口的形式,并对这几种形式可以做出准确的分辨和学唱。

课后经过与学生交流得知,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手段对这个他们原本陌生的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蒙古族音乐乃至我们整个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地位。

草原牧歌——蒙古族音乐、舞蹈赏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

2、通过从音乐、舞蹈、地域、风土人情、服饰、人文文化等多方面的介绍,从中感受少数民族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风格特点;

3、欣赏并演唱蒙古族民歌,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从中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蒙古族音乐、舞蹈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音乐舞蹈风格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了解——探究——理解——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图

教学课件运用

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播放学生熟悉的腾格尔歌曲《天堂》

 

 

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

吸引学生的注意,激

发学习的兴趣,作好

课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聆听优美的蒙古族音乐进入教室,

情境导入:

渗透音乐与文学的联系,背景音乐用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歌曲《家乡》,教师朗诵《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了融入到大草原中,激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感受活动,聆听动听的音乐。

演示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图,以及简单介绍居住地、风俗人情、服饰,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同教师共同完成了解过程。

  

 

 

学科渗透法,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从中了解蒙古族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

学生收集资料,了解

蒙古族生活习俗,感知民族的特点。

分成四组

互相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图

教学课件运用

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介绍蒙古族特色乐器:

马头琴 音色低沉柔美,表现力强。

其他乐器有笛子、三弦、四胡等。

运用交流、欣赏、提问,渗透到教学中。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乐器知识。

通过交流全面的了解蒙古族自己的乐器特点,感知与生活的关系。

蒙古族音乐以与游牧

生活相联系的民歌和

说唱为主。

主要分为

两大类:

礼仪歌和牧歌

 

通过欣赏《牧歌》,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运用欣赏法和启发法。

学生欣赏进行讨论

 蒙古族的民歌古朴、粗犷,以徵调式最为多见,草原牧歌及其风格范畴的各种民歌体裁形成,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气息浓厚、优美抒情,

欣赏无伴奏演唱的《牧歌》了解歌曲的多种演唱形式,教学渗透,从中感受歌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草原的情感。

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节奏悠长、徐缓、自由。

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表现人和大自然和谐关系。

欣赏舞蹈《牧歌》时,柔美而悠扬的音响舒缓而悠长,充盈着整个教室,

学生竖起耳朵,捕捉着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

 

学生沉浸在音乐里,陶醉了,痴迷了,体验了,感动了,

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艺术效果。

     

 

蒙古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乌尔吐”歌曲(即长调子歌曲)。

欣赏蒙古族长调民歌《天堂》。

长调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长的气息,速度缓慢,音域宽广;

迷离的音乐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穹里,发出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草原,串串珍珠洒荣誉称号在绿缎上的美景。

   

学生欣赏进行讨论欣赏后的感受,更加对蒙古族音乐特点的了解。

教学过程图

教学课件运用

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欣赏短调民歌《小黄鹂鸟》,蒙古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乌火尔”歌曲(即短调子歌曲)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和轻快的速度

运用故事方法让学生了解英雄嘎达为蒙古人民的牧场和统治者斗争的故事。

学生与教师互动感知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感知其与生活的联系。

了解蒙古族舞蹈以浑厚、含蓄、舒展的特点,用抖肩、笑肩、硬腕、 软腕、揉腕、硬肩、软肩、马步等。

 教师表演,并且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运用实践法,感知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与教师互动感知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感知舞蹈与生活的联系。

欣赏《筷子舞》舞蹈

反映蒙古族舞姿,

形成手在舞,腰在扭,

眼跟手,脚步稳的典雅

优美的舞姿,舞蹈风格

热烈奔放,朴实刚健自

娱性很强。

 

感受舞蹈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欣赏法,学生与教师共同表演。

提出问题讨论《筷子舞》属于蒙古族音乐的哪一种。

学生欣赏舞蹈感受蒙古族音乐、舞蹈的特点。

通过音乐、舞蹈赏析后,学生表演自编的小舞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表演自己编排的小舞蹈。

从中提高对蒙古族舞蹈的兴趣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力。

学生与教师互动完成。

小结与延伸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音乐、舞蹈等,只靠上课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民族的内容。

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