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63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寿光市政府报告.docx

寿光市政府报告

寿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9日在寿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朱兰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过去五年成就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执行的决胜年。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抢抓发展新机遇,集聚发展新优势,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十一五”建设画上了圆满句号。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5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8.6%;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同比增长23%。

(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建设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47处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新建标准化畜牧园区64个,新认定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4万亩、绿色有机食品91个。

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创建,“乐义”蔬菜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寿光毛蚶、浮桥萝卜等6个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完成“中国·寿光蔬菜指数”编制工作,成功培育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全市种苗繁育能力达到8亿株。

加快土地流转和产业化经营,全年流转土地2.3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1家、潍坊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7家。

实行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体系,我市创建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制定出台加快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办法措施,引导企业靠科学投入促转调。

全年累计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8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4个,完成工业投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37.6%;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91.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5.4%。

墨龙180石油套管、晨鸣9.8万吨生活用纸等36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功创建为中国海洋化工产业基地、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和中国建筑防水产业基地。

强化节能降耗预警调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6.7亿元、利税96.5亿元、利润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2.8%和39.7%。

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

盛凯大厦、丽都国际广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渤海物流园、国际商贸城等大型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过5000万元服务业项目82个。

农产品物流园日均交易量突破千万公斤,进入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蔬菜博览会,展出品种2000多个,展示效果和对外影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科技博览园成为全省服务业重点园区。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弥河湿地公园建成投用,晨鸣生态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区动工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三元朱村分别被评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

精心培育新兴服务业,动漫设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企业发展到84家,软件园创建成全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全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3亿元,同比增长18.8%。

(二)区域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显现

寿北开发强势推进。

把寿北地区作为转型发展的主阵地,规划建设双王城生态经济区、羊口先进制造业区和侯镇海洋化工园区,引导政策、资金、服务重点向寿北倾斜。

双王城水库、德大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动工建设,中新路、进港路一期等园区道路竣工通车,寿北地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6亿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元鸣生物、旭锐新材料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初步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瞄准新兴产业和重点地区,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先后引进中鸿机械、重庆力帆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47个,实际投资额20.4亿元。

对外贸易实现新增长,新批外资项目16个,实际到账外资2.1亿美元;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63家,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9.5亿美元。

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精致农业合作洽谈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突破。

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积极稳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保障了全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博润实业、墨龙A股实现首发上市,成功发行10亿元治污减排债券,全年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73.8亿元。

引进交通银行、招商银行2家金融机构,设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60亿元,金融创新“寿光模式”在全国推广。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2家、潍坊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14个。

成立卤水精细化工和设施蔬菜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请专利670件,新创驰名著名商标9件、省名牌产品11个。

我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

(三)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建设纵深推进。

全力加快城市七大片区建设,开工中南世纪星城等重点项目142个,新建在建高层建筑255栋,房地产开复工面积381.7万平方米。

组织实施市政重点工程88项,建成东城、城南2个热源厂和城北、科技工业园2个供水厂,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7公里、排水管道61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90公顷。

深入开展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数字城管系统一期工程,我市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镇村建设成效明显。

通过土地挂钩、村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加快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危房改造。

全年开工建设农村社区46个,建设公寓楼502栋。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累计投入5.4亿元,新修改造农村道路312公里,新建上口、道口2处加压站,铺设入村供水管道74公里。

积极推进城乡环卫、城管执法向镇村延伸,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21座,配套建设村级垃圾收集设施,40%的村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处理。

积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我市成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重点推进大西环、新海路等8项农村绿化工程,全年完成成片造林3.5万亩,总植树15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8.1%。

投资11.5亿元,实施54项治污减排重点工程,建成10处污水处理厂和13个脱硫项目,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3万方。

加强环保联合执法和区域河流污染整治,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关停取缔污染企业137家,对张僧河、塌河、营子沟等河流进行清淤治理,张僧河水质稳定达到恢复鱼类生长标准,COD和二氧化硫年度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21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新创建4个省级生态镇,生态市创建步伐不断加快。

(四)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60元,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94.6亿元。

在全省率先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财政半年拿出3353万元用于药品差价补贴,523种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兑付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各类补贴1.5亿元。

全年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产品13.7万台(部),新增机动车4.1万辆,其中小汽车2.9万辆。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

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城乡参保人数达到84.8万人,社保基金征缴额突破13亿元。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元,城镇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1216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5%。

首批80套廉租住房全部实物配租到位,140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住房政策。

扎实开展“新农保”试点,农民参保率达到98%以上,为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05亿元,征缴额和参保率均列全省试点县首位。

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和城镇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全年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02亿元。

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全年募集慈善资金500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3010万元。

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投资3.6亿元,新建改建建桥中学、明珠小学等学校58处,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新增村级标准化文化大院100处、农家书屋200个,顺利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成功举办首届中华农圣文化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启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103处。

新建省级标准化计生服务室200处,我市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和谐稳定基础更加坚实。

坚持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并重,健全市级班子成员接访制度,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访万户”活动,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信息预警和“大调解”工作体系,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全市信访总量较大幅度下降。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顿,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

(五)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2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按时办结率均达100%。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部门、单位8个,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深化网上审批系统和集中收费中心平台建设,大力推行限时办理、一口收费和后置收费,全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4万件。

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了“阳光行政”。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发挥寿光民声、行风热线、市长公开电话和交通公共信息平台作用,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各位代表!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过去的五年,国民经济实现了质量并重的重大转变,进入了又好又快的新时期。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8倍和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4亿元,预计万元GDP能耗五年下降24%。

全市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先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过去的五年,产业结构实现了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进入了优化升级的新时期。

累计完成工业投入7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7.7%、15.9%和19.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10家,“三品”基地面积发展到71万亩,现代农业实现了向更高层次跨越。

五年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大型商贸流通项目69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2%,三次产业比例预计调整到14.2∶52.2∶33.6。

过去的五年,城乡建设实现了统筹发展的重大转变,进入了整体跨越的新时期。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修编,同步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乡功能和布局更加完善。

五年累计投入39.8亿元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55.5%。

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1个、公寓楼914栋,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实现了深化提升的重大转变,进入了创新创业的新时期。

调整优化镇街行政区划,加快扩权强镇步伐,扎实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实施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进出口获权企业发展到564家,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年均分别增长21.8%和20.1%。

过去的五年,社会建设实现了民生优先的重大转变,进入了共建共享的新时期。

“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达到48.7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0.8%,建成文化中心、寿光一中、市民健身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民生重点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率先推行“新农保”、“新农合”,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7.1万辆、互联网用户17.5万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援川工作圆满结束,对口支持安塞取得重大成效。

统计、编制、气象、档案、侨务、人防、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我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等一批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

五年来,全市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激情与拼搏,谱写了寿光发展的新篇章。

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为寿光建设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寿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驻寿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寿光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服务业比重提升不快;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偏低,节能环保压力仍然较大;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需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2011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市政府组织制定了《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一并审议。

到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0亿元;外贸进出口规模达到3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城镇化率达到6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8.5∶51.5∶40,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位代表!

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按照市委确定的“一三六三”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这一总体目标,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加快北部滨海新区、东部新城建设、西部市场物流三大突破,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

具体实践中,将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增量投入,在优化经济结构和壮大经济总量上谋求更大突破

持续加大工业投入。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把项目建设放在工业经济发展的首位,以项目建设促科学投入,以科学投入促优势产业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

围绕汽车制造、石油装备、海洋化工、轻工食品、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凯马20万套汽车零部件、墨龙高端石油装备、力帆40万套摩托车零部件等50个新型工业项目。

积极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泰丰锂电池、元鸣生物20万吨聚葡萄糖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强化中小企业培育,不断壮大规模企业群体,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0亿元、利税105亿元、利润80亿元。

全力推进寿北开发。

坚持把寿北地区作为融入“三区”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切实抓好寿光港、德大铁路、双王城水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区南环路等道路工程,尽快启动临港物流园建设,不断增强寿北地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对中鸿机械、泰丰汽车合金等已经落地的20多个过亿元项目,在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上重点倾斜,促其尽快投产达效;对尚未开工的健元春包装新材料、昊华子午胎等项目,抓紧完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年内寿北地区工业投入过百亿元,全力打造生态经济的示范区、低碳经济的试验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

加快突破现代服务业。

突出抓好农产品物流园、渤海物流园、国际商贸城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高标准抓好菜都路改造开发,着力培育以农产品物流园和国际商贸城为依托,以菜都路为纽带的现代物流业隆起带。

继续完善渤海路、银海路、正阳路、学院路的商业功能,加快推进全福元商城、沃尔玛连锁超市等大型商业项目,集中打造功能完善、业态齐全的中央商务区。

全力办好第十二届蔬菜博览会,努力打造中国农展会第一品牌。

认真做好“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发布工作,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集中抓好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等六大景区的上档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培强做大寿光旅游品牌。

持续抓好软件园的运营和升级,积极引进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发展软件研发、动漫设计等新兴产业,带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扎实推进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认真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切实加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工程中心3家、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7%。

加大重点领域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年内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00名,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名,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深化品牌发展战略,确保年内申请专利700件,新创5件驰名著名商标和3个省以上名牌产品,努力建设品牌大市、品牌强市。

(二)突出内涵建设,在提升城市品位和构建宜居环境上谋求更大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完善功能、拓展空间、提升形象为重点,协调推进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用现代化理念优化城乡规划布局。

按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城市管理高效的要求,超前谋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统筹抓好水电暖、道路交通、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集中抓好寿光滨海新区、双王城生态经济区、企业总部群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规划,加快建立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以科学的规划引导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健全完善规划批后管理制度,加大规划执法、监督检查和舆论监督力度,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用精品化工程推进城市片区开发。

加快东城新区开发,带动城市建设上档升级。

突出抓好丽景花园、威尼斯小镇等40个重点项目,力求把每个项目建成精品工程、地标建筑。

深入推行房地产项目综合验收机制,探索实行住房质检合格证制度,重点抓好水木清华、正阳花园等居住小区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0亿元,施工面积420万平方米。

加快金玉米公司和联盟化工、富康制药老厂等企业退城进园步伐,争取利用3年时间完成整体搬迁,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

稳妥推进桥南李等10个城中村和南关等3个旧住宅区改造。

积极引导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过百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

用战略性眼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适度超前、逐步到位的原则,强化公共服务资源的统筹、集约、整合利用,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突出抓好南环路中段、幸福路改造等道路工程,逐步构建主干线相通、支路线相连的城市道路体系。

加快推进北环路、南环路等“一河两园十一街十七路”绿化工程,力争年内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32公顷。

不断完善城市排水网络,切实抓好寿济路、金光街等5项排水工程建设,尽快实现雨污分流。

稳步实施老城区供热管网改造、晨鸣热电厂汽改水管网改造及供热站监控体系建设,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提高供暖效果。

用精细化模式推动城市长效管理。

注重城市内涵提升,突出抓好数字城管二期工程建设,继续配套城市管理机械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机械化覆盖率。

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提高城市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管理水平。

大力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活动,全面加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积极构建“和谐城管”。

探索建立市政服务标准化模式,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突出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上谋求更大突破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土地流转,改变种养模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切实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寿北大型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鼓励实施土壤改良工程,确保年内新认定绿色有机蔬菜基地3万亩、标准化畜牧示范园区40个。

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业投入品和蔬菜大棚登记备案制度,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关键技术,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努力争创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确保年内新申报绿色有机产品80个以上。

研究制订种苗行业生产标准,规范种苗产业健康发展,加大蔬菜良种研发和推广力度,力争年内培育建设年育苗能力3000万株以上的种苗企业30家,全市年育苗规模达到10亿株。

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年内新增潍坊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

切实加强蔬菜销售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网络直销等新型销售方式,逐步构建由生产基地直接向消费终端配送的高端销售网络。

切实抓好镇村建设。

积极推进镇街道驻地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城镇交通、供水、热力、燃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小城镇向城市转型。

不断强化镇区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小城镇建管水平。

高标准编制全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完善各项规划建设审批手续,力争全年完成社区住房1.5万户,每个镇街道新建1个以上新型农村社区。

立足地域特点,发挥产业优势,繁荣发展镇域经济,年内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6个。

持续改善农村条件。

科学编制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和双王城水库配套等水利项目,逐步完善寿北农田水网灌溉体系,确保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

切实抓好镇村道路维修改造,提升农村道路管护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完善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争取年内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处理。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切实抓好大西环绿化提升、羊田路绿化、双王城水库环库林场等农村重点绿化工程,确保完成成片造林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严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项涉农补贴,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就地就业或转移就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四)突出改革开放,在创新体制机制和保障发展能力建设上谋求更大突破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组织体制、农村生产社会化、农村土地管理等五大领域改革,努力打造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寿光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出经验。

不断扩大扩权强镇成果,扎实做好羊口省级经济发达镇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镇级管理新体制。

继续抓好农村金融创新和信用渠道建设,大力推广农户组建联保体、中小企业信用联盟等新型贷款模式,积极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

继续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财政金融支撑。

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税源经济,千方百计拓宽收入渠道,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强化重大设施项目融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