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2800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docx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

1.手术室常规标本管理

项目

项目内容

分值

目的

妥善保管手术患者标本,安全送检。

5

操作程序

一、评估

评估标本间清洁、明亮、无异味、操作台干燥无污渍。

二、实施要点

1.仪表

(1)着装整洁,规范。

(2)指甲平短、清洁,不涂指甲油。

(3)不戴耳环、手镯和戒指。

(4)口罩、帽子佩戴规范。

2.用物标本袋(大、中、小号)、专用标本袋标签、标本固定保存液(10%甲醛溶液)、病理检查申请单、笔、手套、带盖污物桶、抹布、登记簿。

3.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清洁干燥操作台。

(3)手术台上保管手术医生切除的所有患者组织,不同部位、不同类别的组织分类保管。

(4)根据标本的大小、数量选择合适的标本袋。

(5)检查标本袋是否破损,袋内装气封口后挤压,检查是否能密封。

(6)标本袋贴上专用标签。

(7)标签上逐项填写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标本名称及日期。

(8)手术结束,戴手套,打开标本袋封口,手术医生将标本装于袋内。

(9)每个标本袋只装一个标本,与手术医生一直核对标本与标签上注明的标本名称是否相符。

(10)与手术医生一起携已装好的标本到手术室家属等候区,呼叫患者家属,请患者家属看标本。

(11)与手术医生一起携带标本到标本间。

将标本置于操作台上。

(12)手术医生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

(13)打开标本袋封口,倒入标本固定保存液,固定液需将标本全部侵泡,检查标本袋是否漏水。

(14)将装有标本的标本袋置于标本集中处。

病理检查申请单置于指定处,擦净操作台。

(15)脱手套,将手套丢进污物桶内。

(16)在标本登记簿上登记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科别、标本名称、标本数量、签名。

(17)在规定时间段(上午、下午各一次)手术室安排专人整理、核对现所有标本,交予病理科收集标本者,双方核对,并在交班本上签名。

4.操作完成时间15min。

5

2

1

1

1

5

3

4

5

4

5

5

5

4

3

5

3

3

5

3

3

3

2

3

注意事项

1.手术中切出任何组织都要妥善保存。

经与手术医生两次核对确认后,方可丢弃不需送检组织。

2.同一患者有数个标本时,标本要排序,标本袋标签上依次注明(如1、2、3等)。

并与病理检查单上的序号和标本名称一致。

3.标签上填写标本名称前询问手术医生正确标本名称,按要求填写后,再与手术医生核对标本名称,登记前还要与病理检查单核对。

4.清醒手术患者,送标本前要询问患者是否看标本,满足患者的需求。

2

2

1

1

综合质量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评分标准

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扣2分。

2.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沟通指导一项部到位扣2分

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1分。

5.操作程序错误或遗漏一处扣2分。

6.一般违反操作原则扣5分。

7.严重违反操作原则不得分。

8.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限的20%扣1分。

2.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标本送检

项目

项目内容

分值

目的

及时送检快速冷冻切片标本,为手术提供治疗方案。

5

操作程序

一、评估

评估手术间环境,操作台清洁干燥。

二、实施要点

1.仪表

(1)着装整洁,规范。

(2)指甲平短、清洁,不涂指甲油。

(3)不戴耳环、手镯和戒指。

(4)口罩、帽子佩戴规范。

2.用物标本袋(大、中、小号)、专用标本袋标签、手套、笔、抹布、登记簿。

3.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清洁干燥操作台。

(3)与手术医生确认,术前1d已将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申请单交与病理科。

(4)根据标本的大小、数量选择合适的标本袋。

(5)检查标本袋是否破损,标本袋清洁干燥。

(6)标本袋贴上专用标签。

(7)标签上逐项填写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标本名称及日期。

(8)待手术医生取出标本,立即戴手套,打开标本袋封口,将标本装袋并封口(每个标本袋只装一个标本)。

(9)与手术医生一起核对标本与标签上注明的标本名称是否正确。

(10)巡回护士携已装好的标本到手术室家属等候区,呼叫患者家属,请患者家属看标本。

(11)呼叫服务中心人员,立即安排熟悉的送检人员送外病理科。

(12)将标本交与送检人员后脱手套。

(13)登记簿上登记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标本数量及送检日期和时间。

(14)巡回护士与送检人员双方签名。

(15)告知手术医生标本送检时间,整理用物。

4.操作完成时间5min。

5

2

1

1

1

5

3

5

5

4

5

5

5

5

5

5

5

3

5

5

5

注意事项

1.快速冷冻切片标本部需要任何处理,不可染有任何物质及溶液,以免影响病检结果。

2.同一患者有数个标本时,标本要排序,标本袋标签上依次注明(如1、2、3等)。

并与病理检查单上的序号和标本名称一致。

3.标签上填写标本名称前询问手术医生正确标本名称,按要求填写后,再与手术医生核对标本名称,告知手术医生标本送检时间时再与手术医生核对标本名称。

4.清醒患者,送标本前要询问患者是否看标本,满足患者的需求。

2

1

1

1

综合质量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评分标准

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扣2分。

2.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沟通指导一项部到位扣2分

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1分。

5.操作程序错误或遗漏一处扣2分。

6.一般违反操作原则扣5分。

7.严重违反操作原则不得分。

8.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限的20%扣1分。

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

评分

得分

备注

A

B

C

D

15

1.着装整洁。

2.用物:

肥皂液或肥皂、毛巾(纸巾或

暖风吹手设备)、流动自来水及水池设

备。

3.用物准备1分钟。

5

8

 

2

4

6

 

1

3

4

 

0

2

2

 

0

75

1.洗手前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

甲下的污垢。

2.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3.打开水龙头,湿润双手。

4.取适量肥皂液或洁净肥皂。

5.双手揉搓(应用六步洗手法:

掌心

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搓擦;

手心对手

背,沿指缝互相搓擦;

掌心相对,双

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弯曲各手

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

一手握

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一手指尖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

换进行;也可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

清洗手腕),使肥皂起沫,注意指尖、指

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

腕上10cm。

6.搓洗时间不少于15s。

7.流水冲洗干净。

8.关闭水源,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

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

龙头。

9.擦干或烘干双手。

10

5

5

5

30

 

5

5

5

 

5

8

4

4

4

25

 

4

4

4

 

4

6

3

3

3

20

 

3

3

3

 

3

4

2

2

2

15

 

2

2

2

 

2

10

1.操作熟练、规范。

2.掌握要领。

3.每超时1分钟扣2分。

5

5

4

4

3

3

2

2

总分100分

操作时间:

7分钟

外科手消毒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

评分

得分

备注

A

B

C

D

15

1.着装整洁、戴口罩。

2.用物:

消毒液、灭菌刷(或小纱布)、

无菌纱布(或小毛巾)、流动自来水及水

池设备。

3.用物准备1分钟。

5

8

 

2

4

6

 

1

3

4

 

0

2

2

 

0

75

1.洗手前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3.打开水龙头,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

上臂下1/3。

4.用灭菌刷或小纱布取消毒液3.5~7ml,

刷/擦洗3分钟。

5.顺序自指尖→指缝→手掌→手背→前臂

→肘上10厘米。

6.双臂屈曲于胸前,将肘部置于最低位,用流水冲净。

7.关闭水源,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8.无菌纱布自手部开始擦干至肘部。

9.用无菌消毒洗手液3~5ml涂抹双手及

手臂至肘关节处,操作过程中,双手手臂

半屈于胸前区,高不过肩,低不过腰,晾

干。

7

5

5

15

18

5

5

 

5

10

6

4

4

12

16

4

4

 

4

8

5

3

3

9

14

3

3

 

3

6

4

2

2

6

12

2

2

 

2

4

10

1.操作熟练、规范。

2.达到外科手消毒指征。

3.每超时1分钟扣2分。

5

5

4

4

3

3

2

2

一、手卫生

一般洗手

(一)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三)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总分100分

操作时间:

7分钟

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

评分

得分

备注

A

B

C

D

10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

清洁盘、无菌持物钳、无菌巾包、无菌棉球罐、无菌洞巾包、无菌纱布罐、0.1%新洁尔灭棉球罐、无菌容器(内放治疗碗、血管钳、药杯、无菌尿管等)、无菌手套、无菌石蜡油。

3.用物准备3分钟。

3

5

 

2

2

4

 

1

1

3

 

0

0

2

 

0

5

环境整洁,有宽敞的操作台。

5

4

3

2

70

1.检查无菌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检查无菌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包皮干燥、完整,系带严紧方可使用。

2.用纱布擦治疗盘。

3.打开无菌包,系带置包皮下,夹无菌巾于盘

上,剩余物品按原折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

间。

4.将无菌巾双折平铺于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

叠到对侧,边缘向外。

5.放下列物品于盘内:

治疗碗、血管钳、药杯、

干棉球于药杯内,倒无菌石蜡油,无菌纱布2

块,导尿管1根,放入洞巾。

6.将无菌巾边沿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折返

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

7.注明铺盘日期及时间。

8.打开无菌手套包,双手涂滑石粉,一手掀起

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的翻折部分(手

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再用戴好

无菌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翻折内面(手套外

面),同法将手套戴好。

9.脱手套时,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

10.整理用物。

4

 

2

8

 

5

20

 

8

3

10

 

5

 

5

3

 

1

6

 

4

18

 

6

2

8

 

4

 

4

2

 

0

4

 

3

16

 

4

1

6

 

3

 

3

1

 

0

2

 

2

14

 

2

0

4

 

2

 

2

15

1.无菌原则强。

2.操作轻巧、熟练、规范。

3.用物放置符合节力及无菌要求。

4.每超时1分钟扣2分。

5

5

5

4

4

4

3

3

3

2

2

2

二、无菌技术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5.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法

(一)目的

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

3.取下手表,洗手。

4.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

5.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三)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对所使用的无菌溶液进行检查、核对。

3.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取出无菌液体。

4.手握标签面,先倒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盖好治疗巾。

5.取用后立即塞上橡胶塞,消毒瓶塞边缘。

6.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

3.用毕即将容器盖严。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当托住底部。

5.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1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4.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5.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三)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女病人导尿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

评分

得分

备注

A

B

C

D

10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无菌导尿包:

内有弯盘1个、治疗碗1个、双腔或三腔尿管2根(16、18号各1)、纱布1块、小药杯2个(一个内盛4~5个碘伏棉球、另一个盛石蜡油棉球1个)、血管钳2把、洞巾1块。

3.其他:

治疗碗1个(内盛8~10个碘伏棉球)、血管钳或镊子1把、20ml注射器1个、无菌生理盐水20ml、弯盘1个、清洁手套1只、无菌手套1副、一次性方垫1块、浴巾1条、痰盂、屏风或床幔。

4.用物准备3分钟。

3

3

 

2

 

2

2

2

 

1

 

1

1

1

 

0

 

0

0

0

 

0

 

0

10

1了解病人的膀胱充盈程度。

2.评估病人的合作情况。

5

5

4

4

3

3

2

2

70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查对床号、姓名。

2.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3.安全与舒适:

病人体位正确、舒适;酌情遮挡屏风,关闭门窗。

4.松开床位盖被,协助病人取合适卧位,脱去病人对侧裤腿。

注意保暖,置弯盘于会阴旁。

5.评估病人外阴情况。

6.臀下垫一次性方垫,一手戴手套,一手持血管钳夹取棉球依次初步消毒阴阜、双侧大阴唇,再用戴手套的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双侧小阴唇和尿道口。

脱下手套置于弯盘内,移至床尾。

7.在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戴手套,铺无菌巾,使洞巾和治疗巾内层形成一无菌区。

8.按操作顺序排列好用物,润滑导尿管前端。

9.再次消毒,顺序为:

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

10.插导尿管(嘱病人深呼吸),进4~6cm,见尿液后,再进2cm,夹闭尿管。

注入气囊10~15ml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固定。

接尿袋,撤洞巾,摘手套。

11.观察导出尿液的性质、颜色及量,注意询问病人的感受。

12.协助病人穿好裤子,整理床单位。

13.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

14.洗手,记录。

3

3

5

5

5

10

 

5

4

6

10

 

4

3

4

3

2

2

4

4

4

8

 

4

3

4

8

 

3

2

3

2

1

1

3

3

3

6

 

3

2

2

6

 

2

1

2

1

0

0

2

2

2

4

 

2

1

1

5

 

1

0

1

0

10

1.动作轻巧、准确,操作熟练、规范。

2.与病人交流有效,病人感觉良好。

3.无菌观念强。

4.每超时1分钟扣2分。

4

3

3

3

2

2

2

1

1

1

0

0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

(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