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说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06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形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菱形说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菱形说课.docx

《菱形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说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菱形说课.docx

菱形说课

菱形说课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十二章第五节《菱形》。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    教材分析

1、         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3、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4、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法分析

1、         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教学难点。

三、    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后创设教学情景。

如:

出示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践剑的图片,指出菱形花纹,再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的应用图片。

由此引出课题,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菱形的兴趣。

之后,我安排了由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动态演示,得出菱形的定义,并安排一组判断题用以巩固定义。

随后又展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关菱形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欣赏到菱形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

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          菱形性质与识别的探索

菱形性质的探索分成两方面,一是菱形的特殊性(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性质);二是菱形的对称性。

对于这个地方,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

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组与组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而菱形的识别条件由于有了上面探索性质的基础,同学们就可以熟门熟路的解决了。

我在这里给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且把课后练习中的活动题——剪纸,安排在这儿,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探索出菱形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为了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

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三)题目训练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1.    请你当裁判

与定义、性质等相关的一些判断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此题直接运用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议一议

性质的简单运用。

设计意图:

稍微加深,进一步巩固菱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3.    练一练

菱形与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并由此总结菱形的面积公式。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包含了例题。

要求学生不但可以顺利完成简单的基础填空练习,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例题的解题过程。

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格式。

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4.    学以致用

设计花坛,修建小路,求路长与花坛面积。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四)小结、布置作业

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由学生进行小结。

布置书上课后习题,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评价分析

这节课是菱形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定义、性质与识别条件。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菱形的性质的教学形式上,采用了数学活动的方法。

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讨论、探究、交流,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这样,学生自己得出的猜想和证明会更让他们易于接受,而解题方法也在此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的设计,重在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思维。

菱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全部性质。

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菱形的图形美.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对策:

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演示,理解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剪刀,一张矩形纸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由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践剑的图片引入菱形

出示生活中的菱形图片

师:

上面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

生:

菱形

出示本课课题——菱形

活动一动画演示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转化,由此得出菱形的定义。

菱形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注: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继续欣赏生活中的带有菱形图案的图片,使学生体会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菱形的图形美。

二、观察与思考

活动二知道了菱形的定义,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性质。

1.我们观察菱形,根据它的定义,你能说出菱形的边有怎样的特点?

生: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如何验证?

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思考探究。

结论1:

是轴对称图形。

画出等腰△ABC关于底边AC对称的图形,观察和猜想所得四边形有何特征?

根据作图过程,你认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能得出菱形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菱形的对角线与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结论3: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            议一议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

哪些角是相等的?

相等的线段:

AB=BC=CD=DA,OA=OC,OB=OD

(2)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

△ABC△ADC△ABD△BCD是等腰三角形

△AOD△AOB△BOC△COD是直角三角形

例1(见教材)

四、探究

菱形的面积公式

五、大家谈谈

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请同学们思考:

(1)四条边都想得到四边形是菱形吗?

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为什么?

结论: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总结,菱形的识别方法中,定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六、例2(见教材)

七、学以致用(见课件)

八、动手实践

准备一张矩形纸和一把剪刀,你能不借助任何测量工具就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吗?

动手做做看,并说明理由。

九、总结

图4

(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图5

图5

(2)菱形性质: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

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3)菱形判定:

两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十、数学日记

十一、板书设计

菱形

菱形定义……例1菱形判定1例2

菱形性质1菱形判定2

菱形性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