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23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docx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一章绪论

学时

2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熟悉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属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了解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难点:

碳原子的结构与共价键,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教学。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2月18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的涵义

2.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共价键的形成、分类及参数

2.碳原子的三种杂化(sp3杂化、sp2杂化、sp杂化)

3.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分为:

构造异构、立体异构)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共价键的两种断裂方式(均裂、异裂)

2.有机化学反应的两大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五、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专业外语词汇:

有机化合物(organiccompounds)碳化合物(compoundsofcarbon)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hydrocarbonsandtheirderivatives)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分子结构

(structureofmolecule)化学键(chemical bond)共价键(covalentbond)杂化轨道

(hybridorbital)键长(bondlength)键角(bondangle)键能(bondenergy)极性

(polarity)离解能(dissociationenergy)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二章链烃

学时

5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链烃的系统命名原则,双键、叁键的电子结构,重要化学性质,电子效应。

2.熟悉烷烃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及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3.了解链烃的物理性质,重要链烃的用途。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链烃双键、三键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质,电子效应,烷烃的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难点:

双键、三键的电子结构,电子效应,共轭二烯烃的性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启发式、互动型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2月15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二章链烃(chainhydrocarbon)

第一节烷烃(alkane)

一、烷烃的结构(单键碳sp3杂化、σ键的特点)

二、烷烃的同系列和通式

三、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四、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五、烷烃的物理性质

六、烷烃的化学性质

1.卤代反应

2.卤代反应机理(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

第二节烯烃(alkene)

一、烯烃的结构(双键碳sp2杂化、π键的特点)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四、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三种共轭体系(π-π共轭、p-π共轭、超共轭)

五、烯烃的化学性质及马尔可夫尼可夫(Markovnikov)规律

六、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七、二烯烃

1.二烯烃的结构类型和命名

2.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炔烃(alkyne)

一、乙炔的结构(三键碳sp杂化)

二、炔烃的命名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专业外语词汇:

链烃(chainhydrocarbon)烷烃(alkane)烯烃(alkene)烯烃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ofalkenes)烯烃氧化反应(oxidationreactionofalkenes)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三章环烃

学时

4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环烷烃、芳香烃的命名,化学性质,定位效应,休克尔规则。

2.熟悉芳香性的概念,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3.了解常见稠环芳香烃及非苯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休克尔规则,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2.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难点:

1.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2.芳香性及休克尔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启发式、互动型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XX年3月9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三章环烃(cyclichydrocarbon)

第一节脂环烃(cyclichydrocarbon)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1.脂环烃的分类

2.脂环烃的命名

二、脂环烃的结构

三、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芳香烃(aromatichydrocarbon)

一、苯同系物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二、苯分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三、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四、芳香烃的化学性质(chemicalpropertyofaromatichydrocarbon)

1.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2.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第三节稠环芳香烃和非苯芳香烃(condensedaromaticsandnon-benzenoidaromatichydrocarbon)

一、稠环芳香烃和非苯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

二、休克尔规则

专业外语词汇:

脂环烃(cyclichydrocarbon)芳香烃(aromatichydrocarbon)化学性质(chemicalproperty)环烷烃(cycloalkane)稠环芳香烃(condensedaromatics)非苯芳香烃(non-benzenoidaromatichydrocarbon)休克尔规则(HÜckelrule)苯(benzene)芳香性(aromaticity)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四章卤代烃

学时

3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化学性质、查依采夫规则、不同类型卤代烯烃的活泼性。

2.熟悉卤代烃的分类、SN1、SN2反应历程。

3.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常见重要的卤代烃。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查依采夫规则、SN1、SN2反应历程、不同类型卤代烯烃的活泼性。

难点:

SN1、SN2反应历程、不同类型卤代烯烃的活泼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启发式、互动型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3月10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四章卤代烃(halo-hydrocarbon)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1.卤代烃的分类

2.卤代烃的命名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2.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1、SN2)

四、不同类型卤代烯烃的活泼性

五、重要代表物

专业外语词汇:

卤代烃(halo-hydrocarbon)扎衣采夫规则(Satyzeffrule)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substitution)亲电加成反应(electrophilicaddition)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reagent)亲核加成

反应(nucleophilicaddition)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substitution)亲核试剂(nucleophilicreagent)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五章醇、酚和醚

学时

4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醇、酚、醚、硫醇、硫醚的结构、命名与化学性质。

2.熟悉氢键对醇、酚、醚、硫醇、硫醚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了解常见重要的醇、酚、醚在医学上的用途。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化学性质及Saytzeff规则。

2.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化学性质。

3.醚、硫醇、硫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化学性质(主要是醚键的断裂方式)。

难点:

1.醇、酚的电子结构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2.醇脱水成烯、成醚的反应历程。

3.醚键的断裂方式及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及联系法、实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节有小结,每章有归纳,通过归纳、总结、复习、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授课,利用ChemDrawr软件制作课件。

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用不同颜色、不同方式,直观、形象地表达醇、酚、醚的电子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3月15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五章醇、酚和醚(alcoholphenolandether)

第一节醇(alcohol)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结构

三、醇的物理性质,熟悉氢键对醇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四、醇的化学性质及Saytzeff规则

第二节酚(phenol)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

二、酚的结构

三、酚的物理性质

四、酚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醚(ether)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二、醚的物理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硫醇和硫醚

一、硫醇、硫醚的结构

二、硫醇、硫醚的物理性质

三、硫醇、硫醚的化学性质

四、几种重要的醇、酚和醚

专业外语词汇:

醇(alcohol)酚(phenol)醚(ether)氢键(hydrogenbond)丙三醇(propanetiol)伯醇(primaryalcohol)叔丁醇(tert-Butylalcohol)仲醇(secondaryalcohol)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六章醛、酮和醌

学时

4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命名;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2.熟悉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醛和酮的制备、醌的化学性质。

3.了解醛、酮、醌的物理性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醛、酮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2.醛、酮的化学性质。

3.醌的结构、命名。

难点:

1.醛、酮的化学性质

2.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启发式、联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前后联系,复习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授课。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4月1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六章醛、酮和醌(aldehydeketoneandquinine)

第一节醛和酮(aldehydeandketone)

一、醛、酮的结构与分类

二、醛、酮的命名

三、醛、酮的制备

四、醛、酮的物理性质

五、醛、酮的化学性质

1.醛、酮的化学性质

2.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第二节醌(quinine)

一、醌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二、醌的物理性质

三、醌的化学性质

专业外语词汇:

醛和酮(aldehydeandketone)醌(quinine)醛糖(aldose)甲醛(formaldehyde)

甘油醛(glyceraldehyde)醇醛缩合(aldolcondensation)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七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学时

4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命名与化学性质。

2.掌握甲酸、乙二酸、尿素三种代表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熟悉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的机理;熟悉羧酸的制备反应。

4.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了解其他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代表化合物。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羧酸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难点:

1.羧酸的电子结构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2.羧酸的酯化反应机理。

3.酯水解的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想法设法让学生听得清楚,弄得明白,理解得深刻。

通过归纳、总结、复习、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授课。

在利用Chem-Drawr软件制作课件时,尽可能使化合物的结构直观、形象、逼真,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子结构。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7年4月9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七章羧酸及其衍生物(carboxylicacidandcarboxylicacidderivatives)

第一节羧酸(carboxylicacid)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羧酸的分类

2.羧酸的命名

二、羧酸的制备

三、羧酸的物理性质

四、羧酸的化学性质

五、羧酸的代表化合物

第二节羧酸衍生物(carboxylicacidderivatives)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四、羧酸衍生物的代表化合物

专业外语词汇:

羧酸(carboxylicacid)羧酸衍生物(carboxylicacidderivatives)甘油醛(glyceraldehyde)醇醛缩合(aldolcondensation)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酯交换(esterexchange)酯缩合反应(estercondensationreaction)水杨酸(Salicylicacid)苦味酸(picricacid)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八章羟基酸和酮酸

学时

2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羟基酸和酮酸的命名、化学性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酮体的概念。

2.熟悉羟基酸和酮酸的代表化合物。

3.了解某些醇酸和酮酸在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羟基酸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2.酮酸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难点:

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及联系法、实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节有小结,每章有归纳,通过归纳、总结、复习、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4月10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八章羟基酸和酮酸(hydroxyacidandketoacid)

第一节羟基酸(hydroxyacid)

一、羟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二、羟基酸的命名

三、羟基酸的物理性质

四、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五、羟基酸的代表化合物

第二节酮酸(ketoacid)

一、酮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酮酸的化学性质

三、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

四、酮酸的代表化合物

专业外语词汇:

羟基酸(hydroxyacid)酮酸(ketoacid)酮式(ketoform)烯醇式(enolform)酮式分解(ketoniccleavage)酸式分解(acidcleavage)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九章立体异构

学时

6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2.掌握手性分子、旋光性、手性碳原子的概念及手性碳原子与旋光异构体的数量关系。

3.掌握费歇尔投影式及D-、L-和R-、S-命名法。

4.掌握乙烷、丁烷、环己烷的典型构象。

5.熟悉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

6.熟悉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十氢萘的构象。

7.了解立体异构体性质上的异同及生物学意义。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2.手性分子、旋光性、手性碳原子的概念及手性碳原子与旋光异构体的数量关系。

3.费歇尔投影式及D-、L-和R-、S-命名法。

4.乙烷、丁烷、环己烷的典型构象。

难点:

1.顺反异构、旋光异构、构象异构的概念。

2.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旋光性的概念。

3.费歇尔投影式及D-、L-和R-、S-命名法。

4.旋光活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

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叙述方法,给出清晰明确的概念、简明易懂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立体概念、立体构型。

2.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化合物的立体构型直观、形象、逼真、动感。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09年4月10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九章立体异构(alloisomerism)

第一节顺反异构(cis-transisomerism)

一、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二、顺反异构的命名(顺反命名法、Z-E命名法)

第二节旋光异构(opticalisomerism)

一、偏振光与旋光性

二、旋光度的测定与比旋光度

三、旋光活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四、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五、旋光异构体构型的命名(D、L命名法、R、S命名法)

六、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七、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第三节构象异构(conformationalisomerism)

一、乙烷的构象

二、丁烷的构象

三、环己烷的构象

四、十氢萘的构象

专业外语词汇:

立体异构(alloisomerism)旋光异构(opticalisomerism)构象异构(conformationalisomerism)构型(configuration)构象(conformation)构象异构体(conformationisomer)手性(chirality)手性分子(chiralmolecule)手性碳原子(chiralcarbonatom)顺-十氢化萘(cis-decalin)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学时

4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胺、酰胺、重氮化合物的命名,胺的结构。

胺、酰胺、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2.熟悉胺的制备,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3.了解胺、酰胺的物理性质。

生物碱的概念。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胺、酰胺、重氮化合物的命名

2.胺的结构、胺、酰胺、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

1.胺的结构

2.胺、酰胺、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及联系法、实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节有小结,每章有归纳,通过归纳、总结、复习、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XX年4月17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organicnitrogencompound)

第一节胺(amine)

一、胺的分类与命名

二、胺的制备

三、胺的结构

四、胺的物理性质

五、胺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diazocompoundandazocompound)

一、重氮化反应

二、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酰胺(amide)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

二、酰胺的物理性质

三、酰胺的化学性质

四、磺胺类药物

第四节生物碱(alkaloid)

一、生物碱的概念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三、常见重要生物碱的结构特点

专业外语词汇:

含氮有机化合物(organicnitrogencompound)胺(amine)重氮化合物(diazocompound

偶氮化合物(azocompound)酰胺(amide)生物碱(alkaloid)铵盐(amine)

潍坊医学院单元教案

教学单元名称

第十一章芳香杂环化合物

学时

3

本单元的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命名,五元杂环、六元杂环的结构,五元杂环、六元杂环的化学性质。

2.熟悉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3.了解常见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五元杂环的结构、化学性质。

3.六元杂环的结构、化学性质。

难点:

六元杂环的结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及联系法、实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节有小结,每章有归纳,通过归纳、总结、复习、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本单元的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

1、平时作业,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90%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同意执行该单元教案

 

签章:

邵建新

20XX年4月17日

本单元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芳香杂环化合物(aromaticheterocycles)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classificationandnamingofaromaticheterocycles)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二、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