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238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docx

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初稿

乡镇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瓶颈及解决方案

——以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为例

序言

乡镇企业是浙江省温岭市经济建设重要支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对中小型乡镇企业物流的研究,对于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发展

1.1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

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服务业的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

1.2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

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

但也应看到,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将加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物流概念本身作为舶来品,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物流各环节的运动很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八十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

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

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

从那以后在我国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

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产权关系的明确,生产企业及其他流通企业开始认识物流。

同时,对物流的研究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物流走进了千家万户。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实现2009年保八目标,国务院陆续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将物流业也列为其中之一使得物流也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1.3对乡镇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研究

陈秀丽在《乡镇企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中提出我国乡镇企业物流发展存在:

1乡镇企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2乡镇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3乡镇企业物流观念落后、物流服务意识差4乡镇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四个问题。

并提出:

1、加大乡镇企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1.1加强和改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2依托第三方物流,提高乡镇企业物流效率。

2、加速乡镇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反应2.1从宏观角度看,国家加大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2.2从微观角度看,乡镇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培训,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反应。

3乡镇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观念3.1乡镇企业要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

3.2乡镇企业要树立第三方物流观念,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4、重视乡镇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建立适合乡镇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

李秀芳在《泉州中小企业物流决策研究报告》中提出:

泉州市中小企业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二)专业物流人才短缺(三)基础设施装备技术落后(四)物流标准化不统一(五)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并提出:

解决泉州中小企业物流问题的对策

(一)联盟其他中小企业

(二)引入和培养物流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三)整合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四)提升企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五)加强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1.4第三方物流对乡镇中小企业的影响

1.4.1物流成本对浙江乡镇企业的压力

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物流成本,并且大大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浙江省乡镇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小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性加大。

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

第三,企业用工成本增加。

四,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这四点问题使浙江省乡镇中小企业从生产到销售都面临巨大压力,而且浙江的乡镇企业从事行业中占据前十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业、电气机械、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化工、服装、通用设备、交通设备、化纤、工艺品等,企业数量占到64.2%。

而过去的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

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重视。

所以我们就把物流管理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简单的说,在制造成本大幅上涨对企业销售、紫金造成重大问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1.4.2浙江乡镇中小企业物流市场的形成和壮大

浙江是全国著名的中小企业大省。

今年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发展,并呈现出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的态势;截至2007年年底,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13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数量的99.6%。

今年以来,在次贷危机、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一系列因素影响下,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任然保持了平稳增长。

其总体运行状况如下:

一、经济总量。

1-4月,浙江省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7.95亿元,同比增长16.98%。

二、经济效益。

1-4月,全省中小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85.14亿元、实交税金42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16.87%。

利润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0.77个百分点,税金增幅下降0.52个百分点。

三、外贸出口。

1-4月,全省中小企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527.86亿元,同比增长12.00%,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67个百分点。

尤其是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为2266.11亿元,增加11.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1-4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累计达578.37亿元,与去年同比下降了4.93%。

浙江省物流总额也在的不断上涨物流行业的步步崛起依托于浙江省乡镇企业平稳发展,经济的发展产业规模的扩大在浙江省物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基础性作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物流业也一步步崛起。

1978年,浙江省货运总量为8460万吨,1985年浙江物流业产业总产值为2o.31亿元。

2OO6年已达894.84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20.58%。

物流作为经济的组成部分,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8年底,我省道路货运业户33万,从业人员58.6万。

全省营运货车44.6万辆,货运量10.4亿吨,货运周转量521.7亿吨公里。

2008年货运总量达到158770,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0.50%。

物流业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2008年物流总额为5.45万亿元,为GDP的2.9倍,物流总费用为3889亿元,占GDP的18.1%。

其中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57%。

物流增加值2052亿元,占GDP的9.4%,占服务业比重为23.3%,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47.5%。

物流业已成为浙江省支柱产业。

2009年,浙江省物流总额达5.8万亿元,每亿元GDP物流需求达2.5万亿元,社会物流增加值达到2120,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6%,每年保持近9%的增长。

二、温岭市乡镇中小企业物流的现状

2.1浙江省温岭市经济对物流的需求现状、

温岭市1、经济总量较大。

2006年温岭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1.8亿元,同比增长15.3%。

实现工业总产值1006.8亿元,规模上工业总产值504.4亿元,共有2.2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1106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76家,初步形成了摩托车及汽摩配件、水泵及电机、鞋帽皮塑、家用炊具及金属制品、中小船舶修造、建筑建材等主要产业集群。

其中摩托车及汽摩配件行业的年产值为170多亿元,摩托车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8%,汽车刮水器为30%,农用车齿轮为35%。

水泵及电机行业产值近170亿元,微型水泵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60%,空压机为62%。

鞋帽皮塑行业产值210亿元,注塑鞋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80%,产量达到7亿双。

家用炊具及金属制品行业年产值50亿元,不粘锅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55%,压力锅为25%。

中小船舶修造行业年产值25亿元,造船产量40万载重吨。

2、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比较发达。

全市各类贸易市场118个,成交额达264.9亿元,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有39个,商品流动数量较大。

3、商业配送企业拓展空间大。

温岭市内几家较为大型的超市——农工商、人本、三和、世纪联华、华润、农贸市场等均以公路运输为载体,这些超市内部无连锁配送网络,但配载空间在40%左右,表明商业经销商迫切需要物流配送和建立配送网络系统。

4、城乡居民消费旺盛。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45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16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7亿元,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明显增大。

温岭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

2006年温岭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3.9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自营出口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5%,新增出口企业81家。

可以预见,随着温岭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几年集装箱运输将迅速崛起。

温岭市和整个浙江相似,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加工工业较为发达,长期以来,资源和商品大进大出,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业快速发展,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不断攀升,到2006年,全市年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662万吨和1314565万吨公里,对现代物流的需求非常旺盛。

温岭市城南镇经济在全市经济大发展的带动下工业生产从2005年到2010年发展变化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的农业乡镇向着工业乡镇转变。

年份

企业数量(家)

规模企业数量(家)

工业产值(亿元)

规模工业产值(亿元)

2005

70

21

11.3

9.7

2006

242

38

17.7

14.64

2007

275

40

16.3

13.7

2008

241

42

15.9

12.2

2009

256

41

15.2

12.6

2010

274

42

16.4

13.1

2.2浙江省温岭市现有物流的状况

目前温岭市物流(托运)企业的情况。

在温岭市,目前公路货运在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至2006年底,全市在册营运货车达2.2万辆,2.5万载重吨,建有泽国、城北、畅达等3个货物托运市场,有1.4万户货运业户,479家联托运企业,16家挂牌物流企业,货物直运线路达200多条,除台湾、西藏外幅射到所有省市、自治区。

水路货运方面,至2006年底,全市在册货运机动船802艘,净载重吨381203吨。

目前温岭的物流企业很多是从运输企业转型过来,总体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较为原始和单一,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无法为工商企业或其他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或者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能够提供高层次物流服务(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更少,但部分物流企业开始接受新的理念,积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可以说,温岭的物流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现代物流在温岭尚处萌芽、起步阶段。

三、目前温岭市城南镇中小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3.1乡镇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路网不够完善

城南镇位于温岭市南部,东濒隘顽湾,南接玉环县,76省道、吴坑县道贯穿境内,泽太一级公路复线(城南段)、76省道复线已建成通车,台州沿海大通道即甬台温高速复线(城南段)正在规划建设中。

主要干道之间缺少联系全部等级公路均为纵向横向没有有效联系。

泽太一级和76省道处均设有公路收费亭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

、76省道复线自从2008年建成通车基本设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进,作为一级公路限速高车速快,但是温岭城南断全程没有路灯而且各村道口多行人横穿现象颇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相对于温岭市其他发达的乡镇有着巨大的差距,例如:

大溪镇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

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大溪镇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

大溪境内三面峰峦环绕,中东部为河谷平原,间有小丘数点,水网交织,水陆交通极为便捷。

唐有台温驿道,今104国道穿境而过,甬台温高速公路设有互通立交道口,一级公路直达市区,建设中的甬台温铁路设站利岙村,是台州南部交通枢纽。

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

3.2企业内信息化程度低

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主大都是白手起家的农民,文化程度低普遍为小学初中文凭。

对于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知识缺乏。

总的看来,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乡镇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其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则更低。

一些乡镇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此,绝大部分乡镇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

绝大多数乡镇企业电脑应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基本信息与数据处理上;已拥有局域网或使用互联网的企业,企业间业务联系仍主要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和邮件,效率低、成本高;少数乡镇企业即使参与了电子商务,但利用网络进行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管理的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大多数乡镇企业还停留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查询、发布信息阶段。

这就使得多数乡镇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服务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我国乡镇企业的物流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物流发展。

3.3产业优势不明显

2001年由原大闾镇、岙环镇、横山乡撤并而成的山区沿海镇,是温岭市最大的经济欠发达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滞后。

当时,城南规模企业廖廖无几,工业产值不足6亿。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城南工业经济发展渐呈良好态势。

2003年、2004年、2006年荣获温岭市“工业强镇”称号,现今城南镇规模企业增至42家,亿元企业达4家,新批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引进中外合资企业1家。

初步形成机械配件、电机、建筑建材、阀门4大行业龙头,涌现出温岭市荣发动力有限公司(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台州九鑫铜业有限公司等产值上4亿元企业2010年城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6.4亿元。

相比温岭市大溪镇产业规模化的经济效益相差很多产业优势不明显。

大溪镇水泵机电、注塑、鞋帽三大产业块状经济十分突出,水泵产业集群特别明显,先后获得“中国水泵之乡”、“中国水泵电容器之乡”、“浙江省水泵商标品牌基地”等美称。

2009年,温岭泵业产业集群被列为浙江省20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单位之一,温岭泵业主要集中在大溪。

全镇目前有个体、私营企业5326家,其中水泵机电企业2924家,2009年水泵机电企业实现产值130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0%。

大溪镇水泵行业集聚性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水泵企业多。

二是水泵企业向泵业中心集聚区高度集聚。

为把大溪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球水泵生产基地,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泵业集聚区建设。

大溪镇泵业中心集聚区位于104国道两侧,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入口1公里,距路桥机场20公里。

总体设计规模为3000亩,计划总投资33亿元,年产各类水泵3000万台,年产值80亿元,利税7亿元,出口创汇20亿元。

目前已完成投资14亿元,占地规模1500亩,有各类水泵机电企业近200家,2009年实现产值44亿元,占全部水泵机电行业产值的37%。

新界、大福、凌霄、金龙等一批骨干企业均集聚于此。

大溪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水泵企业,同时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协作配套企业。

随着水泵企业数量、规模和产值的逐渐扩大,与水泵密切相关的水泵配件厂、铸件厂、压铸厂、压铸件和电缆、机械密封、橡胶密封、漆包线、轴承等外协件厂也相继发展壮大,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使水泵行业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水泵的生产成本。

3.4岭市城南镇乡镇企业现有物流方式

现有物流方式主要分为自营和外包两种方式

1、自营:

以城南镇万达洗涤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规模较小员工仅有15人现有两辆自由货车每天奔波在温岭市各个酒店浴室宾馆之间接送需要洗涤的毛巾被褥桌布等,每天花一个上午时间接货,导致企业生产活动中午12点以后开始一直到生产完成。

有时车辆或司机出现问题时生产时间业会受到极大影响这样的方式使企业的生产受制与自己的司机与车辆的管理,路线的合理安排等无法专心从事洗涤生产。

2、外包:

温岭市美奥椅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与温岭市安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将自身货物运输工作交托与安畅物流有送货需要就直接联系物流公司,安畅物流是目前温岭市最为接近与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企业。

四、温岭市城南镇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的原因

4.1温岭市城南镇经济起步晚道路基础落后

温岭市城南镇是在2001年由原大闾镇、岙环镇、横山乡撤并而成的山区沿海镇,多山地丘陵。

镇域范围内最大的平原地区在原大闾镇到岙环镇之间,那里原来是两镇相交接的地方投资开发不足多为农田。

目前城南镇只有76省道和吴坑线两条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其他道路都是低等级的村道道路狭窄只有4—5米宽只能用作普通家用车通行,过宽的载货车辆通行十分不方便。

村道限载只有3—4吨很多货运车辆动辄十几吨甚至几十吨根本不能通行严重限制了城南镇企业的布局和发展前景。

4.2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

现代物流的概念落户中国只有短短二十几年时间,物流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新玩意。

一些物流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物流意识淡薄,物流观念落

后;很多传统流通企业把现代物流与传统的运输和储存划上了等号,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市场需求、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

物流观念落后已经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物流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可是我国许多乡镇企业只把物流看作是企业对顾客的单向贡献,一味地削减物流成本,没有充分发挥供应链的增值功能,未能将企业物流上升到战略高度。

甚至有很多乡镇企业目前还存在着“物流腐败”现象,比如有些采购人员和营销人员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空子,牺牲企业的整体利益来谋取个人私利,使物流成本高居不下。

4.3生产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带领

在现状中可以看出06、07年是城南镇经济发展的最好的时期但是之后就没有什么突破甚至有所下滑。

温岭市城南镇虽然有荣发,九鑫等企业产值过亿,但是都分布在不同行业当中,机械配件、电机、建筑建材、阀门等都有没有像大溪镇那样有自己鲜明的产业特色,各个行业之间没有上下游那样的产业关系都相对独立无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样混杂的产业模式虽然使城南镇发展多元化但是制约了产业规模化集聚化的优势,也没有起到大企业的“龙头”带领效应。

4.4没有依据企业发展状况选择正确物流方式

在现状中提到的万达洗涤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厂商而言,投资建设自营物流项目占用的资金量占固定资本总额的比例大。

不管是购买车辆、聘请司机、建设自有仓库、物流管理等各项费用都是相当可观的。

而中小厂商本身资金困难,筹资成本高,其投资的机会成本也高。

大型企业厂商而言,数百万元的物流投资对资产为5亿元到50亿元的大企业,投资建设自营物流项目占用的资金量占固定资本总额的比例小,加上企业自有资金充裕,筹资成本低。

产经营规模是决定企业物流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

在理想条件下,多数厂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厂商选择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方式,是理性的合理决策。

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只有少数规模特大的企业选择自营物流方式。

以上的四个问题是当前温岭市城南镇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基础的问题是城南镇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对物流的需求不大,但是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当地的道路基础,只有先把道路改善了才能更好的吸引大型企业布局城南镇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温岭市城南镇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对策

5.1政府完善道路基础设施规划主导建设

5.1.1建设纵横路网连接现有主干发挥运力

在温岭市财政民主恳谈自2005年在泽国镇发起到现在5年多时间里已经成为政府预算过程中和群众交流到重要方式。

城南镇应该在新年财政预算制定中于注重群众和企业到利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资金不足可在社会募集。

路网的链接可以有四条,这四条道路即有利于改善道路通行能力发挥现有道路应有运力也能改善当地人的出行。

在吴坑线和76省道复线之间建设四条横向连接道路,第一条由山后洋村出发一直到长沙村村道,第二条从淡水湾村出发到国庆海塘(现在海塘正在围垦)为日后海塘围垦区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三条从丰扬钢构经城南镇新村到海塘,第四条从后唐村位置横贯方便沿海高速建成时出口的设至。

道路建设的资金以拨款为主筹集为辅,筹集方式1、企业投资:

道路的畅通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主会愿意出资一部分,2、村庄负担部分:

道路基础建设方便人们出行出资数目按户计算每户100元。

二、对现有两天干道进行整治。

1、吴坑线穿过城南镇镇中心,车多停车位少有辆路边随意停放现象严重阻碍了道路的畅通,政府应该划出免费停车位给车主提供停车场所。

2、针对76省道复线的设施进行增添,安装路灯,中杆灯,封闭部分危险道口建设天桥过道方便村民安全通行,增设测速仪摄像头严防超速行驶。

5.1.2向省市级领导提议加速规划中甬台温高速复线的建设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是《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纲要》中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经鄞州、象山、宁海、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龙湾、瑞安、平阳、苍南等十四个县(市、区),在苍南马站进入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全长约378km。

自从提出甬台温高速复线建设到现在已经经过7个年头但是迟迟不见动工,一直处于论证审批的前期工作,2010年1月24日至26日,受交通运输部委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霍明率专家组一行11人来我市召开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沿海高速)预可审查会,会后台州新闻网登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有望明年开工的讯息。

可是时至今日仍不见动工,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可以向省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建言表达甬台温高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2树立现代化意识加强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化建设

5.2.1企业对员工物流信息化培训购置信息化基础设施

由于浙江民企老板文化普遍不高,可以派遣企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参加物流信息化培训班进行学习。

了解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功能、条件等,让企业老板能够认识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好处。

由于浙江温岭市没有专业的物流信息化培训机构,进行信息化培训的方法可以是1、前往温岭市所属地级市的台州学院邀请学校物流专业老师前来开课讲解,这样方便企业安排多名员工参加物流信息化基本知识的了解,费用也不是很高。

2、派遣部分学历高工作积极的人到杭州市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培训,这样费用相对前者高出很多。

信息化基础的完善:

购买电子计算机接通网络改善硬件同事安装专业的办公套件、企业邮箱之类的通用工具软件以及物流有关的条码器、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工具软件或单点系统等。

5.2.2企业积极加入温岭市物流协会的信息交流平台

温岭市物流协会是由温岭市行政区划内的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企业与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