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34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2014年初中学业考试物理试题(word详细解析版)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2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

 

A.

落入杯中

B.

和卡片一起飞出去

 

C.

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

D.

向后飞出去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抛出的物体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解答:

解:

(1)受到敲击的卡片飞出去,卡片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卡片被抛以后,虽不再受手的力,但由于卡片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仍会继续向上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扣子最终会落向地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扣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应用重力的概念、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惯性概念的理解可解答此题.

2.(2分)(2014•成都)关于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分子和电子组成

 

C.

原子核和电子都带负电

D.

原子核外的电子都是静止的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并注意微粒不能单独存在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选项C错误;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因此它是认识化学物质的基础,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物质的构成粒子、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本质区别、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及应用.

3.(2分)(2014•成都)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0牛

B.

温水的温度为40℃

 

C.

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0.1kW

D.

成都二环路高架桥全长280km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功率大小的比较.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功率在75kW左右,比0.1kW大得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成都二环路高架桥全长接近30k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4.(2分)(2014•成都)2013年6月23日,王亚平老师太空授课及地面课堂的实况直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从太空直接传到地面课堂的

 

B.

地面课堂上的同学听到王亚平老师的声音超声

 

C.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

 

D.

声音传播的速度等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答:

解: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D、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5.(2分)(2014•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是磁性材料

B.

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

 

C.

燃料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

物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考点:

磁性材料;密度及其特性;燃料的热值;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磁性材料主要是指由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组成的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2)玻璃常温下是绝缘体,但玻璃加热后变为导体;

(3)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均无关;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解答:

解:

A、铜是非磁性材料,故A错误;

B、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故B正确;

C、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均无关,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与物体的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性、物体的导电性、热值和密度知识,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6.(2分)(2014•成都)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A.

平板玻璃

B.

平面镜

C.

凹透镜

D.

凸透镜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答此题,需要清楚:

平板玻璃可以使光通过,反射效果较差;

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光不能通过平面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

A、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线通过,然后沿平行方向射出,光线不会分散.不符合题意;

B、光照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符合题意;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烧杯底部放上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的掌握和应用,熟悉基本规律,读懂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2分)(2014•成都)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小声说话,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B.

用力敲鼓,站在近处和远处的人听到的鼓声的响度是一样的

 

C.

能听出电话里谁在说话,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D.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消除了噪声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

解:

A、人们小声说话,声带的振幅小,响度小,与音调无关,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力敲鼓,站在近处和远处的人听到的鼓声的响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在公路的两旁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声音的三个特征区别以及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8.(2分)(2014•成都)“和谐号”动车停靠在成都东站的情景如图所示.为避免人被“吸”向列车而发生事故,站台上设有距列车一定距离的安全线.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

气流流速大,压强小

B.

气流流速大,压强大

 

C.

气流流速小,压强大

D.

气流流速小,压强小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人和列车之间的压强以及人外侧的压强的大小.

解答:

解:

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

故选A.

点评:

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问题.

9.(2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移走,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小明用了力,他对箱子做了功

 

B.

小聪用力拉动了箱子,她对箱子做了功

 

C.

小聪在箱子的过程中,箱子的重力做了功

 

D.

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1)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移走,只有力的作用,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他对箱子没有做功;故AD错误;

(2)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她对箱子做了功,小聪在拉箱子的过程中,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箱子的重力没有功,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点评:

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

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

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推不动,摩擦力和推力平衡,而不是摩擦力大于推力﹣﹣﹣易错点!

10.(2分)(2014•成都)《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睐,火锅更是以麻、辣、鲜、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B.

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C.

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D.

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考点:

分子的热运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分子动能会变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解答:

解:

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A错误;

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扩散慢,故B错误;

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故C错误;

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内能会增加,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内能的改变方法,理解解答即可.

11.(2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在歼20飞机加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关于飞行员的能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

机械能总量不变

D.

机械能总量增加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物体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解答:

解:

在歼20飞机加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总量增大.

故选:

D.

点评:

对于机械能的考查中考中会常出现,熟知各能量的影响因素是解题关键.

12.(2分)(2014•成都)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验电笔是用来测试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的

 

B.

家庭电路中,控制各个灯具的开关都应安装在相线(火线)上

 

C.

低于220V的电压对人体都是安全的

 

D.

只有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才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验电笔的作用是区分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为保证用电安全,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控制火线;

(3)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解答:

解:

A、验电笔的作用是检验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不是测试物体带正电或负电.此选项错误;

B、家庭电路中,控制各个灯具的开关都应安装火线上,断开开关,保证用电安全.此选项正确;

C、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220V电压比安全电压高得多.此选项错误;

D、高压带电体只要人靠近就有触电危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只要同学们牢记安全用电常识,并正确规范操作,就不会有危险发生.

13.(2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的装置,当ab水平向外运动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关于接下来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

保持ab不动,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

 

B.

使ab竖直向上运动,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

 

C.

使ab水平向下运动,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

 

D.

使ab水平向里运动,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

考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

感应电流方向的决定因素有两个:

导体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两者中只要改变其中的一个,感应电流的方向就发生改变.两者同时改变电流方向不变.

首先根据原来的操作确定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然后将下列操作与原来的操作进行对比即可判定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

解答:

解:

在原来的操作中,磁场方向是沿竖直方向,导体ab向外运动,此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

A、在该操作中,磁场方向不变,ab不动,没有切割磁感线,故A错误;

BC、使ab竖直向上或向下运动,此时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平行,没有切割磁感线,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可知,此时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不指针应该不偏转,故BC错误.

D、使ab水平向里运动,与原来的操作相比,有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改变,即电流表的指针应向右偏转.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以原来的操作为基准点,只要明确了现在的操作中与原来的操作中哪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结合感应电流方向与两个决定因素的关系,就可以解决此题;明确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2分)(2014•成都)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浸在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

静止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C.

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

 

D.

在水中向下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影响浮力大小的有液体密度和排开的体积;还要留意物体的状态等因素;抓住题目中的相等量和变化的量,慎重思考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可见浮力与ρ液和V排都有关;浸在水中的物体,体积大,但排开水的体积不一定大,A错误.

B、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漂浮或悬浮,静止在底部的重力要大于浮力,故B错误.

C、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在水中向下运动的物体,若物体还受向下的拉力,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自身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在判断浮力大小时,要考虑液体密度和排开的体积,还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状态等.综合以上统筹考虑方可解答正确.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满分32分)

15.(4分)(2014•成都)小李同学在镜子前梳头,她发现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摩擦后梳子带了电;她希望离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更近一些,她离镜面的距离应该更近.

考点:

摩擦起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2)小李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小李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要使像更近一些,小李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应该近一些.

故答案为:

带了电(或带电);近(或小).

点评:

对生活中的一些摩擦起电现象要了解,并会分析摩擦起电现象.理解并熟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6.(4分)(2014•成都)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发热”).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

解: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

液化;吸热.

点评:

本题考查液化现象和生化啊的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7.(4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把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送上了月球.软着陆的过程是利用着陆器下方的发动机产生向上的推力,减小着陆器的下降速度.这个过程中,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玉兔号”月球车车轮上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2)增大摩擦的办法:

①增大接触面的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就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一些.

解答:

解:

“玉兔号”月球车软着陆的过程是利用着陆器下方的发动机产生向上的推力,减小着陆器的下降速度.这个过程中,力改变了月球车的运动状态;

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

运动状态;增大.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力的作用效果和改变摩擦的方法,属于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8.(4分)(2014•成都)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放入20g、1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36.6g.

考点: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分析:

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在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

解:

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在使用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读数时一定认清标尺上的分度值,所以物体的质量=20g+10g+5g+1.6g=36.6g

故答案为:

右;36.6.

点评:

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它的使用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9.(4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要使电流表示数增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右端滑动,此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将增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实物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滑片的移动的方向,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

解答:

解:

电流表示数增大,说明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需减小,故将滑片向右移动;

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

右;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电路串并联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20.(4分)(2014•成都)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已知水银密度ρ=13.6×103kg/m3,g=10N/kg,则10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为1.36×104Pa.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气压强的大小,因此,从图中读出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内水银面的垂直高度,即可得出结论;

已知水银的密度和水银柱高度,利用公式p=ρgh得到10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答:

解:

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