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36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docx

一年级上册艺术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我的朋友在这里

 

本单元设计了找朋友、彩笔好朋友、我想认识你、请让我来帮助你四个教学内容,运用音乐、绘画、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来满足初入学校的孩子们对交往的需要。

通过诸如接受名字、美化自己与同学的名字、唱找朋友的歌、跳集体舞、说彩笔朋友的故事、演帮助他人的小戏等富有情趣的艺术性活动,让孩子们彼此在学与玩中建立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的友谊桥梁。

这不仅为今后的在校生活铺设下“快车道”,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艺术课的开心快乐。

 

第一课找朋友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集体艺术活动中,了解自我,观注他人,从中享受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乐趣。

2、艺术目标

在玩玩唱唱中学会歌曲《找朋友》,尝试以简单的有节奏的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二、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绘画纸、彩笔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愉快的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并手拉手坐在一起。

2、交流

(1)、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谈谈她的优点。

(2)、说说发生在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趣事。

3、模仿

(1)、游戏:

传消息,即传递节奏的练习: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游戏,由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拍击节奏向后传,拍击时尽量不出声音,由最后一名学生准确地拍击出来。

(教师放背景音乐《好朋友》)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用不同方式模击节奏。

4、表现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2)、学生随琴学唱,注意对节奏的掌握。

(3)、鼓励学生用即兴动作表演,做拍手或即兴的身体律动。

(4)、学跳集体舞。

5、绘画

画出自己和小伙伴跳舞时的样子。

6、评价

(1)、学生评价:

自评、互评。

(2)、师评

教学笔记

 

第四课请让我来帮助你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让学生在多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增强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与同学一起学习的兴趣。

2、艺术目标

学生喜欢聆听《让我帮帮你》歌曲音乐旋律,掌握歌曲主要节奏,不仅能唱歌曲,而且能随歌曲展开想象;通过歌唱、戏剧表演等多门类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艺术表现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1、歌曲教学采用听唱的方式。

2、在掌握节奏这一环节,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响板、鼓、录音机、磁带、小红花、伞、墨镜、布娃娃等道具。

四、课时准备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聆听

让学生随《让我帮帮你》音乐旋律活动活动,使他们初步感受音乐旋律及其节奏。

2、游戏

请四位同学上来围作成半圆,教师说明帮助项目:

系鞋带、扣纽扣、梳头等,四位同学中指名三位作被帮助者,在椅上座好,把衣扣鞋带解开,用手帕蒙住被帮助者的眼睛,围坐的同学随音乐旋律拍手,剩下的一位同学在音乐声中帮助作着的同学,并说:

“让我帮你系鞋带”或“让我帮你扣纽扣”,帮助完后回原座,被帮助的同学取下手帕去寻找帮助者,找对了自己就当帮助者,游戏重新开始。

3、表现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2)、教师弹琴学生学唱。

(3)、学生自由组合,以互相拍手的方式与同学交流。

4、戏剧表演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中发生的几个助认为乐得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给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说说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的各种助认为乐得故事。

(3)、自选道具进行表演。

5、评价

随即评价,掌声鼓励。

通过观摩同学的表演,可评选出最佳小演员。

教学笔记

 

 

 

 

第二单元小伙伴

 

本单元安排了《团结的伙伴》、《画中的小伙伴》、《同栽幸福花》、《送给同学的礼物》四个课题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歌唱、表演、绘画、舞蹈、小制作等艺术形式,使孩子了解自我、关注他人。

如,教师引导学生对蚂蚁搬家过程的观察,既学会用线条、色彩、歌声与肢体语言来表现团结的小蚂蚁,又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从关心小动物到逐渐懂得关爱身边的小伙伴;通过学唱歌曲《同栽幸福花》,使学生亲近少数民族,懂得我国各民族间的伙伴关系。

在《送给同学的礼物》一课中,使之乐于与同学交往,感受只有伙伴关系才能带来得快乐。

 

第一课团结的伙伴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角色表演《蚂蚁搬家》及学唱歌曲《小蚂蚁》,使学生受到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育。

通过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艺术目标

学生动手制作绘画,把自己心中可爱的小蚂蚁形象表现出来。

二、教学方法

1、歌曲教学采用听唱的方式。

2、利用电教手段引入新课。

三、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白板纸、彩色纸、彩色笔等。

四、课时准备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导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虽然在生活中并不起眼,但是他们得力量却不小!

(2)、学生听故事《虫虫家族》,听完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位小客人是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蚂蚁虽小,但他们在动物界还是举重能手呢。

同时,它门还有‘小小天气预报员’的美称,因为天气好时,它们会把家望低处搬,天气变坏时,则把家往高处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蚂蚁搬家。

2、分角色即兴表演《蚂蚁搬米》。

(1)、请三名同学带上头饰,演儿歌中的三只蚂蚁,其他学生与老师一起拍手念儿歌:

一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两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起进洞里。

(2)、学生评价

3、节奏练习《好伙伴》。

(1)教师:

“小蚂蚁想让大家认识它,于是托老师捎来一句话:

‘小蚂蚁,搬大山,

大山有多大,

一点小饼干。

谁会象我这样说,

谁是我的好伙伴。

’”

(2)学生根据节奏说话。

(3)请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也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有节奏的)

4、学唱歌曲,并表演。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了解歌曲的节拍。

(2)观赏老师一段小舞,学生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

(3)邀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跳。

(4)请学生边唱边跳。

(5)教师启发学生自信地唱歌、舞蹈。

5、欣赏学生作品并评价。

第二课时

1、学生制作小蚂蚁头饰,教师辅导。

以小蚂蚁为背景音乐。

(1)请学生观察桌上的才料,合理运用。

(2)学生动手制作小蚂蚁头饰,教师辅导。

2、学生戴上头饰边唱边演。

教学笔记

 

第三课同栽幸福花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2、艺术目标

能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和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歌声和动作表现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在学唱歌曲和绘画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风俗、服饰、舞蹈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分句教唱法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

四、课时准备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讨论

(组织学生在歌曲《同栽幸福花》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你听过吗?

歌中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

师: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聚集到一起欢唱歌舞,就会组成一幅漂亮的‘民族大家庭图’。

3、欣赏

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提问:

请你观察并想象:

“如果让图中的人物动起来,会有怎样的场面?

(学生自由发言)

4、唱一唱、动一动

请学生一起跟音乐歌唱并跟老师学做几个简单的舞步。

5、听唱〈同栽幸福花〉,师生手拉手共同跳集体舞。

6、教师小结

我国是个大家庭,祖国是个百花园,各族小朋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能有机会多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

(教师放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地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1、交流

观看草原的有关图片,资料,请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2、表现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如蜡笔画、水彩笔画、拼贴画等)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草原”。

3、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

教学笔记

 

 

 

 

第三单元小动物乖乖

 

本单元以小动物乖乖为主题,由〈可爱的小动物〉、〈鹅鹅鹅〉、〈小兔乖乖〉、〈奇妙的衣裳〉四个课题组成。

通过歌唱、手工制作、绘画、戏剧表演、打击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并在游戏般的活动中获得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多种综合艺术的实践能力。

 

 

第一课可爱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本课通过歌唱、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

2、艺术目标

知道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小动物走路〉,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小动物的形态、动作、叫声等特征。

尝试用动作、歌声、绘画、手工、表演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听唱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三、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及图片、彩笔、绘画纸、音乐磁带、打击乐器。

四、课时准备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课题,请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模仿

请学生看动物图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动作,使学生初步认知小动物的形态、动作、叫声等形态特征。

3、游戏(师生接龙游戏)

师问唱:

什么走路蹦蹦蹦蹦跳?

生答唱: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教师可从动物的叫声、颜色等特征创编歌词)。

4、聆听

听赏歌曲〈小动物走路〉,请学生为歌曲取个好听的名字,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知音乐形象。

5、表现

(1)、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后,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歌唱。

(2)、教师提供四种打击乐器:

双响筒、响板、三角铁、碰铃。

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形象,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绘画

结合一年级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绘画出小动物的脚印。

7、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第二课时

1、导入

请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动物走路》,鼓励学生改编歌词、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欣赏

欣赏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动物形象,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小动物。

3、制作

制作手偶,引导学生观看书中图片,学生动手制作并交流。

制作方法:

(1)折纸手偶:

a、折;b、画;c、涂色。

(2)蚕豆手偶:

a、切;b、画。

4、交流

学生之间交流自制纸偶作品的名字与方法,请大家评价作品,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5、表演

在歌曲的伴奏声中,请学生带着自制的手偶,和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一块,用书本、笔盒摆个舞台,唱一唱,演一演。

6、创造

指导学生用废旧的塑料瓶、汽水盖、奶粉筒、钥匙链等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动手能力。

7、表现

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成功的喜悦。

8、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

教学笔记

 

第二课鹅鹅鹅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歌唱、绘画等艺术活动表达自己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2、艺术目标

能随老师的琴声,用优美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咏鹅》,观察并描绘出鹅的形象,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听唱法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教学磁带、各种绘画用具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师现场邀请班上的小诗人朗诵《咏鹅》,让学生欣赏到唐代诗人骆宾王小时候的作品。

2、聆听

听赏歌曲《咏鹅》,让学生在欣赏诗歌和音乐旋律中进一步感知鹅的形象,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模仿

让学生说说鹅的外形特征,模仿鹅的律动与节奏,激发学生学兴趣,在师生相互交流、观摩和模仿鹅走路的律动活动中,感受鹅的叫声、动作、习性等特点。

4、表现

教师教唱歌曲时边教唱歌边做动作演示,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歌曲。

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大胆自信的演唱。

5、评价

自评、互评、教师评。

第二课时

1、表现

用教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咏鹅》伴奏。

2、感知体验

(1)欣赏教材中的名家名作以及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感受作品中表现出的鹅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模仿芭蕾舞《四小天鹅》。

3、表现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各种动态的鹅,让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和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4、评价

自评、互评、教师评。

教学笔记

 

 

 

 

第四单元秋天来了

 

本单元通过对《金色的秋天》、《小树叶》、《丰收乐》、《甜甜的果子》四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表现秋天的气息。

教学设计力求生活化、感性化、多样化,本单元还引导学生学习用绘画、手工制作、唱歌、泥塑、创编故事、诗歌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第一课金色的秋天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观察、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的情感。

2、艺术目标

通过对歌曲《秋天好》的听赏与学唱,使学生能体验歌曲的情感,较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绪;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绘画练习,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听唱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磁带、秋天的图片和绘画作品、彩笔、纸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师展示四个季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

2、欣赏分辨

欣赏书中作品,观察画面色彩。

3、回忆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有哪些美好的地方。

(教师播放《秋天好》的歌曲音乐,将学生讨论的美好事物的词语列于黑板上)

4、聆听、学唱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

(2)、教师引导学生在《秋天好》的音乐旋律中体会歌词情感。

(3)、和着音乐旋律,学生模仿秋风吹、秋虫叫的基本节奏。

(4)、在学生对音乐旋律耳熟能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曲进行演唱。

5、欣赏、表达

(1)、教师提问:

你除了用音乐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以外,还可以用哪些形式?

(2)、我们一起来用诗歌赞美秋天吧!

(教师朗读一首描写秋天的儿歌)

(3)、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秋天好》的歌曲音乐,有节奏的朗读:

秋天到了,秋风凉了。

(4)、教师将同学们说的句子连起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

6、反思、评价

(1)、同学门还可以用怎样的句子描绘其它的季节吗?

课后试一试。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们作的诗作出评价,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

1、回忆、讨论

(1)复习《秋天好》。

(2)教学导入

请学生们说说秋游时都看见了什么。

2、欣赏、分析

(1)用大量的美丽的秋天景色作品给学生欣赏。

(2)指导学生赏析每幅作品的主色调。

(3)引导学生观察。

秋季与其他季节在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4)教师指导学生从颜料盒中挑出能够表现秋天的颜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秋天色彩的印象。

3、讨论、表现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秋天的色彩。

(2)教师重点介绍吹画的方法。

(3)教师示范。

(4)学生思考后,选取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自由表现。

4、展示、评价。

教学笔记

 

第三课丰收乐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懂得丰收的成果是靠劳动换来得,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在合作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2、艺术目标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唱歌曲《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2/4拍歌曲伴奏。

二、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歌曲磁带、

三、教学方法

采用听唱法

四、课时准备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播放一段欢庆锣鼓的乐曲,让学生聆听欣赏。

教师提问:

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人们会在什么时候高兴的敲锣打鼓?

2、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和其它有关丰收的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景的表现,加深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

3、聆听

教师提问:

人们除了用摄影、绘画这种看的见得艺术形式来表现丰收景象,还可以用那些形式来表现?

然后播放歌曲《秋》,请学生聆听。

4、学唱

教师提问: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中的景象?

请学生再次聆听一遍,让学生用拍手的方法感受歌曲的节奏,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再学唱歌曲。

5、合作表现

教师示范几种打击乐器(沙槌、响板、三角铁)的使用方法,挑选几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示范伴奏将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商讨怎样用打击乐器为〈秋〉伴奏,并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随即加以指导。

6、表演

采取以丰收乐为主题的晚会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展示表演活动。

7、评价

第二课时

1、情景导入

2、体验观赏

(1)请学生自由模仿丰收时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每人说一句丰收是最想说的话。

(2)教师出示一组泥塑丰收景象图的范作,让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泥塑人物、水果分给学生,详细观察他们的个体造型,再请个别学生对这组泥塑人物和水果重新摆放,组成新的场面造型,使学生明白物体相同但可以摆放成不同的场景。

3、启发引导

怎样作好一个丰收的场景。

4、合作创作

5、展示评价。

教学笔记

 

 

第五单元星星的故事

 

本单元选择“星星的故事”作为单元主题,正是基于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神秘莫测而又趣味盎然的特点。

它既合乎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看星星》、《我的星宝宝》、《闪烁的小星》、《神秘的星空》四个课题的安排,自然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教学“微型系统”,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活动。

如:

了解星星与天气的联系,比较天上与地上的“星星”,观察生活中星形的装饰品及生活用品,听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就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与探索宇宙奥秘的成就展开想像的翅膀。

 

第一课看星星

 

一、综合方式

音乐与美术、文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综合

二、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结合文学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艺术目标

有表情地唱好歌曲《看星星》,感受2/4拍的音乐节奏;用彩笔自由地画出星星的形状并加以装饰。

三、教学方法

全曲采用听唱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看星星》的音乐磁带、碰铃等。

五、课时准备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数过天上的星星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与星星有关的歌曲,听一听与星星有关的故事,好吗?

2、聆听

播放《看星星》的歌曲,提示学生注意听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重点让学生感受2/4拍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3、讲述

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数过天空中的星星,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古代小朋友数星星的故事(教师讲述)。

问:

你觉得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把星星数清了吗?

你还听过哪些有关星星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听?

4、学唱

(1)、再次聆听歌曲后,学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歌曲。

(2)、要求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指导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

5、评价

师生共同评出“故事大王”和“演唱能手”等多种奖项。

第二课时

1、导入

太空未知的奥秘永远吸引着我们不断探索,同学们,你们想到太空去游览吗?

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去太空中的感觉吧!

2、欣赏

出示儿童画《到天上去看看》,让学生观察,画上画了些什么?

色彩有什么特点?

你能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大家听听吗?

3、朗诵

这幅画配有一首儿歌:

月亮圆圆,像个盘盘…(播放优美的乐曲,示范朗诵)学生自由朗诵,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4、感知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用绘画方法装饰星星的作品。

5、示范

教师示范装饰星星的方法和步骤。

6、表现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张蓝色卡纸,用做天空的背景。

学生分成若干组,自由的装饰自己喜欢的星星,然后将其粘贴到蓝色的卡纸上,组成一幅美丽的星空图画。

7、评价

组内评出“可爱的星宝宝”(个人作品),组间评出“美丽的星空”(集体作品)。

教学笔记

 

第三课闪烁的小星

 

一、综合方式

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多学科综合。

二、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艺术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演奏乐器、节奏伴奏、歌唱、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制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全曲采用听唱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电子琴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教师播放《闪烁的小星》歌曲磁带,全体学生随音乐对天空产生无尽的遐想。

(2)、让学生说说刚才都想到了什么。

(天使、星星、银河等等)

(3)、教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星星的神话故事。

2、欣赏

(1)、出示梵。

高的作品《星空》,让学生欣赏。

(2)、学生说说产生的遐想和对画的感受。

3、学唱

(1)、出示《闪烁的小星》歌单,播放磁带,请学生听赏歌曲,并说说歌中所唱的小星星像什么。

(2)、教师随歌曲旋律,边用手掌做一张一收的手势,边读歌词,让学生找出教师读词的规律,并说说歌曲中的强弱规律。

(3)、学生用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创编动作,边做边读歌词,随后全班同学随电子琴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4)、观察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演唱的规律,随音乐旋律跟教师做律动。

(5)、学唱歌曲,请几位同学随歌曲音乐跳舞,其他同学击掌伴奏,表演结束后相互评价。

4、拓展

(1)、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再创编)

(2)、观看星座图片,如:

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等;学生展开想像,说说星座像什么。

(3)、设计制作星座图案。

(4)、各小组讨论星座设计方案,用剪刀和黄色纸剪出小星星的图形,并按设计的星座图案将小星星粘贴在蓝色绒布上。

(5)、各小组分别展示作品,并派代表介绍本组星座名称,说说设计意图,相互交流,评出最有创意的星座图案。

第二课时

1、情景创设

看动画片中小星星一闪一闪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2、感知、体验

(1)师生随《闪烁的小星》自由律动,提示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节奏。

(2)教师演奏碰铃、三角铁,学生试奏以上乐器,并演唱歌曲。

3、创作绘画

启发:

小星星眨眼睛时脸上会有哪些表情?

学生讨论后为小星星添画不同的表情。

4、制作表演

5、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

教学笔记

 

 

 

 

第六单元亲亲好妈妈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主题分别安排了《好妈妈》、《妈妈的毛线团》、《爱妈妈的小乌鸦》和《我给妈妈画张像》等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上抓住“妈妈”这个“特殊”人物,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母子情深的艺术作品,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关注妈妈的劳动,了解妈妈的辛苦,体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唤起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

教学形式上,既有音乐的、美术的,又有戏剧的和舞蹈的,体现了多种学科的有机整合。

同时,

还安排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编故事、时装表演、绘画游戏等活动。

 

第一课好妈妈

 

一、综合方式

音乐与美术欣赏、语文等多学科综合。

二、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歌曲《好妈妈》,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2、艺术目标

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