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51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Fe-56Cr-52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在5.6~7.0之间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

B.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增大

C.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含量

D.测定某溶液pH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答案】C

【解析】

A、正常雨水中由于溶有CO2,其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故A错误;B、新制氯水中:

Cl2+H2O=HCl+HClO,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生2HClO

2HCl+O2↑,酸性增强,pH减小,故B错误;C、燃煤中的硫元素在燃烧过程生成SO2,石灰石高温下分解成CaO和CO2,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然后进一步转化成CaSO4,减少SO2的排放,故C正确;D、测定溶液pH时,pH试纸不可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稀释,所测pH产生误差,故D错误。

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X(g)+Y(g)

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压强增大,但物质的浓度,所以反应速率不变,A正确;B、W是固体,所以加入少量W,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B不正确;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不正确;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D不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已知可逆反应A+aB

C+2D(a为化学计量数),其中B,C,D为气态物质。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百分含量(ɸ)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1、2所示。

下列不正确的是()

A.T2>T1,P2>P1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2,则A为液态或固态物质

D.增加B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的ΔH绝对值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1可知,T2时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大于T1,所以T2>T1,由图2可知,P2时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大于P1,所以P2>P1,故A项正确;

B.由图1可知,T2时反应速率大于T1,所以T2>T1,并且T1时的C%大于T2时的C%,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项正确;

C.由图2可知,P2时反应速率大于P1,所以P2>P1,并且P1时的C%大于P2时的C%,所以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当a=2时,A一定不是气态物质才能使平衡左移,则A为液态或固态物质,故C项正确;

D.反应的ΔH与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平衡移动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

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根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分析T2和T1、P2和P1的大小关系,再结合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4.在

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为()

A.10个B.12个C.18个D.20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共线、共面分析判断,注意单键可以旋转.

【详解】在

分子中,甲基中C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的位置,甲基通过旋转碳碳单键会有1个H原子处在苯环平面内,苯环平面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通过旋转碳碳单键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乙炔是直线型结构,所以最多有12个C原子(苯环上6个、甲基中2个、碳碳双键上2个、碳碳三键上2个)共面。

在甲基上可能还有1个氢原子共平面,则两个甲基有2个氢原子可能共平面,苯环上4个氢原子共平面,双键上2个氢原子共平面,总计得到可能共平面的原子有20个。

综上,本题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

互为同系物

C.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为:

(CH3)2CHCH3<(CH3)4C<(CH3)2CHCH2CH3<CH3(CH2)3CH3

D.等质量的甲烷、乙醇、乙醛分别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故正确;B、前为酚,后为醇,不属于同系物,故正确;C、碳原子越多,沸点越高,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正确;D、假设甲烷、乙醇、乙醛的质量都是1g,则消耗氧气物质的量分别1/16×2=0.125mol,1/46×3=0.0652mol,1/44×5/2=0.0568mol,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故错误。

考点:

同系物

6.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装置示意图,其中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相符的是:

()

序号

A

B

C

D

装置

实验

除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

石油的分馏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萃取时振荡混合液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蒸馏原理和装置图进行分析;

【详解】在蒸馏接收装置中,锥形瓶不能是密封的,密封后加热,系统内气压变大,液体的沸点升高,影响温度计对馏分的控制,而且系统内压强增大,还可能出现完全事故。

综上,本题选C。

7.对于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下图表示SO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标有A、B、C、D、E五个点,其中能表示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的是(  )

A.A点B.B点C.C点D.E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B点、D点处于平衡状态,A点、C点、E点未达到平衡状态,据此分析;

【详解】B点和D点都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A点、C点、E点未达到平衡状态。

A点和E点都在曲线上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SO2的转化率要减小,反应向左进行,故v(正)v(逆)。

综上,本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衡移动问题。

在曲线上的点处于平衡状态,曲线外的点正在向平衡状态进行,当向正向进行时,则v(正)>v(逆),当向逆向进行时,v(正)

8.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平衡右移的是()

A.均增加1molB.均减小1molC.均减半D.均加倍

【答案】A

【解析】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如果投料配比与原平衡相同,则可建立等效平衡。

C中均减半与D中均加倍都没有改变原平衡混合物的比例,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

A中均增加1mol。

可以分两次加入,先按原比例把1molA、0.5molB、1molC加入体系中,平衡不发生移动,此时再加入余下的0.5molB,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正确。

B,同理分析,与A相反,平衡向左移动,B不正确。

9.某烃的键线式结构为

,该烃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加成时,所得产物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C

【解析】

为了便于说明,对该化合物的碳原子可作如下编号:

当与一分子溴反应时,只有一个双键反应的加成方式有3种(1、2位,3、4位,7、8位);打开两个双键发生类似1,3丁二烯的1,4加成反应的方式有2种(溴原子加到1,4位,在2,3位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双键;溴原子加到4,7位,在3,8位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双键)。

10.下列各项关系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均为3的硫酸铝和醋酸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

108

B.常温下pH=a的稀H2SO4与pH=b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a+b<14

C.25℃时0.1mol·L-1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0.1mol•L-1NaCl溶液的KW

D.pH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c(NH4+)大小关系为: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1mol/L,硫酸铝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3mol/L,10-3:

10-11=108:

1,故A项错误;

B.常温下pH=a的稀H2SO4与pH=b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硫酸是强酸则酸中n(H+)=n(一水合氨),因一水合氨水为弱碱,则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氨水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即10−amoL/L>10b−14mol/L,a+b<14,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KW增大,故C项错误;

D.相同pH的(NH4)2SO4与NH4Cl溶液中,都是强酸弱碱盐,故溶液中NH4+浓度相等;因为NH4HSO4电离时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NH4+的水解被抑制,因此NH4HSO4中NH4+的浓度小于(NH4)2SO4,所以c(NH4+)大小顺序为:

①=②>③,故D错误;

综上,本题选B。

【点睛】本题A项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来源有两种,一是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二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可以忽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

11.有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子的流动方向是“正极→导线→负极”

B.钢板为正极,钢板上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过程中OH-向正极做定向移动

D.总反应:

2Li+2H+=2Li++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的过程,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特点和规律来回答.

【详解】A.放电时电子流向为负极→导线→正极,故A项错误;

B.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锂做负极,钢板为正极,钢板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项正确;

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故C项错误;

D.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即总反应为:

2Li+2H2O=2LiOH+H2↑,故D错误;

综上,本题选B。

12.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H=5.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表示溶液中:

2c(Na+)<c(CH3COO-)+c(CH3COOH)

C.pH=3.75溶液中:

c(CH3COOH)>c(Na+)>c(CH3COO-)>c(H+)>c(OH-)

D.只根据图中数据,无法计算出25℃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pH=5.5比4.75大,从曲线来看CH3COOH的电离在增大,CH3COO-的水解在减小,由图分析知,离子浓度大于分子浓度,故A项错误;

B.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H+)=c(CH3COO-)+c(OH-),W点时溶液呈酸性,即c(H+)>c(OH-),所以c(CH3COO-)>c(Na+),又因为此时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05mol/L,所以c(CH3COOH)>c(Na+),则2c(Na+)

C.由图可知,pH=3.75时,溶液显酸性,即c(H+)>c(OH-),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H+)=c(CH3COO-)+c(OH-),此时c(CH3COO-)>c(Na+),故C项错误;

D.根据图中数据,此时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05mol/L,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c(CH3COO−)∙c(H+)/c(CH3COOH)=10-4.75,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B。

13.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生成碳酸钠

(酸性:

H2CO3>HCN>HCO3-)

2CN-+H2O+CO2=2HCN+CO32-

B

在KSCN与FeCl3的混合液中再加入KCl固体,溶液颜色不变

增大Cl-浓度,平衡不移动

C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证明氧化性:

H2O2>Fe3+

D

AgCl的浊液中加入0.1mol·L-1K2CrO4溶液,生成Ag2CrO4砖红色沉淀(已知:

Ksp(AgCl)=1.8×10-10;Ksp(Ag2CrO4)=2.0×10-12)

Ag2CrO4的溶解度比AgCl的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酸性HCN>HCO3-,则CN-与H2CO3反应产物应为HCO3-,故A项错误;

B.KSCN与FeCl3反应的本质是Fe3+和SCN-的作用,增大Cl-浓度对反应无影响,平衡不移动,故B项正确;

C.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变黄色,有可能是因为H2O2将Fe2+氧化,也可能是因为HNO3的氧化性,故C错误;

D.由Ksp(AgCl)=1.8×10-10;Ksp(Ag2CrO4)=2.0×10-12可知,AgCl的浊液中c(Ag+)=

,Ag2CrO4的浊液中c(Ag+)=

,则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的溶解度小,故D错误;

综上,本题选B。

14.已知酸H2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①H2B=H++HB-,②HB-

H++B2-,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在Na2B溶液中一定有:

c(OH-)=c(H+)+c(HB-)+2c(H2B)

B.NaHB溶液可能存在以下关系:

c(Na+)>c(HB-)>c(OH-)>c(H+)

C.NaHB水溶液中一定有:

c(Na+)+c(H+)=c(HB-)+c(OH-)+c(B2-)

D.NaHB溶液一定呈酸性,Na2B溶液一定呈碱性

【答案】D

【解析】

酸H2B在水溶液中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所以B2-只能发生一步水解。

A.B2-只能发生一步水解,所以溶液中不存在H2B,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B-),故A错误;B.HB-在水溶液里只能电离不能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所以c(OH-)<c(H+),故B错误;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B-)+c(OH-)+2c(B2-),故C错误;D.HB-在水溶液里只能电离不能水解,B2-只能发生一步水解,所以NaHB溶液一定呈酸性,Na2B溶液一定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该二元酸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

注意B2-只能发生一步水解,HB-只发生电离不水解,为易错点。

15.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时,AgBr的Ksp为4.9×l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

AgBr(s)+Cl-(aq)平衡常数K≈81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

在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在线左下方的点溶液未达到饱和,在线右上方的点是过饱和溶液。

A.在t℃时,Ksp(AgBr)=c(Br-)·c(Ag+)=4.9×10-13,A正确;B、在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沉淀溶解平衡仍然存在,由于c(Br-)增大,所以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但是二者的乘积不变,只能是线上的点,溶液不可能由c点到b点,B错误;C、图中a点在线的左下方,由于c(Br-)·c(Ag+)<Ksp(AgBr)=4.9×10-13,所以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C正确;D、t℃时AgCl的Ksp=c(Cl-)·c(Ag+)=4×10-10,c(Cl-)=c(Ag+)=2×10-5,Ksp(AgBr)=c(Br-)·c(Ag+)=4.9×10-13,则AgCl(s)+Br-(aq)

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c(Cl-)÷c(Br-)==Ksp(AgCl)÷Ksp(AgBr)=4×10-10÷4.9×10-13≈816,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溶度积常数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名师点晴】Ksp的有关计算及其图像分析需要注意:

①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指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对应的离子浓度可求Ksp。

②可通过比较、观察得出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是否有沉淀析出。

处于曲线上方的点表明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一定会有沉淀析出,处于曲线下方的点,则表明溶液处于未饱和状态,不会有沉淀析出。

③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Ksp公式计算得出Ksp的值。

④比较溶液的Qc与Ksp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

⑤涉及Qc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液的体积。

16.根据如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

B.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

C.此装置用于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

D.若用该装置进行粗铜的精炼,当有1mol水生成时,可得到64g精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一定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和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和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电镀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一定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故b极为阴极,a极为阳极。

A.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在酸性环境下,氧气放电的反应为:

O2+4e﹣+4H+═2H2O,故A项正确;

B.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金属铜必须作阳极,电解前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故B正确;

C.铁表面镀铜时,金属铜必须作阳极,金属铁作阴极,所以a为金属铜,故C项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1mol水生成,转移2mol电子,可得到64g铜,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C。

17.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

A2(g)+3B2(g)

2AB3(g)ΔH<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

相关条件

恒温恒容

绝热恒容

恒温恒压

反应物投料

1molA2、3molB2

2molAB3

2molAB3

反应物的转化率

a甲

a乙

a丙

反应的平衡常数K=

K甲

K乙

K丙

平衡时AB3的浓度/mol·L-1

c甲

c乙

c丙

平衡时AB3的反应速率/mol·L-1·min-1

V甲

v乙

v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乙<K丙B.c乙=c丙C.a甲+a乙<1D.v甲=v丙

【答案】C

【解析】

1molA2、3molB2相当于2molAB3;甲与丙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恒温条件下,丙在恒压条件下分解2molAB3,平衡时体积比反应前大,即平衡时丙的体积大于甲,则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丙小于甲,即v甲>v丙;D错误;乙为绝热恒容,丙为恒温,所以乙反应后比丙的温度低,向吸热方向进行的程度小,平衡时乙中AB3浓度比丙高,即c乙>c丙,B错误;甲和乙均为恒温容器,如果都是恒温,则a甲+a乙=1,现在乙为绝热容器,所以乙反应后比甲温度低,向吸热方向进行的程度小,所以转化率减小,因此a甲+a乙<1,C正确;乙绝热容器,丙恒温,所以乙反应后比丙温度低,向吸热方向进行的程度小,平衡时AB3浓度比丙高,A2、B2浓度比丙低,K乙>K丙A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

恒温恒容情况下发生反应:

A2(g)+3B2(g)

2AB3(g)ΔH<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2的转化率为α1;绝热恒容情况下发生反应:

A2(g)+3B2(g)

2AB3(g)ΔH<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2的转化率为α2;由于绝热的过程相当于自身升温,平衡左移,所以α1>α2。

18.维生素A对人体,特别是对人的视力有重大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16H25O

B.维生素A含有苯环结构

C.维生素A的一个分子中有3个双键

D.维生素A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错误;B.分子中不含苯环结构,错误;分子中有5个双键,错误;D.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即碳碳双键和羟基。

选D。

考点:

考查有机分子的结构

二、非选择题

19.请按要求作答:

(1)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Ⅰ.酚:

________酮:

________醛:

________(填序号);

Ⅱ.④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⑦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分子式为C4H8且属于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