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72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最新】5月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新】12月份以来,湖北陆续出现“新型肺炎”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不相符的是

A.C60—60个碳原子

B.BaSO4—硫酸钡

C.2CH4—2个甲烷分子

D.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B.

点燃酒精灯

C.

检查气密性D.

过滤

4.某功能食用盐的包装袋的标签上,部分文字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表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

B.该产品有补钙的作用

C.该产品可预防甲状腺功能减弱

D.这包盐最少含有碳酸钙100mg

5.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疫情严重,大量的医务人员在一线与病毒奋战,而我们应该为他为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医院食堂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①青菜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医务人员们在为自己选择的午餐食谱中,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较合理的是()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6.【最新】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2H4O3。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l:

12

C.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过氧乙酸可以消毒杀菌,是由于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分子的缘故

7.如图甲是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乙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最外电子层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克

C.铝原子核内含有13个质子

D.甲、乙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

8.小明同学在药店购买了一种消毒液用于消毒杀菌来预防“新冠肺炎”,此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该同学查看相关信息得知其分子模型如图,下列有关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它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它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它是由“

”分子构成的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

Cu

过量稀硫酸

过滤

B

CO2

HCl

过量NaOH溶液

洗气

C

CO2

H2O

浓硫酸

洗气

D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过量镁粉

过滤

 

A.AB.BC.CD.D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AgNO3和Cu(NO3)2

B.b~c段之间的溶液中溶质只有Cu(NO3)2和Zn(NO3)2

C.取b~c段之间的溶液,滴加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

11.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对人体体温的检测能及时发现新冠病毒。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2)硫酸铜和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说明金属活动性:

铜比锌_____(填“强”或“弱”)。

(3)写出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该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

12.地球上水的分布是:

海洋咸水97%,淡水3%,而淡水的分布又如图所示。

(1)淡水资源很有限,为了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选填“过滤”或“蒸发”)。

(2)为了判断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进行检验。

(3)自来水生产中加氯气的反应原理是:

氯气(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与净水器接通电源时产生紫外线类似,其作用是_____。

(4)春播时旱情严重,为缓解旱情,可使用液氮(N2)作为增雨剂实施人工降雨。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液氮是一种溶液

B液氮是由分子构成的

C液氮气化时吸收热量

D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5)请你写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_____。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

(2)M点的意义:

_____,该温度下30g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只列式不计算),N点是30℃B物质的_____溶液。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_____的方法进行。

(4)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

三、流程题

14.新型肺炎的重症患者其肺部功能严重受损,对此有一种医疗手段为气管切开手术,在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锋利无比,其主要是钛合金,金属钛(Ti)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是航海、医疗等不可或缺的材料。

钛铁(主要成分FeTiO3)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制备全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略):

(1)x为可燃性氧化物,x的化学式是_____。

(2)步骤②分离出TiCl4的方法,是利用了TiCl4与FeCl3的_____不同。

(3)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利用上述方法制取的金属钛中可能会含有少量杂质,该杂质是金属_____。

(5)依据绿色低碳理念你认为该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

四、推断题

15.某同学借用乙醇的分子模型构建酸碱盐的网络图如图(“—”代表两种物质间可发生反应),其中A~E五种物质均属于不同类别。

(1)物质A为_____(写名称);则B的类别属于_____(填标号)。

a、活泼金属    b、非金属    c、不活泼金属

(2)若C与D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D俗称纯碱

①“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

②若“A+C”属于中和反应,则“C+E”反应的现象是_____。

③该网络图中涉及的复分解反应有_____个。

五、实验题

1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作用是_____。

(2)加热KMnO4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_____(选填“a”“b”或“c”)。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用戊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为使反应随开随制随关随停,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装置编号)。

若用装置丁作收集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填“e”或“f”)端通入,若用装置丁作干燥装置,则应添加_____(填药品名称),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填“e”或“f”)端通入。

六、科学探究题

17.硝酸(HNO3)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酸。

实验小组对硝酸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挥发性

(实验1)取一瓶质量分数为68%的浓硝酸,打开瓶盖,遇潮湿的空气,瓶口可以看到_____,原因是_____。

Ⅱ、不稳定性

(查阅资料1)硝酸是无色液体,见光或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氧气及一种无色液体

(1)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实验2)取3份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浓硝酸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塞好塞子,放置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气温为26℃)。

记录溶液上方的气体颜色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编号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6分钟出现浅红棕色

15分钟红棕色比较明显

30分钟红棕色非常明显

60分钟无明显变化

3分钟出现浅红棕色

6分钟红棕色比较明显

10分钟红棕色非常明显

(2)实验①、②对比是研究_____对浓硝酸稳定性的影响。

(3)实验①、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Ⅲ、酸性

(查阅资料2)硝酸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3)向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硝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_____。

IV、氧化性

(查阅资料3)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木炭发生反应:

C+4HNO3(浓)

4NO2↑+CO2↑+2H2O。

(实验4)如图所示,将红热的木炭伸到浓硝酸上方,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请解释生成该红棕色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

七、计算题

18.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反应开始至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气体全部扩散),测得实验过程曲线如图所示.[反应原理: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于医疗急救,故B选项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供给呼吸,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A、C60—60个碳原子,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C60--表示一个分子,错误;B、BaSO4—硫酸钡,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正确;C、2CH4—2个甲烷分子,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正确;D、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A、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放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A、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钙”等指的均是元素,正确;B、该产品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是常见的补钙剂,正确;C、该产品中含有碘酸钾,可预防甲状腺功能减弱,正确;D、由标签信息可知该食盐中含有的钙元素的质量为100-300mg,钙元素来自碳酸钙,则至少含有碳酸钙的质量=

=250mg,错误。

故选D。

5.A

【详解】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青菜中富含维生素,面包、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猪肉、牛肉中含有蛋白质,故营养均衡较合理的是①③⑤。

故选A。

6.D

【详解】

A、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可知,过乙酸的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的个数×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原子的个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12):

(4×1):

(16×3)=6:

1:

12,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计算,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而在过氧乙酸中不含臭氧分子,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7.C

【详解】

A、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13,故铝原子核内含有13个质子,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乙元素为8号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通常显-2价,铝元素通常显+3价,故甲、乙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表示过氧化氢分子,故D正确。

故选:

D。

9.C

【详解】

A、加过量稀硫酸,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不但没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加过量镁粉,镁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B

【分析】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锌先与硝酸银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216份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

【详解】

A、由图可知,a点应为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

AgNO3和Cu(NO3)2、Zn(NO3)2,不符合题意;

B、b~c段为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b~c段之间的溶液中溶质只有Cu(NO3)2和Zn(NO3)2,符合题意;

C、b~c段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

D、c点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d点锌过量,故加入稀盐酸,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塑料

弱-3氮肥

【详解】

(1)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故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2)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锌能将铜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

(3)氯元素通常为-1价,氢元素通常为+1价,设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x+(+1)×4+(-1)=0,x=-3;

氯化铵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2.蒸发肥皂水

杀菌消毒B、C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合理答案即可)

【详解】

(1)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蒸发可将海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然后冷凝得到淡水,故填:

蒸发;

(2)通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填:

肥皂水;

(3)氯气(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故其作用是杀菌消毒;

(4)A、液氮是液态氮气,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B、液氮是液态氮气,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液氮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符合题意;

D、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5)保护水资源,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污染,故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

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用淘米水浇花等。

13.B>A>C温度为20°C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不饱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C

【详解】

(1)由图可知,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B>A>C;

(2)由图可知,M点时,A、B溶解度曲线相交,故M点的意义是:

温度为20℃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由图可知,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故该温度下30g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由图可知,N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N点是30℃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3)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

(4)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C。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CO沸点

Mg产生有毒气体,没有处理会污染环境(合理答案即可)

【详解】

(1)由图可知,钛铁矿、焦炭、氯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可燃性氧化物x、TiCl4、FeCl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Fe、Ti、O、C、Cl、生成物中含Ti、Fe、O、Cl、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有C,故x是CO;

(2)由图可知,步骤②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出TiCl4,故这是利用了TiCl4与FeCl3的沸点不同;

(3)由图可知,Mg和TiCl4在1220-1420℃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镁过量,故杂质是金属镁;

(5)由图可知,该流程中有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故该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产生有毒气体,没有处理会污染环境(合理答案即可)。

15.盐酸a

产生白色沉淀4

【详解】

(1)由图可知,A能与氧化铜和硝酸银反应,故A是盐酸,因为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B能与盐酸反应,故B是活泼金属,故选a;

(2)若C与D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D俗称纯碱,可推出D为碳酸钠,C能与D反应,则C可能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①C+D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故若“A+C”属于中和反应,则C可能为氢氧化钙,E能与D反应,也能与水反应,可推出E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实验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

③A与氧化铜: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A与硝酸银: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A与B(如Mg):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A与C: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与D: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与E:

,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E与水:

,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该网络图中涉及的复分解反应有4个。

【点睛】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6.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

b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支持燃烧

丙f浓硫酸e

【详解】

(1)仪器d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作用是:

添加液体药品;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架台上的旋钮,铁夹处有3个,1个顶住铁架台竖直的铁杆,用于固定铁夹的高度;1个顶住铁夹后面的铁杆,用于固定铁夹的角度(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还有1个在铁夹上,用于夹紧试管,故当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b;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用戊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故填: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支持燃烧;

(3)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反应随开随制随关随停,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丙,将锌粒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硫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硫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填:

丙;

(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丁作收集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的f端通入;

若用装置丁作干燥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与氢气不反应,可添加浓硫酸,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更充分,故气体应从导管的e端通入。

17.白雾由于挥发出来的硝酸蒸气与空气里的水蒸气形成硝酸小液滴的缘故

光在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硝酸分解越快黑色粉末溶解,溶液显蓝色挥发出来的硝酸蒸气与红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或挥发出来的硝酸蒸气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

【详解】

Ⅰ、实验1:

取一瓶质量分数为68%的浓硝酸,打开瓶盖,遇潮湿的空气,瓶口可以看到白雾,因为挥发出的硝酸蒸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硝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

Ⅱ、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氧气及一种无色液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硝酸中含H、N、O三种元素,生成物中含N、O,故无色液体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

(2)实验①②的区别是,实验①放在阳光下,实验②避光,故实验①、②对比是研究光对浓硝酸稳定性的影响;

(3)实验①③,一个在常温下,一个在热水中,且在热水中的红棕色气体出现的快,说明在光照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硝酸分解越快;

Ⅲ、实验3:

向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硝酸,氧化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故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显蓝色;

实验4:

,故将红热的木炭伸到浓硝酸上方,挥发出来的硝酸蒸气与红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18.

(1)2.2

(2)9.8%

【详解】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2.2g-80g=2.2g。

(2)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