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50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5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五)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40分)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读我国2005~2050年45年间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图,完成1~3题。

1.由图分析未来十年间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一直增长   B.先增后减

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再增

2.在我国现阶段人口发展趋势下,我国提出“二孩”政策的目的不包括(  )

A.降低人口红利B.缓解“银发”危机

C.平衡性别比D.优化年龄结构

3.图示变化曲线中有两个阶段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D.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1.B 2.A 3.D [第1题,由图可知,2019~2029年人口变化的特点是先增后减。

第2题,我国提出二孩政策有利于平衡性别比,优化年龄结构,也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人口红利。

第3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与死亡率,而总人口的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所以应该是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

(2019·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4~6题。

4.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距河8~10km分布人口最多

C.3550~3650m的高程最为密集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5.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

6.影响该流域人口与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B.取用水方便程度

C.交通通达度D.地形地势和坡向

4.C 5.C 6.B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3550~3650m的高程最为密集;4500~5000m变化剧烈,高程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

第5题,从人口总数累积频率看3500~4000m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m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m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藏南谷地最符合,巴西高原、南部非洲、北美大草原海拔没有达到4000m。

第6题,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距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对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

(2019·抚顺模拟)读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

人)图,完成7~8题。

7.由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  )

①由省外迁往省内

②由省内山区迁往东翼和西翼

③由省外迁往东翼和西翼

④由省内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7.D 8.B [第7题,根据柱状图可知,广东省户籍人口主要由省外迁往省内,在广东省内部,主要由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往“珠三角”地区。

第8题,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工资待遇较高,故经济因素是影响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是表示人口分布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变化轨迹能反映人口分布及其演变的基本态势。

下图为2003-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图。

读图,完成9~10题。

9.东北地区的人口(  )

A.分布始终处于均衡状态

B.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C.重心移动速度逐渐减缓

D.数量北部增长最快

10.与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相关联的是(  )

①北部地区人口迁出数量大 ②北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③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 ④南部地区生育政策调整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9.B 10.C [第9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2003-2014年人口重心大体在辽宁省北部移动,结合人口重心的概念和东北地区的范围判断其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人口分布处于不均衡状态。

第10题,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会吸引人口迁入,使东北地区南部的人口数量增多,而北部地区人口迁出会使该地的人口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人口重心向南移动。

]

(2019·辽宁沈阳教学质量检测)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

据此完成11~13题。

11.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  )

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

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

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

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

12.浑南新城的建设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居住,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要大量建设的是(  )

A.综合性商厦 B.幼儿园

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

13.缓冲绿化带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降低噪声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1.D 12.B 13.B [第11题,图示南北轴线北侧左右两地区为面积广阔的住宅区,人口稠密,故南北轴线最北侧区域应布局方便居民生活的商业区;图示南北轴线中心地带为市民广场,视线开阔,广场北侧区域应布局方便群众生活的行政中心;广场南侧区域邻近西侧的辽艺中心,且距离西南侧大学城较近,文化底蕴深厚,应布局文化中心;图示南北轴线最南端西侧靠近大学城,科研实力雄厚,应布局科技中心。

第12题,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会导致儿童比重增大,单个幼儿园的服务半径有限,该区域需要大量的幼儿园来解决儿童受教育问题。

第13题,图示缓冲绿化带布局在三环高速、机场高速与居住区之间,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密集,噪音较强,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缓冲绿化带的建设可以美化环境,降低噪声。

]

(2019·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绿化也快速推进。

因为影响市容,杂草野花在园林绿化中成为被消灭的对象。

现在城市绿化多以园林花卉或者人工草坪为主。

人工草坪在实际养护中,不仅耗水量大,还需要定期除杂草,喷农药。

近些年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告别”人工草坪,让野草、野花回归城市。

据此完成14~16题。

14.城市绿化的社会效益有(  )

①创造城市景观 ②调节气候 ③提供休憩场所

④吸烟滞尘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5.人工草坪成为现代城市绿化主角的原因是(  )

A.其更富自然美B.使植被类型多样

C.其整洁美观D.其适应性强

16.近些年许多欧美国家纷纷“告别”人工草坪,让野草、野花回归城市绿化的原因是用野草、野花(  )

①生态系统稳定 ②绿化成本低 ③景致多样,富于变化 ④增加绿地面积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4.C 15.C 16.B [第14题,城市绿化的社会效益有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憩场所等,而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属于生态效益。

第15题,人工草坪因整洁美观,受城市人们欢迎。

第16题,野花、野草适应性强,用野花、野草绿化城市无生物入侵问题,有助于生态系统稳定;将野草、野花作为绿化植被有绿化成本低、景致多样、富于变化等优势。

]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至6之间。

下表为全国40个不同等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统计表。

据此完成17~19题。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一类城市

10.91

12.85

11.66

12.70

14.44

13.63

12.69

13.26

二类城市

10.24

10.55

9.25

9.45

9.88

9.56

8.93

9.08

三类城市

10.26

10.66

10.23

11.03

11.91

10.95

10.23

10.79

17.一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其原因可能是(  )

A.居民收入水平低

B.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

C.城市交通便利

D.外来农民工较多

18.表中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最合理的是(  )

A.一类城市B.二类城市

C.三类城市D.都合理

19.促进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

B.改善基础设施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减少农民工进城数量

17.B 18.B 19.A [第17题,虽然大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但城市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住房需求量大,造成房价较高。

第18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接近合理值。

第19题,影响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较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降低房价收入比。

]

(2017·天津高考)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读图回答下题。

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

20.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A [天津经济发达,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不断减少,因而称“沽”的村落大都消失了。

]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9·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2分)

材料一 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十九大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下面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省区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省区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重庆

13.25

安徽

10.53

四川

12.76

辽宁

10.22

江苏

12.25

广西

9.29

天津

11.46

浙江

9.2

山东

10.98

河南

8.93

上海

10.64

北京

8.58

湖南

10.57

广东

7.24

(1)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7分)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5分)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分)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第

(1)题,结合坐标图,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

图中斜线右下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左上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影响。

(2)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

第(3)题,结合表格及区域知识即可分析出两省的老龄化差异及成因。

第(4)题,从我国现实国情了解二孩政策分析回答。

[答案] 

(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

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有利影响:

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

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利弊分析,任答两点即可)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

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3)差异:

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四川省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省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原因:

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4)不认同。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

(语言通顺,符合逻辑即可)

22.(2019·河南八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临波斯湾,总面积为83600平方千米,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因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阿联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阿联酋人口约980万,外籍人口占88.5%。

随着阿联酋人口快速增加,有人担心阿联酋不能容纳那么多人。

下图为阿联酋201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

(1)简述阿联酋人口年龄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4分)

(2)分析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对阿联酋有什么影响,(4分)

(3)说明阿联酋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若要提高阿联酋的人口容量可采用哪些措施?

(4分)

[解析] 第

(1)题,阿联酋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出。

(2)题,迁入人口对当地的影响应考虑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

第(3)题,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是水资源。

阿联酋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所以水资源是阿联酋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

采取的措施应从水资源角度出发:

开源、节流。

[答案] 

(1)15~55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该年龄段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

 原因: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迁入人口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2)有利影响:

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的短缺;促进资源的开发;增加了消费人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

增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水资源是阿联酋人口容量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人口容量应从水资源角度考虑:

加强水资源管理;兴建水利设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倡导节约用水。

23.(2019·南阳模拟)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年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人)

农村人口(亿人)

城市人口(亿人)

农村人口(亿人)

1920

1.1

5.6

1.5

10.7

1940

3.6

4.8

1.6

13.6

1960

4.8

6.1

3.6

15.6

1980

7.9

4.4

6.2

25.9

2000

11.1

4.4

20

24.4

(1)根据表中提供的相关数据,在坐标系图中画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3分)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我们常称之为逆城市化现象,在这种过程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根据表格和你绘制的折线图以及你对城市化的理解,简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6分)

[解析] 第

(1)题,在绘图时,首先要计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城市人口比重,并找到相应的点,然后再绘制。

(2)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既有中心城区环境的问题,也有乡村、小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因素。

第(3)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的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答案] 

(1)首先计算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然后利用描点法即可作图,如下图所示。

(2)①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③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④交通发展,城乡交通便捷。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①起步较晚;②城市化水平较低;③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出现畸形发展的情况。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较高;③有的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

00至18:

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土壤

沙漠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材料二 图1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图1

材料三 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

图2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变化的影响及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及原因。

(5分)

(3)分析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3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和材料二中的图文材料信息,对比可以分析得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低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

原因是吸收率低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题,结合材料三文字信息和图2分析可知,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

原因是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快,有利于热量扩散,减轻热岛效应。

第(3)题,由实验结论可知,建筑规划和设计城市小区时,要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必须选择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的建筑材料,增大绿地和水域面积,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加强自然通风,规划建设通风廊道等。

[答案] 

(1)影响:

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低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

原因:

吸收率低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关系:

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

原因:

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被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越利于热量的散失),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高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域面积,以增加下垫面的比热容(减少地面辐射量);③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建设通风廊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减轻小区热岛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