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58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docx

光伏行业研究主要观点

2012年光伏行业观点

行业地位

目前光伏发电占我国发电总量比例很小,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及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下,将稳定持续增长。

中国已成为能源消费大国,2011年达到30多亿吨标煤的消耗,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量约为2.8亿吨标煤,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是,2015年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达到4.8亿吨标煤。

从发电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发电总量约为46000GW,其中约有超过2GW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投产,总量约为3GW(2011年之前我国太阳能装机规模累计仅为860MW),可以发现,虽然光伏发电占比很小,但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

光伏发电目前虽然面临着成本制约、体制等方面的发展瓶颈,但太阳能市场前景仍很广阔。

根据国家能源局指示,未来将要在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的地区,结合特殊需要,积极开拓和太阳能相关的技术,加大推广试点项目,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此外还要推出更多扶持太阳能方面的相关政策。

从中长期来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庄严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

要兑现这一承诺,唯一的方法是加快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上下游情况

光伏行业的利润水平是从上至下呈沙漏型。

一般上游硅提纯具有较高的利润水平(在多晶硅价格波动不明显的条件下),其原因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人员,先进的提炼和制造设备,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很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大部分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提纯核心技术不在国内(国内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在下文工艺技术方面会做介绍),所以导致了目前国内能有效提炼太阳能级硅的企业数量较少。

中上游硅片生产行业需要较为先进的铸锭炉、开方机、生长炉、切片机和相对应的检测步骤来保证其所需要的较高工艺水平,所以中上游行业需要一定的设备支持和技术门槛,竞争较为一般,利润水平尚可。

中下游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制造的工艺流程一般是将单晶硅或多晶硅片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即清洗)、扩散(制p-n结)、制作上下电级、烧结、减反射膜、焊接、层压(即从上层到下层依次排放背板、EVA胶膜、电池组、EVA胶膜、钢化玻璃)和装框等简单步骤,所以其竞争非常激烈,利润水平一直处于低位。

下游太阳能光伏系统设备制造又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尤其是大负荷供电的正弦波逆变器和太阳跟踪控制系统,其中太阳跟踪控制系统主要因为世界上通用的太阳跟踪控制系统都需要根据安放点的经纬度等信息计算一年中的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太阳所在的角度,将一年中每个时刻的太阳位置存储到PLC、单片机或电脑软件中,也就是靠计算太阳位置以实现跟踪。

采用的是电脑数据理论,需要地球经纬度地区的数据和设定,一旦安装,就不便移动或装拆,每次移动完就必须重新设定数据和调整各个参数;原理、电路、技术、设备复杂,非专业人士不能够随便操作。

行业内先进技术特点分析

硅烷热分解法的优点为提炼纯度高,反应器内无腐蚀性气体产生,转化率高。

美国MEMC和美国Hemlock公司除使用改良西门子法之外,还使用硅烷热分解法,其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是将纯度98%的硅粉与纯度99.5%的电解镁屑按质量比7:

12配置。

以液氮为媒介,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33摄氏度时左右)生成硅烷气由分子筛(或活性炭、硅胶等)进行吸附,以纯化硅烷气体。

然后再热分解炉中高于600摄氏度下使其分解,即得到纯硅和氢气。

硅烷气体为有毒易燃性气体,沸点低。

该法的生产成本要比改良西门子法高,但其杂志易清除,从而可制得高纯气体,反应器内无腐蚀性气体产生,转化率高。

物理法的特点无有害气体生成,提炼成本很低。

为德国Wacker公司和挪威Elkem着重研究物理法,其中德国Wacker他们先采用酸浸,使得硅金属中的金属杂质进入溶液;随后对浸出后的渣滓进行熔化,最后进行定向凝固。

而挪威Elkem采用将金属硅进行破碎后进入酸浸,然后加入高纯金属后,采用定向凝固等方法处理硅中杂质。

采用定向凝固法时,将被提纯的熔体硅放入组合结晶器重,然后使硅从结晶器底部向上缓慢凝固,上部硅最后凝固。

根据各杂质的分凝系数不同,分凝系数小的杂质最后大部分集中在上部硅中,冷凝后把含杂质多的最上部的硅截取下来,下部硅就是经过提纯的硅。

为使得提纯效果更好,这种定向凝固法可以多次应用,物理法的优势为无有害气体生成,且提炼成本很低。

流化床法提炼效率高、电耗低、成本低。

挪威REC、德国Wacker、美国Hemlock和美国MEMC还研究开发了流化床法,流化床法是以SiCl4、H2、HCL和工业硅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流化床内生成SiHCl3,再将SiHCl3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SiH2Cl2,继而生成硅烷气。

制得的硅烷气通入添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后,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

由于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故该法生产效率高、电耗低、成本低。

其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危险性较大,且产品的纯度也不高。

不过制备的产品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

该方法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且这些大厂已经通过设备的研发已基本消除安全性较差的缺点。

图1流化床法主要流程

资料来源:

SunnysideTechologies,Inc提供,大公国际整理。

2011年行业运行综述

行业上下游供需分析

我国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提炼中主要使用的是西门子法或改良西门子法,由于未全部掌握核心技术,使转化率水平较低及排放物污染较为严重,生产成本较高,价格竞争力与国外厂商相比较弱;在2011年光伏终端需求增幅大幅放缓的情况下,上游多晶硅供大于求,直接导致整年价格均处于下跌态势,且由于国内企业由于技术问题使成本偏高,价格倒挂,为了减少亏损,第四季度已经有较多企业停产,使全年多晶硅还部分依赖于进口;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光伏行业中下游,致使整个行业处于库存偏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

2011年整年多晶硅价格处于下跌态势,第四季度由于成本原因国内多数多晶硅企业停产,致使全年我国多晶硅还部分依赖于进口。

2011年太阳能多晶硅价格从1月的近70万元/吨跌至11月的20万左右/吨,下跌的主要原因为多晶硅供大于求的情况所致,2011年光伏组件装机的增幅下降(2010年增幅130%,而2011年增幅约为25%,下文将做具体介绍)导致上游多晶硅需求的下降(2011年10-12月国内多晶硅生产上基本已经停产,给予20万元-25万元/吨报价的基本都是国外厂商)。

图22011年1-12月中国多晶硅价格走势图(单位:

万元/吨)

资料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提供,大公国际整理

从上游多晶硅进口和国内生产情况来看,2011年1-12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64613吨,同比增长35.9%;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西门子法和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已建总产能达13.4万吨,同比增加54.2%,而产量为7.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55.97%(其中保利协鑫和赛维LDK两家企业分别生产了4.6万吨和1.2万吨)。

图32011和2012年全球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的产能情况(单位:

千吨)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大公国际整理

2011年10月中旬起,国内多数多晶硅企业已经进行名义上的“设备检修或者技术改革”,其停产的根本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掌握太阳能级多晶硅提炼的核心技术较少(下文将做介绍),目前生产成本较高(赛维LDK的成本约在30美元/千克左右,英利绿色能源的成本在30美元/千克左右,南玻A的成本在33美元/千克左右,特变电工在37美元/千克左右,乐山电力约在40美元/千克左右。

其他国内二流企业的成本在40-55美元/千克左右),使得销售价格无法与德国Wacker、美国Hemlock和韩国OCI等国际大厂进行竞争,另一方面是价格的快速下跌使得生产成本倒挂,为了减少损失从而停产。

表1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成本统计(单位:

美元/千克)

名称

保利

协鑫

韩国OCI

德国Wacker

美国Hemlock

赛维LDK

挪威REC

大全新能源

英利绿色能源

国外平均值

成本

20.9

20.0

20.0

20.0

30-35

25

25-30

30

21.25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大公国际整理

在价格竞争中,国外诸多厂商以国内厂商无法给予的报价来抢占国内市场,尤其是韩国OCI,该公司的长单出口价比国内均价便宜3-8万元/吨,现货价便宜5-10万元/吨。

11月中下旬,为了争夺中国市场,OCI的长单价更是下调至18-19万元/吨。

硅片价格与多晶硅价格走势成正比,且目前下游太阳能电池片存量较大,未来短时间内对硅片需求可能有所减弱。

从行业中上游硅片生产供需情况来看(以下将称中游行业,因为下文不介绍太阳能光伏系统设备情况),2011年中国产量约为18-20GW,较2010年的14.1GW有所增长,增幅为28.6%-41.8%,但根据硅业分会统计,目前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材料为硅片)库存约为8GW,预计未来对硅片的需求将会有所放缓。

图42011年各大厂商硅片产能情况(单位:

MW,1000MW=1GW)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大公国际整理

从价格来看,与上游多晶硅价格走势基本成正比,其中多晶电池片(156MM*156MM)从2011年初的5美元/每片下跌至2011年12月的2美元/每片,单晶电池片(156MM*156MM)也从2011年初的5美元/每片下跌至2011年12月的2.1美元/每片,见下图。

图5多晶电池片价格走势(单位:

美元)

图6单晶电池片价格走势(单位:

美元)

资料来源:

PVinsights

资料来源:

PVinsights

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由于2011年光伏组件装机增幅较上年减少较为明显,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且中上游多晶硅、硅片价格整年处于下跌趋势,使下游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生产成本倒挂,出现亏损。

从中下游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产能情况来看(以下将称下游行业),根据国内超过300个光伏电池厂的扩产计划统计分析,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总产能分别达到51GW和66GW,其中具有成本竞争力及市场领先地位的光伏组件厂商在2011年和2012年的产能为24GW和34GW。

从需求情况来看,中国2011年装机量约为3GW,较2010年537MW增长500倍以上,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光伏组件的需求增幅较上年有所放缓。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MSResearch和HISiSupply提供的数据,2010年光伏装机量约为18GW,较2009年增幅超过130%,而2011年光伏装机量为24GW,增幅约为25%,有明显放缓,直接导致大量扩张的下游企业的光伏组件库存增加,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许多原材料例如单晶电池片和多晶电池片的价格是以2011年初较高的价格采购(见上图),在2011年整年中,光伏行业链的产品价格基本呈现出单边下跌的态势,且下跌幅度很大,导致光伏组件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倒挂,根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50家相关中小光伏企业已经出局。

行业内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目前许多光伏中下游企业产能扩张基本完成,2011年对光伏电池组件需求增幅大幅放缓,致使产能利用率较低,单位生产成本上升;及上游多晶硅价格跌幅很大,导致行业内企业的相关经济效益和现金流获取能力下降较为明显。

从光伏行业内的企业来看,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但其中有几家因为光伏业务占其主营业务比率太小,相关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将其剔除;下文将选取14家具有代表性的光伏上市企业,其名称分别为特变电工、航天机电、光电股份、江苏阳光、新农开发、天威保变、乐山电力、南玻A、银星能源、横店东磁、江苏宏宝、超日太阳、向日葵和东方日升。

从利润指标中发现,2011年9月30日的三季报,所有企业的利润水平均较2010年同期或者年报相比有所下滑,除中国境内上市的光伏企业之外,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光伏企业(例如:

赛维LDK、晶科能源、无锡尚德、大全新能源、中电光伏、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和英利绿色能源)净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也有很大幅度下降,其中5家全年亏损较为严重,导致这方面因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11年光伏终端需求增幅大幅放缓,而光伏中下游厂商产能基本扩张完成,使得产能利用率很低,单位成本上升;此外,上游多晶硅价格跌幅很大,导致中下游电池片和组件生产成本价格倒挂所致。

表22009年9月30日至2011年9月30日光伏上市企业行业盈利能力比率均值

指标名称(单位)/报表时期

2009930

20091231

2010930

20101231

2011930

净资产收益率(%)

7.22

14.58

10.69

12.31

4.95

销售毛利率(%)

21.56

21.97

21.03

20.42

18.76

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

12.04

12.43

13.56

11.53

9.48

净利润/营业总收入(%)

7.59

8.53

8.58

7.68

4.37

资料来源:

14家上市公司年报和三季报和Wind资讯提供,大公国际整理

因为销售情况较差的因素,现金获取能力有所减弱,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总负债的比率为-0.06%;同样原因也使行业内企业流动性指标表现较差,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所减少,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运营周期有一定程度增加,请见下表;为了满足公司经营所必须的流动性需求,行业内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平均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末的50.08%上升至2011年9月末的56.38%。

表32009年9月30日至2011年9月30日光伏上市企业行业流动性比率均值

指标名称(单位)/报表时期

2009930

20091231

2010930

20101231

2011930

流动比率(倍)

1.83

1.40

1.47

1.52

1.30

速动比率(倍)

1.51

1.11

1.19

1.23

0.99

存货周转天数(天)

116.78

95.75

82.77

72.20

106.27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66.42

61.06

56.80

52.84

86.35

营业周期(天)

183.21

156.81

139.58

125.04

192.63

资料来源:

14家上市公司年报和三季报和Wind资讯提供,大公国际整理

竞争分析

目前光伏行业整体竞争非常激烈,我国多晶硅制造企业由于成本较高,短期内无法较国际厂商竞争,中下游行业将遇到美国所设置的“双反”调查贸易壁垒,强迫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造成市场缩小,行业内企业竞争加大。

从国内情况来看,上游多晶硅行业目前竞争程度一般,主要国家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以规范进入该行业的门槛。

但从国际情况上来看,除了上文所述的保利协鑫的成本可以达到20.9美元/千克之外,其他多晶硅生产企业均较国外厂商高5美元/千克以上(详细数据请见上文图标和附注),使得短期内本土企业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

中游硅片和下游电池片、组件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且由于全球光伏整体需求的减缓,上游多晶硅价格的异常波动,使得许多中小生产企业已经退出该行业。

且目前尚存的几家较大的上市企业也受到美国本土企业(SolarWorld及其他6家美国光伏制造企业)提出的“双反”调查,目的是将中国企业赶出美国光伏市场,这将使得原本的市场范围缩小,加大中下游企业的竞争。

目前在中国,整个光伏行业仅有多晶硅生产企业拥有进入门槛。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其主要就项目建设条件和生产布局、生产规模与技术设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七方面进行规定,在此之中要求较高的为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新建多晶硅项目生产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2011年底要求,一般企业多晶硅还原电耗范围在60-200千瓦时/千克)等,这些条件将会使初始投资规模接近25亿元,使进入门槛较高。

行业政策及分析

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条例都有利于光伏行业的整合和对光伏组件的内部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加强行业内企业的健康、持续的成长,从而可以部分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

2011年,国家发布了多晶硅行业的准入门槛,要求太阳能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29个省市区共有370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80多家。

在准入门槛发布之前,中国多晶硅生产还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及环保标准,多数多晶硅企业在成本、质量等方面仍难以与国外企业抗衡,所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改委、环保部共同了制定了这项产业政策。

新的产业政策在布局、资金、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回收等方面都设定了条件。

根据新的产业门槛,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多晶硅项目。

现有项目也要经过论证及核准,不合标准的将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将退出多晶硅生产。

工信部曾经表示,各地争相上马项目,多晶硅产业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倾向。

调查显示,多晶硅产业计划投资总额达1340亿元,实际投资额为470亿元;已建成项目设计产能4万多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

从中长期来看,准入门槛的设置将使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进行横向整合,增大自身规模和产能,形成规模效应来弥补目前技术不足所产生的成本偏高。

2012年初,财政部办公厅、中住建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千瓦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本段以下简称“2012通知”)也是对光伏行业重大的利好。

根据《通知》内容,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水平,对于建材型等与建筑物高千瓦时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实行政策补助,补助标准暂定为9元/瓦,对与建筑一般结合的利用形式,补助标准暂定为7.5元/瓦。

此次通知可看做去年对于可再生能源建筑规划的一个具体落实,符合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思路,更是避开大规模光伏发电集中并网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国外经验看,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光伏大国在其光伏政策的修订中也开始逐步鼓励小型光伏项目的安装,这其中的主体正是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从补贴力度来看,虽然小型光伏系统的安装单价比大型电站略高,但是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补贴力度已经达到了安装成本的一半以上,如果配合部分地方性补贴,完全可以实现用户侧的平价上网。

光伏行业“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七个主要战略目标,分别为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着力实施统筹规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检测认证、监测制度建设;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竞争。

上海市政府也出台了较多利好政策来扶持本市的光伏行业,一方面推进金太阳工程、屋顶光伏计划和扩大太阳能光热利用;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建设光伏色园区和基地,鼓励光伏新技术的发展。

以国家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为契机,在外高桥、陈家镇等光电应用示范区,利用建筑面积大、电网接入条件好、电力需求集中的优势,进行用户侧金太阳示范项目建设试点。

优先支持在大型公共建筑、政府办公大楼、工业厂房等开展屋顶光伏电站建设。

在符合条件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和部分新建建筑,积极示范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探索结合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此外,对新建有热水系统设计要求的公共建筑或者六层以下住宅,统一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鼓励对七层以上住宅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建筑规程要求,结合新城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大型商务区、居住区等建设,鼓励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

示范推进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

并且在张江、闵行等区域,建成光伏产业研发制造集聚地,支持张江、金桥等园区建设薄膜太阳电池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松江、奉贤、金山等区县建设一批太阳能特色园区。

重点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及其核心装备,建设吉瓦级太阳电池生产基地。

突破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及有机太阳电池等先进技术,积极探索新一代太阳电池技术。

积极推进太阳能光热技术及装备产业发展。

表4上海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预计开展的光伏项目

外高桥保税区等金太阳示范工程

30-40MW

奉贤、商飞、空港等光建一体化项目

10MW

陈家镇、老港等光伏发电项目

20MW

太阳能光热利用

500平方米左右

预计投资

20亿元左右

资料来源:

上海市政府“十二五”规划

行业内企业面临主要风险类型

贸易壁垒风险

美国“双反”调查所带来的贸易壁垒风险,不利于行业内企业的发展。

此次美国“双反”的调查将由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并列进行,调查目标产品主要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晶体硅电池片,无论这些电池片是部分还是完全组装成组件,即这些电池片只要产自中国大陆地区,不管在哪里被组装成组件,只要出口到美国,都将被列为调查目标。

“双反”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如果应诉不利,美国可能会施加较高的关税,而当前我国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已经很低,即使施加小额的关税,美国市场的进入门槛都会提高很多。

第二个影响是“双反”应诉耗时耗力耗财,致使我国光伏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开拓国外市场,也面临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第三个影响是迫使我国光伏产业向国外转移。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50%,但仍有90%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较大的对外依赖性极易遭受类似于美国“双反”或“特保”等贸易保护挑战。

光伏产业在遭受此次“双反”的危机之后,将会加速国内光伏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实现原产地的多元化布局,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还有个影响是由于此次美国“双反”,主要针对来自中国大陆生产的晶硅电池片。

如果应对不利,从美国商务部初裁开始,就需按照初裁税率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征收保证金,无疑极大地抬高了我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其他东亚地区的光伏企业如日本、韩国等将会获得贸易优势,加快崛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政策风险

德国、瑞士、西班牙和法国面对日趋多变的欧债危机,将加快削减太阳能补贴政策,会加大国内光伏行业内企业的下行风险。

2010年和2011年德国分别为全球光伏组件安装量第一和第二。

2012年初,德国环保部长NorbertRoettgen表示,他计划将针对高于市价的发电价格补贴,由原来的每年两次改为每个月一次,以减少期末“冲量”的现象;此外,德国经济部长PhilippRoESler指出,不断上升的太阳能补贴以及所带来的成本,是对经济的威胁。

这些消息导致美股市场上的国内光伏企业股价大跌,其中天合光能重挫15.6%,英利绿色能源、尚德电力、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及阿特斯太阳能跌幅超10%;赛维LDK、昱辉阳光跌幅超5%。

德国的有关决定表明,目前经济形势不太明朗,其有意加速限制光伏装机量的增长,制造商去年生产了7.5GW的光伏组件,远远超过Roettgen此前提出的可接受范围内的3GW。

面对日益扩大的240亿欧元债务,西班牙做出了有争议的决定,即停止对新光伏、风能、联合发电和焚烧废物电站发放补贴。

电力系统的借款由国家支持,但是似乎国家控制的能源价格产生的收入不能涵盖因为传输电力造成的高成本,包括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已经就位。

工业部长JoséManuelSoria表示,如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金融问题,该国的发电能力是峰值需求的两倍,所以过去几年该国对光伏以及光伏和天然气联合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