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61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商丘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

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

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

“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

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

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

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

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

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

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

社会生活中的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

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

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

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A.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C.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2.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C.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D.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C.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

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D.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吃西瓜

冷清秋

不了,真不了。

打个嗝,全是西瓜味。

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够不着地上的工具。

这怎么说得出口。

可怎么能怪自己嘛。

大热天,恰又口渴。

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

最主要还是心里舒畅。

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

着西瓜和笑脸还是头一遭。

原本是拒绝的。

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

好在吃进肚子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

违规就违规吧。

当然是喜欢的。

能不喜欢嘛?

那么甜,那么爽口。

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

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

组长给制定计分制。

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

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

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

可对方显然误解了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

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

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

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

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

“噗嗤”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

娘就这样。

小时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

小么,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地得劲儿。

又想起昨天那户。

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

你想说经常洗呢不臭。

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

都吃啊。

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

你总是不会拒绝。

你吃,你吃。

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

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

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

你寻思,放回去谁还会吃啊。

就这样“为难”着自己一块接一块。

眼瞅着就快完了,她居然一弯腰从桌下又抱一个来“咔嚓”成了两半。

脑子里“嗡”一声,腿就软了。

搁谁抗得住啊?

自进门嘴就没让闲。

就是再盛情难却,可毕竟肚子的需求有限啊,它已经在向你告饶了。

难不成还要继续“为

难”不成。

不了,真不了,你摆着手。

头发花白的她还不及你的肩膀高,正孩子般扁着嘴,盈着泪,和你对视。

你不自在。

求救似地扭头望向屋里的另一个主人——那只老绵羊。

他正卖力地摆弄着那风扇,颠过来倒过去地研究。

你觉得好笑,说实在的若不是怕擅自脱岗会被投诉,你一刻都不想再呆下去了。

你踢踢脚下的工具箱。

“咔咔”两声,老绵羊惊醒般站起来。

你个蠢婆娘,老让人家吃什么西瓜啊,去,去端碗绿豆汁。

老太婆哦哦地应答着去了厨房,你吐了口气。

要抓紧时间了,不然这么久还没回去,被组长扣分可就糟了。

然而,你却发现其实已经不需你动手维修了——那风扇分明已经转了起来。

可不是么,这呼呼飘来的风。

你骤然想起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摆弄的他。

真是笑话,来就吃西瓜,啥也没干,被人家抢了“生意”了。

这是个阴谋!

不然干嘛一直拖延时间骗人吃西瓜。

啊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吗?

跳着脚涨红着脸的你无限惶恐。

你不知道为什么惶恐,似乎是为了积分卡又似乎又不是。

但可以明确,你愤怒了,发火了。

汗津津的钞票就是在这时递来的。

被烫了似的你一下子跳开,嚷嚷着问做什么?

做什么?

这算什么?

什么毛病啊……

哦哦,脑子上的啊,每年都买西瓜啊……儿子像你这般大,会修电扇,都是那地震……他语无伦次地说着,去掰她拽着你衣襟的手。

她却不管不顾地念叨着伸出一只手来抚你的脸。

指尖碰触那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风,柔柔的,手糙糙的。

徐徐拂来,整个心尖都颤巍巍地疼。

又仿佛回到幼时,躺在田野里,蓝天下。

酸酸涩涩的物质涌出来之前,你抓起了工具箱。

不就吃西瓜么,明天我再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叙述维修工上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B.全篇采用纵式结构,以“吃西瓜”为线索展开情节,细致入微地传达了“你”这个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作品用“你”称呼小说中的维修工,选择的是老太婆的视角,维修工的一举一动都不肯错过,突出老人观察的细腻。

D.由于儿子死于大地震,老人便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维修工身上,对他有了非同一般的情感,这表现了老人对死去儿子的深切思念。

5.小说中有大量出色、传神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5分)

 

6.对维修工的“遭遇”,小说结尾才揭开谜底,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年来,社会上新出现一些概念,所谓“二代”,无论是“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还是其他什么“二代”,任何事情只要成风,必有原因。

“二代”说法的盛行,背后是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某些变化。

“二代”现象究其实质,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成的社会不平等结构开始代际转移或者传承,上一代的社会地位、物质财富和文化资源在向下一代传递过程中,出现了某种阶层垄断倾向。

官员子女更有机会当公务员;企业家子女更有机会进入大企业;专家教授的子女有更多机会进入事业单位,而普通工人、农民或者农民工的子女可能仍然成为工人、农民或者“二代民工”,即使考上大学,也很难改变命运。

父母可以利用掌握的资源给子女提供进入自己所在优势领域的“通行证”,还可以通过交换,为他们进入其他优势领域提供方便。

今天,企业招聘表上“社会关系”一栏,主要不再反映政治的敏感,而是表明应聘者可以用来转换的资源,不能为企业带来资源的人,不受企业欢迎。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在今日的中国,突然成为一种似乎难以避免的现象。

(摘自《文汇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曾统计过从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

1978年~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不到两成。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京城知名学府,虽然具体的数字比例10月份才能出来,但是从今年招生录取的工作来看,农村孩子确实越来越少了,往年一个班40几个人中总还有六七个,今年已是凤毛麟角。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顶级院校,全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早已开始不断滑落。

东南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四年来,学校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也不断下跌,从36.4%滑落到31.2

%。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每年所有录取的大学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和城镇户籍学生的比例大致是1∶1,但是,在一类院校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只占不到30%。

今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

(摘自《中国经营报》)

材料四:

一个社会的阶层不是从来不变的。

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有因政治经济等宏观因素引发的大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包括旧阶层的消亡和新阶层的诞生,比如中国社会早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而演变成多等级多阶层(陆学艺等社会学者将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为“五等级十阶层”);又有因个人微观层面的自致性努力而导致的阶层间流动,包括上层的向下流动和下层的向上流动。

阶层结构和流动情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也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健康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开放、有弹性的,阶层间可以保持公平、合理的流动。

正如社会学者郑杭生所言:

“上层永不松懈,中层永不满足,下层永不绝望,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有弹性的”。

它意味着上层地位不是垄断的,也非绝对的代际传递的,而是存在向下流动的可能性的;中层占主导,且保持开放;中下层有可以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有一定的体制机制来创造和保障其公平流动的机会,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持社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摘自《人民论坛》)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了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二代”现象并分析了其实质。

B.材料二中由农业劳动者往上的阶层,所占人数呈递减状态。

C.材料三主要以北大为例说明重点高等院校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不断下跌。

D.材料四说明一个社会的阶层不是从来不变的,社会阶层间可以流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以较多的篇幅分析了阶层垄断现象,并指出其具体表现。

B.材料二的图表主要揭示社会精英阶层学历偏高、社会下层人士学历偏低的现象。

C.材料三虽然没有说明原因,却揭示了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不断下跌的事实。

D.材料四主要揭示了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情况,并分析了几种原因。

E.四则材料反应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视角各不相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什么是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

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

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转为武德侯庶子。

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

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

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

“我坐书也。

”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

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

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

景初中病亡。

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

其或馈遗,一不肯受。

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

嘉叙茂

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

“德优能少。

”茂愠曰:

“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

”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

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

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于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

至岁终,繇举茂。

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

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

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D.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茂出身名门望族,喜欢读书,曾私藏有内学及兵书,他将这些违反当时条律禁令的书藏匿起来,没有交官。

B.吉茂很注意修身养性。

他一生修行,吃穿粗陋不讲究,行则徒步无所谓,有人赠送财物一律不收,也非常痛恨那些不义之士。

C.吉茂识时务,哥哥吉黄被钟繇杀了,他很愤怒。

等到他被钟繇举荐时,他仍然赴任并因此留下了争议。

有人说他怕钟繇,有人说他是俊杰。

D.吉茂为官清净,无为而治。

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不忍心去欺负吏民百姓,当时王嘉虽然把他评在上等,却认为他外貌丑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

(5分)

(2)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为问山翁何事?

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

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

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

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开头四句写秋色渐浓,金黄的菊花传报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曲折折。

B.“为问山翁何事?

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运用反问:

隐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

C.“徙倚”写作者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户小屋,沿着曲折小路,来到太湖边上,流连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

D.下阕写作者望湖兴叹,想到往昔飘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

“归来”二句,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

E.“却恨悲风时起”句,写作者怨恨悲风不时吹起,飞行在云间的新雁给人们带来边境的消息,边疆的战马都在怨恨胡人。

15.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的一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教授儿童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活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②近些年来由于汉译佛典研究的升温,依托佛教文献研究汉语者队伍日益壮大,春兰秋菊,各擅一时之美,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中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③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

他向笔者说:

“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不足挂齿。

④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

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⑤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的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⑥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也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B.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C.据调查,目前最适宜生育的人群介于70后父母及80后年轻父母,他们又是受中国计划生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代。

D.数据是未来创新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而阿里在本质上是一家扩大数据价值的公司,相信阿里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投入会有巨大回报。

19.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抱歉打扰您了!

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

“你想干什么?

”——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

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①。

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

读书的真正意义,②。

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

的确,③。

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21.下面是一条表示祝福的手机短信,但却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请你更换画线部分的内容,使短信既保持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5分)

祝你:

快乐像假货越来越多,苦恼像利息越来越少,收入像雾霾涨势如潮,幸福像苍蝇紧紧围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泉州南安一处工地,90后的搬砖工石神伟,因为在工地直播健身,成了网红,粉丝百万,被大伙称作“搬砖小伟”。

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闯入”大众生活,各类“网红”铺天盖地,“网红”现象成为公共话题。

中国有多少“网红”?

《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锥子脸、高鼻梁、尖下巴,超过54%的受调查的95后称,渴望当主播、当“网红”。

可见,在年轻一代中,想要成为“网红”已成为群体现象。

同时有人认为网红繁荣背后也存有较大隐忧。

作为95后的你,对“网红”,你怎么看?

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商丘市一高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D(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D项,形式上,黄果树瀑布是宏大的、变化剧烈、棱角分明而强烈的,不属于优美范畴。

2.B(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的事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