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86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docx

科学活动教学方案10篇

小班科学活动:

认识西红柿

——15级学前教育2班张雅迪

活动课题

认识西红柿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能初步的了解物体的外部形象,为了培养幼儿乐于观察的意识,培养幼儿热爱周围事物的乐趣,我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用多种感官,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观察感知西红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能运用简单地句型(如西红柿摸上去软软的),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

情感目标

体验并享受科学探索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西红柿,盘子,水果刀,PPT

空间环境

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引起兴趣。

1.教师唱儿歌《西红柿》。

2.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从儿歌里听到了什么蔬菜?

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红柿的外部特征。

1.教师出示西红柿,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触摸,表达交流。

教师小结:

西红柿外面是红红的,滑滑的。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感知西红柿的外部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

2.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表达交流。

教师小结:

用眼睛看,西红柿是红色的,圆形的,还有一个绿把子。

三、认识西红柿的内部特征。

1.教师辅助幼儿切开西红柿,自由探索。

2.教师展示PPT,幼儿观察。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和交流西红柿的内部构造与特征。

教师小结:

西红柿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皮,里面有几个小房子,有红红的肉,好多汁水,还有籽,籽是黄色的。

四、品尝西红柿,感知西红柿的味道。

1.教师示范吃西红柿,讲好用牙签的安全规则。

2.教师拿出切好的西红柿,幼儿品尝。

3.教师提问:

西红柿是什么味道。

五、讨论交流,结束活动。

1.西红柿除了生吃,还可以怎么吃?

小结:

西红柿吃起来又酸又甜,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所以,小朋友要多吃西红柿,多吃水果蔬菜,这样才可以让身体更健康!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植西红柿,更深入的认识西红柿

领域渗透

渗透到健康领域,幼儿吃饭不挑食

环境创设

画一些西红柿的卡片装饰墙壁

区角活动

美术区角,画西红柿卡片

活动反思

优点:

活动环节紧密联系,内容丰富;领域渗透自然。

 

不足:

对牙签的安全强调不够。

 

 

中班:

有趣的沉与浮

——15级学前教育5班刘德林

活动课题

中班:

有趣的沉与浮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然而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需要有一双发现科学的眼睛。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本次活动选择《沉与浮》也正是因为生活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水,对水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经常会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只有轻的东西才会浮起来吗?

”等问题,设计本次活动就是体现了幼儿在动手中学习,在游戏中发现科学,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了解物体的与其大小,轻重等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

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

能力目标

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重难点

重点

学会猜想与验证,初步了解影响沉与浮的因素。

难点

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掌握猜想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盆子五个;

2.、金属勺,乒乓球,矿泉水瓶子、石头、废钥匙、一次性筷子、木塞实物的照片每组一套共四套;以上实物每组一套共四套;

3.画有水平线的记录纸每组一张共四张;

4.“沉与浮”的教学PPT。

空间环境

幼儿活动教室

知识经验

幼儿已有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师幼讨论,引出活动内容

1.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自然科学现象叫做“沉与浮”,“你知道什么东西在水里会沉?

什么东西在水里会浮?

请遵守纪律的幼儿回答

2.观看教学课件,初步了解理解生活中的沉浮。

(1)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沉与浮”的问题,看看沉浮到底与什么有关系?

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显示屏,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东西?

它是沉在水底的还是浮在水面的?

幼儿:

“这是一艘船,浮在水面的。

(2)教师:

“再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第二幅图片上是什么东西?

它是沉在水底的还是浮在水面的呢?

幼儿:

“石头,沉在水底的。

(3)教师:

“现在我要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沉在水底的,哪些东西是浮在水面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预测记录,相互交流

1.观察实物图片,初步猜测沉浮结果

(1)教师依次出示记录表、石头实物、石头图片展示操作顺序及清晰明了的操作方法并示范粘贴步骤。

教师:

“现在每一组都有一张的信封,请你们打开它,看看里面有什么?

(图片:

勺子、乒乓球等等)”

(2)教师:

“如果把这些东西丢在水里,你们说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呢?

如果你认为他会浮起来,请小朋友把它贴在线的上面,如果你认为它会沉下去就请把对应的图片贴在线的下面。

2.分发记录纸,分组操作,记录个人猜测结果

(1)分发记录纸、信封。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并交流

(1)集中展示,比较幼儿操作结果的异同,师幼交流。

教师:

“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任务,但是老师发现,这个木塞有的小组贴在了线的上面,有的小组贴在了线的线面,现在我们一起动手实验。

(2)幼儿进行实验。

教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实验来证明一下吧。

三.证实猜想答案,修改记录表。

(一)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沉浮现象。

1.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师幼讨论:

(1)观察看一看浮在水面上的东西都是些什么?

他们和刚刚大家贴的图片一样吗?

(2)教师检查各个小组的记录表,并修改错误地方。

四.师幼交流讨论,幼儿了解物体的沉与浮与面积有关,结束活动。

1.教师实验。

教师展示材料(刀片),引发幼儿猜测,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2.教师实验。

教师展示材料(面团或橡皮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请幼儿讨论,猜测沉浮结果。

(2)请幼儿讨论,如何改变面团或橡皮泥使其变成浮的状态

(3)教师演示实验:

面团(沉)——现场压平(浮)或做成小船(浮)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改变同一种材料的形状会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大家回到家里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看还有什么物体改变形状水里会沉下去或浮起来哟。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幼儿回到家中也找一些物品来猜测实验一下,并制作记录卡。

与家长一起也来尝试一下更多改变沉浮的方法。

领域渗透

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

将实验物品放置在班内的科学实验角,课下请幼儿继续观察探索。

活动反思

优点:

 

不足: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

会变的颜色

——15级学前教育2班柏杨

活动课题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

会变的颜色

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

中班幼儿好奇心、探究欲望不断增强,凡是都喜欢自己试一试,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相关经验。

颜色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小实验“会变的颜色”贴近幼儿的生活,且实验的变化简单有趣,便于幼儿操作,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新区和欲望。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红、黄、蓝两两混合分别变成桔色、紫色和绿色。

能力目标

探索红、黄、蓝两两混合的变化,尝试进行实验记录。

并运用配出的颜色进行涂色。

情感目标

喜欢探究颜色的变化、感受探索颜色奥秘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幼儿和教师使用的瓶子、瓶盖若干,红、黄、蓝颜料若干,磁铁板一块;教师使用的ppt、实验记录表;幼儿使用的棉棒、滴管、调色盘、颜色标签、抹布、自制垃圾盒、磁铁以及实验记录和涂色表20张

空间环境

1.活动室张贴、悬挂色彩鲜艳的幼儿作品,布置墙饰,以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关注和好奇,营造探究颜色的主题氛围。

2.活动场地

小组实验区:

活动室摆放5张实验桌,供四组幼儿进行实验。

集体交流区:

幼儿呈半圆形围坐。

知识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了解常见颜色名称,经常使用颜色,知道颜色是多种多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红、黄、蓝两两混合的变化,感受颜色奥秘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三原色配出需要的颜色,尝试进行实验记录。

活动方法

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进行魔术-----“会变颜色的水”,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

1.水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2.水变成了什么颜色(红/黄/蓝)

二、认识三原色,并交流生活中三原色。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魔术实验,说出水变成什么颜色并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

提问:

(1)你的水是什么颜色?

(2)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的?

2.欣赏图片,感受色彩的多样和美丽。

教师出示ppt图片(橙色、绿色、紫色)请幼儿欣赏

提问:

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色彩的多样及美丽。

三、教师示范,演示操作

1.激发实验的欲望,了解实验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果蔬就轮廓图,引发幼儿配色、涂色的欲望。

教师出示果蔬轮廓图,引导幼儿分析各种水果、蔬菜所需的颜色。

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没有现成的颜色,启发、鼓励幼儿动手实验,尝试运用三原色调配出所需的颜色。

(2)介绍实验材料

引导幼儿发现观察实验材料:

红、黄、蓝颜料,滴管,调色盘,棉棒,颜色标签,垃圾盒,实验记录表和涂色表。

2.教师先做一次调色示范

(1)选择两种颜色标签标注在记录表前面的两个圆圈上

(2)用小滴管把两种原色放在同一格调色盘里,用小棉棒搅一搅

(3)用小棉棒把颜色涂在记录表后面的圆圈上,并且把后面对应的果蔬涂色

3.提出实验要求

(1)自由选择两种颜色进行多次配色

(2)记录实验过程及发现,并将自己的实验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3)运用配出的颜色给果蔬涂上合适的颜色。

(4)垃圾放入垃圾盒

四、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循回指导

教师观察幼儿的实验,发现幼儿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及时引导启发幼儿大胆实验,尝试记录。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五、展示交流结束

1.幼儿将记录表展示在磁铁板上。

2.请幼儿根据实验记录,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及交流进行动画表征,并对实验进行小结提升。

(用ppt动画表示)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活动前请家长跟幼儿一起收集瓶子以便在活动中使用;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认识并运用几种常见颜色,丰富幼儿对颜色的感知。

活动后跟幼儿一起变色,将本次活动延伸到家庭,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领域渗透

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

鼓励幼儿利用三种颜色进行变色,进一步探究颜色变化,发现更多的颜色奥秘。

 

小班观察探究型活动:

白盐和白糖

——15级学前教育6班凌学琴

活动课题

小班观察型探究活动:

白盐和白糖

设计意图

由于幼儿对于各类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于白盐和白糖也只是初步的认识,且在杜威“做中学”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实验探究型活动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开始注意到新意的事物和现象,因此,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幼儿了解到糖与盐的不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简单了解白糖与食盐的名称、特点、用途、及含糖与盐过高的食物不应该多吃的道理。

能力目标

能大致区别糖与盐的不同。

情感目标

喜欢探究,有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

能大致区别糖和盐。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糖、盐、杯子、勺子、盘子、表情图片(苦、乐),糖果及汉堡图片。

空间环境

可供放杯子的桌子。

知识经验

吃过糖与盐,知道糖与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们,上午好!

今天,老师来幼儿园的时候碰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啊。

老师碰到了两个很可爱的娃娃,不过,它们的表情特别有意思,老师就问它们发生了什么,它们说是吃了不同的东西才变成这样的。

老师呀,把它们带来了,小朋友们看看。

(教师出示两张表情图)它们分别是什么表情啊?

老师还把它们吃的东西带来了(出示糖水与盐水)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尝尝,猜猜它们都吃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糖与盐。

教师小结:

“哦,原来是吃了糖与盐啊,那老师今天带小朋友来认识一下白糖与食盐吧!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让幼儿能大致区别白糖与食盐。

教师出示糖与盐:

“小朋友们,现在小朋友面前有两个小盘子,有一份是糖,一份是盐,小朋友们,先用嘴尝,请小朋友们一人拿一个小勺子,分别尝尝盘子里边的是糖还是盐呢?

记住只能尝一点点哦!

小朋友们,哪一盘是甜甜的呀?

糖果是不是甜甜的呀?

所以我们把糖果贴在装糖的盘子上吧!

剩下一个盘子里是什么味道呀?

咸咸的,汉堡有没有咸味呀?

所以我们把汉堡贴在放盐的盘子上吧!

提示小朋友用眼看白糖粗些,盐细些。

用鼻子闻白糖粗些,盐细些。

用手摸,糖是粘粘的,盐是松松的。

教师小结:

“原来糖与盐的区别那么大呢!

用眼睛看,糖是粗粗的,盐是细细的,用鼻子闻,糖是甜甜的,香香的,用手摸,糖是粘粘的,盐是松松的,用嘴尝,糖是甜甜的,盐是咸咸的。

三、教师带领幼儿自制糖水和盐水,了解糖与盐溶于水的特点。

1.师:

“但是,刚才老师拿出来的是一杯糖水和一杯盐水,老师带来的两位娃娃现在很想喝糖水和盐水,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制作糖水和盐水吧!

助教向每位幼儿分发已装好水的杯子,勺子。

2.师:

“小朋友们,先把手背背好,不要用手拿杯子,跟着老师一起做哦!

在开始做糖水与盐水前,老师先考验一下大家,小朋友们先用之前的方法,区别哪一盘是糖,哪一盘是盐,并把糖果贴纸贴在装糖的盘子上,汉堡贴纸贴在装盐的盘子上。

”教师带领幼儿做糖水和盐水。

3.教师带领幼儿品尝自制的糖水与盐水。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发现,原来糖与盐遇到水是会融化的!

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小杯子放到盘子前面。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了解糖与盐的用途以及含糖与盐的食物不能多吃的道理。

师: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边看到过白糖与盐吗?

都拿来做什么了?

”引导小朋友们回答做菜的时候用。

师:

“那小朋友们知道吃糖和盐要注意什么吗?

”引导小朋友说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盐吃多了会想喝水。

教师小结:

“所以小朋友们知道了糖和盐都可以拿来做菜用,都不能吃太多,睡觉前不要吃甜点心,不然会长蛀牙哦!

五、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

“小朋友们回想一下,白糖与盐怎么区别呢?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尝……。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把杯子里面没有喝完的水倒在空盘子里边吧!

请小朋友们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糖与盐除了做菜还可以拿来做什么吧!

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领域渗透

语言:

在讨论中提高幼儿总结、表达能力。

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

可在区角小厨房设置放盐和放糖的容器。

活动反思

优点:

不足:

中班科学观察活动:

有趣的溶解

——15级学前教育8班杨文悦

活动课题

中班科学观察活动:

有趣的溶解

设计意图

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4—5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并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的性质。

用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其溶解符合幼儿在该阶段的认识与学习,进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动手探究实验并对比观察现象,溶解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活动目标

目标1

让幼儿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让小朋友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

目标2

让幼儿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有关系。

目标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准备足够的小杯子(用于盛水)

2.准备足够的小盘子(用于盛放盐、糖、绿豆)

3.准备盐、白砂糖、冰糖、水果糖、少量绿豆

4.温水一大壶

5.准备足够的小勺子

7.《驮盐的驴子》视频

8.一个白色的塑料袋

9.一块石头

空间环境

明亮的大教室、足够的桌椅

知识经验

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播放《驮盐的驴子》,吸引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盐为什么会变轻了”

1.播放视频,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

让我们和驴子一起思考“为什么盐会变轻了呢?

二、教师给幼儿示范将盐与绿豆加入水中的实验,让幼儿认识并区分“溶解”“不溶解”的现象

1.教师请幼儿观察(看、闻、摸)并分别说出两种材料的名称。

2.教师介绍筷子、盘子、杯子、勺子的名称及用途。

3.教师将盐与绿豆分别放入冷水杯中,进行搅拌。

4.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问:

两个杯中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驴子的盐变轻了,原来是因为盐消失在了水中,我们称这个现象为“溶解”;绿豆还在水中,我们称这个现象为“不溶解”。

三、探究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引导幼儿说出糖的溶解速度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问:

在生活中,小朋友们是否注意到,糖在水中是可溶解的还是不可溶解的?

2.将糖多舀加入至冷水杯中,提问:

我们需要用哪些方法能让糖快点溶解呢?

3.幼儿回答多个因素后,教师组织逐一开展实验操作。

(二)搅拌与不搅拌

1.教师为幼儿每人准备两个装有冷水的杯子,装有冰糖的盘子,两只勺子,两根筷子,均放于桌上。

2.教师提问:

宝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3.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要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中,一个需要用筷子搅拌,另一个则不需要搅拌,那么请宝宝们猜猜是搅拌后的冰糖溶解得快,还是没有搅拌的呢?

4.带领幼儿自主进行探究并观察

(三)热水与冷水

1.准备冷水与热水各一杯,冰糖换为白砂糖

2.教师提问:

宝宝们,请你们看看盘子里装的是什么?

3.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要把白砂糖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那么请宝宝们猜猜是热水中的白砂糖溶解得快,还是冷水中的呢?

4.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并观察

(四)热水中搅拌与冷水中搅拌

1.将上一次的实验操作的工具收回

2.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为每组幼儿准备两杯热水,两杯冷水,两把勺子,装有水果糖的盘子一个,两根筷子。

3.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

4.教师提问:

请宝宝们看这是什么?

5.教师告诉幼儿,现在,两人一组的宝宝一位将水果糖分别放入到两杯热水中,一杯进行搅拌,而另一杯热水则不搅拌。

另一杯宝宝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水果糖加入到冷水中。

6.教师提问:

请幼儿一起观察四杯水中的水果糖哪一杯溶解得最快?

教师小结:

水果糖在热水中通过搅拌是最快的。

(五)整块冰糖与现场砸碎后的冰糖

1.教师请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教师出示冰糖。

提问:

这是什么?

3.教师介绍,这是整块的冰糖,现在老师需要将其砸碎

4.教师将糖用塑料袋装进,用石头于地面上将其砸碎

5.再放入盘子里

6.教师提问:

将整块冰糖放入冷水中溶解得快?

还是加入已经砸碎后的溶解得快?

7.教师进行实验,幼儿仔细观察

8教师请幼儿回答问题

四.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1.宝宝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驴的盐变轻了,(是因为“溶解”)。

另外,我们也知道了不是什么东西放到水里都能溶解,(也有“不溶解”)

2.我们也知道了,溶解的速度和搅拌,水的温度,材料的形状有关系。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该活动也可用于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不仅帮助幼儿的更进一步的学习,同样可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领域渗透

健康领域:

幼儿在懂得了盐能溶解在水中时,为健康领域中盐添加在其它食物中的多少并溶解于食物中,进而影响食物的味道作渗透。

环境创设

可以制作一些以海洋及海洋植物为主题的墙饰,让幼儿认识到海洋及海洋植物中含有许多盐,海盐的提取来源于人类对海水的加工。

区角活动

在幼儿阅读区中,摆放关于认识盐的来源及用途的绘本。

活动反思

 

活动课题

中班科学观察活动:

有趣的溶解

中班科技制作活动:

有趣的“不倒翁”

——15级学前教育9班张玉英

活动课题

中班科技制作活动:

有趣的“不倒翁”

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即便是初次见到它,也会一下子喜欢上它。

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学道理。

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呢?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情感目标

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能力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纸团、豆粒、塑料彩蛋球、橡皮泥、小石头。

空间环境

活动室

知识经验

日常生活中有了对不倒翁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以到“神秘的玩具”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张老师,今天老师请来了玩具城的丹丹姐姐和我们一起玩,丹丹姐姐还带来了有秘密魔法的玩具,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侦探找到玩具的秘密?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玩具,小朋友们看一下这是什么?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他为什么不倒?

我们想想不倒翁的秘密魔法会在哪里?

会不会在不倒翁的里面?

“不倒翁“的里面会是什么呢?

小侦探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它的秘密魔法。

今天表现好的小侦探我会给他一个五星级的掌声哟,像老师这样”12345good”所以小侦探们要认真找秘密哟。

二、制作不倒翁玩具:

破解秘密魔法,在破解魔法中知道“不倒翁”不到的原理及制作不倒翁。

(一)初次尝试制作(知道“不倒翁”底部需要重的东西让“不倒翁”立起来)

1.幼儿操作: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豆子和纸团,你们可以自由的把这两种东西分别装进“不倒翁”里看“不倒翁”能不能站起来(发现沙子比纸团重)记得一个“不倒翁”只能放一种东西。

2.提问:

你们在“不倒翁”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不倒翁”倒了而放进豆子“不倒翁”能站住?

(豆子等比纸团重)

3.小结:

我们在破解的时候发现了豆子比纸团重,装进豆子可以让“不倒翁”站立,所以我们找到了可以让“不倒翁”立起来的魔法,在“不倒翁”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不倒翁”就能站住,但是用力摇就会倒,所以我们一起来找找可以让“不倒翁”不倒的魔法。

(二)第二次制作(发现“不倒翁”底部不仅要重还需要固定)

1.幼儿操作: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橡皮泥、小石头,你们可以自由的把者两种东西分别装进“不倒翁”里试一试,看“不倒翁”能不能站起来不倒下。

记得一个“不倒翁”里面只能放一种东西。

2.提问:

你们在“不倒翁”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小石头“不倒翁”倒了而放进橡皮泥“不倒翁”能站住而且不倒下?

(橡皮泥能固定在底部小石头不能)

小结:

刚刚我们解开了“不倒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